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家鄉,農村酒席上,最不可少的一道菜是什麼?

2021-01-10 村婦瓊姑

我的家鄉在湖北荊州,在荊州地區的酒席上,不論是城市還是農村,最不可少的一道菜是魚糕。魚糕是我們這兒的招牌菜,也是很受重視的一道菜,如果哪家的酒席上,沒有這道重要的菜,給人的感覺就不是正席,好象吃便飯似的。不但酒席上,就是逢年過節,或者家裡來了客人,飯桌上都少不了魚糕。

上桌的魚糕

魚糕是荊州人的獨創,出了荊州地區,在外面很少見到。魚糕是一道歷史悠久的老陳菜,是一輩輩人傳承下來的。魚糕是用魚肉和豬肉,再加各種調味料製作而成,蒸熟後還在上面刷上蛋黃,顏色很是鮮豔。魚糕通常切成薄片上盤,根本看不出是魚和肉做的,是吃肉不見肉,吃魚不見魚。以至於外地來的人,都把它認成了豆腐,紛紛誇讚說:你們這兒的豆腐啥這麼嫩,又好看又好吃?

上桌的魚糕

在20多年以前,做這道菜非常講究,在酒席上,人們把魚糕叫「頭子菜」,在上盤時都有底有蓋,一般都用雞蛋墊底,一桌酒席上有10個人,就放10個雞蛋,雞蛋上面碼上切好的魚糕,也是有數量的,一般每人2片。魚糕擺好後,上面還要蓋「帽子」,「帽子」是用瘦肉絲、木耳絲、洋蔥絲、青紅辣絲等炒成的,熱辣辣的澆在魚糕上,趁熱上桌。

上桌的魚糕

現在簡便多了,沒有了墊底,也沒有了「帽子」,裝盤後蒸熱了直接上酒席桌。以前打魚糕是廚師的事,打魚糕是每個廚師的「打門錘」,我們這兒評價一個廚師的優劣,就看他的魚糕打得好不好。那時每個村組只有幾個廚師,還顯得神神秘秘的,現在魚糕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有許多家庭煮夫們都會打,成了家常菜。魚糕鮮嫩清淡,營養豐富易消化,特別適合老人小孩吃。

剛蒸熟的魚糕

魚糕在我們本地成了家常菜,可在外地人眼中,卻是十足的美味佳餚,去外地的親戚或者友人家,贈送一盒荊州魚糕,會顯得特別有檔次。有一年我老公去天津務工,同去的工友見那兒的魚很便宜,就買了一條魚和一些豬肉,打了一蒸格魚糕,蒸魚糕的香氣,招來了許多人,有好多人都沒見過這東西,都吃得津津有味,還說湖北人太會打豆腐了。

相關焦點

  • 農村酒席上都有一道「送客菜」,山東叫散席魚,河南叫滾蛋湯!
    經常在農村參加宴席的人都知道,不管是紅事還是白事酒席上,一定有一道菜標誌著整個宴席的結束,吃酒席的村民一看這道菜上來了,就知道宴席也該散場了,只不過,在每個地方的農村這道菜都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在農村宴席中的這道「送客菜」。
  • 在農村辦酒席,只要這道菜端上去客人就走了,這是什麼含義?
    大家都知道,在農村大大小小的喜事,農民朋友們都想擺個酒席慶祝一下,為了迎接這樣的一個場合,辦喜事的主人家通常提前好久就選好了日子,然後還會儘可能通知到每一位親朋好友,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前來捧場,當然,為了彰顯自己的待客之道,主人家的好酒好菜是少不了的。
  • 參加農村酒席,最不能讓人接受的事情是什麼?
    參加農村酒席,最不能讓人接受的事情是什麼?很多人都不喜歡參加農村酒席,因為參加酒席有很多事情是大家不願意或者不想接受的,尤其是農村酒席,有些陋習的存在真的讓人很惱火。本來去參加農村酒席是一件比較開心的事情,平常時候見不到的親戚朋友,可以藉機聚一聚,聊一聊,說一說家長裡短。
  • 黔西農家酒席上的招牌菜,你吃過幾種?
    接下來小編就跟大家說幾道咱們黔西村裡辦酒時最經典的美食,在館子裡面,你根本吃不到這些。因為這是黔西農村的味道,一種在城裡找不到的味道。這絕對是惠水農村酒席上最經典的菜之一。看著很肥膩,很多人都害怕吃。其實,經過旺火將多餘的油脂煉出來後,皮質也變得綿香有嚼勁,撒上一點鹽後不僅不油膩,反而很美味。
  • 在參加農村酒席,不能讓人接受的事情是什麼?有哪些人讓人煩?
    黑嫂一直生活在農村,對於農村的酒席參加過太多,酒席上也碰到過形形色色的人,村裡別人家有事了,有時候也會去幫忙,所以對於農村酒席上的事兒也了解很多。所以,就會產生一個問題,參加農村酒席時,最不能讓人接受的事情是什麼?各地的習俗不一樣,所以這個也會不一樣,另外這個不能接受是沒有個標準的,黑嫂僅在這裡說一下自己的看法,不代表任何人。咱們分別說一下男人桌上和女人桌上的兩種情況。
  • 農村酒席上,那些吃相難看的人,到底是怎樣煉成的?
    按說,既然肚子已然餓不著了,也就沒必要在飯桌上丟人現眼了。 可是,最近一段農村酒席上搶食吃的視頻,還是徹徹底底地顛覆了我的認知。沒想到,幾十年前那種吃相堪比豬玀的現象依然存在,而且似乎不是個例。
  • 農村酒席上如果有人飲酒身亡,東道主需要負責嗎?有多大責任?
    農村辦酒席體現的是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好酒好菜招待客人也是東道主的一份心意。從法律上講,有人在酒席上喝酒身亡,東道主確實是有很大責任的。說說我們南方的酒席啊,除了白好事就是紅喜事,客人一般會隨禮並且至少有一位家人出席;而東道主也會設置禮房和請村裡德高望重的人做帳房先生,禮房至少有2個人,一個收錢一個記帳的。最重要的就是酒席了,滿滿一大桌子的美食、果品和酒水飲料,算是對賓客的回饋和感謝。所有的農村酒席就是禮尚往來的事情,也是維繫親戚、朋友關係的重要方式。
  • 農村承包酒席怎麼樣?在農村做這個可以嗎?要明白有賠有賺的道理
    農村現在的酒席和過去有了很大不同,過去農村誰家辦事,要辦酒席時就是村裡很多人來幫忙,大家有擇菜的,有切肉的,都是免費勞動,因為誰家都會有事,誰家都會用到人,大家互相幫忙,這要什麼報酬
  • 一城一味,酒席宴會餐桌上必會見底的一道菜,食在青島
    有讓你流口水的辣蛤蜊,有鮮甜爽滑的大蝦麵,還有海涼粉,烤魷魚,砂鍋全魚等,都會讓您感受到什麼是舌尖上的盛宴。青島的農家小院最能體現青島漁民的醇厚樸實。來到青島,吃上一頓地地道道的農家菜才會不枉此行。筆管燉豆腐,是青島膠東一道名菜,也是農家宴上的常見菜。聽到這個名字是不是很好奇啊,聰明的人們總是能很好的利用當地特產,各式各樣的菜品都離不開大山和海,不難想像筆管應該就是一種海洋生物了。
  • 農村酒席的味道,你還記得嗎?(內含超多照片!)
    而且,農村辦一次酒席,得要好幾百個碗,所以,這個也得是到村兒裡把各家各戶的碗盤集中到一起。相反,一些在城裡打工的新型廚師慢慢走進鄉村,做起了農村酒席一條龍的生意....主人家只需出錢和場地,其他什麼都不用管。那時候酒席上的大事小事都是親力親為,光自己一家人肯定是忙不過來。遇上這種大事兒,自家的或隔壁左右的人都會自發過來幫忙,這已是約定俗成的事。
  • 廣西人的酒席都是肉,這三道菜非常美味,少了它們就不成席了
    之所以能夠很大程度上成為當地的特色,與當地的氣候以及與原料幾乎是融為一體。一道地方的特色美食,任憑技藝再高超的廚師也無法做到完美複製,哪怕是你將這種風味的地方美食拿到異地去推廣,但是真正的家鄉人一吃到這種異味的家鄉菜,他還是能夠嘗一口便能分辨出是否和自己家鄉的味道一樣,這就是民間美食的魅力所在。
  • 農村婚宴酒席菜單設計 菜名起出新花樣
    農村婚宴酒席菜單大全——菜單講究1、婚宴的口味,要根據各個地方的口味決定,比如在四川農村,就弄四川菜,在廣州就弄粵菜等。總之,婚宴菜餚的口味一定要被絕大多數的賓客所接受。2、從原材料來說,中國農村婚宴有幾個基本大件:雞、鴨、魚肉、蹄髈,這四個基本上是必不可少的。
  • 農村傳統酒席變了「味」,以下三種最為常見,簡直就是變相收錢
    擺席的具體流程為,請來村裡廚藝好的師傅和親戚、鄰居來幫忙擺席、做飯,請來所有能叫上名字的親朋好友來做客吃飯,將這一份喜悅帶給所有人。作為客人參加酒席的親朋好友也會隨上禮金,一是為了表達恭喜之情,二是為了幫襯著主家,畢竟酒席的花銷較大。農村人難得闊綽,但是生活當中的儀式感還是要有的,遇上了需要慶賀的喜事,即使經濟困難也要擺上一桌桌酒席。
  • 農村的「冷席」、「無酒席」是什麼意思?
    婚喪嫁娶、添子中第等都要舉行儀式來招待親鄰,對「舌尖上的中國」來說,酒席自然必不可少,所以在民間,一般事由都不說,直接說成「吃酒席」或「赴席」。「吃酒席」這種形式曾給村民之間的交往起到很重要的「潤滑」作用。
  • 回農村老家吃酒席,菜很硬味道很棒,隨禮給200都不好意思下筷子
    農村酒席最貴是1000塊錢一桌,這是封頂價格了,沒有更貴的。而城裡面的酒店1000元一桌是最普通的價位,這價位在城裡還吃不著啥大分量的硬菜。
  • 2020廣東公務員無領導小組討論面試模擬題:農村酒席新規,你怎麼看?
    中公廣東公務員考試網:2020廣東公務員無領導小組討論面試模擬題:農村酒席新規,你怎麼看?為切實減輕農村群眾人情和經濟負擔,參加農村婚事喪事宴請,贈送禮金或禮品價值不超過100元。《通知》還要求村委會要依託村組現有活動場所,積極協調,為轄區內婚喪喜慶事宜提供操辦地點。有條件的可以委託紅白理事會統一操辦,實現同一村組所有客事統一地點、規範管理,方便群眾、服務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除A省外,很多地方的政府也出臺了移風易俗的新規,多為嚴控大操大辦的「酒席新規」。
  • 農村現在辦酒席,為啥和以前不同了,都實行一條龍服務了?
    在我們湖北宜昌這邊,我們這邊的喜事是一樁樁,有結婚宴席、生子後的喜酒宴席、周歲宴席、十周歲宴席、大學升學宴席、喬遷新居宴席,這些比較主要的一些酒席,還有一些如六十大壽、八十大壽、買新車辦酒、農村做房子上樓板也可以辦酒的。總的來說,我們湖北宜昌這邊,各種酒席還是比較多的,所以說很多人還是有些犯怵的。我們小的時候,是非常喜歡這樣的喜宴的。
  • 難忘的新寧農村酒席,難忘的農村鄉菜
    那些年,在農村,遇上哪家有紅白喜事,那一定是全村的一件大事兒!主人家都會大張旗鼓,備上好酒好菜,請親朋好友齊聚一堂。 那時候,感覺吃的不是酒席,是那個幸福的氛圍和那股熱鬧勁兒。
  • 提倡農村簡化酒席不收禮的話,農民會不會支持?回禮沒了怎麼辦?
    最近幾年農村辦喜事出現很多花銷比收禮金多喜宴,這樣的喜宴往往讓上了年紀的老人感到心疼,覺得不滿,我就喜宴收禮金跟擺酒席入不敷出這個事情來說一下。前年鄰居徐嬸大孫子六月在我地方五星級大酒店擺喜宴結婚,隨著喜日子越來越近時,徐嬸的不滿態度也越來越強大,因為在我們農村,很多喜事隨禮都是提前送,比如本家和鄰居,在得知徐嬸大孫子結婚時,大家開始陸續把隨禮提前送去。
  • 農村俗語:「麵條不是飯,女人不是人」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我國舊時一些農村俗語,從空間上來說,因具有地域習慣的特點,放到其他地方就不好理解,「麵條不是飯」就是這樣。還有一些農村俗語,從時間上來說,具有時代特點,不同時代的人,對不同時代產生的俗語,也不容易理解,「女人不是人」就是如此。不過,這句農村俗語整體意思還不是字面意思,是傳統俗語中慣用的比喻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