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聶:學習跑步技術的不同群體,你是屬於哪一類?

2020-09-09 小聶跑法

文章開頭,我想讓大家從思考幾個小問題開始:第一,小聶為什麼能做到教科書般標準優雅的跑姿?第二,小聶跑法為什麼能生根發芽?第三,假如小聶跑法創始人是一名世界冠軍或是知名人士,小聶跑法的影響力是否會更大?

我有一個很好奇的想法。我特別想知道讀者在閱讀《小聶跑法》公眾號文章的時候,到底能不能從我們描述的無數個真實故事當中找到共鳴或觸動感。因為我發現,有時候在文字中蘊含的意思部分讀者並沒有接收到,反而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簡單的文字表達的表面。

事實上,每一段故事,每一個事實,都是一個思考方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這些年,在我的生活波折和最近幾年的教學經歷當中,我逐漸發現和總結了一些不同性格特點對待新事物的不同理解和學習方式。

今天就簡單分享一些我的部分理解。

我經常在私聊當中問一些學員:你覺得自己學習認真嗎?他們大部分的人都會說我很認真的呀。我就繼續問:那你覺得自己進步了嗎?這個問題就難倒了很多人。昨天我們的文章簡單地介紹了村長的成長,那麼,我們從村長的故事當中能發現和感悟到什麼呢?意料當中,有三個學員就先後和我討論了這個問題。

他們有點困惑:為什麼村長的進步那麼大,但在同樣的體系當中他們自己就感覺進步不大呢?我想這也是很多人的困惑吧。

有一種人是教練最喜歡的類型:服從意識和執行能力非常強,安排什麼就做什麼、絲毫不打折的那種。

在我們學員群中,阿東就是這類群體比較突出的代表。村長的進步其實也是這個代表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如果這類人具有一定的運動天賦,那麼他就是屬於可以爭金奪銀的世界頂級跑者,譬如基普喬格

但這類群體會存在一個風險,就是假如遇到一個不靠譜的教練而偏離了正確的練習方向,結果也很容易適得其反。

換個角度理解,這類群體也是作為一名教練是否合格最好的試金石。


另一種人讓教練又愛又恨(恨鐵不成鋼的那種)。這類人會認同並接受教練的指導,但會保留自己的理解和認知。思維比較活躍,會經常質疑或更改教練的計劃。我就屬於這樣的人。

這類人的學習結果會出現兩個極端。其中之一像我一樣:吸收和分解教練的指導,然後可以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體會出適合自己的新東西,再把自己所學的東西發揚光大。另一個方向也是最普遍的:容易固步自封、墨守陳規,比較偏向理論而忽略實際運用,結果就容易一事無成。

這個群體的人,對教練的素質要求非常之高。如果教導的好,是最能代表教練水平的群體,也會成為得力助手甚至能獨當一面的角色。在我們學員群當中,這類群體佔比是最多的,祁風同學和友哥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

還有一種人是教練最無奈、但又最省事的。因為他們很少執行教練的計劃,無論教練的指導合理與否,他們都只會按自己的節奏想幹嘛就幹嘛。

所以呢,站在教練的角度,對他們就不會有任何的期望,因此感覺會很無奈,失去職業操守的那種。我一直很好奇這類群體的學習目的和動力源自於哪裡,感覺他們非常矛盾地存在。

還有一種人是最讓教練頭疼的,他們比較喜歡缺乏思考的爭辯。教練對他們任何的指導建議,他們都會做出毫無論據的質疑,然後試圖說服他們的教練。最可悲的是他們僅僅是從不同的理論角度去質疑,而不是從自身的經歷或體會去質疑。套用網絡的一句話:為黑而黑。

這類群體的比例不大,在我的經歷當中也就2-3個而已,但讓人印象深刻。所以我一直在探討這類群體的思維形態的成因,因為我覺得找到他們思維形態的成因,會對我們學習跑步技術有所幫助。


當今的社會形態,信任度或許很難獲得,但我們的身體是絕對不會欺騙自己的。我們訓練營有個別學員,會很可愛地把他們的學習當作是為了我而學。他們會覺得學習成果的好壞是對我個人影響力的提升或拉低,感覺非常有趣。其實他們並沒有認識到,所有的練習或跑動都是個人肢體和精神的碰撞。學習的效果好壞,感受最直接最深刻的也只能是你的身體本身,和旁人有什麼關係呢?

我希望每一個願意學習的跑者,無論你選擇了哪一個學習的體系或方向都不重要,關鍵是你自己所體現的學習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很簡單的事情。

我一直在用事實給大家講故事,而這些真實的故事是我們探尋真相的根基。學習跑步技術不止是和身體能力有關,還會和你的思維認知息息相關,明白我的意思了嗎?

文/小聶教練 歡迎關注「小聶跑法」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專業跑步知識。​​

相關焦點

  • 小聶:初學者是不是應該這樣學習跑步技術?
    他們非常想學習跑步技術,但卻總是搖擺不定、患得患失,學習效率非常之低。費時費力不說,還浪費金錢。我不想深究他們這種狀況的形成原因,理由太多了,幾天也說不完。但總結下來也不過就是這麼簡簡單單一句話:自己對自己信心不足,不夠堅定。我的性格就屬於那種非常堅定、通常會被認為有點犟的類型。我認定的事情,只要覺得需要做和可以做,那我就會專注去做。
  • 小聶跑法:國外的就是好的嗎?中國跑者也能擁有自己的技術體系
    大家好,非常感謝大家信任並閱讀《小聶跑法》,我是跑步教練小聶,有五年的跑步經歷和三年的教學經驗,直接有效指導超過1000名業餘跑者。自喜歡跑步深度融入跑圈後,我發現大部分的業餘跑者都或多或少經歷了跑步帶來的傷痛。跑步作為一項簡單有效的有氧運動,本來是應該給人們的身體帶來健康,為什麼會出現身體不同程度的損傷呢?
  • 小聶:最苦打工人,該怎麼練習跑步和通過跑步創業呢?
    而小聶跑法訓練營終身制學員的模式就是為廣大苦命打工人量身定做的最佳的培訓和練習方式,會時刻相伴每一位學員進階經歷中的分分秒秒。無論你的時間如何的緊張,或是你短時間內因工作太忙不能跑步,或是你在某一段時間裡不想跑步,我們都時刻在等候中。只要你願意,我們都會在你的跑步進階過程中隨時出現,給你提供跑步技術、體能、力量訓練,甚至營養方面的合理建議。
  • 小聶:跑樓梯需要運用提拉技術嗎?一個視頻告訴你
    說實話,提拉技術在跑樓梯的實際運用中作用並不大,而且,我們日常跑樓梯的機會也不多。即使是喜歡參加越野賽的群體,遇到的爬升不止單有樓梯,因此也沒必要做專項的跑樓梯訓練。而喜歡玩垂直馬拉松的群體,他們有自己的獨立訓練體系,和提拉技術也關係不大,所以我就不太重視討論這個話題。當然,在我的工作習慣中,對跑樓梯的技術運用還是有過相關的研究和體驗的。
  • 小聶:請問,什麼樣的跑步動作是對的呢?
    我研究過很多技術流派,目前讓我認同並服氣的只有日本鈴木清和先生的《骨骼跑法》。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是用自己親自的跑動來展示他所描述的一切技術概念。至今,我的手機還保留了當時下載的所有視頻,閒時反覆觀看。所以,雖然有很多人錯誤地認為小聶跑法源於姿勢跑法,但其實說小聶跑法源於骨骼跑法反而更讓我接受。按理論去表達,符合人體肢體運作原理、自然舒展的跑步動作就是對的。
  • 小聶跑法:自然、健康與速度
    對跑步而言,不要想當然的以自己的後天認知來任意妄為。無為而無不為,所有事情,你不去想,反而會獲取更多。跑步就是跑步,簡簡單單就好了。遵循自然和無為意識的吸收落實,是我進階中不斷進步、從不受傷的源泉,也是小聶跑法得以出世的關鍵所在。
  • 小聶:輕快飄逸無傷的跑姿該怎麼練?仔細看看這個文章哦
    我們目前業餘跑圈普遍存在的狀況是這樣的:大部分人僅僅是喜歡在理論上去研究和討論跑步技術,沉迷於各種研究結果對各種不同的技術數據喋喋不休的爭論中,對具體正確的練習方法的實踐卻遠遠不足。而由於每個人的理解能力和身體條件的局限,真正的技術運用結果都沒有從根源中找到答案,也就是說他們根本連那些統計結果所體現的技術數據在跑動中是怎麼產生的都不知道。因此,跑步技術也就沒有提高。
  • 小聶:你真的是喜歡跑步嗎?對比一下這個例子就知道了
    第二,那為什麼你在上周的視頻會出現動作變形而產生了跨步意識了呢?那是因為你跑量太大,特別是經常跑長距離疲勞以後動作變形,而這個現象維持了很長的時間,你的肌肉神經記憶出現了錯亂導致的。第三,你參加了太多的跑團活動,並且沉迷其中,忘記了自己喜歡跑步,學習跑步的初衷,並且,你的家裡人已經開始反對你跑步了。這個時候,她開始有點觸動了,咬著嘴唇不說話,我好擔心她會哭起來。
  • 小聶:跑步遭遇到傷痛該怎麼辦?
    因此,遇到如何治療跑步傷痛的問題,我通常都會建議對方去尋求專業人士的意見,並安心恢復。對方如果真心喜歡跑步,我也會建議,通過徹底調整技術動作來避免以後跑步損傷的風險。我非常不認同並十分抗拒跑步傷身體、傷膝蓋的說法,這也是基於我的親身體驗和事實形成所言。我認為,只要在合理的技術下,體能進階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跑步只會帶來健康完美的身體,絕對不會帶來任何的傷害。因此,對於跑步遭遇到傷痛後如何調整,我的建議:第一,必須要反思自己的跑步方式。找到問題發生的根源,才能採取進一步治療和恢復的措施。
  • 小聶:想提升跑力?做好這兩點足矣
    我一直在倡導跑步技術,並言傳身教了一大批認同並信任我的學員和跑友。其實,我自己並不敢說我目前的技術動作已經達到了何種階段,或是我的技術動作有何過人之處,只是基於我的經歷驗證了我的技術動作給我帶來的所有的良好結果,這是我的福氣,也是我的教學底氣。
  • 跑步打卡,有六重境界,你屬於哪一重?
    那麼,跑步打卡的六重境界,你處在哪一重? 這一類人,在跑步方面,往往屬於中上等水平,在生活方面,比較有生活情趣,在乎內心的感受。,但與之前境界完全不同,這一類人屬於馬拉松業餘高水平選手,他們一直通過科學的訓練去不斷超越自己,不斷超越pb。
  • 小聶:沒有馬拉松比賽,你還能堅持跑步嗎?
    但在我的潛意識裡面,估計無形之中也會對比賽欲望產生波動,因此對最近的跑步熱情產生消極影響。類似於近墨者黑、近朱者赤那句話的意思。即使你再想堅持做一個好人,但在壞人堆裡,潛移默化的也會在無形之中做了壞事,而自己卻是毫不察覺的。我是個跑者,更是一個凡人,被比賽氛圍影響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 不同體質、年齡所需運動量不同!看看你是哪一類?
    我們的心臟主控著我們跑步的動力,所以保護好我們的心臟也是各位跑者的主要任務。運動過量對心臟不利這一點已被大眾所知,但不同體質、年齡所需運動量也不同,下面就跟著小編來看看你屬於哪一類的吧。每天跑7公裡多嗎?
  • 小聶:接連不斷的PB,到底發生了什麼?
    上周和大周哥、羅總他們討論了關於小聶跑法核心理念自然、健康、速度的排序問題。我們一致認為,保持自然的心態去跑步就能擁有健康的身體,而健康的身體必然產生合理的速度。當然,這個速度是基於個人自身的潛能而言,或快或慢都是最好的自己。這個周末貌似很平常,但也凸顯了一點點不平凡。起碼對我來說,一下子有10多名學員告訴我PB了的信息,我有點應接不暇的感覺。
  • 小聶:學好呼吸就可以PB,真的嗎?
    第一,在不同的技術體系中,呼吸技巧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也就是說主動跨步和小腿提拉摺疊這兩個技術運用體驗中,首先要解決的是技術動作對人體本身所產生的運動損傷風險,而不是去思考技術運用區別以外的事情,包括我之前和大智同學討論關於跑鞋的作用也是這個原理。不同技術體系下,跑鞋的作用沒有可比性。
  • 小聶:在自己的領域散發光芒的才是最美的跑者,您說呢?
    所以,我一直覺得我的工作或職責只是在學員練習跑步技術進階過程中提供專業的練習建議就可以,從來就不會鼓勵他們過度跑步,以至於在業餘愛好上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婷婷老師起碼問過我三次,她說:你這幾年每天更新公眾號是怎麼堅持下來的?有什麼動力能讓你每天都堅持?你的跑步技術是怎麼煉成的呢?她是第一個說我在現實中活出心靈雞湯境界的人。我說:無他,生存而已。
  • 這6類人跑步健身小心運動損傷,看你屬於哪一類?
    第一類人:體質虛弱的人體質虛弱的人不適合高強度的運動和健身項目。如果由於無法承受健身壓力而損傷身體,未免有些得不償失。相比健身來說,快走、慢跑、瑜伽、太極等運動方式可能更適於體質虛弱的人。第二類人:肢體不協調的人這裡不是指的殘疾人,而是指那些手和腳難以正常同時運用的群體。像跑步、動感單車等需要手腳同時靈活運用的健身房日常運動項目便不適合肢體嚴重不協調的人。
  • 小聶:跑步進階中的小腿回收動作,你想知道嗎?
    我一直倡導並強調要以腰腹部發力、也就是腰腹部下壓的意識去跑步。很多人認同,這本來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事情。但太多人斷章取義,片面的以為只要關注腰腹部如何才能發力,或是說只練習腰腹部下壓動作就能達到自然合理的跑動需求。他們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就是自己的下肢動作是必須要經歷克服主動跨步意識的。如果保持主動跨步的動作意識,腰腹部意識是無法形成的!我不知道多少次很無奈地解答這個問題了。
  • 小聶:跑到終點才是新的開始
    但如果這種邏輯能成為現實的話,對我可能會是一種打擊,因為,我只是想非常隨意地分享自己的跑步心得和具體的方法,不在意,不經意間的一件事情。 從我個人角度,我是非常願意把在小聶跑法公眾號寫的文章作為一種非常私人化的分享。
  • 小聶:跑前跑後熱身和拉伸動作各做15分鐘就不會受傷?你信不?
    類似於那些彈力帶也分不同的受力磅數,本來應該是60磅的硬度,非要整成40甚至30磅的彈力,其實對身體反而不好。在這個問題上,我是不太認同部分人強調身體的柔軟度是掌握技術動作的必要元素的。特別是對於男性,要那麼軟的身體幹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