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怡神詠圍棋

2021-02-19 雲南人民出版社

話說一代名主賢君唐太宗李世民與圍棋結緣。想當年在農民起義軍的打擊下,貌似強大的隋軍土崩瓦解,隋煬帝困守江都,危在旦夕,隋王朝已註定了滅亡的命運。在這種情形下,太原留守李淵開始密謀策劃準備起兵,卻遲遲下不了決心。年輕有為善於謀略的李世民則決心早定,想抓住時機立即舉兵反隋,又怕父親李淵反對,就設法結交隋晉陽宮副監裴寂。這裴寂喜歡下圍棋,李世民拿出私錢百萬,請了一名圍棋手與裴寂對弈,得以結識裴寂,並成為心腹好友,讓他去充當說客。李淵與裴寂是棋友,兩人經常對弈,通宵達旦,又無話不談,關係密切。裴寂就邊與李淵下棋,邊闡論天下形勢,說動李淵下定反隋的決心。於是,李淵晉陽起兵,進軍關中,直取長安,代隋稱帝,建立了大唐王朝。

在這段有名的史事中,李世民尚未直接與圍棋發生聯繫。但在五代杜光庭《虯髯客傳》中,李世民已不是局外人了。草莽英雄虯髯客在途中遇上李靖與紅拂,因聽望氣的術士提起太原有王氣,三人就同入城中尋訪。李靖認為王氣應驗在太原守備李淵之子李世民身上,素有帝王之志的虯髯客央求李靖予以引見。這李靖與晉陽令劉文靜本是好友,就託他約李世民相見。虯髯客一見李世民神採奕奕,氣宇不凡,目光炯炯逼人,自嘆不如,但他仍不死心,又請道兄來觀人作判斷。約會的一天,道士與劉文靜邊下圍棋邊聊天,劉文靜又飛書請李世民來觀戰,李世民一到,神清氣朗,顧盼煒如,望氣的道士驚得手中棋子也無從下落,神情悽慘地推開楸枰,說:「這局全輸了,輸了。」罷弈而去。虯髯客這才徹底打消了與李世民在中原稱雄的念頭。後來,李淵父子果然得了天下,虯髯客就去海外的扶餘國建立了王業。李世民欣然觀棋,當然不是棋盲。


明代傳奇《紅拂記》插圖李世民觀棋。


唐代杜光庭傳奇《虯髯客傳》記載虯髯客和道士邀李世民觀弈。

李世民曾在秦王府設立文學館,收羅四方文人學士,李世民吸收了杜如晦、房玄齡、李靖、魏徵等十八人人館。李世民又讓畫家閻立本為十八人畫像,讓文學家諸亮作贊,號為《秦府十八學士圖》。這些人後來都成為唐太宗朝的重臣,時人謂之登瀛州,十八學士登瀛州的說法由此而來。明代畫家仇英畫有《十八學士登瀛州圖》,或許是從李世民喜弈的故事中獲啟發,圖中畫有學士下圍棋的畫面。十八學士以房玄齡、杜如晦為首是秦王府的智囊團,當初秘密議事,為掩入耳目,常以下圍棋為名,為李世民出謀劃策。

明代吳承恩《西遊記》第九、第十回曾描寫道,唐太宗召魏徵入便殿,先議論安邦之策,定國之謀。將近已未午初時候,卻命宮人取過大棋來,唐太宗說:「朕與賢卿對弈一局。」君臣二人便殿對弈,一遞一著,擺開陣勢。正合《爛柯經》云:博弈之道,貴乎嚴謹。高者在腹,下者在邊,中者在角,此棋家之常法。法曰:「寧輸一子,不失一先。擊左則視右,攻後則瞻前。有先而後,有後而先。兩生勿斷,皆活勿連。闊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與其戀子以求生,不若棄之而取勝;與其無事而獨行,不若固之而自補。彼眾我寡,先謀其生;我眾彼寡,務張其勢。善勝者不爭,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亂。夫棋始以正合,終以奇勝。凡敵無事而自補者,有侵絕之意;棄小而不救者,有圖大之心。隨手而下者,無謀之人;不思而應者,取敗之道。《詩》云:「喘惴小心,如臨於谷。』此之謂也。」詩曰:

    棋盤為地子為天,色按陰陽造化全。

    下到玄微通變處,笑誇當日爛柯仙。

君臣兩個對弈比棋,下到午時三刻,一盤殘局未終。吳承恩不是憑空虛構,該是當年唐太宗圍棋生活場面的寫照。唐太宗的侍臣許敬宗曾稱唐太宗圍棋技藝「宸襟協堯智,遊藝發如絲」,足見唐太宗棋藝微妙高明。


南宋劉松年 十八學士圖琴棋書畫之棋。


清代孫祜 十八學士登瀛洲圖。

   唐太宗不僅喜好圍棋,棋藝頗高,而且對圍棋的理解超乎尋常,下棋不僅僅是為了娛樂,卻別有苦心。李世民以帝王之尊第一次直接吟詠圍棋,抒發自己的棋情棋趣,並對偏頗的圍棋觀大膽挑戰,在中國圍棋文化發展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近人從日本尾張國真福寺抄回影唐卷子本《翰林學士集》,其中有唐太宗五言詠棋詩兩首,從詩的內容看,唐太宗對圍棋別有會心之處,其一云:

    手談標昔美,坐隱逸前良。

    參差分兩勢,玄素引雙行。

    捨生非假命,帶死不關傷。

    方知仙嶺側,爛斧幾寒芳。

其二云:

    治兵期制勝,裂地不邀勳。

    半死圍中斷,全生節外分。

    雁行非假翼,陣氣本無雲。

    玩此孫吳意,怡神靜俗氛。

以兵家觀點言圍棋治兵之理,在唐太宗筆下,顯得別致新穎,寓意遙深。作為馬上得天下的一代雄主,從太原起兵到玄武門兵變,無不依靠軍事實力,唐太宗可謂深知兵機。唐太宗詠圍棋詩從「兵」字著眼,不僅僅將弈棋當做政事之餘怡養性情的品玩消遣,更是他於一枰之上對半生戎馬生涯的檢點總結,和為勵精圖治而進行的韜略研習。圍棋攻守進退、運籌謀劃同軍隊打仗一樣,故古人常以軍事喻棋,漢桓譚《新論》云:「世有圍棋之戲,或言是兵法之類也。」漢馬融《圍棋賦》亦云:「略觀圍棋兮,法於用兵,三尺之局兮,為戰鬥場。」所以,唐太宗詩云:「治兵期制勝」,說弈棋如同打仗,期望出奇制勝,「裂地不邀勳」,則言圍棋圍佔棋路好似裂地分封和割據稱雄,「半死圍中斷」是說危急時要放出勝負手,棋從斷處生,敢於製造糾紛,「全生節外分」則有不靠近對方勢力、入界宜緩的意味,均得兵法、棋理之真詮。唐太宗玩味弈棋類似孫吳兵法的謀略變化,這個偉大的軍事家發現了圍棋最具魅力的特徵,自然流露出一種親切自得的愉悅之情。


清道光粉彩十八學士登瀛洲小蓋缸。


清康熙青花十八學士圖筆筒。

古人用「手談」、「坐隱」典故對舉入詩,宋代吳曾《能改齋漫錄》以為始於宋代黃庭堅《弈棋二首呈任公漸》的「坐隱不知巖穴樂,手談勝與俗人言」,殊不知唐太宗已先具此慧眼,看來此項桂冠可以易主了。「手談」、「坐隱」均指圍棋,語出《世說新語·巧藝》:「王中郎以圍棋是坐隱,支公以圍棋為手談。」唐太宗在日理萬機之餘遊心圍棋,目的在於「怡神靜俗氛」,是說圍棋可使人精神愉快,驅散世俗氣氛,三國時期的東吳韋曜《博弈論》曾斥責弈棋者「專精銳意,心勞體倦」,而圍棋「求之於戰陣,則非孫吳之倫也,考之於道藝,則非孔氏之門也」。唐太宗不囿陳見,從弈棋中體味到了圍棋的迷人魅力。「怡神靜俗氛」是駁斥韋曜的觀點,讚美圍棋怡情陶性、情趣高雅,具有「怡神」的樂趣,只有領會了弈棋的樂趣,才知道晉代王質當年為什麼會觀棋爛柯了。對圍棋之理之趣體會如此深刻,這在歷代封建帝王中是不多見的。


唐太宗李世民是第一個以圍棋入詩的皇帝。圖為宋人徐仲和臨閻立本唐太宗納諫圖。畫中繪唐太宗袖手而立,神情凝重,頭戴幞頭(唐時一種頭巾軟帽),身穿赭袍佩玉帶。

    唐太宗作為一代賢明君主,治政閒暇,遊心方罫,又以帝王之尊直接詠棋,這對推動唐代圍棋發展起到積極倡導作用,當時群臣鹹和,弘文館學士許敬宗有《五言奉和詠棋應詔》,其一云:

    魚麗新整陣,鶴列忽予先。

    入圍規破眼,略野務開邊。

    分行漸雲布,亂點逐星連。

    勝是精神得,非關品格懸。

其二又云:

    拂局初料敵,陰謀比用師。

    觀形已決勝,怯下復除思。

    轉戰頻相勸,圖全且自持。

    宸襟協堯智,遊藝發如絲。

描繪紋枰形勢生動形象,刻畫弈者審局時躊躇滿志胸有成竹,落子時慎之又慎反覆權衡,頗有神意。

    弘文館直學士劉子翼亦有《五言奉和詠棋應詔》,其一云:

    一枰位才設,兩敵智俱神。

    勢危翻效古,行險口為新。

    稱徵非禦寇,言劫詎侵人。

    欲知情慮審,鴻雁不留神。

其二又云:

    銳心爭決勝,運功合圖全。

    眼均須執後,氣等欲乘先。

    引行遙下雁,徇地遠侵邊。

    借向逢仙日,何如偶聖年。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唐太宗特別喜愛圍棋,對臣民的圍棋活動起了推波助瀾的示範作用。這正是:宸襟詩詠贊圍棋,別有會心機杼出。


相關焦點

  • 唐太宗李世民 行書《溫泉銘》
    李世民《溫泉銘》拓本局部 巴黎國立圖《溫泉銘》為唐太宗李世民手書碑刻拓本,是唐太宗為驪山溫泉撰寫的一塊行書碑文,原石已遺失。拓本原藏敦煌藏經洞,現藏於巴黎國立圖書館。溫泉銘是我國書法史上第一部行書刻碑。
  • 名人圍棋
    蕭衍 我國歷史上的帝王有100多人,會下圍棋的佔了一半以上。有的甚至痴迷於此,樂此不疲。梁武帝蕭衍,在位48年,他的棋藝水平達到了高品。並且,他還寫了一些關於圍棋的文章,如《圍棋品》、《圍棋賦》等。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個圍棋愛好者,唐代小說家杜光廷寫的《虯髯客傳》,就寫到了唐太宗下圍棋的故事,作者用圍棋歌頌了唐太宗超凡的氣度和才智。毛澤東 近代的偉人毛澤東,也從圍棋中領悟到了軍事的原理。
  • 瑞安舉行第八屆老年人象棋圍棋比賽,各路...
    11月27日,2020年瑞安市第八屆老年人體育運動會象棋圍棋比賽在市區狀元樓大酒店開賽,來自全市各地77名老年象棋、圍棋愛好者齊聚一堂,切磋棋藝,交流心得。象棋是模擬的古代戰爭、直線戰爭、陸地戰爭、平面戰爭,集文化、科學、藝術、競技於一身。圍棋,是策略型兩人棋類遊戲,中國古時稱「弈」,圍棋蘊含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
  • 我國的圍棋歷史文化淵源【上】
    自堯起源,歷朝歷代,圍棋一直深受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市井百姓的垂愛。春 秋戰國時期,當時已十分風行的圍棋在諸子百家的言論中頻頻出現。受老子親自傳道的尹喜真人所著《關尹子》曰:「習射、習御、習琴、習弈,終無一事可以一息 得者。」可見那時琴棋已成風尚。到了漢代,宮廷內盛行圍棋,據《西京雜記》記載:「戚夫人侍高帝,於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戶竹下圍棋。」
  • 圍棋三十六計:包裝攻守方案,掩蓋真實構思(馬曉春|瞞天過海)
    馬曉春藉助《三十六計》來說明圍棋中的策略道理。不同於麻將等遊戲隱藏,圍棋是透明的一種策略遊戲,一切都明白在棋盤上。「瞞天過海」計又怎麼實施呢?那就是通過非常規手段,將構思的攻擊或防守方案巧妙包裝,將真實構思掩蓋起來,從不引起對方懷疑。
  • 唐太宗納諫
    魏徵的話深深打動了唐太宗。他唐太宗執政期間,虛心納諫,鼓勵犯顏直諫,不管什麼人,不管提意見的態度如何,只要意見正確,他都虛心接受。太宗即位不久,便有大臣建議,不滿18歲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徵為兵士,這樣兵源就擴大了。太宗同意並下發了詔書。但是詔書到了魏徵手裡卻被扣住了。太宗催了幾次,魏徵根本不理。太宗大發雷霆。
  • 圍棋詩詞
    圍棋必關注 一鍵關注圍棋教學、圍棋秘籍、圍棋視頻圍棋論壇、圍棋新聞、帥哥美女001.圍棋銘東漢·李尤
  • 唐太宗《溫泉銘》
    《溫泉銘》是唐太宗為驪山溫泉撰寫的一塊行書碑文。此碑立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即唐太宗臨死前一年。原石早佚,從記載上看,唐代《溫泉銘》原拓不下幾十部,尾題「永徽四年(653年)八月三十一日圉谷府果毅(下缺)」墨書一行,證知確為唐初物。
  • 十一歲進宮,才貌遠超武則天,學者:要不是她唐太宗會變成漢武帝
    身為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的後宮也是人才濟濟,其中最為大家熟悉的當屬長孫皇后和武媚娘。其實在李世民的一生中,還有一個對其極為重要的女人,才貌冠絕當世,偏偏還溫柔賢淑,識大體,重感情,死後甚至被民間封為「花神」,她就是徐惠。
  • 唐太宗李世民很「小氣」
    唐太宗李世民與吏部尚書唐儉下棋,棋差一著想悔棋,唐儉卻寸步不讓。李世民一氣之下把唐儉貶官,餘怒未消,準備殺他。
  • 央視CCTV-1《經典詠流傳》74歲臺灣音樂人熱血吶喊
    3月17日本周六晚八點,由央視綜合頻道和央視創造傳媒聯合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第六期將繼續在央視一套播出。此次來到《經典詠流傳》,陳老希望用這首歌告訴八百年前的辛棄疾:你夢想中的盛世中國,我們實現了!與此同時,他也告訴觀眾,這灼熱瀟灑的歌聲,是來自中華傳統文化穿越千年的召喚。「你們聽到這呼喚了嗎?」陳老三次大聲發自肺腑的吶喊,令鑑賞團四位成員和現場觀眾幾度熱淚盈眶。
  • 唐太宗與十八學士
    在史學方面,唐初史學興盛,唐太宗又尤重史之鑑戒作用,故於貞觀三年(629年)設史館,由房玄齡主持編寫前六代史。「十八學士」中的姚思廉、蔡允恭、許敬宗有史著傳世。在文學創作上,「十八學士」中的大部分人皆有詩、文傳世,其中影響最大者是許敬宗、虞世南。
  • 宰相多看了幾眼唐太宗身邊的美女,唐太宗心虛,宰相:放她出宮
    唐太宗李世民身邊多了一個陌生的美女,宰相王珪忍不住多看了幾眼。唐太宗不知道心虛還是什麼,就主動對王珪說,這是廬江王李瑗的妾,是李瑗殺了她前任丈夫搶來的,我看她可憐,就把她收進宮裡。廬江王李瑗是李世民的堂哥,因為支持太子李建成,玄武門之變後被殺。他的妾因為長得漂亮,被唐太宗收入囊中。
  • 圍棋仙地爛柯山 令人驚嘆的巨大棋盤
    在衢州被譽為圍棋仙地的就是爛柯山。古時在「洞天福地」中被列為「第卅福地」,道書中稱它為「青霞第八洞天」。 景極幽邃的爛柯山又名石室山、石橋山,因傳說炎黃時代、當時炎帝的雨師赤松子與其小女兒少姜即在室石中修煉。後因王質遇仙爛柯的故事,天下廣為流傳後被叫爛柯山。
  • 唐太宗寵愛的韋貴妃,是如何的優秀?
    唐太宗時期,有一名妃子位置僅次於皇后之下,卻是四妃之首。她就是唐太宗極其寵愛的妃子——韋貴妃。而且這位韋貴妃,她還和唐太宗後宮嬪妃有一點與眾不同,那就是後宮嬪妃都是頭婚,韋貴妃卻是二婚入宮成為貴妃的。而且,唐太宗不但沒有嫌棄這個二婚的韋貴妃,相反,他給足了韋貴妃足夠的偏愛。她是有多優秀,才能得到唐太宗如此明目張胆的偏愛呢?
  • 淺析唐太宗修訂《氏族志》
    唐太宗曾對高士廉等發布旨意「天下氏族,若不別條舉,恐無所憑準」。條舉天下氏族,就要「遍責天下譜牒」,看來這是重修全國氏族志的起點。貞觀八年,高士廉等條舉了全國八十五個郡的三百九十八個姓,於當年五月進呈唐太宗,史稱「唐貞觀八年條舉氏族事件」。這說明,唐王朝的統一和鞏固,為唐太宗提供了搜羅「天下譜牒」的政治條件。
  • 陳良:也說唐太宗「縱囚」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非常英明的君主,他以卓越的文治武功,開創一個富強而文明的盛世「貞觀之治」,為中國歷史寫下最為華彩的篇章。   有道是,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舉。據史料記載,貞治六年冬天,唐太宗親自審查了三百九十名死囚,放他們回家,約定翌年秋天回來就刑。
  • 唐太宗&魏徵:霸道總裁的極品男寵!
    唐太宗就奇了怪了,我做什麼了我,我容易嗎我?我就是想徵點錢……魏徵便把徵稅這事巴拉巴拉說一堆,唐太宗在心裡一琢磨,覺得有道理,還是自己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重要,乖乖地回去休養生息吧。這姑娘要顏值有顏值,要才華有才華,唐太宗心花怒放,愛情這杯酒,朕也願意醉!馬上準備發出詔書準備把她納入後宮。魏徵知道了,捉急上火,因為這個女子已經有了未婚夫,怎能再嫁給給唐太宗啊?於是魏徵進諫,苦口婆心地給唐太宗擺事實講道理:皇上啊,都說百姓是衣食父母,你說說您老都有三千佳麗了,咋還跟一個小老百姓搶媳婦喲?
  • 唐太宗與「十八學士」
    唐代「貞觀之治」一直為後人所稱道,其開創者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封建社會難得的一代明君,而他的明,主要體現在善於識人和善於用人。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淵拜李世民為天策上將。當時,主要的逐鹿對手金城薛仁杲、武威李軌、晉北劉武周、河北竇建德、洛陽王世充等人,皆先後被打敗。
  • 唐太宗的葡萄園
    這一年,鞠文泰還曾親自赴長安覲見唐太宗。但是後來,麴文泰依附稱霸西域的西突厥,阻遏西域各國通過其境向唐入貢,並發兵襲擾歸附唐朝的伊吾(新疆哈密)、焉耆(新疆焉耆西南)等國。絲綢之路的暢通受到嚴重阻撓。貞觀十三年(639),唐太宗徵召麴文泰入朝,他竟然稱疾不至。唐太宗大怒,決定派大軍剷除絲綢之路上的這個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