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養和富養長大的孩子,成年後的生活或許跟你想像的不一樣

2020-12-14 聚光燈娃娃

我們經常聽到有一種爭論:在家庭背景一般,或是沒有達到全家都能財務自由的情況下,到底是該苦孩子還是苦大人?

在大多數的家庭裡,是不能夠達到完全隨心所欲不計較的用錢,雖然不至於節衣縮食,但對於一些好的東西還是會有所側重的,有的家庭是一切為了孩子,認為好的都留給孩子,大人苦點也無所謂;有的家庭卻是一切滿足自己,孩子苦點沒問題,成長看他自己的造化,採取的是完全的放養。

面對這兩種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在他們成年以後,哪一種的生活會過得更好,他們的小家會經營得更加幸福,以及對自己下一代的教養問題的影響,會有怎樣的區別?

放養:滿足自己,先苦孩子

他是典型的放養家庭長大的孩子,由於是男孩兒,所以從小父母對他採取的便是完全的放養。因為他們認為男孩子在社會上混是不會吃虧的,以後的造化看他自己了。

早年間父母一直忙於工作,後來又忙生意,完全沒有時間照顧他,小時候就將他放在鄉下奶奶家,念中學父母將他接到城裡,但依然沒有時間管他,經常留他一個人在家,自己做飯,自己照顧自己,幾乎從小到大沒感受到過家庭的溫暖。(這似乎也像現在大多數留守兒童的生活現狀)

父母幾乎沒有為他做過一頓早飯,有時間在家早晨也是自己睡懶覺,然後讓他自己拿著很少的錢去外面吃。男孩子總是貪玩兒,拿了錢哪裡會去好好買早飯吃,只想留著錢去打遊戲,父母將錢看得很重,總是不太願意為他花太多的錢。

孩子長大了,總是會多少有一點自尊心與愛美心。看著別人穿的好了,也會想著自己能收拾得好一點,那個年代還沒有穿校服。他穿的衣服很多都是父親淘汰下來的,有點老成,也有點空蕩。他看上的衣服想讓母親買給他,可母親堅決不買,除了捨不得錢之外,還有對孩子的成長根本不重視。

聽起來有點像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孩子,以為家裡又是生養了好多個?其實他是計劃生育下出生的孩子,獨生子,家裡沒有窮到連衣服都買不起的地步。

念到高中,他便跟著班裡的幾個不學無術的人混在了一起,由於父母經常不在家,於是領著他們到家裡抽菸、喝酒、談戀愛,喝醉了就一幫人橫七豎八地睡在屋裡。高二念完,實在無心學業,就對父母說不想念了。

父母的態度,根本沒有一點獨生子家庭的教育觀,既然他說不念了,那就不念吧,沒有一點說服的意思,完全看他自己,不念書那就早點出來賺錢也好。就這樣,男孩出了社會四處打工。

憑著他早年的獨立與還算不錯的口才,幹起了銷售,做了幾年,有了一些社會經驗和情商,進了一家大公司,後來在外地結了婚,有了孩子,月薪也還不算低,但是早年教育對他的負面影響則完全爆發了出來。

報復性的消費,花錢大手大腳,依然延續了父母對他的影響,毫無家庭觀念。有了錢先滿足自己,買很多貴的衣服,用什麼都是先自己用好的,除了月光之外,還會背著家庭在外面借錢消費、打牌,和朋友聚會,經常深更半夜才回到家,謊話連篇。

結局當然可想而知,妻子先前念他從小沒有感受到過家庭溫暖,女人總是有著一顆聖母心,想溫暖男人,可是,誰知男人根本不懂得她的關愛,還將其視為一種約束,很是反感。他瞞著妻子在外欠下很多債務,妻子帶著孩子離開了他,但也因此背上了共同的債務而被別人起訴成了黑名單。

按他自己經歷過、失敗了、跌倒之後方才醒悟的話是這樣分析的:小時候父母沒怎麼管過他,想要的得不到,於是自己賺錢了以後,就什麼都想要最好的,把以前缺失的補回來。由於在這種家庭觀念淡薄的環境下成長起來,他自己也沒有建立起一個男人應有的家庭觀、對家庭的擔當與責任感,因為他的父親就是這樣不顧家的。

他不知道該如何去維繫一個家庭,該怎樣付出,他沒有感受過的也無法讓自己去做到。家庭對他的教育可謂是零,在自生自滅的條件下長大,沒有良好的榜樣與家庭溫暖,又怎麼可能培養出應有的財商與家庭生活觀!

圈養:一切為了孩子

她是典型的圈養長大的孩子,父母對她的關愛無微不至,小時候家裡條件苦,但父母卻從來不會苦她,零花錢隨時都有,儘管她那時還不太知道父母自己過得有多艱難,父親會打幾份工,甚至在外熬夜地為了維持家用拼命掙錢。

上了中學以後,家裡條件慢慢變好,父親便不讓母親上班了,讓她辭職在家專心照顧孩子,料理這個家,他自己苦一點沒關係。父親一個人賺錢,偶爾用錢的時候母親也會向父親抱怨不夠用,但父親聽到以後,尤其是在孩子面前,他總是會呵斥母親,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總是說沒錢沒錢的話。

可是,對於她的吃穿用度和零花錢卻從來沒有少過,在班裡是別人羨慕的對象。母親將這個家料理得井井有條,合理安排家用,讓這個家雖然經濟不是特別寬裕,但依然很舒適與輕鬆。父親在外努力賺錢,對她的學業以及心理也是隨時關注,特別是在青春期,會經常一家人在一起聊天和講道理。

凡是對學業有幫助的,父親都對買給她,比如以前流行的什麼清華醒腦儀、生命一號、背背佳等等,特別是高考時,選學校,查分數,更是做足了功課,全身心撲在上面。母親則是安排她的營養和早晚自習的接送,全家各司其職。她也如願考上了大學,父母終於輕鬆了,也不枉費他們多年的費心。

後來,她嫁了人,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她理解了父母的一片苦心,從他們那裡她學到了太多寶貴的生活經驗,從母親那裡學到如何經營好一個家,錢很重要,卻並非錢多就能溫馨與幸福,而是合理地安排與面對生活的堅韌;從父親那裡學到作為一個男人應有的擔當,男人無論何時都應該成為家裡的頂梁柱與依靠,為妻兒擋風遮雨,為這個小家的付出再苦也值得,作為男人最重要的兩點,一定是上進心和責任感。

如今,她依然像她母親當年對她那樣,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對成長過程中心理的重視,以及對生活的合理安排,還有財商的教育。她希望她的孩子也能像她自己那樣,從家庭裡學到經營生活的幸福觀,以及遇到挫折以後的堅韌與豁達。

結語

如今,依然有太多的留守兒童,他們從出生就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有的靠先天的悟性成長得還算健康,發奮圖強,打拼出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但事業的成功卻並不能代表生活得好,有的延續了家庭對他的影響,無法正確理解和掌握家庭觀該怎麼去做,無法處理好自己的家庭角色,到最後將生活弄得一塌糊塗,妻兒反目成仇;有的則以自己的例子作為反思的對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如自己當年那樣可憐,無人照管,無是一改上輩人的思想,好好經營自己的小家。

也有在優越條件下成長的孩子,卻未嘗生活的苦,而放任了自己的思想,嬌生慣養下的揮霍無度與自私自利,不懂得家庭的分享與責任。更有從小未曾感受過溫暖的孩子,長大以後會極大地出現報復性的消費觀,去彌補自己曾經的缺失。

無論哪一種情況都沒有絕對,沙漠裡能長出小草,溫帶下也能經受雨打風吹。

環境對人的影響很重要,無論是習慣的養成還是認知的培養,但自己價值觀與人生觀的養成,卻是靠著後天的學習與思考得來,更是社會的歷練與觀念的覺醒。

我們在探討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極其重要的,很容易走向兩個極端,但是後天對知識的獵取卻也是形成一個人好壞的關鍵。就好像在最近看過的一本叫做《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這本書裡的主人公一樣,美國的塔拉博士講述了她的真實家庭以及如何成為劍橋博士的經歷。在如此不同尋常下長大的七個孩子裡,要麼成為她七個兄弟姐妹中繼續過著父母一樣生活的人,要麼就像其中三個孩子一樣飛出家庭的「魔掌」,考取博士,城裡安家,成為了更好的自己,一個從來無法想像過的自己,過上一種未曾想過的生活。而這一切都被她稱之為「教育」給的她底氣。

正所謂:「生活很苦,唯有自渡!」

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無論是先天還是後天的因素,都會對一個人的一生產生極大的影響,更偏重於哪一個方面,則完全所控於自己的思想。

相關焦點

  • 窮養和富養哪個對孩子更好?最可怕的教育就是窮人家的孩子富養!
    現在最流行的教育就是「窮養兒、富養女」,還記得大學時候,同學說,以後要是生了女兒,她要什麼就給她買什麼,要是生兒子,就什麼都不買。現在呢,我們都就畢業,也都結婚生子了,同學去年生了豬寶寶,是個男寶,對兒子也很好。
  • 「窮養」的森碟和「富養」的王詩齡,7年後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老一輩人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比較隨意,由於物質的局限性以及家中子女比較多,他們養育孩子的目標是能夠平安長大就好。不過如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一般家庭都是獨生子女, 孩子自然成為了家中的寶。那麼,關於孩子應該"窮養"還是"富養"的問題也被熱議。
  • 女兒到底窮養好還是富養好?看完大小S女兒差距後,你或許能明白
    文/紅樓無夢「窮養兒富養女」這是很多中國家長養育兒女的準則。女兒到底是窮養好還是富養好?一直是教育子女中的熱點話題。有人認為女兒當然要富養,這樣她將來才不會輕易被小恩小惠騙走;也有人說女兒要窮養,不能讓孩子做溫室裡的花朵,要讓她從小吃苦耐勞,學會擔當和獨立。
  • 同樣是養女兒,小S的「窮養」和大S的「富養」,造就不同性格
    本身每個孩子的性格和成長環境就不一樣,因此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育法則,但在大方向上還是有一定參考的。近年來,關於窮養和富養的言論十分流行,無論有沒有真正理解其背後的含義,家長們都紛紛將其奉為金科玉律。那麼,窮養和富養究竟誰更好呢?
  • 有錢人家的孩子就一定有出息?網友:怪不得窮養兒子,富養女兒!
    其實,家庭中有錢孩子也不一定就會有出息,家庭條件一般也不意味著孩子就沒出息,孩子們並不是生來就聰明,是成長環境讓他們變聰明。 提起家庭環境對於孩子們的影響,就不得不提,在父母間通用的一套育兒觀--窮養兒子,富養女兒。
  • 窮養兒子,富養女,實施之前,請先搞清楚「窮」和「富」的含義!
    育兒方面的窮養和富養,並不是字面上的意思那麼簡單,它是要結合家庭條件和孩子自身的情況來進行綜合分析的。那麼窮養和富養的真正含義是什麼?要怎么正確地運用到孩子身上呢?大家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一起來討論。02窮養和富養的內在含義所謂窮養,不是指盲目降低孩子的生活標準,而是在保證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不給他們提供過於優越的物質條件,同時杜絕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習慣
  • 窮養在這樣的家庭,勝過富養「百倍」
    她說:「老公從小被窮養長大,公婆一向告訴他要節儉,這我也理解,可是在孩子學習的問題上,還是這樣摳,我真有點受不了。」聽完她的故事,想起有人說過,窮是骨子裡帶來的,無論你以後怎麼發展,都離不開這個「窮」字。
  • 趙薇「窮養」,李湘「富養」,接受不同教育的孩子,差距顯而易見
    教育子女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也許養育一個孩子很容易,但要教育好一個孩子就難了。許多父母到外面工作上班,面對客戶和老闆的時候很輕鬆,但是回家後卻不知道怎麼教孩子。特別在養女兒這件事上,許多人會想,到底是窮養好還是富養好,其實不管窮養還是富養,只要用對了方向,再往對的方向走,在窮養或者富養的同時,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這樣窮養和富養兩種方式都是可行的。
  • 男孩就一定要「窮養」嗎?這3個地方「富養」兒子,長大後更出色
    大家都說"窮養男孩,富養女孩",認為男孩子窮養才能讓他懂得勤儉、不隨意揮霍等,女孩子富養會讓她更有幸福感、更懂得愛惜自己。這些育兒觀念的確很有道理,但男孩就一定得"窮養"嗎?答案是不一定。事實證明,男孩子也需要富養,特別是這3個方面的"富養",能讓男孩子變得更加出色,長大後也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 姐妹花大小S,因女兒是窮養還是富養「吵翻」了,用孩子來說話吧
    反觀小S這邊,在窮養下長大的孩子們普遍都低調隨和,亦是惹人喜愛。看到兩邊都可可愛愛的孩子,相信不少父母都陷入了思考,孩子到底該窮養還是富養?1.窮是什麼窮,富是什麼富?某高等學校內曾流傳有一笑話。須知,生活中沒有那麼多想當然的事,譬如公司招聘,在看的是硬能力時,對待誰都是一視同仁。這時,你是窮養長大還是富養長大都不重要,關鍵是你要有能力。同樣,高考、婚姻,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都不是看你屬於窮養或者富養長大的,高考看的是你的成績,婚姻看的是你的責任。
  • 郭晶晶「窮養」兒子,李湘「富養」女兒,同樣是豪門教育卻不一樣
    在我們的認知中,豪門子弟大多是在金錢堆裡長大的。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些豪門的育兒方式出人意料,有些豪門的育兒方式則意料之中。
  • 幼兒園老師:窮養和富養的孩子一眼識別,3方面區別大,差距明顯
    文/忒咪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分享轉發)關於孩子是「窮養」,還是「富養」的問題,歷來都是爭論不休!有些家長認為,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所以主張窮養,不過也有家長認為,富養的孩子有底氣,不至於一些小恩小惠,就迷失了方向,所以更注重富養。
  • 同樣是女兒,「富養」的甜馨和「窮養」的奧莉,兩人差距一目了然
    現在的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培養,關於窮養和富養的問題,始終存在很大的爭議。但不論是窮養還是富養,都必須重視孩子精神層面的培養,讓孩子在健康的育兒理念下茁壯成長!在節目中可以看出父母對甜馨實行的是標準精神富養方式,即使工作再忙,也會花時間陪伴她,經常會和她聊天玩鬧,相處模式就像是朋友。在精神富養下長大的甜馨,並沒有因為寵愛而變得嬌生慣養,反而性格很接地氣,惹人喜愛。
  • 「窮養」的森碟和「富養」的王詩齡,7年後的差距多大?一目了然
    關於孩子到底應該窮養還是富養這個話題這麼多年來,從來都沒有停止過爭論。像我們能夠在電視上面看到的明星的孩子,其實從小家境都是非常優越的,相對於普通的家庭來說,明星家裡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富養長大的,在生活物質方面,他們從來都沒有擔心過,這一點我們從《爸爸去哪兒》裡面那些孩子身上就能夠看出這一點。《爸爸去哪兒》節目最早的幾組家庭的孩子現在都已經長大了,因為確定為止這個節目在不知不覺當中,已經過去了7年的時間。
  • 都是養女兒,大S「富養」,小S「窮養」,如今孩子間的差距太明顯
    還記得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窮養兒,富養女」,養兒子要讓他們從小吃苦,明白男人的責任與擔當;長大後才能成為有責任、有擔當的人。養女兒就不一樣了,從小讓她們過錦衣玉食的生活,長大後眼界也會高、不會輕易被人騙走。這樣的教養方式是很普遍的,也有人覺得這樣教養對兒子太不公平,對女兒過於嬌慣會給她們養出一身公主病,所以很多家長也都在糾結孩子到底應該富養還是窮養?
  • 孩子到底是「窮養」還是「富養」,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窮養」在某種程度上的確能讓孩子真切的體會挫敗感,感受生活的不易,珍惜眼下美好的生活狀態。但「窮養」真的好麼? 一代政治家,用自己的親生骨肉給我們這些後人上了生動的一課,「窮養」與「富養」在某些事情上就是有著如此大的差別。 那麼我們在養育子女的時候,到底是「窮養」還是「富養」呢?李玫瑾教授曾說過,養孩子要養心,養心首先要父母用心。其實,說白了,就是養孩子不要只是注重物質層面的養育,更重要的是要從精神層面的高質量的「富養」。
  • 孩子「窮養好」還是「富養好」
    當前大多一兩個孩子,是「窮養好「還是」富養好」爭論不休。「男孩子要窮養」「女孩子要富養」各種觀點都有。提供幾個個人觀點供爸爸媽媽們參考:一、富養不等於鋪張浪費當前,好多家長,特別是老人,對自己的孩子都是寵愛有加,除了會關心子女的學習,其它方面都聽任孩子,要什麼給什麼。
  • 被物質「窮養」的男孩長大後什麼樣?父母遵循四點,才是養兒真諦
    可是多數父母依舊搞不清楚「窮養」和「富養」的真正含義,尤其是男孩,將來肩上的擔子和責任更重,如果被正確窮養,則會成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男子漢,反之,則是傷害明顯,後遺症如影隨形。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莉莉的老公就是典型的被父母用物質窮養長大的男孩,他從小就被告知花錢要節儉,正如莉莉婆婆一樣,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
  • 「窮養」諾一「富養」Kimi,養出了性格不同的娃,教育方式是重點
    無論是窮養和富養,只要教育方式得當,都可以很優秀就像李湘的女兒王詩齡,你想每個月為女兒所花費的金錢就有幾十萬,對於很多人來講是一輩子都無法實現的高度,可如今孩子已經亭亭玉立,所展現的出眾氣質、興趣愛好方面的天賦、靈活的應變能力,都是母親的李湘一點點培養出來。
  • 富養的比爾蓋茨,窮養的米歇爾,他們的成長經歷有什麼共同之處嗎
    最近,又看到有人提「富養」和「窮養」。這原本指的是在金錢和物質上給予孩子的窮與富。後來延伸為精神、思想、內心世界的窮與富,比如獲得很多父母的支持鼓勵,對世界認知充足等,都為富養。除了富養和窮養,其實還有正常養和摳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