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逐漸轉冷,人們都穿上厚衣服抵禦嚴寒,但總有些人「要風度不要溫度」。大街上隨處可見一些趕時髦的年輕人,大冷天裡依然穿著露腳踝的褲子和襪子,很灑脫的站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全然不為踝關節的健康著想。所以,網絡有句流行語「把秋褲塞到襪子裡,是對冬天最起碼的尊重!」,說的一點都沒錯。
冬天裸露踝關節的危害
1. 踝關節是人體重要的負重關節,長時間裸露在冷空氣中,寒冷刺激關節增生退變,可能誘發踝關節骨性關節炎。
2. 所謂「「寒從腳生」,冬天裸露踝關節,很容易讓寒氣入侵體內,引起感冒發燒等一系列症狀。
3. 踝關節周圍脂肪少,抗寒能力比較差,長時間裸露踝關節,會影響踝部的血液循環引起凍瘡,變現為皮膚的疼痛、青紫甚至潰爛。
4. 對於女性來說,如果在月經期間不注意保暖,更容易引起宮寒、痛經。
有些年輕人為了時尚而在冬天露腳踝,可能年輕時候感覺不到其嚴重性,隨著年齡的增加,出現踝關節傷病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比如踝關節骨性關節炎。
什麼是踝關節骨性關節炎呢?
是一種以關節軟骨退變為主要特徵的慢性進行性關節病變,還可表現為關節邊緣骨贅形成、關節畸形和軟骨下骨質硬化及囊變等。
有哪些原因會導致踝關節炎的產生?
1.創傷性因素,最常見(踝關節骨折、慢性踝關節不穩定反覆發生踝關節扭傷(崴腳))
2.年齡因素、環境因素(如寒冷因素,隨著年齡增大,身體不會像年輕時候那麼強壯,出現疾病的概率會增加)
3.過度勞損、慢性勞損(長時間從事體力勞動者或者運動員等,會出現踝關節的慢性損傷)
4.體重過大,下肢骨折畸形癒合或者畸形發育。
得了踝關節骨性關節炎會有哪些表現和症狀?
踝關節疼痛、腫脹、僵硬、無力,晚期會出現踝關節畸形,伴隨著踝關節的活動受限,嚴重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如何診斷是否得了踝關節骨性關節炎?
主要依據臨床表現(上述)及影像學檢查(包括踝關節負重位正側位、踝穴位X線片、CT、SPECT/CT或MRI檢查)
得了踝關節骨性關節炎怎麼辦?
早期病變及症狀不嚴重的患者可以選擇保守治療,包括以下方法:
1. 注意休息,減少負重;
2. 關節制動,支具或足墊治療;
3. 口服藥物治療:非甾體藥抗炎藥、氨基葡萄糖膠囊等;
4. 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注射液或糖皮質激素等;
5. 受累關節牽引治療。
保守治療無效或者病變嚴重者可能需要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包括:
1. 踝關節清理+骨贅切除術,可在關節鏡下進行關節內游離體、骨贅等清理,其優勢在於切口小, 併發症少, 功能恢復快,對於中早期患者效果較好。
2. 踝關節牽開術:利用外固定架牽開踝關節間隙,適用於保關節意願強烈的年輕患者。
3. 踝上截骨術:採用踝上截骨改變踝關節負重力線,可以恢復關節間隙、緩解關節軟組織壓力,為患者保留關節,中早期效果較好。
4. 踝關節融合術、踝關節置換術:治療晚期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主要手術方式。
踝關節骨性關節炎提倡早診斷、早治療。具體治療方法需要根據病變嚴重程度和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來源:骨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