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佛教語錄中感受禪語寧靜之美

2020-12-23 小崔說詩詞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稱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2.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大乘佛教主要經典,華嚴宗的立宗之經。

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不貪一切生死境界,應莊嚴心城。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3.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妙法蓮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說教,宣講內容至高無上,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 

我觀一切, 普皆平等, 無有彼此、 愛憎之心。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佛曰:「不可說」

4.《金剛經》是佛教重要經典。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5.無量壽經,全稱《佛說無量壽經》經中介紹了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接引眾生的大願、極樂世界的美好景象,以及娑婆世界的汙穢不堪等內容

慧眼見真,能度彼岸。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6.《楞伽經》全稱《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亦稱《入楞伽經》、《大乘入楞伽經》。

愛河乾枯。令汝解脫。

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7.《圓覺經》是佛教大乘經典。是唐、宋、明以來教(賢首、天台)、禪各宗盛行講習的經典。全經一般分作序、正、流通三分。

我身本不有, 憎愛何由生?

雖現塵勞,心恆清淨。

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8.《五燈會元》中國佛教禪宗史書

雨後始知山色翠,事難方見丈夫心。

甘草自來甜,黃連依舊苦。

家貧猶自可,路貧愁殺人。

因風吹火,用力不多。

動弦別曲,葉落知秋。舉一明三,目機銖兩。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9.《地藏經》,又稱《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本願經》、《地藏本行經》、《地藏本誓力經》。經中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欲界六天的第二層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

惡習結業,善習結果

相關焦點

  • 一句禪語道出內因
    寶玉是曹雪芹筆下的塑造得較為成功的一個人物,看過書的朋友們都知道寶玉是個多情之人,這樣一個多情之人最後卻落了個出家的結局。這是為什麼呢?為何如此多情的寶玉最終會遁入空門?一,胭脂齋的四字禪語關於這個結局有多種說法,脂硯齋中自然也寫出了對寶玉結局的看法,脂硯齋對於寶玉的結局只寫了四個字——懸崖撒手。
  • 順化的寧靜和古老之美,這裡曾是越南的佛教之都
    造訪順化的遊客都讚賞這座古城的寧靜和古老之美,同時又具有發展中城市的現代活力。
  • 茶室中常用的禪語
    茶室大都少不了要配置禪語書法掛件,以下是常用的禪語,僅供參考。寂然不動、即心即佛、花開半開禪茶一味、萬古清風、萬法歸一道無古今、和敬清寂、詠花吟月 五 字 日日是好日、紅爐一點雪無心歸大道、無事是貴人平常心是道、清流無間斷松無古今色、竹有上下節本來無一物、別是一壺天清風來故人、清風拂明月樂在一碗中、
  • 茶室禪語之妙:寥寥幾字,大有乾坤
    簡單有格調的茶室,都會掛上一副禪語字畫作裝飾。茶室主人的審美趣味也可從此處窺見一斑。今天我們選取了一些禪意書掛,附部分釋義參考,可供品讀。佛教中,寂是清淨心,人心若永遠清淨,便決不會被外面境界動搖,不會被外面境界汙染。二字:洗心 無心 無為 如是 汲古 行雲 清風 松風洗心:去除惡念、雜念。無心:佛法是心法,但不是有心法,更不是無心法。修行佛道,當離一切心念,有無皆是妄念。有心修道,無心修道皆是妄計執著,非佛正道。
  • 寧靜創造奇蹟 臺灣新北市萬人寧靜運動震撼心靈
    2011全球寧靜運動—寧靜大會師(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丹珍旺姆)鳳凰網華人佛教臺灣訊:寧靜是什麼?是風划過夜空的孤鳴?還是雨敲打落葉的跳動?是凝望遠山時靜止的風景?還是心無旁騖任雲起雲落的自在?
  • 「寧靜」不寧靜:20歲火爆得像頭小獅子,48歲美得像叛逆少女!
    導讀:「寧靜」不寧靜:20歲火爆得像頭小獅子,48歲美得像叛逆少女!看了太多靠劇本博噱頭、靠立人設狂洗白、借賣慘求熱度與流量的綜藝,那些真性情的熒幕藝人反而成為了瑰寶。但這群各顯神通的姐姐們,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還屬寧靜。儘管寧靜取名「寧靜」,但這位姐姐可是很不寧靜。前幾日一檔節目採訪上,從她嘴裡蹦出來的金句完全可以湊成一本經典語錄。當她被問到自己屬於哪個咖位時,她直言「我一直覺得我是一線」。當被問到參加節目的舞蹈時,她說「我看她們都跳得很母了,我就想跳得雄性一點,別人會覺得傲慢,一定有那又怎麼樣呢?」
  • 死去活來之時,請感受寧靜 國產獨遊《汐》評測
    你能看見的是夜店門頭垂掛的燈籠照亮紅牆,霧中蒼松後面隱露出的半面古塔,還可以看見遠方海邊城鎮的燈火連成一條長龍,延向天邊…這種寫意的美感讓人沉醉,使人在遊玩時不時駐足,欣賞美景之餘也能緩解受苦的疲勞。感受寧靜
  • 去山陽,感受藏身山谷的寧靜與詩意~
    去山陽,感受藏身山谷的寧靜與詩意~ 2020-10-17 22: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關於盧綸和佛教的起源
    建中四年(),朱叛變,興元元年(784)李懷光也叛變,德宗南逃,盧綸被賊困。後來,匈奴和李晟重新奪回首都,朱,李懷光,「渾瑊鎮河中,闢(綸)元帥判官,累遷檢校戶部郎中」由匈奴創建,盧綸在軍事幕布中就職,開始了他十多年的幕府生活。從窗簾前面看,是盧綸和佛教之間的重要接觸期,他的人生理想是:渴望仕途上的成就,追求超越世俗的隱逸風格,拜佛是很大程度上緩解抑鬱的一種方式。
  • 青州博物館,感受青州龍興寺佛像驚世之美
    青州博物館,感受青州龍興寺佛像驚世之美在全國130座國家一級博物館中(截止2017年),山東青州博物館是首批,而且是目前唯一列入國家一級博物館的縣級博物館。想想就知道,這裡一定有不少的「寶貝」。1996年推土機在學校操場施工時,無意間推開了沉默千年的龍興寺遺址佛教造像窖藏,面積只有50多平方米、縱深3.45米,共出土北魏至北宋將近五百年的石、陶、鐵等各類佛教造像600餘尊,數量之多,造像之精美,貼金彩繪之完好,跨越時間長,為我國佛教考古史上所罕見,被評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 淺談盧綸與佛教淵源
    文人所處時代不同、心境不同,對佛教的信仰態度也不同,在創作中也便大有差異。盧綸的一生兼容了儒、佛、道三教,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唐代佛教文化環境有關係,進一步看,也體現了外來佛教對中土文人思想、創作及生活影響的深度和廣度。
  • 王安石的一首禪詩,充滿了禪語佛典,果然增長知識
    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禪詩,充滿了禪語佛典,果然增長知識。八功德水宋代:王安石雪山馬口出琉璃,聞說諸天與護持。此水遙連八功德,供人真淨四威儀。佛家以此德澤於人,即八功德水之由來。這首禪詩充滿了禪語佛典,首聯就化用佛教傳說,「雪山馬口出琉璃,聞說諸天與護持。」佛典上說,阿那婆答多池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方圍八百裡,用金銀琉璃裝飾其岸。池中之水清冷甘甜。琉璃池水經雪山馬口流出,並有神將在此護持。詩人借用此傳說,渲染其水是佛門清淨之水,非同一般,從而點醒詩題。
  • 佛教文化中的特殊象徵物——蓮花
    提到蓮花,人們腦海中出現的一定是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的那首著名的散文《愛蓮說》:「…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佛教知識】漢語中來源於佛教的詞
    【心猿意馬】指躁動散亂之心如猿猴攀援不定,不能專注一境;意則猶如奔馬,追逐外物。心猿意馬之心乃是妄心,佛家把心猿意馬視為修道的障礙。【痴心妄想】指愚蠢荒唐、不能實現的心思和想法。痴,佛教又稱為「無明」,是貪、嗔、痴三毒之一,為一切煩惱之源。不明是非善惡的汙染之心,叫作「痴心」。 【家賊難防】佛教以色聲香等六塵為外六賊,以眼耳鼻舌等六根為內六賊。
  • 【典故】杜甫與佛教
    757年,由長安奔鳳翔,肅宗李亨給他左拾遺的職位,未幾,貶華州司戶參軍。四十八歲以後,他棄官入蜀,漂泊西南,一度掛著檢校工部員外郎的職銜,曾於成都營建草堂,但並未久居五十七歲離蜀,漂流湖湘。五十九歲病死於湘水舟中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詩人,一生仕途不順,生活坎坷。他以嚴肅的態度,經歷了唐朝由全盛突然崩壞的大變動。
  • 佛教:三句心靈禪語,助您增長智慧
    所以很多高僧大德們在世間生活中所記錄下來的心靈感悟,往往都是一劑妙藥,助我們解除生活中的煩惱和痛苦。或者也可以說這些話就像是一盞盞燈,能夠照亮我們心中的愚痴,也能破除世間的黑暗,讓我們不會迷失方向。今天紅塵就來分享三句禪語給大家,希望能夠給各位師兄帶來一些幫助。
  • 隆飾豆康板|自然之美。予人舒適安心的溫情感受
    陽光透過玻璃窗灑進房間,天然的木紋在陽光的襯託下更是多了幾分自然的氣息,讓你身處繁華也能找到與自然相系的元素,木色家居帶你感受清新雅致,為你打造溫馨之所。純木色的空間色彩都算比較統一的,要在視覺上給人留下高低的錯落感;然後是木質家具的材質,表面的肌理感較重,才會拉開層次感。
  • 西北旅行第一站,佛教聖地青海西寧塔爾寺,來這裡感受禪門人生
    倉央嘉措的《那一世》勾動了無數人的心弦,遙想香霧繚繞的經殿裡,僧人誦著真經,誠摯的信徒磕長頭不為覲見,只為輕撥經筒許下美好祝願,藏傳佛教聖地塔爾寺完美復刻了這份寧靜古樸之美。如果想拍出高質量的美照,可以準備一條顏色鮮豔的厚款披肩,不僅出圖驚豔,還可以禦寒。塔爾寺的門票不用提前預約,可在現場直接用證件購買,景點前有不少兜售紀念品和編發的小販,價格合理,可以考慮體驗。需要注意的是,景點內和景點外餐飲店較少,價格昂貴,建議早上用餐後出行。
  • 去熱浪島,感受生活的寧靜,如畫的風景!
    去熱浪島,感受生活中寧靜如畫的風景動靜交替,處處其樂無窮,人與自然的結合在心中更為永久,這就是熱浪島,印度洋上一個寧靜的海上秘密之地,帶來心靈的洗滌。在這裡你可以享受陽光,在沙灘上和烏龜玩耍;你還可以靜靜地感受神聖的清真寺,參觀熙熙攘攘的唐人街,潛入明亮的水下世界。熱浪島雖然被稱為「熱浪」,但沒有高聳的海浪,沒有咆哮的漁船,只有無數的靜謐與靜謐。
  • 佛教護身符
    據印度師覺月PC雷易、SN達斯古普塔、NN薄泰、恰裹耶等人深研,以及中印之間所保存下大量的史料,我們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印度的佛教早有印、符之智慧結晶、實相聖法。即使從現存的漢文佛教經典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有大量的關於佛教「符印」、咒力等的經典、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