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北京】太廟國學講壇——韓田鹿:四大名著中的儒家文化

2021-02-19 書香北京

點擊藍色字體即可關注



在夏朝時稱為「世室」,殷商時稱為「重屋」,周稱為「明堂」,秦漢時起稱為「太廟」。最早太廟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後來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廟。相傳,為臣不忠,為子不孝者,不許入廟。太廟位於北京市天安門的廣場東北側,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廟,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佔地二百餘畝,是根據中國古代「敬天法祖」的傳統禮制建造的。

在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經由政務院批准,將太廟闢為首都職工的文化活動場所,由北京市總工會管理,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匾額。《書香北京》太廟國學講壇開講啦!北京市總工會主辦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承辦中國紫禁城學會北京電視臺《書香北京》共同支持,希望藉助太廟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來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

本期《太廟國學講壇》的主題是四大名著中的儒家文化

話須通俗方傳遠,語必關風始動人。說到中國文學,我們不能不提到《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與《三國演義》這「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此四部巨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分高低的,都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細緻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

這四大名著與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有何關聯?

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是怎樣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以及價值取向?

《紅樓夢》又和儒家文化的「齊家」有何關聯?

《水滸傳》中又蘊含著怎樣的治國之道?

《三國演義》中又是怎樣詮釋王道與霸道的?


本期節目,由河北大學文學院教授韓田鹿先生為您解讀四大名著中的儒家文化,今晚BTV青年頻道晚8點30分,《書香北京》,敬請關注!


【嘉賓介紹】

韓田鹿,河北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講授課程為中國古代文學史、傳統文化概論、中國古代小說研究。出版專著《漫說聊齋》、《那些風花雪月的事》、《河北文化與明清小說》、《三言兩拍看明朝》四部。並有《論李贄的為學之道》《論蒲松齡的為政意識及其行為方式》《蒲松齡的弱勢讀書人心態對《聊齋》創作的影響》等論文發表。

【四大名著中的儒家文化】導視

《西遊記》其實在很多地方上,它都講明了如何鍛造修煉自己的品行和人格。那麼關於《西遊記》和修身,應該說契合的非常緊密的其實是它兩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一個是孫悟空,另外一個就是唐僧。孫悟空修身的過程是怎樣的?最後孫悟空又是如何達到一個全新的人生境界?西行路上對唐僧最大的誘惑是什麼?《紅樓夢》寫到了一個封建大家族的衰亡過程。過去是這樣講的,天子是擁有天下,然後諸侯有其國,然後是大夫有其家。《紅樓夢》正好是這樣一個士大夫的家庭。那麼,齊家就指的什麼呢,齊家就是把自己的家庭,或者家族的事物安排的井井有條,人與人之間關係和諧,家業繁榮。但是《紅樓夢》我們恰恰看到,這個大家族面臨著種種的問題,這個家族的問題很多,從這一方面指出來它之所以衰亡的原因是什麼。告訴我們齊家之道,在過去一個封建大家庭裡邊困難到一種怎樣的程度。論語裡面有一句話,叫做君子之德風,小人之草,草上之風必偃。如果把這些在上位者打一個比方,他們就好像草上面吹的風,這些地位比較低的人,就像草,上面那風往什麼地方吹,下面的草就往什麼地方倒,《水滸》其實給我們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不過它是從反面講的。《水滸》裡邊的那些好漢,有很多在我們看來是違法犯罪分子,但是《水滸》讀起來,並不讓我們覺得他們有太多的問題,我們基本上會把自己的批評的矛頭指向上位者。這些東西表明什麼?這個國家之所以亂,首先不是因為在下位者的問題,首先是因為在上位者的問題,《水滸》其實最深刻的一點就是在於指出了亂自上作。這是所謂治國。王道和霸道之辯,其實就是中國古代儒家和法家的最大的爭論點。儒家認為一個社會應該是王道的社會,王道是什麼?以德服人。霸道的特點就是以力服人。其實,在《三國》裡邊,就是寫到了兩個這個人,分別代表了王道和霸道。這兩人一個是劉備,另外一個人就是曹操。看過這個《三國演義》之後,所有的人都會對這種真正的王道,發出由自內心的一種嚮往之意。對於霸道,以及堅持霸道的那些人,我們都會在心中對他升起鄙棄之意。所以在中國,包括四大名著在內的這些傳統的文藝,它們除了能給我們的娛樂作用,其實還有更深的作用,這種作用就是教化的功能。一代代的中國人,可能正是在這些傳統文藝的理解當中,習得了我們究竟應該尊敬什麼人,我們應該恨什麼人,我們應當做一個怎麼樣的人,完成了這套倫理道德規範的這種學習。


【書香推薦】


韓田鹿教授在《大話西遊》中寫到,從現代意義上來講,《西遊記》既是一部魔幻小說,也是一部成長小說。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西遊記」, 需要在向理想高峰攀登的過程中不斷成長。雖然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當你取得人生的「真經」後,就會發現,所有的磨難都只是一種磨礪,所有的坎坷終將成為生命中的財富。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今晚8:30分北京電視臺青年頻道《書香北京》。


<   END  >

長按識別上圖二維碼加小編為好友,即可成為書香北京讀書會的一員。書香讀書會五群即將滿員,快成為讀書會的一員吧,有福利在等你哦
同時您要是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在朋友圈轉發

相關焦點

  • 全民閱讀惠,第八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啟動「書香北京」主題周
    11月18日下午,第八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書香北京」品牌周暨「全民閱讀惠」大型推廣活動在北京圖書大廈盛大開啟。市文資中心副主任禹擁軍在致辭中表示,今年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積極適應文化消費市場新形勢、新變化,遵循「創新升級、融合求變、提振信心、惠民惠企」的方針,統籌線下、線上兩個市場,特別推出文化品牌興業、文化創新推廣、市場復甦助推、消費智庫研究四大引領行動。他說,推進全民閱讀,提高閱讀質量,離不開市場主體的深度參與,離不開閱讀市場的消費引導。
  • 揚州講壇2020年度最後一講 徐小躍暢談國學與人生
    徐小躍編者按昨天是揚州講壇2020年度最後一講,邀請了南京大學教授、國學專家徐小躍,與觀眾們暢談《國學與人生》。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國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昨天下午,揚州講壇邀請南京大學教授、國學專家徐小躍,與觀眾們暢談《國學與人生》。本報整理錄音,以饗讀者。什麼是國學?
  • 明德國學培訓 在彰顯文化自覺中前行
    國學是華夏民族五千年上下求索凝結成的瑰寶。國學精神奠定了社會精英修內聖外王之道的基礎。中國傳統文化是儒釋道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補的文化。它們構成中國文化的整體內容,都能指導人的思想、言論、行動。它們的一個共同精神,是調動、啟發道德的自覺性,人格的自覺性。
  • 人文講壇·儒家/道家文化研習社|陳立勝:《大學》如何變為儒家的...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魏沛娜《大學》如何變為儒家的聖經?8月16日,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陳立勝受邀為「人文講壇·儒家/道家文化研習社」的學員講授「《大學》升格為聖經的歷程」。據了解,「人文講壇·儒家/道家文化研習社」由深圳大學宗教文化研究所、深圳圖書館主辦,中山大學禪宗與中國文化研究院、深圳市雲回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
  • 孔海欽:國學和紅色文化「大講師」
    退休後他專心研究國學,2013年創辦福州文儒書院,最近又致力於紅色文化和傳統文化教育,計劃建一百個鄉村社區國學學堂。國學情結源於祖父教導孔海欽從小熱愛國學,他覺得這離不開祖父的教導。國學研究心得寫成10多本書退休後,孔海欽專心投入到國學研究中,他已經把研究國學的心得寫成了《聲律啟蒙註疏》《論語課本》《禮行天下》《孟子譯疏》等10多本書。
  • 中華小說千千萬,看四大名著是怎麼煉成的?
    正是因為這些小說的問世才讓當時被深受儒家文化洗禮的讀書人受到了不小的文化衝擊。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當時明清時期的學者們都對四大奇書評價特別高,因為這四本書不同於以往只是一味的宣傳儒家正統文化的典籍,這四本書而是開始了向現代化文學轉型了。為什麼最後四大奇書中的《金瓶梅》被《紅樓夢》所取代了呢?
  • 漢朝明朝書香貴 開國皇帝農耕類 莫笑北大往年事 南園玫瑰潤之味
    漢朝的書香特濃鬱!不僅僅是搶救完善了儒家文化,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之跨越朝代管控中華兩千多年。「儒學獨尊之原因,在客觀條件上是由於漢至武帝,六十餘年間,社會經濟已呈繁榮;帝王集權亦經樹立;學術思想自然趨於統一。
  • 用悠久國學助力新媒體時代的青少年
    中國青年網特約記者 馬慧娟 攝  百家講壇主講嘉賓、上海開放大學中文系教授、「青年之聲」國學教育聯盟副主席鮑鵬山在做主題發言時說,國學傳播應當具有相對穩定的內涵、文化功能的社會認同,文化形象要具有可識別性。同時,要警惕另類方式的傳播。目前,社會上有人把文化標誌變成了一種載體,去搭載私貨。比如有人用孔子之名去搞孔子和平獎的評選,這不是傳播傳統文化。
  • 【儒道春秋】儒家文化中「孝」的概念
    著有《王陽明心學研究》、《荀子新論》、《將帥型企業家松下幸之助》等專著。2005年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開設國學講座,並常年為高校、政府各部委、大中型企業開設中國文化講座。本欄目內容摘自他的著作《儒家思想講演錄》。儒家文化中「孝」的概念「孝」是何義?《中庸》載:「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 安康學院以閱讀推廣為抓手推進書香校園建設
    為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在人才培養和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獨特作用,安康學院積極踐行「以文化人、服務育人」教育理念,堅持以大學生社團為載體,持續開展閱讀推廣和第二課堂活動,引導青年學子「愛閱讀、愛經典、愛分享」,著力打造書香校園,為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營造良好學風校風,建設文明校園發揮了重要作用。
  • 酷我音樂《百家講壇》解鎖中華成語 get文化新潮流
    成語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歷史長河中語言實踐的智慧結晶。時代的演變使得成語的發展愈發多姿多彩,由酷我音樂獨家冠名播出的《百家講壇2020》推出《中華成語》(學習篇)系列節目,就以新奇獨到的方式讓成語佔領C位,在本周播出的節目中,再次讓大家新get了一波來自成語的魅力!成語文化的發展之路,在無形之中使得追捧中國傳統文化成為一種新潮流。
  • 中國除了四大名著外還有什麼好書?
    《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中的四大名著,簡稱四大名著.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這四部巨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分高低的,都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相信作為中國人,我們都知道中國所謂的四大名著,但是這四大名著是什麼時候定下來的,是誰定下來的呢?這些作者都是明朝清朝的人寫出來的,難道在明朝清朝之前就沒有比四大名著更好的書籍了嗎?
  • 傳統與現代對話:當四大名著電視劇遭遇彈幕文化
    原標題:當老版四大名著電視劇遭遇彈幕文化彈幕文化下的86版《西遊記》最近,彈幕視頻網站B站購買了老版四大名著電視劇的版權,一時間引起大量網友的關注。耐人尋味的是,在B站彈幕文化的影響下,觀看四大名著電視劇成為一種互動遊戲。很多年輕網友一邊享受著重溫童年經典的快樂,一邊通過彈幕互動與「玩梗」實現精神消費,這共同構成了網際網路文化的奇詭景象。
  • ...教育事業籤約儀式暨《論語與儒家正心》國學經典高端講座隆重舉行
    2020年11月28-29日,山東大學百年學堂與經典有約中成書院在濟南子曰·美秀酒店,舉辦了由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張其成中醫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創院院長、中成書院創院院長張其成先生帶來的《論語與儒家正心》國學經典高端講座。
  • 中國傳統文化之近代國學大師
    歷任燕京、北京、清華、華西、四川、齊魯、西南聯大等大學教授,也曾任無錫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1949年遷居香港,創辦新亞書院。1967年10月,錢穆應之邀,以歸國學人的身份自港返臺,築素書樓於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1968年膺選中研院院士。晚年專致於講學與著述,雖目力日弱仍隨時提出新觀點,賴夫人誦讀整理出版,謙稱為《晚學盲言》。
  • 「國學教育」共讀國學經典 爭做書香少年
    國學經典博大精深,是千百年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經典,是中華文化之根。誦讀國學經典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語言和知識積累,讓學生領略經典詩文的藝術魅力,更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情感。益民實驗小學為孩子們營造出濃厚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每天早20分鐘為國學經典誦讀時間,讓孩子們拓寬視野,豐富知識,具備較廣闊的知識背景和認知能力。一年級《三字經》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三字經中的榜樣比比皆是。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
  • 儒家文化為什麼是中國的精粹國學文化,看看此文就懂了
    導讀:儒家文化為什麼是中國的精粹國學文化,看看此文就懂了。儒家(信奉孔子學說的哲學學派)儒家是孔子所創立、孟子所發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後延綿不斷,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學術流派。儒家原先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其創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時期和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書坑儒"後,使儒家受到重創。
  • 國學中的數學思維淺談
    現在所謂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思想、哲學、科學、技術、歷史、地理、政治、經濟及書畫、音樂、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諸多方面。「國學」之名,始之清末。其時歐美學術進入中國,號為「新學」、「西學」等,與之相對,人們便把中國固有的學問統稱為「舊學」、「中學」或「國學」等。
  • 嶽麓書院講壇第431期:儒學的現代轉化與當代價值
    鳳凰網文化中心協辦: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發展基金 大成國學基金【主講人簡介】顏炳罡,山東臨沂人,1960年生。顏教授長期致力於中國哲學尤其是儒家哲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著有《當代新儒學引論》《整合與重鑄――當代大儒牟宗三先生學術思想研究》《墨學與新文化建設》《牟宗三學術思想評傳》《慧命相續――熊十力》《心歸何處――儒家與基督教在近代中國》《生命的底色》《人倫日用即道》《大學解讀》《孟子解讀》《先哲教我們生活》(合著)《孔墨哲學之比較研究》(合著)《蘭陵文化通論》《儒家文化與當代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