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王攀 王祥龍
7月27日,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召開,審議了成德眉資「三區三帶」空間規劃以及產業方案。其中的「一帶」,便包括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
位於德陽市旌陽區黃許鎮、德新鎮的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整體規劃面積41平方公裡,核心區15.68平方公裡,是德陽近年來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和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的核心區域。7月30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管委會了解到,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正加快推進與成都國際鐵路物流港一體化運營,打造現代物流、適鐵裝備製造、臨港商貿三業並舉聯動發展的特色臨港經濟產業帶。
德陽致力於打造世界級重大裝備製造基地。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德陽已基本形成石油設備、裝備製造、精細化工、電子器件等四大外向型產業集群。「目前出口品類主要是化工產品,其次就是鑽採設備,還有一些糧油和肥料。」
數據顯示,德陽市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企業累計1437家,位列全省第2位。近年來,出口商品從以農副土特產品出口為主,到以磷化工產品為主,再發展到以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為主。
據統計,2019年,德陽市實現進出口總額141.15億元,位列全省第3位,同比增長11.5%。其中,出口額110.17億元,位列全省第2位。進出口市場遍布全球161個國家和地區,德陽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經貿往來的企業258家,與南向國家有經貿往來企業235家。
記者從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德陽的出口產品主要發往東南亞地區。出口東南亞的產品佔德陽全市出口產品總量的30%以上。該負責人表示,為推動德陽外向型經濟發展,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擬打造德陽的西部陸海新通道,開行以南向為主的國際班列。
「在運營模式上,依託成德同城化大背景,與成都國際鐵路物流港共開國際班列。」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管委會發展研究部負責人介紹說,「從2020年9月後,我們將針對德陽地區固定和批量出口貨源,計劃一周開1至2列常態化南向國際班列;對物流時效要求較高的適鐵零散貨源,我們將以汽車短駁的方式,通過成都國際鐵路物流港的國際班列出口,保證貨物儘快到達全球。」
據介紹,德陽南向出口商品原來大部分都是「公海聯運」,直接從上海等港口出海,或通過公路經長江水運到上海後再發往東南亞相關國家,一般需要25到30天。如今,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正在推廣的「南向國際班列」,出口商品可經國際班列發往廣西欽州港,再海運至東南亞市場,時間將縮短至10到15天。相關負責人表示,加上鐵路運輸的相關補貼,企業的運輸成本將與原物流成本基本持平。」
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黨工委委員、服務中心副主任彭亮介紹:「當前我們正積極與成都國際鐵路物流港溝通兩港一體化運營協議,主要從通道構建與班列開行、口岸建設與保稅功能、基礎實施與技術裝備、運營管理與標準規範、招商政策與產業項目5個一體化全面落實省委兩港一體化戰略。」據悉,協議將於近期籤訂。
面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德眉資同城化和成都都市圈建設等眾多機遇,「下一步,我們將依託成德眉資『三區三帶』空間規劃、成德同城化空間發展規劃等上位規劃,與成都國際鐵路物流港合作共建、產業共興、政策共享。」彭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