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開頭,我想讓大家從思考幾個小問題開始:第一,小聶為什麼能做到教科書般標準優雅的跑姿?第二,小聶跑法為什麼能生根發芽?第三,假如小聶跑法創始人是一名世界冠軍或是知名人士,小聶跑法的影響力是否會更大?
我有一個很好奇的想法。我特別想知道讀者在閱讀《小聶跑法》公眾號文章的時候,到底能不能從我們描述的無數個真實故事當中找到共鳴或觸動感。因為我發現,有時候在文字中蘊含的意思部分讀者並沒有接收到,反而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簡單的文字表達的表面。
事實上,每一段故事,每一個事實,都是一個思考方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這些年,在我的生活波折和最近幾年的教學經歷當中,我逐漸發現和總結了一些不同性格特點對待新事物的不同理解和學習方式。
今天就簡單分享一些我的部分理解。
我經常在私聊當中問一些學員:你覺得自己學習認真嗎?他們大部分的人都會說我很認真的呀。我就繼續問:那你覺得自己進步了嗎?這個問題就難倒了很多人。昨天我們的文章簡單地介紹了村長的成長,那麼,我們從村長的故事當中能發現和感悟到什麼呢?意料當中,有三個學員就先後和我討論了這個問題。
他們有點困惑:為什麼村長的進步那麼大,但在同樣的體系當中他們自己就感覺進步不大呢?我想這也是很多人的困惑吧。
有一種人是教練最喜歡的類型:服從意識和執行能力非常強,安排什麼就做什麼、絲毫不打折的那種。
在我們學員群中,阿東就是這類群體比較突出的代表。村長的進步其實也是這個代表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如果這類人具有一定的運動天賦,那麼他就是屬於可以爭金奪銀的世界頂級跑者,譬如基普喬格。
但這類群體會存在一個風險,就是假如遇到一個不靠譜的教練而偏離了正確的練習方向,結果也很容易適得其反。
換個角度理解,這類群體也是作為一名教練是否合格最好的試金石。
另一種人讓教練又愛又恨(恨鐵不成鋼的那種)。這類人會認同並接受教練的指導,但會保留自己的理解和認知。思維比較活躍,會經常質疑或更改教練的計劃。我就屬於這樣的人。
這類人的學習結果會出現兩個極端。其中之一像我一樣:吸收和分解教練的指導,然後可以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體會出適合自己的新東西,再把自己所學的東西發揚光大。另一個方向也是最普遍的:容易固步自封、墨守陳規,比較偏向理論而忽略實際運用,結果就容易一事無成。
這個群體的人,對教練的素質要求非常之高。如果教導的好,是最能代表教練水平的群體,也會成為得力助手甚至能獨當一面的角色。在我們學員群當中,這類群體佔比是最多的,祁風同學和友哥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
還有一種人是教練最無奈、但又最省事的。因為他們很少執行教練的計劃,無論教練的指導合理與否,他們都只會按自己的節奏想幹嘛就幹嘛。
所以呢,站在教練的角度,對他們就不會有任何的期望,因此感覺會很無奈,失去職業操守的那種。我一直很好奇這類群體的學習目的和動力源自於哪裡,感覺他們非常矛盾地存在。
還有一種人是最讓教練頭疼的,他們比較喜歡缺乏思考的爭辯。教練對他們任何的指導建議,他們都會做出毫無論據的質疑,然後試圖說服他們的教練。最可悲的是他們僅僅是從不同的理論角度去質疑,而不是從自身的經歷或體會去質疑。套用網絡的一句話:為黑而黑。
這類群體的比例不大,在我的經歷當中也就2-3個而已,但讓人印象深刻。所以我一直在探討這類群體的思維形態的成因,因為我覺得找到他們思維形態的成因,會對我們學習跑步技術有所幫助。
當今的社會形態,信任度或許很難獲得,但我們的身體是絕對不會欺騙自己的。我們訓練營有個別學員,會很可愛地把他們的學習當作是為了我而學。他們會覺得學習成果的好壞是對我個人影響力的提升或拉低,感覺非常有趣。其實他們並沒有認識到,所有的練習或跑動都是個人肢體和精神的碰撞。學習的效果好壞,感受最直接最深刻的也只能是你的身體本身,和旁人有什麼關係呢?
我希望每一個願意學習的跑者,無論你選擇了哪一個學習的體系或方向都不重要,關鍵是你自己所體現的學習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很簡單的事情。
我一直在用事實給大家講故事,而這些真實的故事是我們探尋真相的根基。學習跑步技術不止是和身體能力有關,還會和你的思維認知息息相關,明白我的意思了嗎?
文/小聶教練 歡迎關注「小聶跑法」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專業跑步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