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產劇逐漸進入大眾視野,並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歷史劇在豆瓣上的高評分更是不少。大秦帝國系列作品更是極為突出。
公元前361年,年僅21歲的秦孝公正式登基。這時,秦不為各國重視,連權力被架空的周天子都不願意搭理秦國。於是,他憤然喊出:「諸侯卑秦,醜莫大焉」。在《新大秦帝國》裡,秦孝公臨危受命,接掌積弱已久、內外交困的秦國,當時的秦國已是窮國弱邦,危在旦夕。
先秦是一個熱血的時代,人人都彰顯著血性,豪氣和張揚的生命力。
糾糾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幹,誓不罷休!
老秦人的氣勢,老秦人的血性,老秦人的膽色,可敬可佩,可贊可嘆。
兩千七百年以前,華夏大地進入了凡有血氣,皆有爭心的大爭之世。這就是中國文明正源生成的戰國時代。各國因此也都進入了變法時代。
悠悠歲月,塵封了那個金戈鐵馬,英雄浪漫的時代,留給我們的是古老的歷史斑痕與輝煌,而又沉重的夢想。
賈誼在《過秦論》中對大秦帝國的「發跡史」有一段極為精彩的描寫!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這是我當年求學時曾反覆閱讀的一篇文章,自有一番氣吞山河之勢。每當不得志之時,讀一讀,便一掃沉鬱之氣。
秦孝公嬴渠梁,商鞅,兩個在大秦帝國崛起的歷程中不可忽略的兩個名字。商鞅變法為秦國的強大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商鞅變法以徙木立信為始,再到刑及公室。法家之所以在秦國興盛,一方面是其符合秦國的社會狀況,自秦穆公之後,老秦人幾百年來深處水深火熱之中,早就受夠了貧窮與落後急需變法圖強。
秦孝公求賢若渴,商鞅滿腔抱負亦無處施展。兩人可謂是一拍即合,造就了一個新的局面。
法以信而立,所以,造就了商君冷峻嚴肅的的性格。不向秦國宗室低頭,一切為了強秦!強秦!強秦!甚至不惜得罪儲君。
他的那一句,商君可死,商君之法不可廢。在當時,他的法令可以到達秦國的每一寸地方,而且人人都依法行事。可見,變法是如何的深入人心。
公元前338年,壯志未酬的秦孝公贏渠梁逝世,時年46歲。秦孝公,是中國歷史上極其罕見的天才領袖,在大戰連綿的戰國時代,他接手幾乎要被山東列強瓜分的強弱秦國,穩定亂局,發奮雪恥,精誠求賢,重用商鞅。奇蹟般地騰挪出將近二十年的非戰歲月,極其成功地在秦國建立起了堅不可摧的戰時法治社會。為秦國崛起,奠定了第一塊基石。為中國文明史立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