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城中村實探之三:所城裡走過時光,走近時代

2020-12-26 煙臺樓事

「小時候姥姥家在向陽街,有時會去所城裡逛逛。後來姥姥搬家就很少去了,偶爾幾次周末想去逛逛,吃一下美食,火鍋。芝麻糊……」

這是一位網友在網上發表的對煙臺所城裡改造的看法,言語間多是對童真歲月的回味,對記憶中的那個所城裡的不舍!

所城裡街邊燒烤店

是的,城市中總有一些建築銘刻著歲月的更迭,在經年的風蝕雨侵中保留下城市的時光記憶!

那裡曾經有最接地氣的人間煙火,最熱鬧的叫賣熙攘,最古樸的青磚灰瓦,最溫情的鄰裡親情。

為了不忘卻那些生活中最質樸的東西,人們便賦予建築更多的情感色彩,尤其是那些代表著一座城市根脈的建築,所城裡就是這樣的老城建築。

所城裡之於煙臺,就像故宮之於北京,秦始皇兵馬俑之於西安,那是城市文化的根脈所在

它承載著煙臺的根和魂,漫長歲月中,見證著煙臺櫛風沐雨,從一個小漁寮發展成為如今的國際化濱海城市。

現在,他真的「老了」,是那種時光衝刷下的「老」!

拆遷,誰能捨得這片老城承載的煙臺歷史脈絡和時代記憶。不拆,破舊灰敗的面貌又難溶於城市的發展步伐裡!

走過時光的所城裡現在要走進新的時代。於是,2017年起,所城裡開啟徵遷,對所城裡進行保護性修繕。

所城裡俯瞰圖

所城裡,緣何「不拆」

在搜尋所城裡相關改造資料時,無意瀏覽到一個有關所城裡改造的VLOG。作者是一位大連的朋友,視頻中,對煙臺改造所城裡的保護性修繕倍加欣賞,並批判了大連一開始打算對東關街拆遷改造的粗暴做法。

這位大連的作者之所以產生這樣的反應,是因為所城裡和東關街對於煙臺和大連的城市意義如出一轍,承載了城市太多的珍貴回憶。

所城裡歷史老照片

六百年所城裡,深巷角落、飛簷拱梁,藏匿著數十代人的砥礪足跡。

所城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為海防設奇山所,人員不斷湧入;明嘉靖年間,城區不斷擴大;康熙年間,奇山所廢除,改稱「奇山社」,軍變民地,官兵解甲,從事漁農工商,所城由軍防變為單純的居民區。

所城裡老住民自發宣傳

歷經朝代更迭,戰事紛擾,奇山所城牆自然毀壞,傾圯殆盡,但所城裡作為煙臺城市之根卻被保留下來,陪伴煙臺走過十個甲子的春秋。漫步在所城古老幽靜的小巷,在城市的一角,遠離喧譁,不念天地之悠悠,也會生發懷古憶舊之情。

日復一日,城市瘋狂長高,空間越發逼仄,所城依然靜靜依偎在市中心,青磚黑瓦的四合院依然悠閒地掩映在高樓大廈中,雖已破舊但磚雕影壁依然守望著歷史。

老城建築與現代建築的碰撞

守望歷史,就是守住了城市的根。在煙臺,守護所城裡的一房一巷,一磚一瓦,就是守望歷史

如果所城裡真的在推土機和挖掘機的無情傾軋下倒塌,就是將煙臺的歷史文化之根拔出。失去了城市的根,城市的發展又將歸於何處?

除去對文化和歷史的「舍不下」,所城裡也是老煙臺人和很多外來的城市建設者心中的「忘不了」。

2017年,所城裡開啟徵遷時,太多老煙臺人不舍的搬離了這裡。

對於他們來說,搬離這裡的那一刻,巷口的住宅不再是簡單的一座房子,他們的祖輩們在此拼搏,自己在這裡成長,是溶於自己骨血中的東西。

所城裡的老房屋簷

由於搬遷已經過去兩年,能探聽到的舊人已經不多,只是輾轉打聽到,一位林大叔就躲遷至附近。

「一些所城裡的老人不願搬離的太遠,在周邊的小區躲遷安置,以後可以時不時回來看看。」林大叔語帶哽咽地說。

「我還是懷念以前的平房。那時候,幾個鄰裡聚在一起打撲克、侃大山,坐在門前曬太陽,餓了出門走幾步就有不少吃的,那時候的日子比現在呆在樓裡舒坦多了」,說這話時林大叔眯著眼,似乎回味著幾年前跟老夥計的互動。

雖然對過去的生活不舍,但林大叔也明確表示,街巷的確破舊,政府願意將這一片區域進行保護性修繕,他們是很支持的。

「對於我們來說,不拆,就是最大的欣慰!」林大叔這句話是很多所城裡老居民真實心照的反饋,因為這裡留存了他們太多的生活痕跡。

與林大叔這位煙臺所城裡原住民不同,秦大姐是外地前來務工的人,沿街賣煎餅。

「我在所城裡住了八九年,幾年前這裡除了原住民,就是我們這些外來的打工人,後來改造,我們只能搬離所城裡,以後再也回不去了」。

煎餅蒸騰的煙火氣彌散在眼前,好像幾年前的所城裡一點點浮現——沿街叫賣的小攤、插科打諢的調侃、放學歸來早的孩童,都是屬於所城裡的情感溫度。

所城裡的保護性修繕,不僅傳承了歷史的厚度,更保留了世俗的溫度

不拆,是所城裡最正確的選擇!

所城人,身安他處

驅車駛過所城裡,四周皆被圍擋圍起,掛出「施工危險,閒人莫進」的警示,一切工作都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但其實,它也經歷過涅槃前的陣痛。

開啟修繕前的所城裡,街巷一派破敗荒涼,房屋大多年久失修,部分地方甚至成為藏汙納垢之所,一座城市根脈漸漸失去往日光彩。

殘破的舊房

因此,煙臺計劃所城裡規劃改造,可由於投資巨大及種種原因,改造計劃一直未付諸實施,直至2017年徵遷工作才正式開始。

搬遷啟動後,芝罘區北部濱海開發建設指揮部按照前期安排部署,聯合所城搬遷分部啟動了躲遷費發放工作,分批、陸續向所城區片的搬遷居民發放第二年的臨時安置補助費(躲遷費)。

根據《朝陽(一期)、所城歷史文化街區住宅房屋協議搬遷補償方案》,被搬遷人過渡安置(躲遷)期間,按規定付給被搬遷人臨時安置費,由被搬遷人自行躲遷。

躲遷費需要根據被搬遷居民房屋建築面積來計算。2018年度,小於45平米的,一年的躲遷費一律發放10800元;大於45平米的,一年躲遷費為房屋建築面積×20×12計算。2019—2020年度的躲遷費翻番,按照每月40元/平米發放。

據悉,躲遷戶面積最大的為83平方米,這意味著躲遷的居民每年可領取到不菲的臨時安置補助費(躲遷費)。

在外躲遷,自然不是長久之計。

但由於所城裡的歷史特殊性,所城裡的原住民只能異地安置,不能回遷至所城裡原址。因此,所城裡的安置房建設情況就備受矚目。

所城裡安置房分兩地塊建設,包括南山公園東側地塊和勝利路隧道南口以南、勝利南路以東的峰山水庫地塊,均處於不錯的地段。

其中,南山公園東側安置地塊共建設19棟安置房,設計1600套房,目前該地塊安置房已完工。峰山水庫地塊起步區建設12棟安置房,2019年5月項目部正式進場,疫情復工後更是馬力全開,立志讓回遷居民在年底準時拿到鑰匙。

南山公園東側安置房效果圖
峰山水庫安置房效果圖

所城裡的居民安置工作無疑是成功的,證明我們的回遷安置是可以有條不紊按照計劃推進下去的,給一些長時間停滯的項目帶來一次良性的示範。

所城裡,未來可期

如今,所城裡的居民安置工作將成為「過去完成時」,但所城裡歷史人文街道的修繕進度卻仍是「現在進行時」,走進去,到處都在施工,無處落腳。

所城裡施工現場

所城裡改造預計到2021年春節前,朝陽街主街、所城裡十字大街將首批開街運營,2021年全面啟動修繕工程,2022年開始新建工程施工,2023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

屆時,這座經歷了數百年風雨歷練的老城將迸發新時代的人文生機,在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三重」項目之一——芝罘仙境項目的整體規劃加持下,與崆峒島、煙臺山、芝罘灣、朝陽街共同構建具有標誌意義和鮮明特色的山東文旅新高地、煙臺旅遊新地標。

不過,所城裡吸引人的遠遠不止建築本身的歷史積澱,更有建築所蘊含的精神歸旨和人文情懷。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這樣熱鬧的場景,這樣鮮活的人和事,所城裡能否再現,所有港城居民都充滿期待。

所城裡未來效果圖

所城裡就這樣,一步又一步,走過了六百年時光的淬鍊,走進了新時代的蝶變錘鍊。或許,港城居民所期待的宏圖願景,不日將抵!

相關焦點

  • 煙臺城中村實探之二:「消失」的白石村
    關於第一次房改究竟是1986年以煙臺做試點的時候還是1998年國務院正式宣布全面停止住房實物分配的時候,已經無法考證,因為王大爺已經樂呵呵的遛狗去了。但根據李大娘所說的可以判斷,這邊的房齡最少也有30年了。根據上個世紀80年代左右的制房工藝,這裡的房子已經可以「壽終正寢」了。
  • 所城裡社區圖書館:老城裡的新記憶
    現如今,社會經濟的衝擊使得新的城市景觀迅速崛起,相較於煙臺市區的其他區域,所城裡仍然保留著相對完整的北方胡同風貌,成為老煙臺生活的標誌之一。圖書館所在的張家祠堂後院就藏身於所城裡舊區群落的西北角。照片來源於直向建築所城裡社區圖書館位於由東、西、北三側平房與張家祠堂大廳北牆圍合而成的一個院落。
  • 「煙臺剪紙」博物館進駐住博會 所城裡展區突出文旅非遺特色
    大小新聞客戶端11月29日訊(YMG全媒體·大小新聞記者 唐克 攝影報導)11月29日,「煙臺剪紙」非遺傳承人胡文將「煙臺剪紙」博物館搬進2020中國(煙臺)國際住宅產業博覽會所城裡展區,吸引了不少市民現場學習國家級非遺「煙臺剪紙」。
  • 煙臺重點工程巡禮⑥|2021春節和所城裡十字大街來場約會吧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7日訊 今天,煙臺市委、市政府舉行全市九大片區開發建設現場觀摩會。下午,觀摩團抵達最後一站芝罘仙境。在朝陽街、所城裡項目現場,觀摩人員聽取了片區情況匯報。芝罘仙境項目定位為包含「一島、一山、一灣、一街、一城」(崆峒島、煙臺山、芝罘灣、朝陽街、所城裡)五位一體的大型文旅項目。項目依託街區歷史建築風貌、傳統空間格局等基礎條件,深入挖掘開埠文化特色,精準選擇展現歷史人文和現代商購相融合的組合業態,形成核心吸引力。眼下,兩街區改造施工及業態招商、安置房建設、崆峒島項目相關工作正在推進。
  • 所城裡41處歷史文化院落全面啟動修繕
    大小新聞客戶端10月14日訊(YMG全媒體·大小新聞記者 楊健 通訊員 李亞男 張巖 攝影報導)今年6月以來,芝罘仙境朝陽街、所城裡兩大歷史文化街區院落修繕先後啟動,一棟棟沉睡於煙臺「城心」的老建築,以「修舊如舊」的方式,逐漸褪去歲月斑駁,重煥昔日光彩。如今,距離修繕啟動已經過去3個月,兩大歷史文化街區修繕進展如何?
  • 「八菜一湯」文旅盛宴開席「煙臺範兒」「煙臺印象」「煙臺時光...
    大小新聞客戶端1月1日訊(YMG全媒體·大小新聞記者 劉晉)2021煙臺文旅消費品牌 推廣暨「冬遊煙臺·賀年惠民消費季」啟動儀式昨晚在大悅城 舉行。在啟動儀式現場,公布了「煙臺範兒」——煙臺文化符 號、「煙臺印象」——煙臺文化和旅遊100顆「鮮美之星」消費 品牌、「煙臺時光」——煙臺100慢休閒打卡地三個系列徵集 評選活動的評選結果,並發布了《煙臺城事繪》新書及元旦春 節十大主題線路產品、「八菜一湯」文旅盛宴活動。煙臺市文旅部門結合惠民、消費、融合三個特點推出的 「八菜一湯」文旅盛宴共有300餘項活動。
  • 煙臺文旅100顆「鮮美之星」消費品牌、100慢休閒打卡地發布
    「煙臺印象」——煙臺文旅100顆「鮮美之星」消費品牌、「煙臺時光」——煙臺100慢休閒打卡地兩項評選活動,是煙臺文旅局系統謀劃、統籌實施的消費提振行動,通過文旅行業內、「文旅+」融合領域的優質消費要素的評選,樹立品牌標杆,拓寬優質消費空間,營造多樣化品質消費新體驗。
  • 煙臺啤酒舉行百年華誕慶典活動
    從1920年到2020年,煙臺啤酒已經陪伴著煙臺這座城市引領著中國啤酒工業走過了一個世紀的歲月時光,從民族啤酒工業的開創者到攜手青島啤酒創新發展現代化、產業化企業,煙臺啤酒新百年大幕已徐徐拉開。  在首任中國酒師朱梅的執掌下,煙臺啤酒成為中國第一家使用國產大麥釀造啤酒、第一家用自行分離培養的酵母生產啤酒的企業,結束了酵母和大麥依靠進口的被動局面,朱梅在職期間「舉凡工廠設施、生產工藝皆著手改進,所出產品極佳,遠勝外人所制
  •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煙臺排第三?你品,你細品……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煙臺排第三?中外城市競爭力研究會公布2019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打眼一看,前三山東佔兩個,前五山東佔三個,要不是看到它的發布機構,都要懷疑這是山東人自己排的了。尤其是圍繞著大學而興起的步行街、小吃街,也成為了逛街購物、探店解饞的不二之選。要是閒來無事也可以去大學校園裡走走,隨便走進一間教室蹭堂課聽聽,懷念下讀書時光,離開前順便去熱熱鬧鬧的食堂嘗一嘗中國第九大菜系,心態瞬間變年輕有木有。不僅數量多,而且成熟期均勻分布,一年四季,皆有應季鮮果,吃完這種,那種又熟了,根本停不下來。
  • 「致敬百年 聚力未來」煙臺啤酒舉辦百年華誕慶典活動
    從1920年到2020年,煙臺啤酒已經陪伴著煙臺這座城市也引領著中國啤酒工業走過了一個世紀的歲月時光,從民族啤酒工業的開創者到攜手青島啤酒創新發展現代化、產業化企業,煙臺啤酒新百年大幕已徐徐拉開。民族資本工業的開創煙臺啤酒是中國民族啤酒產業的開創者。
  • 2020年首屆煙臺街煙臺藝術文化歌舞大賽
    7月25日,由煙臺開百利商業管理有限公司主辦的「醉美煙臺街,重溫舊時光」老物件展暨首屆煙臺街文化藝術節在煙臺街項目一樓內舉行,此次活動由來自全市27個的社會團體參加,為我們呈現了一場精彩的文化視覺盛宴。
  • 【年終盤點】2020年的煙臺,給了我們太多驚喜
    所構築起的環狀高鐵網,將整個膠東半島城市群載上了「高鐵軌道」, 煙臺人可實現2小時赴濟、3個小時進京。 12月21日,濰煙高鐵芝罘段16公裡的高鐵項目正式開鑽動工,系濰煙高鐵施工中難度最高的工程。 點評:鐵路的建設,是時代發展的縮影。
  • 煙臺市芝罘區詩歌學會舉辦大型詩歌獻禮活動,強勢預熱「2018煙臺芝罘灣詩會」
    本次活動共有一百多位詩人參加,大家借用「2018煙臺芝罘灣詩會」的主題——「在夢開始的地方,傾聽時光的聲音」為寫作話題,現場發布了30組50首原創詩歌作品。這些作品質量之高,韻味之濃,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期待和想像,現呈示如下,敬請欣賞!
  • 城裡的月光已經走過了四季,張雲雷還記得月亮的約定嗎?
    距離張雲雷站在舞臺上說相聲,就快一年了,28歲的他在專場唱著《城裡的月光》下臺了。我清晰地記得最後用盡全力喊出那三個字:等著我!張雲雷什麼都知道,那麼我的角兒,你何時赴濟南的月光之約呢?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等著你,只要你來,綠海就在!日常想念專場,也讓我想起了張雲雷先生專場前的一些趣事,既然未開箱,就自娛自樂一下吧(嘻嘻)!
  • 鮮美煙臺·古城印記丨建築(十三)外國洋行在煙臺,記錄開埠那些事兒
    1888年前後,日本郵船會社、大阪商船會社開闢了以煙臺港為樞紐的北洋航線,日資洋行隨之登陸煙臺,其中就包括1894年甲午戰爭前後從事航運代理的高橋洋行,即後來「北方船王」張本政的老東家。(本文根據記者譚洪安《洋行在煙臺》的基礎上綜合整理,參考資料《老煙臺履痕》、《圖說煙臺》)更多往期精彩內容1.鮮美煙臺·古城印記丨建築(一)重讀古城,重走印記,重新觸摸歲月的痕跡2.鮮美煙臺·古城印記丨建築(二)所城裡:1398——2018,620年,6個世紀的煙臺之根3.鮮美煙臺
  • 「唐探」系列五周年王寶強劉昊然有話說
    時光網訊今日,由陳思誠編劇、執導,將於2021年大年初一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發布五周年紀念手繪和視頻。五周年王寶強採訪在《唐探》系列第一部電影2015年12月31日公映至今五周年之際,王寶強、劉昊然回憶了期間自己的成長,更有趣的是,兩人還同框還原《唐探》系列中的名場面。手繪圖則直觀展現了這三部電影一路走來的變化,涵蓋諸多細節。如果說《唐探2》在紐約時代廣場跑馬車已足夠瘋狂,《唐探3》則空降東京,在世界最繁華的澀谷十字路口撒錢。
  • 陽光100喜馬拉雅:時代的問題,讓煙臺海上城市綜合體回答
    Emporia佔地27000平方米,購物中心約3200個停車位,所收錄的品牌數量在北歐地區屈指可數。 02 煙臺城市綜合體 引領未來的中國海上
  • 煙臺從「和諧號時代」走向「復興號時代」
    濰煙高鐵、萊榮高鐵作為山東省、煙臺市傾力推進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對於推動煙臺從 「動車時代」邁向「高鐵時代」具有重要意義,全市上下高度關注、期盼已久。兩條高鐵線路的建設,結束了煙臺北部地區沒有高鐵的歷史,使得煙臺全域範圍內第 一次有了真正意義上的高鐵。那麼在立體化大交通體系中,高鐵將扮演怎樣的角色?對於煙臺北部縣域經濟的發展有何推動作用?對膠東半島、環渤海地區的發展又 將產生怎樣的聯動效應?
  • 煙臺朝陽所城17處院落修繕全面展開
    水母網7月23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楊健 通訊員 張巖 李亞男 李夢娜 韋林含)7月15日,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下發朝陽街區、所城裡文物保護規劃(2020-2035)批覆文件後,芝罘仙境率先啟動朝陽街15處、所城裡2處院落的修繕施工工作,200多名施工人員冒著盛夏高溫,邊設計邊施工
  • 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可在《探世界》裡,兩個男人也演了一齣好戲
    今年由於受疫情的影響,可能很多人只能在家裡暢想一下遠方了,自己也是一樣,今天打開了電視,無意中看到了一期由高曉松和「局座」兩個人表演的節目,名叫《探世界》,探世界怎麼探世界?世界是如此之大,有那麼多我們無法去身臨其境的地方,他們會帶我們去那到不了的遠方嗎?帶著這種疑問我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