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為繪畫而生的「完美」藝術家

2021-01-15 人美renmei

拉斐爾 《自畫像》(約23歲) 45cm×33cm 木板油畫

1506年 義大利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藏

拉斐爾·桑西(Raffaello Santi,1483-1520)被認為是古典主義的集大成者,也是文藝復興的終結者。

拉斐爾之後,無論是矯飾主義、巴洛克和洛可可都無法突破拉斐爾的完美。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A)即以拉斐爾為綱。

拉斐爾 《和朋友一起的自畫像》 99cm×83cm 布面油畫

1518年 法國巴黎羅浮宮藏

與心猿意馬的達·文西和倔強的米開朗琪羅相比,拉斐爾更善於與人交往,一貫地得到藝術贊助人的青睞。

作為塵世中的凡人,拉斐爾至臻至美。27歲,在通往而立之年的時候,拉斐爾選擇追求永恆的完美,博採眾長,在羅馬繪製了驚世駭俗的完美典範《雅典學院》,把歐洲文藝復興推向了巔峰。

拉斐爾 《椅中聖母》 木版油畫 直徑71cm 1514年

義大利佛羅倫斯皮蒂宮藏

生而完美的繪畫奇才

「即使在拉斐爾之前,世界已經被米開朗基羅徵服,但上帝給予了拉斐爾最完美的一切:典雅、勤奮、美貌、謙遜以及讓一切醜惡退避三舍的崇高人格。」

——瓦薩裡《大藝術家傳》

帶著「完美」標籤的拉斐爾和所有人一樣,在幸福與不幸中成長。

拉斐爾8歲喪母,11歲喪父,叔叔成了他唯一的監護人,之後他就進入佩魯吉諾(Pietro Perugino,1446-1523)的工作室系統地學習藝術。

拉斐爾 《自畫像》 38cm×26cm 紙本炭筆 1499年

英國阿什莫林博物館藏

拉斐爾的父親是烏爾比諾的宮廷畫家,也是一位擅長詩歌的人文主義者,一位文人畫家,他對拉斐爾的教育與拉斐爾文質彬彬的性格不無關係。

在佩魯吉諾的工作室裡,拉斐爾體現出異於常人的藝術天賦,21歲初出茅廬,便輕而易舉地超越了他的老師。

彼得羅·佩魯吉諾 《自畫像》 1500年 壁畫

義大利佩魯賈銀行家會館藏

然而他知道,繪畫界尚有兩人需要學習和超越——達·文西和米開朗琪羅。於是從1504到1508年,他來到當時的藝術中心佛羅倫斯,如饑似渴地學習佛羅倫斯畫派的精髓。

拉斐爾 《草地上的聖母》113cm×88.5cm 混合媒介

1506年 奧地利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藏

拉斐爾從達·文西的繪畫中學會了暈染法,使人物肖像的輪廓更具朦朧美感。

達·文西 《聖母子與聖安妮》 112cm×168cm 木版油畫

法國巴黎羅浮宮藏

不過4年時間,拉斐爾就以外鄉人的身份在佛羅倫斯闖出了一片天地,然而25歲的他卻面臨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擇——離開佛羅倫斯去羅馬。教宗御用建築師推薦他給教宗的房間繪製壁畫,他決定接受挑戰與達·文西和米開朗琪羅一較高下。

拉斐爾 《聖母瑪利亞的婚禮》 170.1cm×118cm

木版油畫 1504年 義大利米蘭布雷拉美術館藏

超越時空的藝術創作

16世紀初的羅馬已經逐漸取代佛羅倫斯,成為文藝復興的中心。

在一系列的機緣巧合之下,拉斐爾得到了教宗尤裡烏斯二世的贊助。尤裡烏斯二世對佩魯賈畫派的那種平衡式的風格抱有好感。在波齊亞房間樓上的「籤章室」(Stanza della Segnatura),拉斐爾受託裝飾這間教宗的私密場所,完成了不朽名著《雅典學院》,到達了職業生涯的頂峰。

拉斐爾 《雅典學院》500cm×700cm 壁畫 1511年

梵蒂岡籤章室藏

《雅典學院》是文藝復興最具象徵性的畫作,充分體現了文藝復興的特質:崇尚人性;恢復古希臘、古羅馬的輝煌文明;使歐洲文明推陳出新,實現重生。

《雅典學院》是籤章室的四幅壁畫之一。這四幅壁畫分別代表了神學、哲學、詩學、法學,《雅典學院》是對哲學的描繪。

本來,這四幅壁畫是要分配給拉斐爾和其他畫家一起創作的,但是尤裡烏斯二世在看過拉斐爾的草稿之後,決定讓他一人負責整個房間的裝飾,達到風格統一。

這樣的安排可見這位教宗對拉斐爾的充分認可。要知道這樣的安排會明顯影響創作的進度,尤裡烏斯二世當時已經老邁,恐怕無法活著看到畫作的完成。同時也反映出他對這一藝術創作的希望——像永恆之都羅馬一樣流傳千古、璀璨不朽。

拉斐爾 《聖禮的爭辯》 500cm×770cm 壁畫

約1509-1510年 梵蒂岡籤章室藏

拉斐爾 《帕納塞斯山》底部寬600cm

壁畫 約1511年 梵蒂岡籤章室藏

拉斐爾 《正義》 底部寬600cm

壁畫 1511年 梵蒂岡籤章室藏

《雅典學院》採用中心對稱構圖,畫面的焦點在中間的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身上。拉斐爾利用建築的前後關係,刻畫出一個虛擬的三維場景,是文藝復興時期透視法的代表作品。

畫面中的人物是自古以來人類文明的先哲,他們有著不同的時代和區域背景,卻被拉斐爾巧妙地安排在了一起,體現出繪畫超越古今和地域的非凡魅力。最能體現出文藝復興特質的地方在於拉斐爾借用了他同時代的英傑來塑造古代哲人的形象。

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其中柏拉圖的形象被認為是基於達·文西老年時的樣貌繪製的,拉斐爾在此表達對他的敬意。

扮作「哭之哲人」赫拉克利特的米開朗基羅正坐在臺階上託腮思考。

推薦拉斐爾來此繪畫的恩人伯拉孟特被塑造成正在教學的歐幾裡得。

拉斐爾將自己的形象安排在畫面右下角,從柱子旁邊探出頭來,體現了他與同時代精英為伍時的謙遜。

這幅作品把古典和現代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不僅達到了拉斐爾提升自我形象的目的,也滿足了尤裡烏斯二世作為新羅馬帝國領袖和世界秩序維護者的理想,更是完美表現了文藝復興的本質,體現了歐洲共享的歷史和文明框架。

在這一點上,《雅典學院》超越了《最後的晚餐》和《西斯廷穹頂壁畫》,是歐洲文明走向世界的裡程碑式的圖像標誌。

完美的尾聲

1511年,拉斐爾完成了籤章室的全部裝飾工作,為老態龍鍾又鬥志滿滿的尤裡烏斯繪製了傳世肖像。

拉斐爾《尤裡烏斯二世肖像》 108.7cm×81cm

木版油畫 1512年 英國國立畫廊藏

拉斐爾的肖像對提香和委拉斯貴支的教宗肖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籤章室繪製完工後,尤裡烏斯又讓拉斐爾繼續為梵蒂岡其他房間繪製壁畫,於是,另一幅巔峰之作《西斯廷聖母》問世。

拉斐爾 《西斯廷聖母》 265cm×196cm 布面油畫

1512年 德國德勒斯登歷代大師畫廊藏

1513年,尤裡烏斯二世病逝,利奧十世接替他成為教宗。他並沒有貶低拉斐爾,反而接受了建築師伯拉孟特的臨終諫言,任命31歲的拉斐爾繼承伯拉孟特擔任梵蒂岡總建築師的職位,次年又任命他為羅馬城考古總管,成為羅馬古典藝術研究的總負責人。

「與其說他是一位畫家,倒不如說他像一位君主一樣,高貴地存在著。」

——瓦薩裡

拉斐爾在《雅典學院》之後,接受的訂單數量之巨,使得獨立創作變得越來越難。《雅典學院》是如此圓滿,給予了完美的標準。

1520年,37歲的拉斐爾在復活節聖周五驟然離世,據說這天也是他的生日。拉斐爾死後被葬在羅馬萬神殿,是人類史上第一位得以如此高規格厚葬的藝術家。

約翰內斯·裡彭豪森 《拉斐爾的死亡》 1832年

羅馬萬神殿的拉斐爾石棺

直到19世紀中期,英國先鋒藝術家們成立「拉斐爾前派」,希望通過研究「完美的拉斐爾」之前的藝術,跳出完美的框架,把藝術從拉斐爾的影響中解放出來。

有意思的是,拉斐爾的《雅典學院》充滿了時代氣息,是當之無愧的當代藝術,他在《雅典學院》中所營造的空間通往高牆之外,似乎他在圓滿中也尋找到了自由。

拉斐爾作品欣賞

拉斐爾 《基督祈禱》 30cm×25cm 木版油畫 1506年

義大利布雷西亞馬爾蒂內尼奧美術館藏

拉斐爾 《耶穌下葬》184cm×176cm 木版油畫 1507年

義大利博格賽美術館藏

拉斐爾 《嘉拉提亞的凱旋》 295cm×225cm

壁畫 1512年 義大利羅馬法爾內塞納宮藏

拉斐爾 《披紗巾的少女》 85cm×64cm

布面油畫 1516年

義大利佛羅倫斯皮蒂宮藏

拉斐爾 《教宗利奧十世和他的表親》 154cm×119cm

木板油畫 1518-1519 年

義大利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藏

本文改編自《中國藝術》2017年第1期

作者:龔之允

《自由的坐標:通往而立之年的藝術家——拉斐爾的圓滿》

相關焦點

  • 文藝復興的代表,短命卻超凡的天才藝術家:拉斐爾·桑西
    高中歷史書上要求的三個藝術家的名字或許已被很多人記得滾瓜爛熟,可是你是否真的了解這三個藝術家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桑西,一起看看他那短暫而璀璨的藝術人生。1483年4月6日,拉斐爾出生於義大利中部小城烏爾比諾,這座位於高原地帶的小城此後因為拉斐爾的名字而永遠燦爛,如同義大利的陽光一般。
  • 2020全球藝術大展關鍵詞:女性藝術家、拉斐爾、馬蒂斯、日本
    朵拉·瑪爾完美地印證了「女性不止是男性藝術家繆斯的身份」這一事實,她在超現實主義中的藝術才能遠超過其與畢卡索間的關係。 )將舉辦「拉斐爾掛毯藝術:靈感與再現(Raphael’s Tapestries: Inspiration and Representation)」展,該館收藏著拉斐爾的名畫——《西斯廷聖母》(Sistine Madonna)。
  • 藝術史上最愛「撕逼」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為什麼討厭拉斐爾?
    米開朗基羅為什麼討厭拉斐爾?高更割了梵谷的耳朵? 安格爾被德拉克羅瓦氣得扔掉咖啡杯?縱觀藝術史,對於渴望被世人銘記的追求和對統治地位的痴迷,曾無數次在藝術家之間引起激烈競爭和對抗。其中一些激發了藝術家的潛力,開啟了傑作頻出的時代;一些卻對創作者帶來了毀滅性打擊,導致新星隕落——不管怎樣,它們都明確彰顯了藝術世界不為常人所知的風險。
  • 拉斐爾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在這個時期,歐洲誕生出了非常多的藝術家,創作出了無數優秀的藝術作品。例如但丁的文學作品《神曲》,畫家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以及《蒙娜麗莎》,文學巨匠莎士比亞也是文藝復興年代的人物。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文藝復興的另外一位了不起的畫家拉斐爾,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顏值與情商並存的拉斐爾·桑西
    ),義大利著名畫家,也是「文藝復興後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從事理想美的事業所能達到的巔峰。拉斐爾的父親雖然在拉斐爾11歲時離開了他,但他父親作為當時的畫家和詩人,結識了一些同期著名的畫家。而且拉斐爾受父親的藝術薰陶,摸索出自己繪畫風格並繼承父親優秀的繪畫基因。
  • 拉斐爾和他的朋友圈:如何影響那個時代?
    此次展覽共展出25幅版畫及繪畫作品,其中包括4幅拉斐爾素描手稿、10幅按照拉斐爾畫作雕刻的版畫、9幅其合作者與追隨者的畫作。其中,4幅素描手稿為:《聖喬治與巨龍》、《聖母子與施洗者聖約翰》、《先知何西阿和約拿》、拉斐爾為羅馬聖瑪麗亞德拉佩斯教堂壁畫繪製的草圖。
  • 走進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畫家波提切利與拉斐爾
    文藝復興的核心是提出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倡導個性解放,其影響力在藝術,建築,文學,音樂,科學技術等方面都得到了體現,深深影響了整個西方文明。文藝復興時期湧現了許許多多繪畫界的大師,其中就有佛羅倫斯鼎盛時代的大畫家波提切利與學院派的正典拉斐爾。
  • 最全的拉斐爾畫集,帶你看透文藝復興繪畫史
    《雅典學院》 義大利 拉斐爾 壁畫 縱279.4×橫617.2釐米 梵蒂岡塞納圖拉大廳 雅典學院是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拉圖興辦的。拉斐爾在這幅巨型壁畫中,描繪了當時這個學院裡的哲學家、 科學家以及藝術家們進行學術探討的熱烈場面。
  • 拉斐爾前派:激進的年輕藝術家顛覆傳統與道德,是墮落還是前衛?
    拉斐爾前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又常譯為前拉斐爾兄弟會,是在1848年由英國年輕藝術家組成的藝術團體。創始人主要包括3位藝術家:約翰·艾佛雷特·米萊[Sir John Everett Millais]、但丁·加百利·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和威廉·霍爾曼·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
  • 拉斐爾:璀璨奪目的一顆星
    今年是義大利著名畫家拉斐爾逝世500周年,世界各地的博物館、美術館為他精心準備了豐富多樣的紀念活動。拉斐爾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美術三傑」之一。他博採眾家之長,作品風格獨特,近30年的繪畫生涯留下了300多幅珍貴的藝術作品,成為古典主義畫家中璀璨奪目的一顆星。
  • 拉斐爾畫作——被推崇為壁畫藝術的,登峰造極之作
    當米開朗基羅正在羅馬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艱苦卓絕地繪製屋頂壁畫時,拉斐爾也被邀請到只有一牆之隔的羅馬教皇宮中作畫。當時教皇宮三樓上有幾個相連的廳堂正待裝飾,這個任務便交給了拉斐爾。在此之前,拉斐爾並無繪製紀念性壁畫巨作的經驗,這一次他又是通過善於學習而更上一層樓。
  • 500年後 拉斐爾的「理想美」仍未過時
    500年後,拉斐爾創造的古典主義理想美為何依然動人?記者採訪了華東師範大學孫乃樹教授,請他解讀拉斐爾繪畫之美。  把偶像藏在畫中  在文藝復興之前,歐洲經歷了漫長而黑暗的中世紀,人們的思想被宗教壓抑,幾乎所有的藝術只為宗教服務。在中世紀的宗教畫裡,人物都是僵硬的,那個時代的畫作裡只有天堂,沒有人間。
  • 文藝復興三傑之拉斐爾傳奇
    經常跟著父親去「上班」,父親白天繪畫時,時常帶著拉斐爾,小拉斐爾時而還能給父親噹噹小助手,繪畫讓小拉斐爾的性格又慢慢陽光起來,這樣的日子過了四年。11歲時,拉斐爾的父親也因病去世了,形單影隻的拉斐爾被貴族公爵夫婦收留做養子。
  • 拉斐爾逝世500周年:讓我們以不尋常的方式,置身拉斐爾作品展中
    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作家皮埃特羅·本博(Pietro Bembo)為他撰寫了墓志銘:「拉斐爾在此處安息,在他生前,大自然感到了敗北的恐懼;當他溘然長逝,大自然又唯恐自己也將死去」。在今年遍布全球各地的拉斐爾相關展覽中,不少選取的角度別出心裁,不僅考察他著名的繪畫作品,並且考察他在應用藝術、建築、考古不同領域的創作活動。
  • 畫聖拉斐爾的傳奇
    父親成了拉斐爾的啟蒙老師。拉斐爾的幼年是不幸的。年僅八歲時,母親就去世了,11歲時他又失去親愛的父親。好心的烏爾比諾公爵夫人收養了他。1500年,拉斐爾來到培魯基諾的畫坊,向著名畫家佩魯基諾學習繪畫。拉斐爾在畫房受到嚴格的訓練不僅學習放大草圖素描構圖等繪畫技巧,而且還學習透視學解剖學建築學文學和哲學等各方面的知識。
  • 拉斐爾逝世500周年 單純之美背後是被忽略的藝術智慧
    本期「藝術」,讓我們走近一個更為豐滿的拉斐爾。  ——編者  後人讚美一位女性的品格時,會說「像拉斐爾的聖母一樣」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們對聖母鍾愛有加。而拉斐爾筆下的聖母,可以說是古往今來藝術史中最治癒的聖母了,她們不再是文藝復興早期藝術中消瘦、痛苦的模樣,而是安詳、豐腴、恬靜、秀美。
  • 拉斐爾帥氣的自畫像你見過嗎,牛津展出120幅拉斐爾素描
    繆斯的頭像阿什莫林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安哲麗瑪利亞·阿塞託(Angelamaria Aceto)在對本次展覽進行研究時表示:「拉斐爾勤奮、多產,似乎所有的作品都如行雲流水般自然。這些素描表面上只是為最終的繪畫做準備,是純粹實用性的。但反覆認真地觀察之後就會感受到他傾注在素描中的喜悅與熱情。素描與繪畫之間必然是有關聯的,但這些素描絕不僅僅是工作圖紙,它們本身就是藝術品。」
  • 法國波普藝術先驅|「繼畢卡索之後最會繪畫的藝術家」|馬歇爾·雷斯
    上世紀70年代,當雷斯重新反思自己作品時,他想看看在此之前的其他藝術家是如何做的。隨後,他被拉斐爾的一張小幅素描所吸引,拉斐爾在兩條鉛筆筆跡之間留出了一塊空白,令這張紙如霓虹燈一樣閃耀,充滿力量。那一刻,雷斯發現了現代性,發現了繪畫的奧秘:以繪畫性本身去製造光亮。
  • 拉斐爾:「素描」——大氣恢弘而思維廣闊
    2017年6月1日到9月3日,英國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Ashmolean Museum)開展了主題為「素描」(The Drawings)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拉斐爾·桑西(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的作品展。文藝復興時期的明星藝術家常被當作形式完美的典範。然而透過此次展覽,藝術家顯露出了他獨有的溫暖與柔情。
  • 《雅典學院》:拉斐爾打造的理想國
    拉斐爾27歲時接受當時最有影響力的贊助人——教宗尤裡烏斯二世的委託,為教宗的私密場所「籤章室」(Stanza della Segnatura)創作壁畫,《雅典學院》應運而生。這些來自不同時代和地區的先哲被拉斐爾巧妙地安排在了一起,既體現出繪畫超越古今和地域的非凡魅力,也彰顯出拉斐爾的「野心」。拉斐爾 《雅典學院》 500cm×700cm 壁畫1511 年 梵蒂岡籤章室藏這幅置身於宗教場所的大型壁畫,更像是一幅世俗的歷史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