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考古團隊首次用雷達穿透地面掃描古羅馬城,建築物痕跡清晰可見

2020-12-22 環京津網

考古團隊掃描出古城當年原貌。(網絡圖片)

義大利羅馬以北一座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現今遺址所餘不多。但英國及比利時的考古團隊近日首次以能夠穿透地面的雷達技術,無需須挖掘出土就為整座佔地30萬平方米的古城,掃描出極為詳細的平面圖,神廟、浴場及下水道系統的痕跡都清晰可見。團隊直言是次發現「細節驚人」,亦揭示了古羅馬設計的新面貌。

古城法萊利諾韋遺址埋藏地底。(網絡圖片)

英國劍橋大學與比利時根特大學的考古團隊,史上首次利用透地雷達(GPR)技術掃描,並根據古城法萊利諾韋(FaleriiNovi)遺址不同深度的圖像,描繪出古城當年的建築痕跡。研究圖象可見,法萊利諾韋當時建有神廟、浴場、市集、劇場、住宅區等,城鎮發展極具規模;也發現了一座前所未見的大型紀念碑建築,相信與宗教儀式有關。

劍橋大學的考古教授米利特(Martin Millett)認為,是次最具價值的發現是法萊利諾韋的下水道系統。掃描圖顯示,下水道是在建成地面建築前,就事先建於地底,反映這座古城是經精細規劃。他稱︰「這種規劃在現今而言很常見,但我想在公元前3世紀實屬罕有。」

法萊利諾韋城內的神廟等建設亦與其他羅馬古城如龐貝大相逕庭,城內先進精緻的規劃打破了考古學界對古羅馬建築的原有認知。團隊認為,法萊利諾韋的設計比起其他羅馬古城來說更顯隨性,揭示了古羅馬人設計的獨特性。是次研究已於周一(8日)刊登於學術期刊《古物》上。

相關焦點

  • 空間考古大有可為
    可以說,我們從遙感考古走向了空間考古  空間考古是遙感考古的繼承、發展與飛躍,它不再僅僅局限在航空、航天以及地面平臺的遙感空間觀測技術,而要綜合其他的廣義遙感考古技術與方法  我國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正逐漸實現從內容、手段到形式的系統性加強與創新。
  • 空間考古大有可為(文明之聲)
    可以說,我們從遙感考古走向了空間考古  空間考古是遙感考古的繼承、發展與飛躍,它不再僅僅局限在航空、航天以及地面平臺的遙感空間觀測技術,而要綜合其他的廣義遙感考古技術與方法    我國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正逐漸實現從內容、手段到形式的系統性加強與創新。
  • 金中都城牆遺址考古首次發現護城河等外城城牆體系
    本報北京1月13日電(記者李韻)近日,金中都(今北京)城牆遺址考古取得重要成果,首次發現金中都外城護城河、城牆、馬牆、順城街道路等外城城牆體系,並了解了這些遺蹟的形制結構和營建方式,為復原金中都結構布局和城市面貌提供了重要考古資料。13日,記者探訪了金中都城牆遺址考古高樓村工地。
  • ReGUARD雷達,針對地面和低空飛行目標
    ReGUARD雷達是一種多用途的3D雷達,可同時探測和跟蹤雷達截面積很小的地面目標,以及低空低速飛行目標。ReGUARD雷達通過天線頭部的電子掃描和機械旋轉對空間進行搜索來發現目標。 1. 對於雷達截面積較小的目標,探測距離達到18公裡,高度覆蓋3公裡。
  • iphone12pro雷達掃描怎麼用 雷達掃描儀在哪裡打開
    很多小夥伴都入手了最新款的iphone12pro,不僅是出於對蘋果的信任,更有多種特色功能的開發,比如這次最新的雷射雷達功能,好多小夥伴都不是很了解,也不會用,今天小編就教大家如何去使用這個功能!
  • 三維掃描、雷達成像,號稱中國「第一深」的建築最近怎麼樣了?
    那個號稱中國「第一深」,被譽為在「地球傷疤」上繡花的湘江歡樂城冰雪世界項目怎麼樣了?它,佔地約1.6平方公裡,總建築面積約5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20億元,依託於百米廢棄工業礦坑,建造難度大於鳥巢,被國際成為「根本不可能完成的項目」。
  • 考古新發現讓古埃及文明再引世人關注
    2月19日,埃及前文物部長馬姆杜·埃爾達爾率領的考古團隊宣布,經過再次使用探地雷達勘測,他們發現了3300多年前埃及美女王后納芙蒂蒂墓葬的新線索。埃及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古埃及文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埃及也是名副其實的文物大國,正如埃及民間諺語所說:在埃及居民區隨便挖出一塊石頭,都可能有著上千年的歷史。
  • 北京金中都城牆考古首次發現外城護城河
    2021年1月13日,北京,近日,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物局組織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主持發掘的金中都城牆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首次發現金中都外城護城河、城牆、馬面、順城街道路等外城城牆體系,並了解了這些遺蹟的形制結構和營建方式。
  • 澳門路氹歷史館——氹仔首次發現的考古遺址
    路氹歷史館本身就是一個歷史建築,後又發現了其地下的考古遺址……在這裡可以了解澳門的昔日海島生活。尋古問今的歷史建築  從氹仔中葡小學下車後,往官也街方向走,會路過路氹歷史館,綠色的建築外牆,吸引著一些遊客在此拍照留念,站在門口的保安則會推開玻璃門,歡迎遊客們入內參觀。
  • 【考古發現】美國考古學會評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目前,考古發掘工作仍在繼續,出土的文物將陸續在埃及文明博物館、大埃及博物館等地展出。 考古專家對其中一具木乃伊進行X光掃描。初步檢查結果顯示,該木乃伊為男性,年齡在40至45歲之間,身高165至175釐米,雙手交疊在胸前。 塞加拉墓地有一處被稱為 「聖獸區」的地點,這批裝有木乃伊的木棺即發現於此處的三個深較深的墓穴中。
  • 誰才是自動駕駛的未來 深度解析毫米波和雷射雷達
    雷達的基本概念雷達是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詞,是英文Radar的音譯,源於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縮寫,意思為"無線電探測和測距",即用無線電的方法發現目標並測定它們的空間位置
  • 機械掃描雷達的J11B為何還在生產?
    而J16人所共知,是配備了強大的有源相控陣機載雷達,而且同時應用了隱身機上才有的航電和武器管理系統。配套的武器也基本是和重型隱身一樣的PL15遠程空空飛彈和先進的PL10E格鬥彈。而且J16的年產數量有可能非常可觀。也就是有一年裝備兩個重點LV,都是有可能的。此時公開試飛並交付完畢的是一架J11B。就頗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
  • 間諜衛星可穿透雲層拍出「水晶般清晰」的照片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馮衛東)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無論陰晴圓缺,一顆環繞地球運行的新衛星可使用雷達在地球任何地方產生高解析度圖像,並且其強大功能足以穿透建築物的牆壁。  由凱佩拉空間公司設計的這顆名為「凱佩拉—2」的間諜衛星,使用了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一直使用的合成孔徑雷達技術,無論空氣能見度、雲層覆蓋或一天中的任何時間,它都可以觀測地球。  合成孔徑雷達會發射強大的無線電信號「照亮」一個興趣點,並收集反射回來的脈衝回波數據,對其進行解析以創建詳細的圖像。
  • 古羅馬城真有100萬人口嗎?來了解一下羅馬人的「群租房」吧
    古羅馬的巔峰時期,羅馬城到底有多少人口?所以,不能拿古羅馬和現在比,那時候的奴隸數量龐大,生活狀況卻極其糟糕。第二個問題是,古羅馬還真的有「高樓大廈」。所以,「違章建築」不斷出現,奧古斯都時期為了預防出事故,規定了建築物的高度。再加上羅馬城過度擁擠,發生大火很可能波及全城,從消防隱患上考慮,也必須要限制公寓樓的高度。總之,這種房子就是羅馬城的主流建築物,大部分人其實都住在這裡。在公元2世紀的時候,羅馬擁有約46000棟公寓樓,同時期的羅馬貴族豪宅只有1797座。
  • 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召開!發布多項考古成果
    參會專家學者分別圍繞「城—墓—陶瓷—摩崖石刻」「泉州城規劃、遺產保護、泉州港、海洋貿易」「宋宗正司與宋元市舶司」和「泉州地區墓葬、建築、碑刻、瓷器相關研究」四個議題發言。此次考古發掘時,考古隊在下草埔1區內發現系列重要遺蹟,包括石堆、池塘、護坡、爐、房址、地面、小丘及眾多板結層,出土錢幣、金屬器、建築構件、陶器、瓷器等遺物,不少出土物等級頗高。考古發現,安溪、泉州冶鐵具有完整的生產鏈條。
  • 千奇百怪的雷達天線
    雷達天線的形狀雖然千奇百怪,但卻有一個共同作用,即都是把電磁波集中起來形成波束實現定向輻射。只是由於各種雷達所用的無線電波波長不同,才使它們的天線外形呈現出千姿百態的差異。我們常見到雷達天線在不停地轉動,其實它是一個方位一個方位挨個地搜索和探測目標。
  • 美國考古學會評選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目前,考古發掘工作仍在繼續,出土的文物將陸續在埃及文明博物館、大埃及博物館等地展出。 考古專家對其中一具木乃伊進行X光掃描。初步檢查結果顯示,該木乃伊為男性,年齡在40至45歲之間,身高165至175釐米,雙手交疊在胸前。 塞加拉墓地有一處被稱為 「聖獸區」的地點,這批裝有木乃伊的木棺即發現於此處的三個深較深的墓穴中。
  • 2020年的那些考古發現
    用陶器片測年代,看看「脂肪」酸有多老 布裡斯託大學,「有機殘留分析之父」Richard Evershed最近又憋了大招,掀起一場挖土技術的革新。通過高分辨核磁共振波譜和質譜分離出陶器中殘留的脂肪酸(C16:0, C18:0)準確測年代。
  • 金中都城牆遺址考古取得重要成果 首次發現外城城牆體系
    1月13日,記者探訪位於北京市豐臺區的金中都遺址考古發掘現場。中新社記者 蔣啟明 攝中新社北京1月13日電 (記者 於立霄)經過兩年的考古發掘,金中都城牆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首次發現了金中都外城護城河、城牆、馬面、順城街道路等外城城牆體系,了解到這些遺址的形制結構和營建方式。金中都是北京建都之始。貞元元年(公元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正式遷都燕京(今北京),並改稱中都,開啟了金中都作為金朝都城的62年輝煌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