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雲大社位於日本島根縣出雲市,佔地27000平方米,是日本最古老的神社之一,也是日本國內為數不多的用『大社』冠名的神社。出雲大社供奉的是「大國主神」。
傳說「大國主神」將國土讓與天照大神的孫子瓊瓊杵尊之後,天照大神命令諸神為「大國主神」建造壯麗的居所,這就是出雲大社的來歷。這個神話似乎折射了古代出雲國家將國土和平交與大和朝廷的歷史。根據1984年至1985年的考古發掘,出雲市荒神谷遺址曾一次就出土了358把銅劍、6個銅鐸和16支銅矛,是單次出土銅劍最多的考古發現,這也印證了古代出雲地區曾經存在強大的部落國家。
舊曆10月,在日本各縣都稱為「神無月」,唯獨在島根縣稱為「神在月」,這是由於日本全國的「八百萬神」全都集中到出雲大社「開會」來了。為了擴大島根縣的知名度,島根縣準備在2012年7月至11月舉辦「神話博覽會」,通過宣傳島根縣與日本各地神祇之間的聯繫,吸引更多的遊客到島根觀光。
出雲大社正面是一條500多米長的參道,兩旁古松高聳,經過四重「鳥居」(類似中國的牌坊),才能到達作為日本國寶的本殿。據考證,平安時代出雲大社的本殿高達48米,建在巨木搭建的高臺上,由三根巨木組合在一起作為一組支柱,這樣的支柱共有9組。這種建築樣式來源於中國古代的明堂建築。時光流轉,最初的建築已經毀壞,後建的本殿高度只有24米,只有當年的一半,但仍保留了明堂建築的神韻。
本殿2008年開始進行60年一次的大修,2013年才能完工,如今神被遷移到另一座大殿暫時供奉。不過,正是由於神不在這裡了,記者們才有幸進入平時連日本皇室人員都不得入內的本殿參觀。
在本殿高大的工棚內,鋪設屋頂的精湛技藝讓各國記者大開眼界。絲柏樹皮屋頂是日本傳統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材料是一條一條的絲柏樹皮。在古代,絲柏木材用於建築內部後,樹皮也得到了利用。
據說瓦屋頂是隨著佛教傳入日本的,具有佛教色彩,所以當地人不願用瓦屋頂建神社,而選擇傳統的茅草屋頂和樹皮屋頂。時至今日,出雲大社仍堅持使用費工費時的樹皮屋頂,是為了固守文物修舊如舊的傳統。
如今,出雲大社作為促成「結緣」的神社,每年參拜者達到250萬人。出雲大社除了本殿之外,最著名的就是神樂殿前懸掛的稱為「注連繩」的稻草繩。這是日本最大的「注連繩」,長達13米,重5噸,由兩股粗大的稻草繩擰在一起組成。據說如果能夠從下面把硬幣投向垂下的繩頭,並且能夠被稻草之間的縫隙夾住,就會交上好運。
出雲大社主殿兩側的建築內,設有19個小神社。據傳,這些小神社便是用來接待由外地趕來的眾神的。此外,出雲大社的參拜方式也傳承古法,遵循「二禮、四拍手、一禮」的程序,比一般神社多了兩次拍掌,這也成為出雲大社的獨特象徵之一。(新華社記者藍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