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古代,前朝舊臣最不好做的,一個新朝的建立,必然會去收容人心。那麼面對的對象肯定就是這些前朝舊臣,他們歸順了新朝,那麼就會被認為是侍奉第二位主人,這就是不忠,如果不去侍奉,那麼就會面臨殺頭的危險,甚至是夷滅九族。很多人人就因為選擇不當,丟掉了自己的性命,或者是被罵了千年。而李密寫的這篇《陳情表》,不僅讓自己保住了性命,還保留了自己的名節。具體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呢?
李密是蜀漢的一名臣子,他的文學造詣非常的高,曾經多次出十個東吳。他的辯論特別有技巧,可是在蜀漢被滅亡之後,晉武帝司馬炎就想跑,可是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如果他去晉朝做官了,那麼就會有很多人說他很不忠,去侍奉第二位主人,這是不忠的行為。會被別人罵的,如果說不去侍奉晉朝了,那麼司馬炎肯定會殺了他。
讓他丟掉自己的性命,這可是讓他騎虎難下。於是他就寫了一篇奏章來陳述自己的難言之隱。這篇文章就是《陳情表》。他寫的這篇文章很成功,司馬炎看的他之後特別的感動。就賜給他了僕人兩名以及一些贍養的費用,但她祖母死後,他就收到了司馬炎的詔書,讓他去當縣令。
政績不錯,後來當上了太守,但是因為寫一首詩就被獲罪免官,最後死於家中。這篇文章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我從小命運很不幸,很小就遭遇了不幸,但我還是六個月大的時候,父親就病亡了,當我四歲的時候,舅舅讓我母親去改嫁。而我的祖母看見我孤獨弱小的樣子,親自把我撫養長大,我小時候經常生病,到了九歲還不能行走。
只有一個人,是那麼的孤單苦悶,等我長大了時候,沒有任何的親屬。到了很久,我才有了孩子。而我的祖母經常生病,而我又需要在床邊服侍他,給他喝藥,不能夠遠遠的離開他。現在到了晉朝,我能夠感受到政治的清明。很多太守和刺史都來推薦我,但是我因為沒有人,替我供養祖母,所以一直沒有去接受,現在皇帝的詔書一直在讓我去做官,而且這個官還很大,但是我一直沒有答應,所以皇帝已經在責罵我了。而我所在地的長官也經常跑到我家,十分的著急,讓我趕快去奉召。去擔任官職。
但是我祖母的病,一天天的更加嚴重,可能哪一天我就看不見他了。我不能夠離開他呀,所以我現在的情況十分的狼狽。而且現在您一直倡導用孝來治理國家。而我必須遵從您的旨意呀。而且我以前有過不堪的歷史,我做官只是想升官發財而已,絕對不是為了名節,現在我的國家沒了,我也是一個俘虜,現在了到您這,您給了我很多恩惠,這樣讓我有點接受不了。怎麼還敢讓您祈求更多的恩惠?現在我的祖母已經快要離開我了,我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見不到他。沒有我的祖母就沒有我的現在。
祖母沒有我也不能夠終年。我們兩個相依為命,心中對祖母的思念,不能放棄對他的奉養,而遠遠地離開他。我現在還很年輕,而祖母已經很老了,我侍奉您的日子還很長,而報答祖母的日子已經很短了。我的辛苦不是蜀中的長官和百姓能看見的,皇天后土都能夠作證。我希望您能夠同意我的志向。讓我能夠為祖母送終。如果我能讓我去做的話,我一定能夠報答陛下您的現在我懷著恐怖的心情,寫這篇奏章,讓你能夠看到我的真實情況。
李密的這篇文章寫得非常的好,主要有三點原因,首先李密抓住司馬炎用孝治理天下的主張,他在孝這個方面上大作文章,巧妙地說出了自己一定要先給祖母盡孝之後,何況自己堅持的,就是皇帝本身提出的觀點,皇帝肯定不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才能給陛下盡忠,這樣兩全的辦法,既能夠不去立馬做官,也能夠給祖母送終。
通過舉例說明自己的立場是對的,第二個就是真情實感,寫出了對祖母的關心和奉養的必要性,也表達了自己不能夠及時去就職的慚愧。最後一個原因就是文筆十分的優美。能夠看見出押韻的節奏感,司馬炎肯定不會殺掉李密,所以他只能同意李密的請求,因為,他不能夠殺掉一個同意並且堅持自己主張的人。
李密的這篇文章寫得十分委婉,他並不是一直在那裡呼喊自己是多麼的不容易,多麼的辛苦,而是通過自己的悲慘身世以及自己的生活情況,來表明自己真的不能夠去就職。至少是現在不能。等到給祖母送終之後,才能夠報答陛下的恩惠。
而且從他的話語當中完完全全看不出他是在拖延。反而是信誓旦旦,覺得李密會在給祖母送終之後。一定會來擔任自己賦予他的職位。前你妹的每一段都在寫祖母的病情,但是這並沒有重複,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其中貫注了這個人的深情,十分的深情動人。這篇文章也給了我們重要的啟示,寫好一篇文章一定要投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從實際當中出發,不能夠無病空吟,在那裡一味哭喊。讓讀者看到自己感情真實的那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