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紅軍長徵走過的草地,如今是什麼樣?

2021-02-08 小徐八遊戲

1934年紅軍長徵走過的草地,如今是什麼樣?

長徵是我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一件事,當時的紅軍非常的被動,為了改變現狀,在領導的英明決定下,開始了25000裡的長徵,長徵途中紅軍沒有吃的沒有喝的,他們怎麼辦,餓了吃樹皮,吃皮帶,渴了喝雪水,爬雪山,過草地,就這樣憑藉著他們的毅力,創造了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一次舉動。

那麼大家都知道,當年的紅軍爬雪山,過草地,雪山呢還是當年那個「夾金山」常年積雪沒有什麼變化,但是紅軍過的那片草地呢?它的位置在哪,現如今又發展的怎樣了?還請大家耐心往下看,小編會給大家帶來更多的精彩。

這片草地在四川境內,這片草地呢他叫「潘松草地」面積有15000多平方公裡,這麼大的草地給我們的感覺是不是就像大草原,跟蒙古的大草原一樣,但是咱們大家都想錯了,在當時那個年代,這片草原上基本上都是沼澤。

根據長徵時的老兵回憶道,紅軍過草地是最艱難的時刻,在布滿沼澤的草地上,經常會起大霧視線也看不清楚,在這麼惡略的情況下,他們只能順著一條直線前行,這還不算什麼,這些表面上看著是一片草地,但是當你腳踏上去的時候,整個人就掉了下去,這些草地下面有很多暗流,這就讓人防不勝防了,偏逢屋漏連雨夜,這片沼澤草地本來就難走,那個時候還經常下雨,晚上戰士們怎麼睡覺呢?他們就三五成群,用自己隨身帶的物品拿過來防雨,儘管條件在艱苦,紅軍戰士還是把它給克服了。

那麼現在這片草原是什麼狀況呢?新中國成立後,在國家的號召下,群眾們自發出行大改動,將這片沼澤之地變成了良田,牧場,咱們都知道現在的條件是越來越好,我國公民都喜歡去一些抗戰時期的地方懷念一下,如果說這片沼澤之地不被開荒,那麼會給我們帶來多大的損失,現在這個地方還成為了影視基地,長徵的過程被我們後人翻拍成電視劇,這裡就是取景之一。

我們能有現在的繁華,完全是靠當初那些老英雄,他們克服種種困難,拋頭顱灑熱血。我們理應向他們致敬,感謝有你們。

看完文章後覺得小編寫的還不錯的話,還請各位給小編點個讚。

相關焦點

  • 當年紅軍長徵時走過的草地,如今變成啥樣了?真相太意外了!
    也是當時的他們為我們打下了和平年代,在歷史上戰爭年代最著名的,就是我國紅軍兩萬五千裡長徵了,那麼當年紅軍長徵時走過的草地如今變成了什麼樣子呢?,當年紅軍長徵走過的草地,就是現如今的松潘草地,松潘草地位於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連接段的西北草原上,不過雖然這裡有著大面積的草地,可是卻因為排水得不到有效的處理,這裡基本上都是一些沼澤地和溼地,並且這裡的氣候比較惡劣,經常會發生一些暴風等等,其實回過頭來想一想,當時紅軍在長徵的時候,幾乎上也都是這樣子的天氣,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經過這裡,有很多人都在此喪失了生命,不過結局我們的紅軍長徵勝利了,而這片草地也被劃分為了紅色革命區
  • 「最美上將夫人」:長徵路上草地生孩子,如今104歲身體硬朗
    作為紅軍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經歷,長徵對於紅軍有著非常的意義,也正是有了這場特別的經歷,我軍才能創造不朽的神話。不過在這個奇蹟中,長徵隊伍除了有堅毅的男戰士以外,還有著不少更加堅毅的巾幗戰士,也正是她們跟隨紅軍一起,創造出了這個不朽的神話。
  • 弘揚偉大精神 || 「雲遊」中央紅軍長徵出發紀念館,弘揚偉大長徵精神.
    1929年,毛澤東等人在寧岡柏露村召開聯席會議,定計「出擊贛南」,圖為會議舊址。由於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央根據地日益縮小,中央紅軍被迫轉移。1934年10月7日開始,中央紅軍一、三、五、八、九軍團和第一、第二野戰縱隊分別從反圍剿戰場或駐地興國、寧都、石城、長汀和瑞金陸續轉移到於都地域的段屋、車溪、羅坳和縣城集結休整,補充兵員、武器彈藥、糧食物資,進行動員和軍政訓練。
  • 長徵中紅軍到底走了有多遠?並不止二萬五千裡
    一、紅一方面軍中走得最遠的部隊的長徵路是二萬五千裡紅一方面軍,也就是中央紅軍,長徵時間是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經過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甘肅、陝西等11省;翻越20多座大山,主要有大庾嶺、騎田嶺、萌渚嶺、都龐嶺、越城嶺、岷山、六盤山及夾金山、夢筆山、長板山(又稱亞克夏山、馬塘梁子
  • 35年紅軍長徵過草地時,許多戰士犧牲在這裡,如今這裡怎樣了?
    如此艱苦的環境,紅軍是如何走過的?。1935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來到松潘草原。由於條件艱苦,很多紅軍戰士都是光著身子。他們來到這裡,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戰士們以為沒有危險,其實草原下埋著"洪水猛獸"。經過草原的空氣,戰士們還是做了準備,沒想到草原的環境這麼惡劣。
  • 四川《松潘草地》,向英雄的紅軍長徵將士致敬
    如果說海拔四千多米的雪山看著就讓人心生畏懼,那麼草地的危險程度,則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在歷經磨難翻越雪山之後,紅軍於1935年8月來到了松潘草地。松潘草地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帶,它的海拔高達3500米以上,是一片縱橫約為300公裡,面積約為1.52萬平方公裡的高原溼地。
  • 【尋訪紅軍紀念碑】1934年,龍舌巖上發生了什麼?
    龍勝是紅軍長徵時在廣西經過的第一個少數民族地區,1934年12月上旬,中國工農紅軍突破了敵人設置在湘江沿岸的第四道封鎖線後
  • 他們歷經苦難 我們收穫輝煌——追記翻雪山過草地犧牲的紅軍無名英雄
    新華社成都10月19日電 題:他們歷經苦難 我們收穫輝煌——追記翻雪山過草地犧牲的紅軍無名英雄  新華社記者惠小勇、童方  在紅軍長徵走出草地見到的第一個村子——四川省若爾蓋縣班佑村,有一座名為「勝利曙光」的中國工農紅軍班佑烈士紀念碑,為了紀念千辛萬苦走過草地卻犧牲在最後一刻的數百位紅軍戰士而建
  • 「紅軍」、「長徵」、「六萬五千裡」的由來和演進
    如今,大眾熟知的一些軍事用語,便來源於日本。但是不用擔心,絕大多數的字、詞、句,仍然是國內先輩智慧的結晶,紅軍、長徵等就是。紅軍一詞還未正式創建時,農民犁鋤揮舞,團結在一起,運用武裝力量保護自己,這樣的軍隊被定義為工農革命軍。
  • 瞭望·長徵丨國民黨檔案揭秘紅軍長徵緣何勝利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較完整地保存了國民黨軍隊對紅軍長徵進行圍追堵截的檔案近千件,在這裡,檔案從另一個角度揭示了長徵勝利的原因記者丨蔣芳  從1934年10月中央紅軍最初踏上長徵路,到1936年10月下旬紅軍三大主力會師長徵勝利結束,英勇的紅軍官兵經過兩年的浴血奮戰,不僅一次次突破重圍險阻,同時也給予圍追堵截的國民黨軍以沉重打擊
  • 噬人沼澤 殺人河流:從紅軍過草地 看長徵到底有多艱難
    1935年,紅軍制定了《松潘戰役計劃》。決定紅一、紅四方面軍兵分三路,向松潘及其西北地區前進。然而其中一路紅軍,因為張某人的自私心理作祟,導致整個作戰計劃失敗!這個時候國民黨胡宗南的軍隊,逐漸包圍紅軍並且開始縮緊包圍圈。因此為了跳出胡宗南的包圍圈,紅軍只能通過松潘北部的荒涼草地。
  • 漫漫長徵路,紅軍吃什麼?
    尋常人家感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覺得沒有米,連頓飯都做不來,而刀口上舔血,刀尖上跳舞的紅軍戰士們,卻沒有把「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兵家法則放在心裡。他們以動制敵,以天為蓋地為廬,有什麼吃什麼,少了許多後顧之憂。1934年秋,紅軍開始長徵。
  • 軍史揭秘:向世界介紹紅軍長徵的第一人
    他撰寫的《隨軍西行見聞錄》,「首次向世界介紹了中國紅軍的長徵」,成功地打通了世界人民通往紅色中國的大門。艱苦轉戰,見證長徵1934年10月18日,陳雲隨紅5軍團從江西興國出發,踏上了漫漫長徵路。紅5軍團擔負著為中央紅軍殿後的艱巨任務。在湘江戰役中,部隊被打散,損失慘重,特別是紅34師幾乎全軍覆沒。
  • 1934年長徵出發時,五大紅軍軍團長分別是誰?後來結局又如何?
    關於長徵路途的畫面至今都讓人無法忘記,那是一場奇蹟般地「話劇」,也是一篇難以忘懷的歷史記錄,同時更是一段幸福而痛苦的記憶。戰士們在兩年的時間裡,通過非凡的智慧與勇氣,爬雪山、過草地,最終勝利到達根據地。
  • 過草地只要五六天,為啥紅軍非戰鬥竟犧牲萬人
    今年,是長徵勝利80周年,我們重走長徵路,重溫長徵歷史,緬懷長徵英烈,傳承長徵精神,聆聽長徵路上的故事,解開那一些疑惑……▼我們通常所說的紅軍爬雪山過草地,那個草地便是指若爾蓋草原一說到紅軍長徵,人們就會想起過雪山草地,雪山固然很可怕,但非戰鬥減員遠遠不及這段草地,草地,魔鬼的沼澤,在這裡生長了千萬年的魔鬼將1萬多紅軍拽入漆黑有毒的泥沼之中,後來的人們連屍首都不得見。▼
  • 長徵新知:紅軍吃的青稞面有多少卡路裡
    1934年至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以血肉之軀譜寫了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英雄史詩:二萬五千裡長徵。資料圖:《半碗青稞面》         小學課文《半碗青稞面》講述了長徵途中紅軍過草地時,周總理不管自己身體生著病,把僅剩的半碗青稞面都給了病重戰士的故事。周總理在艱難的環境下鼓勵戰士們堅定信念,他說:「只要多留一個革命同志的生命,就會給革命事業增加一份力量。」
  • 感悟紅軍長徵的戰略指導
    回憶長徵、紀念長徵,需要從中汲取營養和智慧,領悟偉大長徵中所蘊含的戰略籌劃,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補足鈣質、注入力量。   長徵的勝利是正確戰略指導的勝利   眾所周知,中國工農紅軍之所以在1934年10月開始長徵,是因為當時在黨中央居於統治地位、支配革命戰爭全局的,是照搬外國經驗、唯「國際指示」是從的教條主義軍事路線。
  • 學四史,憶長徵|再看湖南工大裡的「紅色記憶」
    「英雄猶在,夢回長徵」瑞金-紅色故都,共和國的搖籃,1934年10月10日,一場前所未有的長徵自此伊始,那是對紅軍磨礪的開始。而今天青年們前僕後繼,積極再接前輩勇氣的旗幟,緊握校園長徵地圖,毅然開啟了重走前輩長徵路的旅程。
  • 任弼時對紅軍長徵的歷史貢獻
    關鍵詞:任弼時 紅六軍團 紅二方面軍 貢獻1934年8月,任弼時率紅六軍團從湘贛突圍西徵,拉開長徵的帷幕,78天後和賀龍率領的紅三軍會合,在湘鄂川黔邊創建新的根據地,策應了中央紅軍的轉移。一年後帶領紅二、六軍團繼續長途遠徵,從桑植劉家坪轉戰甘孜,挫敗張國燾分裂行徑,領導紅二、四兩方面軍勝利完成長徵,實現了紅軍三大主力的勝利會師。
  • 「最美上將夫人」:長徵路上草地生孩子,至今健在已經104歲了
    「最美上將夫人」:長徵路上草地生孩子,至今健在已經104歲了紅軍長徵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蹟,他們面對圍追堵截,戰勝了自然界數不清的艱難困苦,終於取得偉大的勝利。鮮為人知的是,在當時的紅軍長徵隊伍中,活躍著一批不同尋常的「娘子軍」,雖然女紅軍幹部所佔比例不大,但卻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長徵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那麼,有多少女紅軍參加了長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