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中神奇的菖蒲 寓意多樣觀賞性高

2021-01-19 伊秀女性網

菖蒲在我國是很常見的植物,中國作為菖蒲的原產地之一,有著悠久的培植歷史。因為菖蒲有著特殊的香味,可驅散蚊蟲,所以在古代被人民視為「神草」一樣的存在。在傳統節日端午節當天,人們會製作菖蒲和艾草的香包,或者將其莖葉插在屋子周圍,以此來闢邪,祈求平安。

菖蒲不僅受到普通百姓的喜歡,也為文人墨客所欣賞,不少文字篇章裡都有關於菖蒲的記載。從古代開始,就有很多文人養菖蒲淨化空氣、修身養性,逐漸培植出一些頗具觀賞性的菖蒲,主要有以下幾種。

比較常見的是金錢菖蒲,這種菖蒲葉短且寬,因為能團在一起,在中間放銅錢,所以得了這麼一個名字。而葉細而長的菖蒲叫做虎鬚菖蒲,外形與金錢菖蒲相反。在種植上,金錢菖蒲可以多叢一起種,虎鬚菖蒲要種得稀疏,這樣才能和它們的外形相得益彰。

有一種菖蒲跟虎鬚菖蒲類似,叫香苗菖蒲。這種菖蒲也是葉細長,但是植株更挺立,很有出眾的氣質,種植上可疏可密,百搭好看。而在野外尤其是山泉碎石中,生長的多是石菖蒲。石菖蒲葉較柔軟,高可達30多釐米,可以說是借了野外生長的便利了。

除了葉片全綠的菖蒲,還有一種葉片帶白邊的花葉菖蒲。這種菖蒲的培植歷史不過一百多年,莖葉偏硬,適宜幹養,外表看上去很有個性,可以用卵石中和,達到圓潤有度的效果。一般菖蒲只長葉不開花,會開花的菖蒲叫做野州花菖蒲,白花淡雅精緻,觀賞效果極佳。【原創未經允許,謝絕轉載!】

相關焦點

  • 中日端午民俗中的菖蒲文化
    菖蒲被用於驅邪散毒的傳統,可以追溯到秦代文獻《呂氏春秋》的敘述:「冬至後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菖蒲,水草也。冬至後五十七日而挺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於是始耕。」古人認為菖蒲的生長集中體現了一年中由蔭蔽到陽發的起承轉合,菖蒲葉片形態有脊似劍,被視為斬舊迎新、祛邪闢晦的象徵。同時,《楚辭》以香草喻人的文學傳統中,菖蒲也被賦予了高潔的人格喻義。
  • 中日端午民俗中的菖蒲文化-光明日報-光明網
    菖蒲被用於驅邪散毒的傳統,可以追溯到秦代文獻《呂氏春秋》的敘述:「冬至後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菖蒲,水草也。冬至後五十七日而挺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於是始耕。」古人認為菖蒲的生長集中體現了一年中由蔭蔽到陽發的起承轉合,菖蒲葉片形態有脊似劍,被視為斬舊迎新、祛邪闢晦的象徵。同時,《楚辭》以香草喻人的文學傳統中,菖蒲也被賦予了高潔的人格喻義。
  •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紋飾寓意(一)
    在漫長的歲月裡,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許多嚮往、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圖案。這些圖案巧妙地運用人物、走獸、花鳥、日月星辰、風雨雷電、文字等,以神話傳說、民間諺語為題材,通過借喻、比擬、雙關、諧音、象徵等手法,創造出圖形與吉祥寓意完美結合的美術形式。
  • 中日端午民俗中的菖蒲
    古人認為菖蒲的生長集中體現了一年中由陰蔽到陽發的起承轉合,菖蒲葉片形態有脊似劍,被視為斬舊迎新、祛邪闢晦的象徵。同時,《楚辭》以香草喻人的文學傳統中,菖蒲也被賦予了高潔的人格喻義。菖蒲與端午的結合在唐宋時期的民俗中固定成型,菖蒲常與艾草並提共用。唐時有五月五飲菖蒲酒、懸掛艾草的傳統。
  • 淺談文房菖蒲的辨識以及文化鑑賞
    菖蒲之於文房,彰顯古樸典雅之風,過去只是少數文人之雅趣,近些年國學漸興,復古風盛,藝術文玩頗受追捧,盆景花卉文化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關注,文房菖蒲以其價格低廉,蒔養簡單,管理粗放,成了熱銷盆栽之一,不少花友盆友們都會藝養一兩盆陶冶情趣。
  • 文人菖蒲:市場菖蒲的分類辨識及鑑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養花種草成了不少人工作之餘或者修身養性的最佳選擇;並且隨著傳統文化的回歸,以前的不少優秀傳統重新煥發了魅力,就拿植物文化來說,除了傳統盆景文化得以延續和發揚廣大
  • 菖蒲作為「花草四雅」之一,耐陰有神韻,彰顯品味的好選擇
    菖蒲作為「花草四雅」之一,耐陰有神韻,彰顯品味的好選擇喜歡養花的花友們,每個人的生長環境都是有差異性的,有些家中採光比較好,有些光照比較差。光線好的地方養花就容易許多了,而要在光照不強的地方栽種植株,就必須選對品種,養起來才不難。
  • 菖蒲戲說
    菖蒲有很多別名,如小菖蒲、外菖蒲、節菖蒲、雞爪蓮、九節離、穿骨七等。百姓們稱菖蒲為蒲草,原本就是一種能治病的中草藥,沒有那麼雅,沒有那麼神奇。01 一棵草的輝煌菖蒲原本是中華大地上的一種常見植物,是一棵草,但這一棵草經過文人考證,大肆吹捧,就繁衍出無窮無盡的故亊來。
  • 古磚盤菖蒲
    有關磚的記載早在《詩經》中就已經出現過,但在上面刻畫、摹印文字,主要還是受我國古代「物勒工名」生產制度的要求。在磚上書寫、刻畫、模印文字和畫像,賦予原是粘土的磚以文化和藝術生命,是擅長熔文字、工藝於一爐的古代工匠的獨特貢獻。
  • 文人墨客都喜歡的一種野草,專門生在溪邊,養在家裡寓意好氣質佳
    這野草長在小溪邊,現在養在家裡當擺設,氣質非凡寓意好野外有非常多的草和植物是值得我們搬回家養的,但是很多小夥伴對這個方面不太了解,我們很多時候的花都是從花市買回來的,其實大家如果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可以多去野外逛逛,可以找到好多花草,並且觀賞性還不低。
  • 菖蒲別稱泥菖蒲、香蒲、野菖蒲、臭菖蒲、山菖蒲、白菖蒲、劍菖蒲
    菖蒲別稱泥菖蒲、香蒲、野菖蒲、臭菖蒲、山菖蒲、白菖蒲、劍菖蒲、大菖蒲,多年生草木,根狀莖粗壯。葉基生,劍形,中脈明顯突出,基部葉鞘套折,有膜質邊緣。生於沼澤的、溪流或水田邊。菖蒲可以提取芳香油,有香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端午節有把菖蒲葉和艾捆一起插於簷下的習俗;根莖可制香味料。亦稱為堯韭。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根莖毒性較大。口服多量時產生強烈的幻視。原產中國及日本,北溫帶均有分布。菖蒲產地原產中國及日本,北溫帶均有分布。生於沼澤地、溪流或水田邊。
  • 日本浴衣花紋中的絕妙寓意
    ということで、これからの季節活躍する浴衣によく使われる和柄の意味をまとめてみました。これから購入される方は參考に、自前の浴衣がある方は確かめてみても楽しいですよ(^^)!後半に浴衣の參考畫像もあります。人們自古會賦予花紋各種不同的寓意。在此試著總結一下夏季人氣浴衣花紋中蘊含的含義,給有購入計劃的朋友一些參考,已經有浴衣的朋友可以來確認一番^^文章後面還附有浴衣的參考圖片。
  • 尋找菖蒲文化的蹤跡-大濛先生的韓國之行
    我與林一此行就是要來尋找這棵草的蹤跡,飛機緩緩降落,通過了安檢我們很快見到金世元先生,金先生為我們搭起了通往韓國菖蒲文化的橋梁,不顧旅途的疲勞乘坐金先生的車,順著「橋梁」與彎曲的丘陵公路直達任榮宰先生的蒲園。 任先生與夫人己在蒲園門口迎接我們的到來,開門見蒲,只見進蒲園門的二邊擺放著數不清的菖蒲盆植,順沿著小路二邊彎彎曲曲的排列在大樹底下,浩浩蕩蕩。
  • 微雨花菖蒲
    「時雨西行」是一種花菖蒲的名字,取自日本著名旅人松尾芭蕉的俳句。我第一次見它時,是個雨天,綿綿細雨灑落在淺藍色花瓣上,最終匯成水滴沿著下垂的花瓣滑落,靈動,美好。時雨西行的花色為極淺的藍色,恰如泉水般清澈,日本將這種色系稱之為水色,真是最恰當不過。
  • 家鄉山溪長的菖蒲種植有講究,記住「口訣」事半功倍
    家鄉山溪長的菖蒲種植有講究,記住「口訣」事半功倍如何製作一款好看的菖蒲盆景呢?菖蒲在古代備受文人墨客的追捧。因為它造型別致古樸,寧靜淡雅,是古代文人墨客常在書房中放置的一種植物。作為一種常綠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它的植株矮小,葉細膩翠綠,且適應性強。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新區婦工委立足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和實際,於2018年3月起,開展了「優秀傳統文化進社區、村、企業」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廣大婦女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歸宿感和自豪感,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以進一步提升新區婦女的文化素質,為新區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 天花上的斑斕彩畫形式多樣,是傳統建築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傳統建築常常使用彩畫,而室內天花上的彩畫,色彩斑斕,形式多樣,是傳統建築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天花即頂棚、吊頂,可取下來的稱為「活天花」,不能取下或平頂畫出的稱為「死天花」;使用木支條的稱為「硬天花」,無支條直接在白樘箅子(頂)上糊紙的稱為「軟天花」。
  • 菖蒲養殖口訣解析
    圖丨紅紅 近水而植近水而植是說菖蒲的生長習性,空氣溼度相對高,對水份需求,相對需求量大。《群芳譜》上云:「凡石上菖蒲,不可刻缺水。」。 喜暖畏寒和其他大部分植物一樣,暖春和秋天是菖蒲生長的旺盛期,酷暑和寒冬則生長緩慢甚至停滯。北方冬季需要將菖蒲搬入室內。
  • 中華傳統文化精華圖案及寓意
    體高約三米,鼻長筒形,能蜷曲。門齒發達。象壽命極長,可達二百餘年,被人看作瑞獸。象也喻好景象。寶瓶,傳說觀世音的淨水瓶,亦叫觀音瓶,內盛聖水,滴灑能得祥瑞。「太平有象」也叫「太平景象」、「喜象昇平。」形容河清海晏、民康物阜。
  • 花草四雅之一的菖蒲
    從唐宋開始,菖蒲這種植物,就走出溪頭澗畔,成為文人案頭清供,也就是現在的菖蒲盆景。菖蒲,古人云生於池澤者泥菖也,生於溪澗者水菖也,生水石之間者石菖也。在《盆景偶錄》中與蘭花、水仙、菊花並稱為「花草四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