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後 拉斐爾的「理想美」仍未過時

2021-01-15 中國新聞網

  500年後,他的「理想美」仍未過時

  ■本報記者 陳俊珺

  今年是「文藝復興後三傑」之一的拉斐爾逝世500周年,全球各地紛紛舉辦紀念展。其中,在義大利羅馬舉行的展覽是迄今為止最大的拉斐爾作品展,全球預售了近7萬張門票。然而,由於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該展開幕短短3天就匆匆關閉,令人惋惜。

  500年後,拉斐爾創造的古典主義理想美為何依然動人?記者採訪了華東師範大學孫乃樹教授,請他解讀拉斐爾繪畫之美。

  把偶像藏在畫中

  在文藝復興之前,歐洲經歷了漫長而黑暗的中世紀,人們的思想被宗教壓抑,幾乎所有的藝術只為宗教服務。在中世紀的宗教畫裡,人物都是僵硬的,那個時代的畫作裡只有天堂,沒有人間。文藝復興終於打破了1000年來的思想禁錮,人的自我意識逐漸解放,在畫家的筆下,人的力量逐漸得到張揚。

  擺脫中世紀繪畫長期以來的刻板與僵硬,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文藝復興早期,畫家們在藝術上進行了各種探索。波提切利的《春》一度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完美的畫作,但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難免有些呆板。原因之一就在於,畫家對細節的刻畫面面俱到,人物形象顯得擁擠。

  達·文西的橫空出世,將繪畫技巧帶入了一個新的高度。「我曾去米蘭的聖瑪利亞感恩教堂看過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在這幅畫的對面有一幅文藝復興早期的畫,兩者一對比,就會發現《最後的晚餐》要簡潔得多。達·文西把人物的許多細節提煉了出來,使得整幅畫呈現出一種深刻的概括性,這得益於他的三角形構圖法以及對人體解剖學深入的理解。」孫乃樹教授說。

  在「文藝復興後三傑」中,拉斐爾是最年輕的一位,卻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所達到的巔峰。年輕的拉斐爾非常擅長學習,他不僅繼承了老師佩魯吉諾完美和諧的風格,還將達·文西的三角形構圖法、薄霧法等技巧運用到自己的繪畫中,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的肖像畫同樣具有深刻的概括性,他將畫面的層次感表達得很清晰,而且處理得十分自然,甚至比達·文西還自然。同時,拉斐爾還汲取了米開朗琪羅的特點,展現人的張揚、魄力和宏偉的氣勢。

  在拉斐爾最著名的作品《雅典學院》中,古希臘以來最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和科學家聚於一堂。拉斐爾通過透視法將觀眾的注意力引向畫面中心最重要的兩位人物: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他們似乎正從視覺的焦點向觀眾走來。柏拉圖的形象不是別人,正是60歲左右的達·文西,而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形象則來自米開朗琪羅。拉斐爾自己也毫不猶豫地「走進」了他所嚮往的古典世界裡。他將自己畫在右邊起第二位的位置,平靜地朝著觀眾的方向注視著,表達了與時代精英為伍的謙遜。

  含而不露的和諧

  拉斐爾流傳至今的畫作約有300餘幅,觀賞他的畫最大的感受莫過於和諧。與同時代的畫家相比,這份和諧看似是在不經意間信手拈來,事實上卻是精心打磨的結果。

  孫乃樹教授非常喜愛拉斐爾的壁畫《海中仙女該拉忒亞》。歡樂的海神和仙女簇擁著該拉忒亞,海風吹散了她的頭髮,她面帶微笑轉身聆聽。畫面兩邊的兩位海神正在吹海螺,上方的小愛神丘比特拿著愛神之箭。「這樣一幅人物眾多且動態十足的畫,如果畫得不好,畫面很容易顯得零亂。但拉斐爾巧妙地將人物兩兩對應,神態各異,畫面和諧平穩。從這幅畫中不難看出拉斐爾對盡善盡美的追求,這種完美來自嚴密和平衡,它含而不露,不留痕跡。」

  在《雅典學院》中,拉斐爾一共刻畫了50多位人物,他們置身於一個拱頂大廳中,這個大廳的外觀類似當時正在建設的聖彼得大教堂內一角。人物的動作各不相同,他們或蹲著,或站著,或倚著牆,但整個畫面非常協調。前景的臺階上有個人頹廢地躺著,他是古希臘哲學家第歐根尼。據記載,第歐根尼是一個逍遙不羈的人,經常露宿街頭,同時也進行著非常精深的哲學思考。他右面有個人站在同一臺階上,用手指向他。拉斐爾用這種方法把畫面聯繫起來,使人物的關係呈現出和諧感。

  從內容上看,達·文西《最後的晚餐》和米開朗琪羅的《西斯廷穹頂壁畫》仍然屬於宗教畫範疇,《雅典學院》卻脫離了「神」,展現的是獨立的「人」的理想國。這是一次大膽的嘗試與突破,更是歐洲文藝復興精神的集合與象徵。時空在這裡交匯,歷史在這裡相遇,理想與人性在這裡融合,這是《雅典學院》的獨特之處,也是拉斐爾創造出的理想世界。

  提煉人們理想中的美

  拉斐爾一生中畫過許多聖母像,這些聖母像給他帶來了巨大的聲譽。1504年,21歲的拉斐爾所繪的《聖母的婚禮》被評價超越了他的老師佩魯吉諾。10年後,他創作了大型油畫《西斯廷聖母》。歌德曾經感慨:「如果拉斐爾只畫了這一幅畫,也足以讓他流芳百世。」傅雷曾說:「《西斯廷聖母》是藝術史上最動人的作品之一。」在這幅作品中,聖母的形象給人恬靜、安寧、秀美之感。與中世紀繪畫中消瘦、呆板、痛苦的人物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那份非凡的氣度與平凡的母愛打動了幾個世紀的觀眾。

  孫乃樹教授很推崇《大公爵聖母》。這幅畫的明暗處理非常高明,聖母的臉和孩子的肌體慢慢地隱沒到鬥篷以及背景中去。這來源於達·文西的漸影法——通過影子來界定事物的邊界,而不是通過線條。而小耶穌肌體的立體感,則來源於米開朗琪羅塑造人物的方法,隱含著一種強烈的生命力。與前兩者相比,拉斐爾的畫面更為單純、寧靜。

  「在他的人物畫裡,沒有任何多餘的東西。越是簡單的畫面,越是容易流於淺顯甚至庸俗,但在他的畫中卻能感受到一種深沉、典雅和高貴,這正是古典主義美學所追求的境界。」孫乃樹說。

  曾有一位公爵問拉斐爾:你畫中的模特究竟是誰?世界上怎會有如此完美的人?其實,拉斐爾並沒有對某一個人進行寫生,而是汲取了各種人的優點,提煉出人們理想中的美。他的高明在於並沒有被「理想美」的標準所束縛,他筆下的女性充滿了自然美,充滿了愛。

  古典主義繪畫對西方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儘管19世紀後,以凡·高、高更以及塞尚為代表的後印象派逐漸拋卻了前人的條條框框,他們認為畫畫是為了表達人物的心靈、個體的情感以及藝術的本體。此後的抽象主義更是拆解了古典繪畫對自然的模仿。但無論藝術潮流如何變化,人們對美的追求依然不變,觀眾始終渴望在藝術中尋找心靈的慰藉,獲得安寧與和諧。從這個角度來說,拉斐爾所追求的古典主義理想美在今天依然有其價值和意義。

  延伸閱讀

  屬於每個人的藝術家

  1483年,拉斐爾出生於威尼斯和羅馬之間的小鎮烏爾比諾,此時的達·文西早已聲名遠揚。受到畫家父親的感染,拉斐爾從小就對繪畫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在父親的安排下,他拜達·文西的同班同學佩魯吉諾為師。

  21歲時,拉斐爾來到義大利的藝術之都佛羅倫斯,他的畫技日漸精湛。幾年後,年僅26歲的他擊敗了米開朗琪羅和達·文西,受邀為教皇的原私人圖書館——籤字大廳繪製壁畫,這間大廳後來被稱為「拉斐爾的房間」。他在大廳裡一共創作了四幅壁畫:《聖禮之爭》《雅典學院》《帕爾納斯山》和《三德圖》。壁畫的主題對應著當時社會崇尚的神學、哲學、詩學和法學,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被後人津津樂道的《雅典學院》。

  1520年的春天,拉斐爾發起高燒,但醫生認為他只是受了風寒。不久後,這位年僅37歲的天才畫家離世。

  義大利藝術史家這樣評價拉斐爾:他將傳統的宗教題材描繪成現實生活中的理想美。無論是天真的孩子,還是有文化的學者,都可以欣賞他的畫,每個人都有機會去發現這些作品中不同的美感和特質。拉斐爾是屬於每個人的藝術家。

相關焦點

  • 人間值得 拉斐爾500年
    他僅活了37年,生命短暫,然作品豐富多彩,激情澎湃,在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巔峰時期創造了繪畫的奇蹟,把對生活的真正渴望體現在畫布上,再現人文主義時代的美麗理想的技巧令人耳目一新。 拉斐爾繪畫中寧靜和諧的特質被認為是那個時代人文主義推動力的最高典範之一,它試圖通過強調至美的藝術作品來探索人在世界上的重要性。
  • 看見大師:明媚的少年拉斐爾,願理想之美改變整個世界
    如果非要說一個正當理由,那就是今年恰好是拉斐爾逝世500周年,沒有多少人可以在500年後依舊值得被那麼多人紀念,拉斐爾恰恰就是其中之一。 拉斐爾全名為拉斐爾·桑西,出生於1483年3月28日,於1520年4月6日離世,拉斐爾在世時間與我們接下來要介紹的梵谷一樣,都只有短短三十七載。
  • 「拉斐爾和他的朋友圈」,美國國家美術館追尋其「理想之美」
    2020年是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逝世500周年,全球多家美術館將陸續推出以拉斐爾為主題的特展,以紀念這一位以「秀美」著稱的藝術家。作為歐洲以外收藏拉斐爾最多的藝術機構,美國國家美術館還將5件館藏作品在美術館西樓20號展廳常設展出。拉斐爾,《聖母子》,1505年,美國國家美術館藏在展覽策展人喬納森·鮑伯(Jonathan Bober)看來,「拉斐爾比其他藝術家都更能確定何為『理想美』:何為好構圖和系統繪畫的標準。他的作品也奠定了藝術學院的基礎。
  • 拉斐爾逝世500周年:讓我們以不尋常的方式,置身拉斐爾作品展中
    繼去年達·文西逝世500周年之際全球各地密集舉辦紀念特展之後。今年,與達·文西同為「文藝復興三傑」的拉斐爾成為了又一個博物館聚光燈下的主角。2020年恰逢拉斐爾逝世500周年,包括英國國家美術館、美國國家美術館、柏林國家博物館在內的多家博物館,都正在或即將舉辦相關特展以示對他的致敬。
  • 拉斐爾500年——天使在人間的匆忙相遇
    2020年,正值文藝復興巨匠拉斐爾逝世500周年。為了紀念與回顧這位大師藝術的一生,2020年3月5日- 2020年6月2日,奎迪納萊宮與烏菲茲美術館聯合策劃了「Raffaello 1520—1483」展覽。
  • 「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展覽:跨越500年的超時空對話 藝術...
    展覽充分體現了藝術與科技的融合,對文化遺產進行創造性轉化、使美用和活化傳播,使得原本分散在世界各地、無法移動的珍品能夠以全新的形式匯聚一堂,對於作品和觀眾而言都是一場「不可能的相遇」。這是一次藝術史範本之展,再現了一場跨越500年的超時空對話。
  • 拉斐爾逝世500周年 單純之美背後是被忽略的藝術智慧
    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逝世500周年  單純之美背後,是被忽略的藝術智慧  林霖  2020年,是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逝世500周年,全球各大博物館原本都計劃了持續整年的各類特展。
  • 美國國家美術館紀念拉斐爾逝世500周年
    拉斐爾 《聖喬治與龍》設計稿 1506年為紀念拉斐爾逝世500周年,美國國家美術館將展出拉斐爾與同時代藝術家的25幅版畫作品,其中包括文藝復興時期大師拉斐爾的4幅作品。這些藝術作品將詮釋拉斐爾風格以及對於西方藝術的影響,展覽將於2020年2月16日至6月14日展出。拉斐洛·迪喬瓦尼·桑蒂(1483-1520) ,被稱為拉斐爾,與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並稱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拉斐爾的早期受到身為烏爾比諾宮廷畫家的父親影響。拉斐爾11歲時,在父親去世後,他加入了皮埃特羅·佩魯吉諾的工作室。
  • 數字藝術讓拉斐爾跨越500年在北京和觀眾「相遇」
    【歐洲時報特約記者趙晨曦12月15日報導】2020年是中意建交50周年,也是「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逝世500周年,雖然新冠疫情還在全球蔓延,但人們對這位在藝術史上留下無數經典的繪畫大師的致敬活動卻並沒有停止。
  • 羅馬的拉斐爾之夜:拉斐爾是古典世界和基督徒之間的一座橋梁
    為紀念拉斐爾逝世500周年,羅馬教區「文化與大學」辦事處將主辦一場題為「拉斐爾、羅馬與文藝復興的理想」活動。該活動預定於10月9日晚上7點在羅馬博塔尼科植物園舉行。
  • 富林·拉斐爾入選「亞洲品牌500強」
    被稱為「品牌奧斯卡獎」的「亞洲品牌500強」近日在香港隆重揭曉。富林·拉斐爾地板與韓國三星、中國移動等亞洲知名品牌一併入選,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地板品牌前所未有的創造實力。  薈萃全球國木,成就富林·拉菲爾的品牌高度  亞洲品牌500強企業創造巨大的經濟財富,富林·拉斐爾(前身是富林地板)還創造藝術價值。
  • 英年早逝的拉斐爾為何如此有魅力?
    作者:譚群500年前,一位青年才俊因高燒15天後離世,年僅37歲;500年後,世人在一場高燒的疫情中紀念這位早逝英才。2020年4月6日,是拉斐爾逝世500周年紀念日。卡斯蒂利奧內是拉斐爾的好友,也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外交官兼宮廷侍臣,同時還是當時非常有影響力的人文主義學者,其著名的《侍臣論》中所體現出的人格理想,對整個文藝復興中期的藝術影響巨大。卡斯蒂利奧內認為,高貴氣質的核心,在於時刻保持著鎮定和風度,避免過於外露和誇張,隨意而不做作,帶著悠閒而高貴的派頭出現在社交場合。拉斐爾的很多作品,便是把這種人格理想發揮到了近乎完美的境地。
  • 羅馬的拉斐爾500年紀念展還是關了:僅展三天,正安排退票
    澎湃新聞獲悉,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擴散,3月5日剛剛在義大利首都羅馬開幕的文藝復興巨匠拉斐爾逝世500周年紀念展覽,當地時間3月8日依據義大利「總理政令」暫停。這場展覽雲集200多件拉斐爾作品,保額高達40億歐元,展覽前已預售門票7萬多張,3月9日起,主辦方羅馬奎裡納萊博物館將聯繫已經購票但未觀展的人,安排退票事宜。
  • 拉斐爾藝術展開幕 數位化呈現36幅代表作品
    「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展覽12月12日在中華世紀壇開幕 陳杭 攝中新網北京12月13日電 (陳杭)今年是中意建交50周年,又適逢文藝復興巨匠拉斐爾逝世500周年,「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展覽作為官方紀念的文化藝術活動之一,於12月12日在中華世紀壇開幕,將持續至2021
  • 拉斐爾·桑西一生的執著
    拉斐爾·桑西一生的執著拉斐爾·桑西所有畫家中,萬神廟無瑕的穹頂接納了這最具神性的一位—拉斐爾。這位畫家,在他短暫的生命裡達到了微妙的平衡一在人工美與自然美,在宗教之美與世俗之美中,最珍貴的平衡。500年以來,拉斐爾以繪製聖母、聖子題材的宗教畫著名,也被公認為學院派精確優雅風格的典範,被模仿、複製,乃至數量充斥到令人生厭的地步。如今,廉價複製的聖母以憔悴的目光注視眾生,天使們也出現在T恤和情人節賀卡上悲嘆著本來渾然天成之物,若自恰當的情境中剝離,即使是拉斐爾的作品也不免淪落為粗劣的拷貝品,變得庸俗陳腐。
  • 拉斐爾500周年50克銀幣欣賞:《麥當娜·德拉·塞吉拉》
    2020年是義大利著名畫家和建築師拉斐爾(Raphael)逝世500周年。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達文西三人是文藝復興時期三位無可爭議的大師之一。《麥當娜·德拉·塞吉拉》原文為「Madonna della Seggiola」。
  • 致拉斐爾逝世500周年: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
    大家好呀我是趣看博物館的研究員館小趣有一個好消息小趣忍不住分享給大家那就是2020年紀念拉斐爾逝世500周年2020年規模最大、最為重要的一個展覽。50後的達文西幾乎以一己之力涉足了當時所有的科學藝術領域,70後的米開朗基羅則在雕刻和繪畫上顯示了他的雄心和偉大,而80後拉斐爾只是一個因早年喪母而略顯憂鬱的翩翩美少年,而他卻被後人奉為文藝復興繪畫藝術的集大成者。
  • 拉斐爾逝世500周年,十幅宏偉壁毯畫重返西斯廷教堂展出
    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逝世500周年紀念活動近日在梵蒂岡展開。澎湃新聞獲悉,幾個世紀以來,拉斐爾(Raphael)為梵蒂岡西斯廷教堂設計的十幅宏偉的壁毯畫首次復位,共同懸掛於西斯廷教堂牆壁上展出,展期僅為一個星期,從2月17日持續至23日。拉斐爾壁毯畫重返西斯廷教堂。
  • 沒想到,美顏早在500年前就有了,拉斐爾就是美顏的開創者
    你想不到吧,美顏在500年前就存在了。而且還出自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三傑之一-拉斐爾。 拉斐爾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美術三傑之一,另外兩人是更有著名的米開朗基羅和達文西。拉斐爾1483年出生, 1520年逝世,年僅37歲。對比米開朗基羅和達文西的長壽人生,拉斐爾可以說是真正的英年早逝。 今年關於拉斐爾的調查和研究很多,因為今年恰好是拉斐爾逝世500周年。
  • 「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展覽在中華世紀壇開幕
    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執行館長冀鵬程致辭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高高致辭,她表示:「在全球持續應對新冠疫情影響的大背景下,我們也希望通過拉斐爾溫暖敬意和充滿理想美的人文主義作品,能夠喚起觀眾內心的平和和對美好生活的堅定希望,以及對全球命運共同體的共鳴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