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訓碑》全稱《唐故云麾將軍右武衛大將軍贈秦州都督彭國公諡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並序》,亦稱《雲麾將軍碑》,李邕撰文並書。唐開元八年(公元720年)建於今陝西境內。《金石萃編》載:碑高一丈一尺三寸六分,寬四尺八寸五分。字共三十行,滿行七十字。碑石下半段文字殘缺已甚。銘文記述李思訓生平事跡。現存陝西蒲城,是李邕書法代表作。亦有拓本傳世。
李邕(678~747),即李北海,也稱李括州,唐代書法家。字泰和,漢族,鄂州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人。其父李善,為《文選》(梁蕭統編選)作注。李邕少年即成名,後召為左拾遺,曾任戶部員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職,人稱「李北海」。
此碑書法瘦勁,凜然有勢,結字取勢縱長,奇宕流暢,其頓挫起伏奕奕動人,歷來與《麓山寺碑》同被人推崇。 明楊慎在《楊升庵集》中云:「李北海書《雲麾將軍碑》為其第一。」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若唐碑則懷仁所集之《聖教序》,不復論。外此可學,猶有三碑:李北海之《雲麾將軍》,寓奇變於規矩之中;顏平原之《裴將軍》,藏分法於奮斫之內;《令狐夫人墓誌》,使轉頓挫,毫芒皆見,可為學行書石本佳碑,以筆法有入處也。」梁啓超謂:「北海碑版照四裔,雲麾(《李思訓碑》)尤極龍跳虎臥之姿。」
書法字帖 · 書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