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凡有血氣,皆有爭心,獻給中國原生文明的光榮與夢想

2020-12-15 來自世界盡頭呼喚

近年來,國產劇逐漸進入大眾視野,並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歷史劇在豆瓣上的高評分更是不少。大秦帝國系列作品更是極為突出。

公元前361年,年僅21歲的秦孝公正式登基。這時,秦不為各國重視,連權力被架空的周天子都不願意搭理秦國。於是,他憤然喊出:「諸侯卑秦,醜莫大焉」。在《新大秦帝國》裡,秦孝公臨危受命,接掌積弱已久、內外交困的秦國,當時的秦國已是窮國弱邦,危在旦夕。

先秦是一個熱血的時代,人人都彰顯著血性,豪氣和張揚的生命力。

糾糾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幹,誓不罷休!

老秦人的氣勢,老秦人的血性,老秦人的膽色,可敬可佩,可贊可嘆。

兩千七百年以前,華夏大地進入了凡有血氣,皆有爭心的大爭之世。這就是中國文明正源生成的戰國時代。各國因此也都進入了變法時代。

悠悠歲月,塵封了那個金戈鐵馬,英雄浪漫的時代,留給我們的是古老的歷史斑痕與輝煌,而又沉重的夢想。

賈誼在《過秦論》中對大秦帝國的「發跡史」有一段極為精彩的描寫!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這是我當年求學時曾反覆閱讀的一篇文章,自有一番氣吞山河之勢。每當不得志之時,讀一讀,便一掃沉鬱之氣。

秦孝公嬴渠梁,商鞅,兩個在大秦帝國崛起的歷程中不可忽略的兩個名字。商鞅變法為秦國的強大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商鞅變法以徙木立信為始,再到刑及公室。法家之所以在秦國興盛,一方面是其符合秦國的社會狀況,自秦穆公之後,老秦人幾百年來深處水深火熱之中,早就受夠了貧窮與落後急需變法圖強。

秦孝公求賢若渴,商鞅滿腔抱負亦無處施展。兩人可謂是一拍即合,造就了一個新的局面。

法以信而立,所以,造就了商君冷峻嚴肅的的性格。不向秦國宗室低頭,一切為了強秦!強秦!強秦!甚至不惜得罪儲君。

他的那一句,商君可死,商君之法不可廢。在當時,他的法令可以到達秦國的每一寸地方,而且人人都依法行事。可見,變法是如何的深入人心。

公元前338年,壯志未酬的秦孝公贏渠梁逝世,時年46歲。秦孝公,是中國歷史上極其罕見的天才領袖,在大戰連綿的戰國時代,他接手幾乎要被山東列強瓜分的強弱秦國,穩定亂局,發奮雪恥,精誠求賢,重用商鞅。奇蹟般地騰挪出將近二十年的非戰歲月,極其成功地在秦國建立起了堅不可摧的戰時法治社會。為秦國崛起,奠定了第一塊基石。為中國文明史立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相關焦點

  • 大秦帝國:恢弘厚重的民族史詩
    帝國所編織的社會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傳統,今天仍然規範著我們的生活,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戰國時代的精神可以用兩句話概括,一句是韓非子的話:「多事之時,大爭之世」;一句是晏子的話:「凡有血氣,皆有爭心」。
  • 孫皓暉《大秦帝國》序:中國原生文明和文明正源的強勢生存就在於秦制
    在古樸粗獷的鐵器農耕時代,大秦帝國與西方羅馬帝國一起,成為高懸於人類歷史天空的兩顆太陽,同時成為東西方文明的正源。但是,大秦帝國與羅馬帝國的歷史命運卻是截然不同的。這裡有兩個基本方面特別值得注意:其一,秦帝國統一大政權存在的時間極短,只有十五年;而羅馬帝國卻有數百年大政權的歷史。
  • 《大秦帝國》:一部精神本位的大國興亡錄,讓你進入那個熱血年代
    孫皓暉的回答,是文明史,是世界文明史中的中國文明史,是這一時代的文明意義與文明價值;如果春秋戰國秦帝國對中國不具有開創文明正源的價值和意義,《大秦帝國》便沒有這麼重要,對當今中國的精神價值也沒有這麼大;某種意義上,也不值得我傾注最有價值的全部盛年時光去表現作者在作品扉頁的題記是:獻給中國原生文明的光榮和夢想。
  • 《大秦帝國》為什麼有持續至今的力量?
    劉復生不可否認,《大秦帝國》自有其政治上的清醒。但是,也有讓人擔憂之處。當它強調「民族血氣與大爭之心」,頌揚「糾糾老秦,共赴國難」的老秦精神之時,似乎也將世界的叢林法則自然化了,和施米特一樣,它將近代以來五百年的全球經驗放大為了永恆衝突的歷史。大國崛起無非是世界霸主的改朝換代。在不改變既有世界規則的情況下,《大秦帝國》只是幻想以強力搶佔世界體系的中心位置。
  • 大秦帝國裂變觀後感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大秦帝國,至今深深的影響者你我,影響著這個國家,深入你我的血脈,深入這個民族的文化。 追本溯源,大秦帝國中興於秦孝公時代的商鞅變法。一部《大秦帝國之裂變》,以此為主線,展現了公元前356年開始的那場轟轟烈烈的大變革,看的我盪氣迴腸,拍案叫絕!
  • 從上蔡小吏到帝國丞相,《大秦賦》裡的李斯究竟是政治家還是政客
    最近熱播的古裝電視劇《大秦賦》裡有這樣一個情節,參與嫪毐叛亂的秦國宗室公子贏虞在政變失敗後被判處腰斬之刑。臨死前,他才醒悟到自己其實是被當時秦王嬴政的心腹李斯給利用了。於是他詛咒著李斯將來也會落得和他一樣的下場,被腰斬於市。也許是一語成讖吧。
  • 《國家寶藏》迎「影帝專場」:赳赳老秦不止有英雄血氣,還有美和浪漫
    《國家寶藏》三季以來,彈幕上、微博留言上,到處都能看到網友對富大龍的呼喚,源於他曾經在《大秦帝國之縱橫》中演活了一個滿是帝王霸氣的秦惠文王贏駟,獲封「最佳秦王」,那句他自創的「於後世千秋萬代,每一戶人家的窗臺,我大秦的明月,必朗照之」的經典臺詞,可謂深入人心。
  • 大秦帝國之文明奠基:漢人唐人,寧非秦人!
    如果不是因為大秦帝國二世而亡,兩漢又長達四百多年之久,那麼,漢語、漢字、漢族、漢人,應該叫做秦語、秦字、秦族、秦人。漢人代表著中華文明的興盛與西傳,唐人代表著中華文明的繁榮與遠播,而秦人則代表著中華文明的精神根基:生根發芽於西北邊陲的貧瘠土壤,發奮圖強崛起於禮崩樂壞的亂世春秋,變法改制稱霸於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
  • 讀書分享之《大秦帝國》
    全書504萬字,共六部:《黑色裂變》《國命縱橫》《金戈鐵馬》《陽謀春秋》《鐵血文明》《帝國烽煙》,目前我讀到了第六部。作者孫皓暉,男,漢族,1949年生於陝西三原,共和國同齡人,2013第八屆中國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有與同時代人相同的基本經歷與階段歸宿。先後任教於西北政法大學、西北大學,國務院首批特殊津貼的專家。
  • 帝國的誕生(一):《大秦帝國·黑色裂變》
    從秦孝公開始重用商鞅變法圖強,秦襄文王啟用張儀以連橫破合縱,秦昭襄王任用白起橫掃六國,秦王嬴政掃六合而一統天下,期間跌宕起伏,歷一百六十餘年六代領袖堅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場偉大的帝國革命,建立起一個強大統一的帝國。《大秦帝國》共分為六部,這部鴻篇巨著還原了巨大的歷史落差與戲劇性的帝國命運,再現了一個國家一步步實現自己夢想的悲壯歷程。
  • 那就看看《大秦三部曲》吧!
    秦國一直是戰國七雄中最悲壯、最神秘、最堅毅、最有骨氣的國家。  縱觀秦國歷史,特別是商鞅變法以後的秦國,你會發現秦軍各個如狼似虎,秦將鮮有投降。這是一個國家的氣質,更是秦國能掃平六國、一統宇內的精神支撐。  回顧秦始皇充滿爭議又波瀾壯闊的一生,讓我們不禁思考:像他這樣聰明絕頂的人物,一生成功與失敗的關鍵何在?
  • 解讀《大秦賦》:看到了帝國之壯美,卻歌頌得語無倫次
    皆嫪毐之禍扳倒呂不韋是史實,只是過程如同快刀斬亂麻,嬴政憑一己之力足以完成,過程根本沒這麼複雜,心思也從未糾結過。最離譜的還是幾部都有出場「關內侯」了,原著中將其被視作二十級爵位的巔峰,唯有宗室元老方可擔任。
  • 歷史---大秦帝國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下載圖書【提取碼:ifqw】大秦帝國內容提要:周朝時,秦部簇崛起於西方而最終一統天下
  • 明治維新的日本:走向了大秦帝國還是現代文明國家
    尤其是與同時期的中國洋務運動對比,將明治維新的成功歸因於所謂憲政民主,將洋務運動的失敗歸因於所謂集權專制。這些粗糙的結論其實十分錯誤和荒謬,與歷史事實完全不符。實際的明治維新其實只相當於2000年前中國結束春秋戰國時代的封建社會,走向大秦帝國大一統的中央專制王朝,並非開啟了什麼憲政民主的現代政治文明。
  • 《大秦帝國》第一、二部匯總
    作者:孫皓暉朗讀者:沐雪薔薇《大秦帝國》第一部匯總《大秦帝國》第二部匯總貼
  • 大秦帝國:始皇帝率群臣大宴秦文明園
    始皇帝大秦文明園,一個把秦文明刻畫地淋漓盡致的地方。今有幸前來拜謁,鄙人對大秦帝國及大秦文明非一般之嚮往。那是一種熱血沸騰,艱苦樸素,創造奇蹟,開疆拓土,超一流自信的文明淵源。眾群臣大秦文明,那是一段被人遺忘卻又神秘感十足的華夏文明。沒有秦的一統,何來漢的繼承和發揚光大。在這個大秦文明園裡,以水圍繞的廣場,處處演繹著以水徳的秦帝國風水。
  • 在線閱讀 孫皓暉《大秦帝國》
  • 在追大秦賦?淄博新華書店推薦好書讀物!
    《大秦賦》霸屏央視 淄博新華書店好書推薦 帶您重溫大秦帝國風雲
  • 大秦帝國之天下改名,有何深意?
    和《大秦帝國》系列前三部相比,《大秦帝國之天下》的口碑出現了兩極分化。特別是在上映之時,竟然連名字全部改掉,改為《大秦賦》。實際上改了名字之後,電視劇所要表達的核心主題其實也發生了變化。《大秦帝國之天下》彰顯著一種自信的傲氣,表達出了一種主觀上的成功。裡面含有歌頌的意味,但是又遠遠超過歌頌本身。而「某某賦」這是一個古老的文體格式,發源於春秋戰國,興盛於漢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