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毓楨
昨日小米集團對外正式宣布,原中興集團執行副總裁曾學忠將出任小米集團副總裁、手機部副總裁,主要負責手機產品的研發、生產和供應鏈業務。
曾學忠曾任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而後加入紫光集團,任全球執行副總裁;在今年年初出任匯芯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其本人在通信領域工作數十載,在加盟紫光集團後又深入晶片領域,曾學忠還是一名畢業於清華大學現代應用物理專業的高材生,所以可以說他是真正的技術大佬了。
從曾學忠的履歷看來,不難發現小米戰略目標很有可能是讓公司一直陣痛的"晶片領域"。
小米晶片領域的陣痛
早在2014年,小米就建立澎湃晶片項目,意在研發填補公司自研晶片領域的空白。眾所周知晶片研發投入巨大,澎湃S1晶片發布時,小米已經總計投入超10億元。三年研發時間才換來一顆S1晶片,而澎湃系列的S2晶片卻遲遲不見蹤影。
澎湃晶片來源於小米的松果團隊,在2018年時,媒體流傳出消息,稱澎湃S2連續多次流片失敗,這也直接導致上億元研發資金的投入付之東流。
要知道,華為花了整整10年時間才成功打造出海思麒麟,而小米可能覺得這條路太漫長,太不好走,於是乎選擇了與聯發科合作定製晶片,這也讓外界猜測小米的松果團隊或許已經解散。
直到2019年4月份小米集團才對外公布松果電子團隊重組的消息,松果中部分團隊被分拆組建新的南京大魚半導體公司,小米仿佛在告訴大家,小米並沒有完全放棄自研晶片計劃。
但不可否認的是,側重投入AI和loT晶片研發的大魚半導體公司的誕生,以及松果團隊的分拆,意味著小米已經將原有手機的晶片領域研發精力,分出部分轉移至門檻較低的AI和loT晶片領域。
小米在手機自研晶片上的陣痛的確讓小米在這幾年間有些畏手畏腳。
痛定思痛,或重啟手機晶片夢
小米此次再添一名大將又有什麼新的戰略意義?
近期小米在半導體晶片領域頻頻有動作,疑似重新布局自研晶片的這盤大棋,而曾學忠的到來或許就是這盤棋局中最為關鍵的一顆棋子。
業內專家分析表示,通信技術是曾學忠的強項,他在中興通訊工作多年,隨後加入紫光集團負責展訊的業務經營。而其本人創辦的匯芯通信技術公司為5G通信領域的高科技公司,這也再度證明其在手機領域與通信領域的能力。
而從去年以來,小米已經吸引了包括金立集團前總裁盧偉冰、前聯想集團副總裁兼手機業務負責人常程、以及通訊行業市場營銷專家楊柘在內的多名通訊行業大佬的加入。
可以說在曾學忠加入後,這支完整的精英團隊的實力不容小覷,也顯現出小米在未來的5G產業和晶片領域上的雄心壯志。
在當前的智慧型手機領域,晶片技術是制霸行業的關鍵,所以未來也不排除由曾學忠帶領松果團隊繼續自研晶片計劃的可能。
手機部門業績下滑,急需重振旗鼓
在2015年時,小米就從手機領域龍頭的位置被趕了下來,佔據手機市場份額逐步走低。而雷軍也放出狠話,稱:"十個季度重回第一。"
而在接近約定日期的7月27日,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發布《2020年第二季度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報告》,報告中顯示小米當前市場份額僅為9%,遠不及華為的46%,相比VIVO、OPPO也要略遜一籌。而第二季度手機環比銷量數據中的小米手機,也在下滑榜單中位居第一,銷量下降35%。
雷軍說的第一目標小米不僅沒有做到,反而還越來越遠了。
副總裁盧偉冰面對近年來小米業績的下滑曾表示,小米清楚4G手機庫存後將全面進入5G市場。暗示著小米將在5G市場大有一番作為。
然而在5G市場的數據中,小米的市場份額與銷量也遠不及友商。華為、OPPO、VIVO、小米佔領了96%的市場,而華為的5G手機佔據了其中的60%,小米卻排在最後。
6月份的中國5G手機銷量前十名機型中,小米也未能上榜。
在小米的側重點的5G手機領域,交出的成績單也與預期相差甚遠。
曾學忠在加盟小米集團後,並沒有與匯芯通信分割,而是繼續擔任其公司董事長職位。與此同時,小米還是匯芯通信的主要股東之一,這也意味著曾學忠能夠將匯芯通信的5G技術資源與小米手機業務兩者進行深度合作,從而推動小米手機的發展。
反觀近些年來,小米雖然已經建立起了龐大的小米生態體系,但在其核心的手機業務上卻出現走弱的趨勢。從近年來的高層管理人員變動中可以看出,小米期望通過改變核心團隊人員架構來扭轉小米當前手機業務的頹勢,但在華為等科技巨頭的強大核心技術面前,單憑管理人員的調整恐怕仍然難以與之匹敵。
現如今,智慧型手機領域的挑戰已經不局限於營銷層面和管理層面了,在接受了花樣百出的廣告投放內容之後,大眾審美已經有些疲勞,單憑策宣能力也難以在業內輕鬆拔得頭籌了。
這時,企業的核心技術就顯得尤為關鍵,更貼合用戶的產品設計,更符合需求的軟體優化,更創新先進的技術才能夠打動消費者們已經"麻木"的心。
小米在手機業務的棋局中,經歷了高峰,也跌入過低谷,脫離了從前的舒適圈後,小米手機還能否像最初那樣"為發燒而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