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是我國教師隊伍中獨特的一個群體。作為鄉村教育振興的主力軍,鄉村教師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密切關注。近些年來,除卻國家政府給予的補貼外,還有馬雲等名人實施了相關的「鄉村教師獎」。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如今鄉村教師的待遇,比起二三十年前已經好太多。
但是,從整體上來看,鄉村教師面臨的教學條件依舊落後於城市。部分偏遠的鄉村,還存在教師要自己提水、沒有獨立宿舍的情況。
筆者曾經在一所農村薄弱學校從教。2017年剛考入時,老師們住的是以前學生的集體宿舍,獨立衛生間、廚房等基本沒有。如果不幸半夜腸胃不好,還要一個人摸黑去公共廁所。除此之外,生活用水要自己到井邊打,想自己做頓菜,還得坐班車到鎮上去食材。當然,如此原生態的生活,必定少不了蛇、蜈蚣、老鼠、蚊蟲等小夥伴的陪伴。假如哪天忘記關房門,第二天房間裡就會有它們的蹤影。
條件差,自然吸引不了新教師報考。沒有老師加入,課時量和工作量就大大超標。許多老師一周就要上二十多節課。如此的工作量,怎能專心教好學生?因此,大部分老師的感受就是「累覺不愛」。即使是像筆者這般誤打誤撞考入的,過不了幾年也會申請調離。
最主要的原因,還不是由於學校條件艱苦,而是工作起來沒有成就感。這是當時學校老師私底下的吐槽。為何會如此呢?原因說來有些悲哀。
首先,學校太「窮」。在人們的印象裡,單位裡逢年過節常常會發放豐厚的福利。但是,鄉村學校卻很少有這樣的情況。另外,老師們超額的工作量,換來的卻是象徵性微薄的補助。更有甚者,獲得優秀教師的一百塊獎金都很難兌現。長此以往,誰還想繼續待下去?畢竟,鄉村老師也需要養家餬口。
其次,工作太雜。最典型的就是鄉村老師參與扶貧。有時候老師們正在上課,接到個通知,立馬就要趕過去扶貧。課都不用繼續上了。當然,還有其他七七八八的政治任務就不再累述了。有了這麼多教學以外的雜事,老師們已然無法靜心教學。
最後,還是因為老師們在工作過程中得不到幸福感和成就感。大部分農村家長不重視家庭教育,一味地把責任推到老師身上。而學生,也不理解老師的用心良苦。辛辛苦苦教育學生,換來的卻是一顆顆不懂感恩的心。學生的成績,也成了鄉村教師的痛點。如此這般,再對教育熱情似火,也免不了被現實澆幾桶冷水。
當然,還有鄉村學校管理不太規範,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等原因,使得老師們不再對教育抱有希望,淪為徹底的「教書機器」。
可以說,鄉村教育的振興,離不開鄉村教師在教育中的辛勤付出。但是,鄉村學校教師的流動性如此之大,又怎能保障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您認為呢?
結束語:原創不易,感謝您的耐心閱讀。也歡迎大家點讚、評論和轉發,一起探討教育問題。我是糊糊,喜歡我就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