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與刀》,研究日本文化及人性的開山之作,一度為美國軍方所用

2020-12-14 李侃雜談

前一陣,川普、拜登的美國大選很熱鬧,吸引了全世界目光。這兩年,中美關係成了全世界的焦點。

但是,每年12月,有一個事件卻和另一個國家有密切關係,那就是日本。

這個節日就是每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自九一八事件開始,直至抗日戰爭勝利,日本對於中華民族造成的傷痛是世人皆知。

南京大屠殺油畫

然而,對於日本民族為何熱衷侵略他國,日本人行為習慣的原因分析,此前卻是一直缺少權威解說。

直到二戰快結束前夕,眼看美國在太平洋戰場節節勝利,下一步準備進軍日本本土。然而,戰爭打到這個地步,美國人對於接下來面對日本採取怎樣的策略,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方式?

美國到底能不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呢?一旦美軍踏上日本國土,是否會遭受到日本人的強烈抵抗嗎?對於日本的天皇制度,有必要再繼續保持嗎?等等一些列問題,此前由於很少喝日本人打交道,所以了解日本民族、日本人的文化習慣成了美軍的首要問題。

因此,作為人類文化研究專家,本尼迪克特接受美國軍方的邀請,從文化的角度開始完成對日本的研究。歸根到底,這項文化研究是帶有一定軍事參考意義的。後來這項研究就是被西方國家認為研究日本學的鼻祖,《菊與刀》。

《菊與刀》,短短十幾萬字,但是對日本文化的分析卻是很有見地,時至今日,書中的許多觀點依然令人深思。

《菊與刀》,書名看其實似乎僅僅是菊花、刀的結合。如果了解日本文化的話,「菊花」是日本皇室的家徽,刀呢,則是代表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作者用這兩樣東西作為書名,主要是為了體現日本人內心中相差很大的文化特質。

菊花,代表高貴的品格,和日本人有時表現出的謙遜有禮相對應;刀,則意味著在武士刀背後的精神加持下,日本人野蠻的弒殺因子。

在經過系列研究後,本尼迪克特對於日本人文化基因得出了一個綜合結論,那就是日本狹窄的島國、貧瘠的土地,激烈的競爭環境和套在日本人身上的,由重重義務組成的枷鎖導致日本人不得不隨時隨地做好揮舞刀劍,以便為自己打出一片 生存之地。到了空閒時間,日本人又熱衷各種浪漫的幻想,例如花道、茶道等等,雖然表面是在追求美好的失誤,但是心底依然是為了逃避現實,藉此慰藉日本人脆弱的心靈。

如果說「菊」代表了日本人的理想,是積極陽光的一面,那麼「刀」就是日本人的現實狀態,充滿了陰暗、殘忍的一面。

甲午海戰油畫

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為了追求理想,日本人為此時常揮舞手中的刀,離開本土,入侵其他國家民族。

《菊與刀》成書於1946年,時至今日已經過去70多年,但是書中的觀點,對於日本文化、日本民族的性格至今來看,有些仍未過時,畢竟人性是一個長期形成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的。

身為中國人,對於日本這個國家,從情感上是談不上什麼好印象的。

歷史教材中有印象的通常也是漢倭奴王印、日本遣唐使,這些描述背後,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日本深受中原文化薰陶,乃至今日,日本東京有些建築依然能看到唐朝建築的影子。

然而,到了清朝時期,明治維新後的日本似乎就開始變了性子,屢屢試圖入侵中國。特別是甲午海戰後,日本人仗著武力威脅,霸佔了臺灣省,直至二戰結束後,臺灣才結束日本的殖民統治,2020年是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

從歷史的脈絡來看,在中國周邊國家裡,朝鮮、越南等國家同樣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但是卻從未嘗試企圖霸佔中國。然而,日本卻不一樣,曾經是中國文化的學生,後來卻反過來要霸佔中國。

求學時,畢恭畢敬,翻臉時,心狠手辣。

所以,對於日本文化、日本人的行為習慣,現在的中國人依然有必要系統了解,。雖說如今和平與發展是世界主題,但是居安思危,卻是十分必要的。

李鴻章和伊藤博文

百年前,李鴻章就曾說,就曾對慈禧說:「日本人狼子野心,我們不得不防。」可惜慈禧太后當時並沒有當回事,以至於日本大臣尹騰博文感嘆道:「幸虧慈禧沒聽進去,不然日本沒辦法超過中國。」

現在,站在新的世界歌劇中,新的地緣環境中,雖然我們已經強盛起來,但是對於日本人的認知,仍然要不斷學習梳理。

很幸運,70多年前本尼迪克特大作《菊與刀》,讓世人對於日本文化有了新的認知。

面對即將到來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一方面我們不能忘記歷史,另一方面也提醒我們時刻了解我們這個一衣帶水的鄰居。

畢竟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

對於日本文化,李侃將進行系列解讀,也希望網友一起討論交流!

-END-

李侃讀《菊與刀》第1期,更多精彩,歡迎關注,共同進步!

相關焦點

  • 一份解剖日本人性格和文化的研究報告——讀《菊與刀》
    這本書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之際,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受美國政府和軍方委託所寫的一份關於日本傳統文化生活的一份研究報告。一份距今已有七十多年的研究報告,看完後,我們依然可以借鑑當今日本的現實發展情況,找出更多值得我們當下思考的重點。
  • 菊與刀:一個由「亡靈」統治的國度
    它被稱作「日本學」開山鼻祖,究竟當不當得起?英國人王爾德說,一切藝術都是無用的;中國人莊子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菊與刀》的作者本尼迪克特是美國人,美國人研究日本,必事出有因,不是吃飽了撐的,不是為了研究而研究,蓋美利堅者,實用主義之民族也。
  • 試問:《菊與刀》潛藏日本文化?再回首日本菊花與櫻花的「對弈」
    民間興起了櫻花熱,而但在皇室中,菊花帶來的象徵更為的廣泛,在日本皇室所用的紋飾菊花更多一些,在日本的寶劍中,常常用菊花來紋飾,這種不同花的喜愛展現另一個方面的對立,這並不是一種階級上的對立,而是一種階級上的差異性。
  • 菊之韻:制刀大師松田菊男的精品名作
    火器酷經「火器酷」公眾號授權轉載摘要:日本武士刀是世界三大名刀之一,刀文化也是日本文化中最精彩的篇章,本文介紹著名刀具大師松田菊男的幾款經典名作。在此感謝槍友會hohen兄弟的介紹,讓對冷兵器不太熟的逍遙看到了這麼美麗的刀具。
  • 只因刀身所刻9字,日本軍方願以千萬贖回,中國:門都沒有
    日本軍刀不僅是身份地位的象徵,還是通過精心打造的藝術品。1934年,日本高層頒布「皇室令第三號」和「敕令第二十六號」,制訂了「大元帥陛下御佩刀」和「陸軍將校用制式軍刀」兩種新軍刀。
  • 豆瓣8.8分《七武士》:日本武士的宿命——被「菊」塑造的「刀」
    被「菊」塑造的「刀」黑澤明於1910年在一個傳統武士家庭中誕生,此時日本軍國主義蔓延,對武士道進行歪曲扭化,因為「有幸」見證了這一特殊時期武士的衰落,在電影創作中,他對武士形象往往會做出獨特的詮釋。因為《菊與刀》這本研究日本社會與文化的專著,菊(統治階級與幕府)與刀(武士)的比喻日漸深入人心,但實際上,此書是由一位不懂日語,從未在日本生活過的美國人類學家通過採訪美國的日本移民,閱讀二手文獻寫成,其中存在大量想當然的臆測,各種令人啼笑皆非的解釋,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本書所代表的,是另一種對日本社會,對武士階層的意淫。
  • 源於幕府時代的武士道精神及日本國民性「菊與刀」
    體驗過手遊《幕府之爭》的朋友們,一定會被這融合了多種遊戲體驗的回合制策略遊戲所吸引。除了遊戲本身好玩之外,幕府時代的日本也非常值得玩家們深入了解。那麼,我們就跟著遊戲來一場旅行,本期雲旅行我們去日本。話不多說,走,出發!談到日本,我們應該了解一下日本國民的核心價值觀。在由美國作家本尼迪克特撰寫的《菊與刀》有所提及。
  • 由《菊與刀》看森嚴等級體系下的日本婆媳關係!
    二戰末期,日本敗局已定,但是美國卻遲遲無法制定戰後對日政策,對於並不熟悉東亞社會內部運轉規律的西方人而言,探究日本文化內核對接管戰後日本事宜顯得尤為迫切。而學術並不純粹,它總為現實政治服務——美國女人類學家魯斯·本尼迪克特在所著《菊與刀》一書中揭示了大和民族的文化內核,"森嚴的日式等級制",日本社會中濃厚的傳統等級意識則成為美國統治與改造日本的重點關注方面。
  • 刀劍特別展《京都之刀》展會指南|日本·文化
    第一章以日本刀的黎明期登場。以京都為中心介紹了山城鍛冶的開山祖名刀匠三條宗近,展示了文化財產指定的3把宗近刀劍,以及衍生派別五條派的刀劍。展館裡面的來國光的代表作有3點國寶,22點重要文化財產。看到真品流暢的直刃紋,體味來國光的得意之作。一股堂堂正氣充斥心間。
  • 日本文化中,菊與刀的兩面性是如何形成的?自然環境與華夏影響
    人類文明,璀璨多姿,其中既有華夏文明、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這樣以農耕為主要特徵的規則社會,亦有諸如地中海文明、日本文明這樣依賴於海洋貿易交流的存在。這其中,作為與華夏文明羈絆千年的鄰居,我們對於自己東邊的鄰居日本似乎了解得並不深刻。其實,作為太平洋西岸的一個島國,拋去惡劣的海洋天氣,日本與中華的路程並不算太遠。
  • 《最後的莫西幹人》:一部美國本土浪漫主義文學的開山之作
    這是一部純粹美國式的以愛國為主題的書。它以一種嶄新的姿態,開了美國民族文學的先河,開創了此前美國文學前所未有的題材和主題:革命歷史、邊疆和航海小說。尤其是第二部《最後的莫西幹人》充滿了美國本土特色的浪漫主義色彩,它以美國在拓荒時期的西部邊疆為背景,講述18世紀英法殖民者為侵佔美洲領土而發動的一系列殘酷的殖民戰爭,呈現了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淚史。
  • 賀平︱國際日本研究的轉譯與對譯
    例如在國內一部日本經濟學著作的中譯中,封底特意突出兩位日本學者和商界人士作為推薦者,無奈其中的「黑田誠」實為「黑田真」,「成澤越」又為「鳴澤宏英」之誤。這一類問題在「西方日本研究」的中譯中並不鮮見,在非日本研究專著、但談及日本的其他中譯作品中更加俯拾皆是。在西方漢學著作回譯成中文時,亦有類似的問題。
  • 王華震評《華南海盜》︱清代海盜研究的開山之作
    儘管有鄭廣南的《中國海盜史》與日人松浦章的《中國的海賊》從通代的角度描述了自唐至宋沿海海賊活動日益頻繁的歷史趨勢——事實上宋元時期中國海盜活動極為頻繁,但不管是絕大多數關於中國海盜的研究,還是大眾文化中的中國海盜,大多聚焦於明代後期的嘉靖大倭寇。
  • 日本古代十大名刀排行榜,那些有著武士之魂的名刀
    日本古代十大名刀排名榜:五郎修行純正,菊一文字,伊勢千子村正,長船,小烏丸太刀,雷切,小龍景光,吉光骨食,天從雲劍,十握劍日本古代十大名刀排行榜1.五郎修行純正五郎修行純正,盛唐時期是在我國古時候發展趨勢最快的一個階段了,日本刀也是從而改進而成,被稱作日本國第一的名刀五郎修行純正,它的刀身就長達64.4 cm,是由日本刀界在歷史上知名的天才挖空心思了心力製做而成
  • 如何遏制人性之惡:從日本的社會文明說起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卻備受汙染之苦。為解決垃圾問題,日本提出各種對策。其中,最核心、最基礎的措施,便是垃圾分類。日本還立法對違反者進行懲罰。在日本隨地扔垃圾的最高懲罰是「廢棄物非法投放罪」,胡亂丟棄廢棄物者,將會被處以5年以下徒刑,並面臨高額罰款。
  • 用「刀」打開日本飲食文化
    日本廚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平安時代。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日本的刀具已經舉世聞名了。日本的廚刀一直是外國料理人注目的焦點。它陪伴並見證了廚師的一生。根據食物的形狀、質地、大小,廚師會選擇不同的廚刀來處理。刀具的選擇和使用是精緻日本料理的基礎。
  • 戰敗69周年:心裡有刀的日本不配紳士之劍
    比如今天,3個日本內閣成員,日本總務大臣新藤義孝、國家公安委員長古屋圭司、行政改革擔當相稻田朋美參拜了靖國神社,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則向這個供奉了14名甲級戰犯的地方,捐贈了「玉串料」——這個聽起來莫名其妙的詞,跟「香火錢」差不多一個意思。  每年的這一天,因為那段「不曾存在」的日子,日本都會有大規模的紀念活動,並被亞洲其他國家所抨擊。死不悔改。
  • 三島由紀夫之死:日本文化和毀滅美學的犧牲品
    「聖戰」中的日本青年為了天皇的神話戰死,如今天皇親口說這個神話是假的,天皇辜負了日本,辜負了青年,辜負了文化,他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守護一個美麗的夢。菊與刀是美國文化歷史學家對日本文化的解讀。菊是皇室紋章,代表了細膩溫婉的審美觀,刀是武士象徵,代表了暴烈堅韌的武士道,它們是日本這把扇子的陰陽面。三島喜歡這個論述。
  • 刀的起源與世界名刀之首
    炎帝為其取名為鐵,其中更有佼佼者可斷鐵劍,黃帝稱其為鋼。由於鐵和鋼的韌性和強度都比銅好的多,且易於開鋒。武器的攻擊方式也由原來刺殺轉變為砍劈,威力大大提高。黃帝賜名——刀!    2010,美國著名的刀具雜誌BLADE召集美國和北約軍方500餘人及美國的三家刀具檢測機構,連同一萬多名刀具用戶評選了世界十大名刀。
  • 《稻草人》:中國現代兒童文學開山之作,葉聖陶經典兒童文學
    中國現代兒童文學開山之作入選教育部推薦中小學生閱讀指導書目魯迅、茅盾、鄭振鐸等名家盛讚>凡是映到眼睛裡的,無不可愛,無不美好《稻草人:葉聖陶兒童文學精選集》作者:葉聖陶出版:花山文藝出版社|酷威文化中國現代兒童文學開山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