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初平(約328—約386),後世稱為黃大仙,是漢族民間信仰之一。著名道教神仙,出生於浙江省金華蘭溪黃湓村,18歲開始修道,得道後易名赤初平,號黃大仙,故號稱「赤松仙子」。漢族民間流傳其法力高強,能夠點石成金。傳說因為煉丹得道、羽化登天,而且以「藥方」度人成仙,得到人們的信仰和崇祀。
1915年,道士梁仁庵等人從廣東西樵山普慶祖壇奉接赤松仙子寶像來港。最初,他在灣仔開壇闡教,奉拜赤松仙子。1921年,他們經過仙人指點,選擇了九龍獅山下竹園村的龍翔道建祠,園名「嗇色」,壇號「普宜」。「嗇」有少費、慳吝的意思;「色」則解作「所好之物」、「有欲之類」。因此,「嗇色」二字實有愛精神、致虛靜、省思慮、寡情慾的要義,包含導人悟道修真的意思。
初期的黃大仙祠,只為道侶私人修道場所,及至1956年,祠門正式開放給公眾人士入內參拜,自此,信眾漸多,香火日漸鼎盛。經過數十年的悉心經營,現在的黃大仙廟金璧輝煌,建築雄偉,成為港九著名廟宇之一,它的建築布局是按照1937年在黃大仙殿前佔卦的結果並嚴格根據五行八卦原理設計而成的:大殿左側建有火形盂香亭,院落中間建有象徵土形的「朝佛」壁照,西邊建有金形的鸞臺,在屬木的經堂正前方,建有玉液池以配合五行中的水。至此,五行俱備。
1.如果您有具體的問題想要求教,
可以加正圓子的私人微信:59285203。
2.點擊下面的「閱讀原文」,
關注正圓子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