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典學院》:拉斐爾打造的理想國
拉斐爾 《自畫像》 45cm×33cm 木板油畫1506 年 義大利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藏拉斐爾在創作《雅典學院》時,當時享譽歐洲的眾多古典主義學者都聚集在羅馬,他曾和這些學者深入交流,探討文藝復興和人文主義的奧義,思考歐洲文明的傳承和發展。
-
神秘的拉斐爾和《雅典學院》
雅典學院(壁畫) 拉斐爾拉斐爾·桑蒂與達·文西、米開朗基羅一起被譽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1483年3月28日星期五,耶穌受難日這天,拉斐爾出生於義大利烏爾比諾的一座村莊裡。拉斐爾自幼隨父(烏爾比諾公爵的宮廷畫師)學畫,他懷抱著新柏拉圖主義藝術理想,以其洗鍊的畫技,將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發揮到極致。雖然他留下的作品不多,其作品所展現的光華卻影響後世甚遠。拉斐爾的藝術被後世稱為「古典文藝」,不僅啟發了巴羅克風格,也對17世紀法國的古典學派產生了深遠影響。就美術史的角度而言,拉斐爾為後世開啟了一扇創作典範的新窗。雅典學院是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拉圖興辦的。
-
羅馬的紀念:「拉斐爾,1520-1483」特展
為紀念拉斐爾逝世500周年,奎裡納勒博物館在自身豐富的館藏基礎上,又從法國羅浮宮、英國國家美術館等52家博物館借展,最終匯集了拉斐爾留下的繪畫、雕刻、裝飾藝術、建築設計等作品共逾120餘件,用倒敘的方式,從拉斐爾長眠之地——羅馬,再到他遊學多年的佛羅倫斯,最後落腳到他的故鄉——烏爾比諾,勾勒出拉斐爾短暫卻輝煌的藝術人生。
-
拉斐爾作品在羅馬展出
10月21日,一名女子在義大利羅馬的拉斐爾作品展上拍照。 當日,拉斐爾作品展媒體預展在羅馬舉行。拉斐爾與達·文西、米開朗基羅並稱為「文藝復興三傑」。 新華社/歐新 10月21日,媒體在義大利羅馬的拉斐爾作品展上拍攝。 新華社/歐新
-
畫聖拉斐爾的傳奇
拉斐爾21歲時來到了佛羅倫斯。在這個文化名城裡居住了義大利的藝術大師,到處都留下了巨匠的傳世傑作。喬託的鐘樓高高聳立,吉佩爾提的青銅門浮雕閃閃放光,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已矗立在市政廳廣場上 而達文西的傑作蒙娜麗莎即將問世。他目睹這些偉大藝術家的劇作感到振奮,仿佛走進了一座藝術宮殿。拉斐爾決心向當代最有成就的藝術大師們學習,進一步提高繪畫技巧。
-
拉斐爾畫作——被推崇為壁畫藝術的,登峰造極之作
當米開朗基羅正在羅馬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艱苦卓絕地繪製屋頂壁畫時,拉斐爾也被邀請到只有一牆之隔的羅馬教皇宮中作畫。當時教皇宮三樓上有幾個相連的廳堂正待裝飾,這個任務便交給了拉斐爾。在此之前,拉斐爾並無繪製紀念性壁畫巨作的經驗,這一次他又是通過善於學習而更上一層樓。
-
拉斐爾的37年人生(經典流芳)
距離法國政府舉辦「莫奈和羅丹聯展」,授予他藝術家的殊榮,還要等待12年。 37年前,拉斐爾出生於義大利烏爾比諾。父親喬萬尼·桑西是烏爾比諾大公的御用畫家,啟蒙了拉斐爾的藝術人生。 21年前,16歲的他背井離鄉來到佩魯賈,進入佩魯吉諾畫室學畫,憑藉過人天賦和刻苦,很快便能夠「以假亂真」。 16年前,21歲的拉斐爾和老師之間發生了一場激烈競爭。
-
「拉斐爾和他的朋友圈」,美國國家美術館追尋其「理想之美」
雖然前衛藝術的興起使古典不再是藝術的唯一標準,但拉斐爾的作品在美學範疇上的認可依舊延續到今天。」展覽以「拉斐爾和他的朋友圈」命名,除了顯示拉斐爾的才華外,也希望突出拉斐爾風格對他的周圍藝術家和藝術環境的影響。 展覽共展出26件版畫和素描作品,除了4件屬於拉斐爾外,其他作品屬於拉斐爾的合作者、追隨者以及受他啟發的畫家們。
-
拉斐爾:為繪畫而生的「完美」藝術家
27歲,在通往而立之年的時候,拉斐爾選擇追求永恆的完美,博採眾長,在羅馬繪製了驚世駭俗的完美典範《雅典學院》,把歐洲文藝復興推向了巔峰。同時也反映出他對這一藝術創作的希望——像永恆之都羅馬一樣流傳千古、璀璨不朽。
-
拉斐爾逝世500周年:讓我們以不尋常的方式,置身拉斐爾作品展中
拉斐爾繪畫中寧靜和諧的特質被認為是那個時代人文主義推動力的最高典範之一,它試圖通過強調至美的藝術作品來探索人在世界上的重要性。他不僅掌握了文藝復興時期高級藝術的標誌性技巧,如立體、透視、精確的解剖結構、真實的情感和表達,他還融入了一種獨特的風格,以其清晰、豐富的色彩、輕鬆的構圖和獨特的宏偉而著稱。
-
拉斐爾的詩「情」與畫「意」
無論他多麼渴望描述那種被痛苦之火灼燒的感覺,但終因無法表達這種情感而緘默不語。 然而,最能暗示拉斐爾和這個女人之間神秘關係的還是其中一首以「Sate seruir par mi stegeniase amore」(假如你需要愛神因我而憤怒)為開頭的詩。此詩寫在一幅畫稿的上部,並做了很多刪改,畫稿上畫的是一個古羅馬裝束的男人和一個裸體女人。
-
英年早逝的拉斐爾為何如此有魅力?
2020年4月6日,是拉斐爾逝世500周年紀念日。義大利官方為了紀念他的輝煌成就,幾年前便開始籌劃一系列活動和展覽。除義大利之外,世界上多個國家的博物館和美術館也相繼公布2020年拉斐爾紀念展。遺憾的是,由於疫情原因,大部分活動和展覽被迫取消或推遲。
-
文藝復興三傑之拉斐爾傳奇
天才的一生在最高光的時刻,在備受矚目的時候,就像流星一樣,照亮世界之後隕滅。他的名字在義大利語中是「天使」的意思,而這位天使也卻沒能留居世上。今年是文藝復興巨匠拉斐爾逝世500周年,中華世紀壇舉辦了拉斐爾的展覽——《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展覽用數字還原技術,向我們「還原」了拉斐爾分散在世界各地的36幅經典作品,這36幅經典作品的原作分別收藏於7個國家、13個城市的18家博物館和收藏機構,互動式的科技展覽得以讓36幅經典齊聚一堂,在觀眾和拉斐爾之間展開了一場跨越5個世紀的「不可能的相遇」。
-
尋找「文藝三傑」的故鄉,天才畫家的出生地,拉斐爾篇
其實小英只是來這座小鎮參觀拉斐爾的出生地,根據地圖和當地指引,經過鎮內的十字路口向左走500米,再穿越一段斜坡,就到了拉斐爾兒時居住的地方。拉斐爾的出生地是一座三層普通民居,由磚頭做成,樓梯是大理石製作的。一樓就是紀念品店,專門售賣拉斐爾的明信片、郵票、海報手冊和紀念品,二樓和三樓都是展覽拉斐爾生前的物品和畫作,需要買票進去參觀。
-
拉斐爾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1520年4月6日卒於羅馬。原名拉法埃洛·聖喬奧。 拉斐爾作品被人們稱作是古典藝術最完美的體現,畫家安格爾稱他為繪畫界的神。
-
文藝復興時期藝術三傑之拉斐爾
拉斐爾所繪畫的畫以「秀美」著稱,畫作中的人物清秀,場景祥和,他的畫面上始終洋溢著明淨的色彩、柔和的光線和寧靜而優雅的節奏感,這都得益於他受到的早期教育,靈感家拉斐爾的父親是烏爾比諾公爵的宮廷畫師,他幼年便從父學畫。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畫作一樣。拉斐爾於1520年高燒猝逝於羅馬,終年37歲,葬於萬神廟。
-
解密拉斐爾的名畫《美惠三女神》的創作密碼
拉斐爾的《美惠三女神》局部通常人們認為拉斐爾《美惠三美神》的靈感來自錫耶納大教堂中的皮科洛米尼藏書樓裡一座毀壞的羅馬大理石雕像。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他已把自己訓練成希臘派。可以拿陳列在尚蒂依的《三美神》為證——在這幅畫裡,他模仿錫埃納城內一座令人崇敬的古代群像。他常常不知不覺地回到他偏愛的大師的原則上去。即使在他花了最大精力的作品中,也常常保持希臘傑作的節奏、優美和勻稱。」但這個說法也不盡然,也可能源自其它靈感,因為這個主題在義大利實在是太過流行了。
-
拉斐爾油畫藝術作品欣賞
拉斐爾被譽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懷抱著新柏拉圖主藝術理想,以其洗鍊的畫技,將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發揮到極致。雖然他留下的作品不多,其作品所展現的光華,影響後世甚遠。拉斐爾從前代藝術大師們的畫風的技法中擷取養分,幻化出柔和、圓潤、飽滿的調和之美。他的聖母系列作品,更是美術史上不可多得的傑作。
-
走進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畫家波提切利與拉斐爾
波提切利著重展現神話之美,而拉斐爾的則擅長表現理想之美。他們的作品都是文藝復興鼎盛時代的象徵,體現了一種人文主義的自由和對美的嚮往,在藝術史和人類文明史上佔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畫家波提切利波提切利是15世紀末佛羅倫斯最出名的藝術家。其作品以精緻優美見長,但又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象徵意義,充滿人文主義與世俗精神。
-
宗教作品不等於保守禁慾 回溯對拉斐爾影響至深的女人
「文藝復興三傑」的拉斐爾,以天主教作品「聖母系列」聞名一時。他筆下的聖母,便兼具了女性獨有的美態,以及母親的慈愛。這種細膩的筆觸,或許與他畢生周旋於不同女性的經歷有關。最近有一部紀錄片《拉斐爾最愛的女人們》,便是由拉斐爾身邊的女性入手,在這位大師逝世500周年紀念之際,重塑他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