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驚心》這部劇,與其說是表達了「宿命」這個主題,不如說是:身在局中的人看不清自己的心。
比如若曦在後期與四爺矛盾越來越大,就是因為她看不清自己所求為何:「要所有人平安和與四爺好好在一起」本來就不是可以兼得的事情;
比如八爺與明慧,八爺看不清自己對明慧的感情,所以失去以後才痛不欲生;
比如九爺,他利用玉檀,將玉檀放在若曦身邊監視若曦和四爺,可是玉檀死後他卻希望玉檀可以恨他,因為這樣可以抵消他的愧疚,他對玉檀沒有感情嗎?當然不是,否則他也不會教玉檀寫字,因為玉檀難過。
而明玉和十阿哥,是本劇在感情上最圓滿的一對情侶。
雖然最後在四爺的打壓下,可能物質上會偶爾受一些委屈,但是這兩個人在後期一直是一條心,而十爺的性格屬於傻大哈,不會像八爺一樣。
但是這兩個人,最後能幸福的原因,也有很多方面。
第一:兩個人的性格,明玉看似為人比較張狂,但實際上也是一個神經大條的人,她所求是十爺的喜歡,最後明玉和十爺表明心意以後,明玉就沒再「作」過了;
而十爺大家也知道,在乎的就一個明玉一個八哥,在後期四爺上位以後,明顯這種性格對生活非常有利;
但是這種好,也是因為在各位阿哥沒有開始鬥爭的時候,在若曦的神助攻下,兩人最終心意相通,開始好好生活;
因為知曉雙方心意,而對別人也沒有像若曦對大家一樣,所以想得少反而是他倆幸福的原因之一。
第二:沒有競爭力,或者說沒有威脅力。
因為十爺的性格眾所周知,而且當年十三被幽禁養蜂夾道主要設局人為八爺,所以後來四爺上位之後主要打擊對象為八爺,對十爺的打擊力度基本沒有影響到十爺的生活。
但是這兩個人有一個在一起的基礎——相信對方對自己的心意是真的。
這也涉及到另一對已經分手的情侶——八爺和若曦。為什麼這裡又提起這兩個人,因為這一集裡兩個人的關係才算是真的有了一個結束,十四替若曦將玉鐲還給八爺,八爺用硯臺把鐲子砸了。
並且說:「她最終還是跟了老四」。為什麼八爺說的是最終?
因為若曦自打開始做御前奉茶,因為知曉四爺是「下一個皇帝」,所以對四爺的一切小心翼翼,為的是給自己留條後路,但是這放在別人眼中,就成了「倍加關注」,八爺也不例外,這份「小心翼翼」在他眼中成了喜歡。
如果說之前若曦與八爺分手有對八爺的失望和放棄八爺的愧疚,還有對這份感情的不舍,那當若曦知曉八爺一直這樣認為自己以後,她對這份感情的最後一絲留戀也沒有了。
因為對若曦來講,兩個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相知與真心相愛,可是之前兩個人分手就是因為相互之間有不可避免的分歧(即不相知),而現在若曦知道,八爺對這份感情一直有所懷疑,那這份感情,實在沒什麼值得留戀的地方。
想想如果你和曾經很喜歡的前男友分手以後得知這個前男友從來沒相信過你是真的喜歡他,是不是覺得自己的一片真心不值得?同時怕是也會認為曾經的自己是笑話。
不過不留戀不代表不傷心,所以若曦傷心流淚撞見四爺,在這種孤苦無依的時候,他問四爺:
其實這句話,是四爺給若曦的承諾,但也是若曦給四爺的承諾。
四爺若是承諾不會騙若曦,就是承諾相知;而若曦的承諾就是真心喜歡,就是將整顆心交給四爺,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即使四爺和若曦說不能娶她,看見四爺與四福晉相敬如賓,若曦也沒失望,也未變心的原因。
若曦與四爺、與八爺的兩種感情,與明玉和十爺心意相通前後的狀態,其實本質上來講是一樣的,若曦與八爺一開始也確實是甜蜜,但是因為最大的問題(信任)橫貫在中間,所以若曦幾乎沒有與八爺真正表達過自己;
而明玉和十爺兩個人在之前也是因為一個不明白自己的心意,一個認為對方喜歡別人,但是在一起以後,十爺一心一意,明玉也從未懷疑,並且再沒提起過十爺與若曦的過往(雖然其實也沒什麼過往),所以這兩個人能走到最後。
而若曦與四爺從一開始的基調就和若曦與八爺不同,若曦與四爺交心本就是因為相知之後才慢慢相愛。
簡單來講,若曦與八爺是一時衝動在一起,因為在一起之前她也知道她和八爺之間有很多桎梏,但是因為草原的心軟,所以才有了嘗試,但是本質上兩個人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而與四爺是深思熟慮在一起,相知之後才交心,所以哪一個感情更深不言而喻了吧?
好多人在後臺問我,為什麼若曦讓八爺放棄皇位不讓四爺放棄,是不是雙標?
我再解釋一次,若曦讓八爺放棄皇位的時候,也不是真的要他放棄,你和男朋友鬧彆扭說分手的時候大多數時候也不是真的想分手吧?要的只不過是一個態度。
但是當時八爺的回答是什麼?大不了我當上皇上之後讓你做皇后。
且不說若曦所求不是後位,八爺這個承諾分明就是有哄騙的意思,八爺心裡明明白白,自己不可能不讓明慧做皇后,因為他得罪不起明慧的娘家,若曦心裡也明白,所以八爺這個時候騙她,就是以後也會騙她,這與她的初衷背道而馳,所以兩個人分手。
反觀四爺,不能娶若曦的時候明白的告訴若曦,後來當上皇上以後,因為年妃侍寢和四爺鬧彆扭賭氣說要當皇后,四爺也是耐心解釋:皇后從未做錯什麼,並且失去過一個孩子,所以自己不可能廢后,你看那時候若曦生氣了嗎?沒有,反而和四爺更親密了。
這就是若曦對兩段感情態度不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