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近70的「天下第一快手」,用三個球兩個碗,贏了李嘉誠4億
王寶合是一位雜技演員,從六歲開始就跟隨父親賣藝,他的絕活是用三個球兩個碗表演的「三仙歸洞」。王保合年近七十,已經成名多年,但他不忘初心,數次表演雜技為家鄉拉投資,用雜技「三仙歸洞」為家鄉贏了李嘉誠4億的投資。
-
魔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宮廷戲法」第四代傳人秦鳴曉收徒儀式...
10月10日下午6時許,魔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宮廷戲法」第四代傳人,國家一級演員秦鳴曉收徒儀式在北京燕蘭樓安貞店敦煌廳隆重舉行。秦鳴曉先生是國家一級演員,中國著名魔術師,美國國際魔術師協會、美國國際魔術師兄弟會、美國好萊塢魔術師協會會員,美國洛杉磯魔術城堡「魔術講師」。享有美國國際魔術師協會「最佳魔術師」稱號。秦鳴曉先生出生於魔術世家,15歲時,考入了中國雜技團。秦鳴曉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宮廷戲法第四代傳人,國家一級演員,師承中國戲法泰鬥楊小亭先生,曾登臺至1983年第一屆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
-
年近70的老手藝人,僅用3個球2個碗,贏得了眾多投資
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 ——《禮記》中國文化是多元的,涵蓋各種類型,其中許多民間藝術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都受到了大眾的追捧。雜技表演這位年近70的老藝人名叫王寶合,從6歲起就開始練習雜技,幾十年後他擁有一身本事,其中他的拿手絕活便是用三個球兩個碗表演「三仙歸洞」。
-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992年12月,在美國聖菲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6屆會議將文化景觀作為文化遺產的類型,從而進一步豐富了歷史文化遺產的內涵。1997年11月,非物質文化遺產——「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得到國際的認可。
-
梁治平• 觀察與記錄 | 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多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廣泛關注,它是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截至2013年12月,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總數已達37項,成為世界上入選「非遺」項目最多的國家。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後背,哪些你不知道的知識……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華文明歷經5000年以上的時間歷史演變,給我們遺留下來了非常豐富的文化遺產,殷墟、萬裡長城、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馬俑、泰山、黃山等,都是最傑出的代表。除了這些,我們還有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也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結晶。
-
關於蚌山區第二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的公示
為了有效保護和傳承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蚌埠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蚌山區開展了第二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和評審工作,確定了第二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我們該如何去傳承非遺文化
被外國申請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家還記得曾經鬧得沸沸揚揚的「申遺門」嗎?這件事得要追溯到2009年初,當時韓國人聲稱「中國有個叫武當山的地方,盜用我國國旗做徽章」,並要以此起訴武當山盜用韓國國旗。2010年3月初,一篇大意為支持「韓國學者提出的將武當和太極申遺」的號召的帖子發表於韓國一知名論壇,並迅速得到眾多的響應。
-
喜訊| 甘肅省5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項目...
近日,在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公布的關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2017年支持項目驗收結果中,由西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民間美術研究所所長牛樂教授擔任學術專員、負責訪談工作的「希熱布(甘南藏族唐卡)」獲評優秀項目。
-
世界申遺終成功——中國太極拳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關注: 北京時間 12 月 17 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 " 太極拳 "、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 42 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太極拳申遺成功,成為我國第41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河網訊(記者 李軍陽)牙買加當地時間12月17日7時30分(北京時間17日20時30分),在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中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將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一根小扁擔 人生大舞臺——記安徽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
一根小扁擔 人生大舞臺 ——記安徽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朱允德 朱允德,男,1951年生,安徽省界首市蘆村鎮小徐行政村朱莊村人,安徽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傑出民間藝人。 小徐村位於界首市蘆村鎮東北部,東與太和縣接壤,北依河南鄲城縣,是一個偏遠鄉村,交通不便,經濟落後,村民們祖祖輩輩都有靠雜耍、說唱等曲藝維持生計的習俗,界首扁擔戲藝人朱允德就出生在這裡。
-
21世紀前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理念、實踐與經驗
伴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7年《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條例》決定建立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2001年公布包括中國崑曲藝術在內的第一批「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2003年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和中國2004年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05年頒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等重大事件和時機的出現,中國在人類剛進入21世紀的重要時刻即拉開了非遺保護的宏大序幕
-
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從年初一旺到年初六
精彩紛呈、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讓廣大市民在濃濃的傳統年味中盡享新年的喜悅。湛江人最為熟悉熱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從年初一開館到年初六,每天人頭攢動,吸引眾多市民駐足觀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湛江木偶戲、吳川飄色、吳川瓦窯鼓、雷州石狗、遂溪獅頭彩扎、北坡遊魚等等,列入國家、省級非遺項目吸引眾多市民駐足觀看。
-
肇慶市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你知道多少個?
這裡山水環抱、鍾靈毓秀、文化璀璨,是嶺南文化發祥地之一。悠久延續的歷史背景,兼容並蓄的文化氛圍,積澱了肇慶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肇慶文化軟實力的其中重要體現之一,也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如果沒有這座嶺南名郡,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必將也是一個重大損失。還好,肇慶不斷帶給我們收穫,下面就跟隨旅遊君整理的資料一起了解下。 五馬巡城舞是肇慶封開縣獨具特色的優秀民間舞蹈。
-
雲競技閃亮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
由文化和旅遊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濟南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於10月23日至27日在濟南市舉辦。本屆博覽會以「全面小康非遺同行」為主題,採取「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展示非遺保護傳承成果。臨沂市組織20多個非遺項目參加線上活動,其中,彩印花布、木旋玩具兩個項目參加線下展覽。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巴塞隆納巴特羅之家舉辦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巴塞隆納巴特羅之家舉辦
-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落地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5日訊 (通訊員 張淼) 2021年新年第一天,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傳承工作再結碩果。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擒拿)項目在長清校區周永傳統文化(藝術)名師工作室揭牌,這也是落戶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的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落地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