「寫寫我家鄉的節氣故事」,24節氣浙江民間傳說故事等你來寫

2020-12-16 視界World

為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實踐,進一步加強我省民間口頭文學保護傳承,講好浙江故事、講好家鄉故事。經研究決定,舉辦24節氣浙江民間傳說故事徵文活動。

具體方案如下:

傳承民間文化,建設美麗家鄉

《山海經》雜誌社

杭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

1.時間安排

(1)作品徵集:2020年6月20日-7月15日。

(2)作品評審:2020年7月16日-7月30日。

2.徵稿範圍

浙江省範圍內愛好故事創作的小學生。

3.作品要求

(1)反映浙江省內24節氣的風俗、習俗的民間故事(作品要求原創,已在當地流傳的民間故事不在徵稿範圍之內)。

(2)弘揚正能量,倡導主旋律;

(3)語言活潑生動,便於傳講;

(4)尚未在省、市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過的新作;

(5)每篇字數800—1000字,每位作者限投3篇;

(6)來稿不退,請自留底稿,主辦單位擁有參加本次活動的作品的使用權。

(7)徵文直接投送到組委會徵稿郵箱(《山海經》官方郵箱)並請在作品下方註明作者的姓名、地址、電話等信息。

4.導師推薦審讀機制

成立作品專家導師團隊,由4名導師參與組稿並挑選各自戰隊優秀稿件進行輔導,入圍合計120篇作品經專家委員會審讀後,進行作品終審、公示,確定最後等級。

5.入選作品和創作獎勵

本次活動,通過導師推薦的作品均可以獲得入圍獎,作品編入作品集,作者每人獲得作品集一本。審讀推薦出優秀故事作品40篇,作者可獲贈全年《山海經》少年版一份。其中,得分最高的前2名作者,可免費參加由主辦方組織的「2020非遺夏令營」。

每位導師還將推薦2篇優秀作品,在《山海經》少年版發表。所有入圍作品都有機會推薦給「少年非遺說」浙江傳說故事講述大賽組委會,由小故事員進行現場講述。

春季戰隊導師:

葉萍,中學高級教師,浙江省作協會員,浙江省第四批「新荷計劃青年作家人才」。現為星期八兒童文學坊導師,專注於兒童文學創作和寫作教學。有短篇小說和童話發表於《兒童文學》、《少年文藝》、《中國校園文學》、《山海經》等雜誌。出版長篇小說《湖神三部曲》、《親親馬尚》、《北緯30度王梓》等6部童書。其中,《北緯30度王梓》被列入2019年教育部向全國中小學圖書館推薦書目。

夏季戰隊導師:

田家村,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協會員丶浙江省作協全委會委員、浙江省青少年作協名家導師、浙江省優秀閱讀推廣人、湖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長興縣作家協會主席。作品有長篇小說《神寫國》《梔子花開》,報告文學《江南小延安》等7部,電視劇9部。《江南小延安》獲省第十二屆「五個一工程」獎。任浙江文學院長興少年作家培育基地和長興少年作家學校榮譽校長,輔導的學員中有4人獲浙江省或湖州市高考狀元,14人獲「浙江省少年文學之星獎」。

秋季戰隊導師:

朱小莉,全國冰心文學獎獲得者,杭州市十佳青年,魔法小作家創始人,浙江外國語學院客座教授,拱墅區知聯會教育專委會主委,代表作:《百變大小姐》系列、《老師來了我閃》。

冬季戰隊導師:

黃忠,校園文學明星導師,新金鰲文化傳媒創始人,高級語文教師,曾任溫州市普通高中文學社聯盟秘書長,曾在《意林》等上百種報刊雜誌發表文章,多名學生因文學特長被清華大學等多所高校加分錄取,著有《在一起》《愛若琉璃》等書籍。在2019年高水平大學三位一體和浙江省內高校三位一體校考中,有169名學生被北京大學等高校錄取。

大賽組委會設在《山海經》雜誌社

聯繫人:汪老師

相關焦點

  • 【節氣】大暑裡的傳奇故事
    鬥蟋蟀不僅是民間習俗,而且在皇宮裡也十分興盛。清代傑出文學家蒲松齡的代表作《聊齋志異》裡,有一短篇寓言故事《促織》講述了明宣德年間,皇宮裡熱衷鬥蟋蟀,而各級官吏向民間攤派蟋蟀而演化出傳奇故事。故事主人公成名的小兒不小心把用來進貢的蟋蟀弄跑了,害怕不已,竟跳井自殺,被救上來後躺在床上昏迷不醒,其實他已經變成一隻小小的蟋蟀。成名無奈,只得拿著這隻小蟋蟀上交官府。沒想到這隻小蟋蟀兇猛異常,勝過了所有的優等蟋蟀,甚至還咬破了公雞的雞冠。
  • 傷感的故事寫多了,我想寫個溫暖的故事
    不止一個人問過我,為什麼我寫的故事,大都是傷感的?我停下敲擊鍵盤的手,稍一回想,發現我還真沒有寫過一個沒有洋溢著傷感氣息的故事。從我喜歡寫點東西起,直到現在,十多年過去了,我似乎就沒有體驗過一次,真正的快樂是什麼感覺。考上大學也好,找到第一份工作也罷,空間裡,多的都是傷感的文字。
  • 中華二十四節氣故事 | 小雪
    我是引讀教師曉冬老師。今天為同學們帶來二十四節氣中充滿詩意和美食的節氣——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至23日之間是小雪節氣。進入小雪節氣,中國廣大地區開始刮西北風,氣溫下降,逐漸降到0℃以下。民間有「冬臘風醃,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好享受美食。
  • 夫妻倆走萬裡路找千人談,寫定了這101篇民間傳說和故事
    從上世紀四十年代初開始,董均倫與妻子江源二人歷時半個世紀,以地處膠東半島西部的昌邑牟家莊和魯南沂蒙山等廣大地區為基地,不分寒暑,長期駐紮在老百姓中間,深入進行採錄和調查,搜集和寫定了大量在老百姓中間口頭流傳的民間傳說和故事。
  • 隱藏於24節氣中的秘密
    清明這個節氣很糾結,既有思念故人的悲傷,又有踏青賞景的愜意,黃庭堅就寫了「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谷 雨不過,他們也會忙裡偷閒,用吃來犒勞自己。浙江台州人吃薑汁來去除體內溼氣,廣東人則吃燒仙草來消暑,而福建莆田人卻要反其道而行之,吃熱性的荔枝、羊肉來「以毒攻毒」。立 秋
  • 小雪節氣裡,唐宋詩人陸遊、黃庭堅、戴叔倫在幹啥?詩詞與24節氣
    2020年11月22日,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節氣如期而至。小漢忽然突發奇想:小雪節氣裡,古代詩人們都在幹啥?於是,小漢鑽到故紙堆裡一番神遊,不留神挖出這些料來。小雪節氣的亭臺樓閣扯遠了,黃庭堅的七言律詩其中一首這麼寫:《次韻張秘校喜雪三首》
  • 「鄉」裡24節氣(二)
    白露分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元鳥歸,三候群鳥養」。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  民間會在白露時節祭祀禹王、喝白露茶,祭拜諸神,細品香茗來表達體驗傳統之美以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 這首《冬至》,亦詩亦畫,既寫節氣又讚美了梅的品格(圖文原創)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拜冬等,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氣,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它同時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大家知道,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分別在四季的十二個月裡,每個節氣間隔半月。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蘊含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與歷史積澱。遠在春秋時期,古代的人們就制定出了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 24節氣的民俗文化特徵
    其民俗文化特徵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符號性二十四節氣是我們祖先在長期自然生活中觀測的經驗總結,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時間變化,始於立春,終於大寒,是我們古人時間體系標誌,是指導民間農事活動的重要依據,同時不同節氣根據物候特點來命名,充分體現了二十四節氣鮮明的意象符號特徵
  • 時間之書:二十四節氣 氤氳的古典時光
    剛剛研修過考古天文學的他,想到了節氣中蘊含的中國人關於時間的智慧。然而,問過一位位歷史學家「二十四節氣如何形成?」歷史學家不知,令他意識到深植民間的傳統文化在現代學術中原來如此邊緣。於是,他將二十四節氣寫下來,寫了整整一年。同是這一年間,畫家老樹被人邀畫二十四節氣專題。「想要掙點小銀子」的老實人念想之外,這原本也是他一直想畫的東西。
  • 「用心寫我的故事」百家號綜合領域排行,新作者選擇哪個領域好?
    用心寫我的故事的簡介為我在寫一個故事,你能看見嗎,是一家主旨明確、領域專注的自媒體作者,截止目前為止他們已經在百家號上發布了超過163篇的遊戲內容,最近該作者創作的文章中暫無熱點詞。 用心寫我的故事最近一個月文章表現質量分布為,0%為優質文章,55%為中等文章,45%為普通文章,以下為各類文章近期案例。
  • 2016年的第一個節氣,凍死我了 小寒
    事實上,一年之中,最冷的時節往往是在小寒節氣當中,小寒過後,天氣就不會那麼冷了。所以這段時間,大家就要開啟「裹粽子」大賽模式咯!這是2016年開年的第一個節氣,準備好你暖暖的祝福,為你身邊心愛的人來一份暖心的祝福吧!
  • 場館活動 | 24節氣傳統文化系列活動——大雪
    場館活動 | 24節氣傳統文化系列活動——大雪 2020-12-11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宅人食堂2》暖心回歸 節氣物語感受傳統文化
    今晚21:25《宅人食堂》第二季第二期《節氣物語》帶著情懷再次出發,讓人們感受傳統文化與食物間的點滴曼妙。  本期節目將主題定為《節氣物語》。自古以來,根據24節氣選擇相對應的食物,一直存在於中國人的智慧當中,人們順應節氣,享受著不同季節大自然帶來的饋贈。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農曆與24節氣的由來
    農曆其實是陰曆(月亮歷),24節氣其實是陽曆(太陽曆)。今天農曆,其實是清順治年間的《時憲歷》,是由德意志傳教士湯若望同志搞出來的,冬至日的測算是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為準。與中國古代的平氣法測算二十四節氣完全不是一碼事。
  • 24節氣插畫,傳遞24種風俗人情
    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巴蜀等地開始下起夜雨。除了農作,古人們在穀雨做的事情還很多:青年婦女要「走穀雨」,即野外散步;南方要採穀雨茶,傳說可以清火、明目,還能闢邪;北方要吃香椿,提高免疫力。不過,他們也會忙裡偷閒,用吃來犒勞自己。浙江台州人吃薑汁來去除體內溼氣,廣東人則吃燒仙草來消暑,而福建莆田人卻要反其道而行之,吃熱性的荔枝、羊肉來「以毒攻毒」。
  • ...寧波出版社:節氣、詩詞、非遺……由閱讀走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書香浙江、品質出版」,以此為主題,出版浙軍將攜大量好書在書展期間與讀者分享。小時新聞邀請各大出版社推薦重磅浙版參展書。寧波出版社推薦的八本書,涵蓋了生活的不同方面。全書打破線性敘事手法,通過聚焦問題來結構文本,通過講故事來闡明意義,具有鮮明的思辨色彩。
  • 中華二十四節氣故事 | 冬至
    我是引讀教師劉老師。今天為同學們帶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冬至在每年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間。「至」是極致、極點的意思,冬至就是冬藏之氣到了極點。冬至既是節氣,也是一個節日。每年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語說:「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為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而流傳下來的。
  • 一寫家鄉就犯愁?掌握多個角度,梳理習作思維,寫好我的家鄉!
    題目:我的家鄉請以「我的家鄉」為題,寫一篇500字的作文。一、文題解析「我」是對寫作人稱的要求,即以第一人稱的角度展開描寫。「家鄉」是寫作主題的限定,文中要圍繞家鄉展開描寫。如:寫家鄉的天氣景色;寫家鄉的江河湖海;寫家鄉的田園風光;寫家鄉一種自然景觀四季的變遷。一般來說景物是各有特色的。
  • 二十四節氣 台州人話立夏
    簡單的食物,卻寫得生趣盎然,顯然是個懂生活的才子。 過立夏,台州舊俗,除了吃麥餅,還要在立夏日稱體重,到立秋再秤之,以驗肥瘦。立夏秤人以江南最盛,傳說三國時劉備之子阿鬥於立夏日被帶往江東,孫夫人給他稱過體重,精心撫養,以後每年立夏再稱一次,寫信向諸葛亮匯報,以示盡心,傳入民間,相沿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