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菖蒲:市場菖蒲的分類辨識及鑑賞

2021-01-19 騰訊網

文房菖蒲:市場常見菖蒲的分類辨識及鑑賞

花木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養花種草成了不少人工作之餘或者修身養性的最佳選擇;並且隨著傳統文化的回歸,以前的不少優秀傳統重新煥發了魅力,就拿植物文化來說,除了傳統盆景文化得以延續和發揚廣大,以往文人墨客喜愛的花卉雅趣也得以迅速崛起,廣為流行。

文人喜愛的以「花卉四雅」蘭、菊、水仙、菖蒲為主,其中蘭花以姿態優美、花香清幽、寧靜淡泊、品潔高雅居首,菊和水仙由於屬於時令花卉,分別為秋季和春季花卉,不能一年四季觀賞,而菖蒲,這個野生的小草,四季青翠,生機盎然,亭亭玉立,飄逸俊秀,因而深受文人墨客喜愛,自古以來就有書房蓺養菖蒲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隨著栽植菖蒲的植物愛好者迅速擴大,市場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菖蒲,而名字含「菖蒲」二字的植物也隨之大熱,於是,各種品名各種菖蒲琳琅滿目,諸如金錢、虎鬚、龍鬚、牛頂、香苗、臺蒲、金邊、金葉、銀邊、花葉、極姬、政宗、黃金姬、天鵝絨、貴船苔、有栖川、石菖蒲、花石菖、九節菖蒲、唐菖蒲、泥菖蒲、花菖蒲、水菖蒲、花石菖…………,這讓不少花友茫然失措,不知道什麼是什麼,即便想購買也有點無所適從。

由於菖蒲在先秦時期就被列為去除瘟疫、益壽延年的神藥,在《神農本草經》上就有記載:「典術云:堯時天降精於庭為韭,感百陰之氣為菖蒲,故曰:堯韭。。因而後來很多植物也附會菖蒲二字,以至於不少帶有「菖蒲」的是不同科屬的植物,最著名的為「唐菖蒲」,和菖蒲不是一種植物,和唐朝沒關係,也不是我國原產,而是完全的舶來品。

再加上一些自媒體和文章,目的是吸引點擊,銷售產品,而對菖蒲一知半解、不求甚解,因而關於菖蒲的介紹經常錯誤百出,或者故意混淆,張冠李戴,誤導消費者,因而感覺到有必要系統整理一下關於菖蒲的資料,理清諸位菖蒲愛好者的思路。

首先我們先指出,古代關於菖蒲的藥性記載和大多詩詞讚嘆,尤其是文房清供的菖蒲,基本上都是指的天南星科、菖蒲屬草本植物,菖蒲屬我國有7個品種和2個變種,分別是石菖蒲、水菖蒲(菖蒲)、錢菖蒲、長苞菖蒲、茴香菖蒲、寬葉菖蒲、香葉菖蒲以及2變種細葉菖蒲(水菖蒲變種)、金邊菖蒲(石菖蒲變種),我們以石菖蒲和水菖蒲為代表介紹一下大致形態。

【石菖蒲】

石菖蒲(學名:Acorus tatarinowii),屬天南星科、菖蒲屬禾草狀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莖具氣味。葉劍形,全緣,排成二列,上舉;花序柄腋生,長4-15釐米,三稜形;肉穗花序(佛焰花序),花梗綠色,花白色;佛焰苞葉狀且與花序柄貫連;花兩性;胚珠多顆;漿果幼果綠色,成熟時黃綠色或黃白色;花果期2-6月。我國南北皆有分布,生長於海拔20米至2600米的地區,多生在山澗水石空隙中或山溝流水礫石間(有時為挺水生長)。

【水菖蒲】

水菖蒲(學名:Acorus calamus L.)就是常見的菖蒲,又稱泥菖蒲、野菖蒲、臭菖蒲、山菖蒲、白菖蒲、劍菖蒲、大菖蒲等等,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走,稍扁,分枝,外皮黃褐色,芳香,肉質根多數,長5-6釐米,具毛髮狀鬚根。葉基生,基部兩側膜質葉鞘寬向上漸狹,至葉長1/3處漸行消失、脫落。葉片劍狀線形,長90-150釐米,中部寬1-3釐米;花序柄三稜形,長15-50釐米;葉狀佛焰苞劍狀線形,長30-40釐米;肉穗花序斜向上或近直立,狹錐狀圓柱形,花黃綠色,漿果長圓形,紅色。花期2-9月。我國南北皆有分布。

菖蒲屬名字繁多,園藝品種也不少,其中作為藥用的一般為水菖蒲和石菖蒲兩種,其他甚少入藥;用做文房觀賞的一般多為石菖蒲、錢菖蒲、金邊菖蒲三種,另外傳統的六大菖蒲品種:金錢、牛頂、虎鬚、劍脊、香苗、臺蒲都是菖蒲屬植物,而其他諸如黃金姬、極姬、金邊、金葉、銀邊、政宗、貴船苔、有栖川等等,都是菖蒲屬園藝品種。

【九節菖蒲】(傳統品種)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在古代經常提到一種菖蒲,那就是九節菖蒲,始載於《神農本草經》,陶弘景云:「上洛郡居梁州,嚴道縣在蜀郡,今乃處處有之。生石磧上,概節為好。在下溼地,大根者名昌陽,不堪服食」

(舉例,並非傳說中的九節菖蒲)

南北朝之前菖蒲藥用包括大根的泥菖蒲(水菖蒲)和細根的石菖蒲兩個品種,即《神農本草經》所載的生池澤為泥菖蒲。《雷公炮炙論》中記載:「凡使採石上生者,根條嫩黃,緊硬節稠,長一寸九節者,是真也」。古代認為根條長,環節多者為佳,故有「一寸生九節者為佳」之說,並俗稱為「九節菖蒲」。

(舉例類似)

從古時記載來看,九節菖蒲肯定是石菖蒲的變種,代表著石菖蒲中品質上乘的外形特徵,因而並非如今用作藥用的「九節菖蒲」不同,現在用作藥用的九節菖蒲,大多指來源於毛茛科植物阿爾泰銀蓮花(Anemone altaica Fisch. ex C. A. Mey)的乾燥根莖。

【九節菖蒲】(現代)

現在藥用的九節菖蒲,指的是阿爾泰銀蓮花(Anemone altaica Fisch. ex C. A. Mey),又名玄參、穿骨七,是毛茛科、銀蓮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可達23釐米。根狀莖橫走或稍斜,葉片薄草質,寬卵形,三裂,邊緣有牙齒,兩面近無毛,葉柄無毛。花葶近無毛;苞片有柄,花梗柔毛,萼片白色,倒卵狀長圓形或長圓形,頂端圓形,無毛;花絲近絲形;瘦果卵球形,有柔毛。3月至5月開花。分布於中國湖北西北部、河南西部、陝西南部、山西南部,生海拔1200-1800米間山地谷中林下,潛叢中或溝邊。

阿爾泰銀蓮花的根莖紡錘形,稍彎曲,長1-4cm,直徑3-5mm。表面棕黃色至暗棕色,具多數半環狀突起的節,其上有鱗葉痕,斜向交互排列,節上有1-3個突起的根痕。由於其根莖和古代記載中的九節菖蒲非常相似,因而後來就借用其名,然而歷代本草均無記載,直到1963版和1977版《中國藥典》曾收載,現在為華北及西北地區地方用藥,商品名為「九節菖蒲」。

阿爾泰銀蓮花

除了阿爾泰銀蓮花和九節菖蒲相混淆,其他還有很容易混淆的植物,諸如香蒲科、禾本科以及鳶尾科帶菖蒲名字的幾種植物,常見的為香蒲、蒲葦、唐菖蒲、花菖蒲和庭菖蒲(黃菖蒲),下面我們也簡單介紹一下。

【香蒲】

香蒲(學名:Typha orientalis Presl),又叫蒲草香蒲科、香蒲屬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植物。根狀莖乳白色,地上莖粗壯,向上漸細,葉片條形,葉鞘抱莖,雌雄花序緊密連接,果皮具長形褐色斑點。種子褐色,微彎。花果期5-8月。香蒲生於湖泊、池塘、溝渠、沼澤及河流緩流帶。我國大多省份皆有分布。

香蒲是原產我國的植物,有10多種,大部產北方和東北,早在先秦時期就得到利用,葉片用於編織、制繩等,古代諸侯祭祀時使用的坐席,底部便是用較粗的香蒲葉鋪墊加厚,上面則用較細的莞草編織,尋常百姓家也常採收香蒲製作「蒲蓆」、「蒲墩」、「蒲團」、「蒲墊」等,《九懷尊嘉》中就講到:「抽蒲兮陳坐」,船中的坐席就是用香蒲編成。

【蒲葦】

蒲葦(拉丁學名:Cortaderia selloana),是禾本科、蒲葦屬多年生植物,雌雄異株。稈高大粗壯,叢生,高2-3米;莖極狹,下垂,邊緣具細齒,呈灰綠色,被短毛;葉片質硬,狹窄,簇生於稈基;圓錐花序大,銀白色至粉紅色;小穗軸節處密生絹絲狀毛,小穗由2-3花組成;雄穗為寬塔形,疏弱。花期9-10月。分布在華北、華中、華南、華東及東北地區。

蒲葦古代被用來製作繩索,在著名的漢樂府《孔雀東南飛》中有「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就是指的蒲葦。另外蒲葦花穗長而美麗,庭院栽培壯觀而雅致,或植於岸邊入秋賞其銀白色羽狀穗的圓錐花序。現代多用作園林造景。

【唐菖蒲】

唐菖蒲(學名:Gladiolus gandavensis Vaniot Houtt ),別名十樣錦、劍蘭、菖蘭、荸薺蓮,是鳶尾科、唐菖蒲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球莖扁圓球形,外包有棕色或黃棕色的膜質包被;葉基生或在花莖基部互生,劍形,長40-60釐米,寬2-4釐米,基部鞘狀,頂端漸尖,嵌迭狀排成2列,灰綠色,有數條縱脈及1條明顯而突出的中脈;花莖直立,高50-80釐米,不分枝,花莖下部生有數枚互生的葉;蠍尾狀單歧聚傘花序,每朵花下有苞片2,膜質,黃綠色,卵形或寬披針形,花在苞內單生,兩側對稱,有紅、黃、白或粉紅等色;蒴果橢圓形或倒卵形;種子扁而有翅。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唐菖蒲名中帶有「唐」和「菖蒲」字,其實就不和唐朝有關,也不是菖蒲,和中國亦無相干。唐菖蒲原產於地中海、中南非、亞洲中東地區,日本引進後,由於外形和菖蒲類似,並且是從外地進口,因而起名「唐菖蒲」,其中的「唐」意思為「外來的」。我國是上世紀20-30年代開始引進,便把日語中的「唐菖蒲」直接拿過來用,其實並非我國原產。

唐菖蒲可作花籃、花束、瓶插以及布置花境及專類花壇等,矮生品種可盆栽觀賞,是世界上重要的鮮切花品種,與切花月季、康乃馨和扶郎花被譽為「世界四大切花」,品種已經有了8000多個品種。

【菖蒲花】

菖蒲花又叫玉蟬花(Iris ensata Thunb.),紫花鳶尾,東北鳶尾,鳶尾科、鳶尾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植株基部圍有葉鞘殘留的纖維,根狀莖粗壯,斜伸,外包有棕褐色葉鞘殘留的纖維;鬚根繩索狀,灰白色,有皺縮的橫紋。葉條形,兩面中脈明顯。花莖圓柱形,實心,有1-3枚莖生葉;苞片3枚,近革質,披針形,內包含有2朵花;花深紫色,直徑9-10釐米;外花被裂片倒卵形,內花被裂片小,直立,狹披針形或寬條形。蒴果長橢圓形;種子棕褐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中國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浙江等地,生於沼澤地或河岸的水溼地。

【花菖蒲】

花菖蒲(學名:Iris ensata var. hortensis Makino et Nemoto),是玉蟬花的變種。多年生宿根挺水型水生花卉。根狀莖短而粗,鬚根多並有纖維狀枯葉梢,葉基生,線形,葉中脈凸起,兩側脈較平整。花葶直立並伴有退化葉1-3枚。花大直徑可達15釐米。外輪三片花瓣呈橢圓形至倒卵形,中部有黃斑和紫紋,立瓣狹倒披針形。花柱分枝三條,花瓣狀,頂端二裂。蒴果長圓形,有稜,種皮褐黑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產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崑崙山)、浙江(昌化),另外也產於朝鮮、韓國、日本及俄羅斯。

花菖蒲以日本栽培最盛,己育出一百多個園藝品種,在日韓培育的花菖蒲品種中,也叫花石菖、巖石菖,因地名不同,又有叫野州花石菖、漢拿花石菖的,其實這些都是花菖蒲的園藝品種,雖叫石菖、花菖,但不是菖蒲,而是鳶尾科的,現常混見於菖蒲盆景之中,近些年受日本韓國影響,我們引進了不少花菖蒲品種,有少部分也常常參加菖蒲展覽,因而最容易混淆。

【庭菖蒲】

庭菖蒲學名叫黃菖蒲(學名:Iris pseudacorus L.),是鳶尾科、鳶尾屬多年生溼生或挺水宿根草本植物。植株高大,根莖短粗;葉子茂密,基生,綠色,長劍形,長60-100釐米,中肋明顯,並具橫向網狀脈;花莖稍高出於葉,垂瓣上部長橢圓形,基部近等寬,具褐色斑紋或無,旗瓣淡黃色,花徑8釐米;蒴果長形,內有種子多數,種子褐色,有稜角。花期5-6月份。原產於歐洲,中國各地常見栽培,喜生於河湖沿岸的溼地或沼澤地上。

黃菖蒲

以上就是關於常見帶「菖蒲」二字的植物介紹,其中九節菖蒲今古不同,古代就是指的石菖蒲,現代則指阿爾泰銀蓮花根莖香蒲最容易和水菖蒲混淆,香蒲根上生有假莖,清嫩可口,叫蒲菜,葉片為條形;水菖蒲葉片為劍狀線形,分布上來說香蒲以北方為主,水菖蒲以南方為主。

而鳶尾科的諸多菖蒲,最早源自引進時採用的日本植物學中的「中文名」,也不是傳統的菖蒲,其實很好分別,鳶尾科葉子都沒味道,未開花時,形態與水菖蒲很象,掐一片葉子,聞一下有香味的就是菖蒲,沒有味道的話就是鳶尾。

相關焦點

  • 文房菖蒲:市場常見菖蒲的分類辨識及鑑賞
    文房菖蒲:市場常見菖蒲的分類辨識及鑑賞花木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養花種草成了不少人工作之餘或者修身養性的最佳選擇;並且隨著傳統文化的回歸,以前的不少優秀傳統重新煥發了魅力,就拿植物文化來說,除了傳統盆景文化得以延續和發揚廣大,以往文人墨客喜愛的花卉雅趣也得以迅速崛起,廣為流行。
  • 淺談文房菖蒲的辨識以及文化鑑賞
    淺談文房菖蒲的辨識以及文化鑑賞花木君菖蒲,與蘭、菊、水仙人稱「花草四雅」,其小巧葳蕤,一叢並發,盤根錯節,葉纖莖細,於無為處顯丘壑,不經意間露春色;若配之以山石古盆,置之案幾,碧葉蔥蘢、四季青翠、超凡脫俗、卓然挺立、挺水臨石、飄逸俊秀,清靜雅致,也十分契合「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文人秉性氣質,因此深受古代文人墨客喜愛
  • 菖蒲的品種分類辨識(一)
    關於菖蒲品種,遠在宋元時期古人就對之進行分類,品評優劣,比如明代王象晉的《群芳譜》的「菖蒲」章節中,就列舉了幾種佳品:「品之佳者有六:金錢、牛頂、虎鬚、劍脊、香苗、臺蒲,凡盆種作清供者,多用金錢、虎鬚、香苗三種。」菖蒲同蘭草一樣,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了一系列栽培和品評的鑑賞文化,一直流傳至現在。
  • 無菖蒲,不文人
    古玩鑫行內最具影響力的收藏公眾號每日發布專業古玩文章 幫助提高收藏鑑賞能力菖蒲「不假日色,不資寸土」、「耐苦寒,安淡泊」,生野外則生機盎然,富有而滋潤,著廳堂則亭亭玉立,飄逸而俊秀,自古以來就深得文人雅士的喜愛。先民崇拜該草類,把菖蒲當作神草。《本草•菖蒲》載曰:「典術雲:堯時天降精於庭為韭,感百陰之氣為菖蒲,故曰:堯韭。方士隱為水劍,因葉形也」。菖蒲以九節為寶,以虎鬚為美,江西種為貴。
  • 文人雅草之菖蒲
    聽上去很新穎,但其實千百年前的古人們早已明白這個道理,他們為了一盆菖蒲,為它定生日,為它吟詩,每日打理。菖蒲,與蘭花、水仙、菊花並稱為「花草四雅」。從古至今,上至皇帝下至老百姓,都有人為它著迷,為它寫詩,對它百般呵護。 野外的菖蒲,或在山谷幽林中,或是臨水而居。片片長葉尖細如寶劍出鞘,似一位綠林劍客。但若養在廳堂書房,它就像是小家碧玉呢。
  • 菖蒲
    菖蒲與蘭一樣是性靈之物,因簡而潔,因俗而雅,有出塵之致,其俊秀卓然的氣韻也正合文人寧靜致遠的秉性,成為其案頭清供。菖蒲正式成為書房內的雅設,是始於宋代。用於盆養的菖蒲也被稱為「石上菖蒲」、「石菖蒲」,生於水中的石頭之上,栽培時無需泥土。這種乾淨的狀態不僅雅觀,而且特別適合擺放在室內,尤其適合滿是書卷、文房、雅器的書齋。
  • 文人畫室多有菖蒲,菖蒲對於文人代表怎樣一種情懷?
    清供,是以中國文人別具一格的人文情境和感悟方式,體驗至美而道的生活哲學。而此時院內,春分含笑,芯如翠玉,口吐朱蕊,萬綠叢中幽然芬芳。摘取一枝,配以春竹嫩葉,插瓶置於案頭。偷得浮生半日閒,換取陋室一清香。案頭菖蒲,則更適合汲一瓢春日雨水,與之對話。菖蒲忍寒苦,性喜陰溼,養時多不見日。秋冬嚴冷,百草爛死,菖蒲卻依舊愴然獨馨,「細如毛髮綠毿毿,寂寞無人共歲寒」。
  • 菖蒲之魅
    朝鮮李朝世宗大王時代(1419~1450年)的名臣姜希顏所著的《養花小彔》中專門有石菖蒲一節。這些詩文的內容反映了日、朝在菖蒲類的鑑賞、風習、栽培技術方面曾深受中國的影響。但對於菖蒲類的觀賞應用史、種與品種的進化史及其傳統盆養技術因沒有學者作過專門研究,尚處於不明狀態。故作者在查閱大量文獻的基礎上,對此進行了探討和考證,旨在探明這3方面內容,填補中國此項研究方面的空白。
  • 菖蒲戲說
    菖蒲有很多別名,如小菖蒲、外菖蒲、節菖蒲、雞爪蓮、九節離、穿骨七等。百姓們稱菖蒲為蒲草,原本就是一種能治病的中草藥,沒有那麼雅,沒有那麼神奇。01 一棵草的輝煌菖蒲原本是中華大地上的一種常見植物,是一棵草,但這一棵草經過文人考證,大肆吹捧,就繁衍出無窮無盡的故亊來。
  • 花中四雅的菖蒲,為什麼如此受文人雅士的追捧?
    此一家之言也,但也將古代文人「視菖蒲如命」的特點描繪地淋漓盡致,甚至民間有為無菖蒲無文人的說法。可見,自古以來文人就有菖蒲情節。在他們眼中,菖蒲不僅是溪畔河邊的野草,還是他們書桌上必備的文房清供,更象徵著他們不屈的「文人氣節」。事實上,菖蒲學名:Acorus calamusL.: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多年生草木,根狀莖粗壯。
  • 菖蒲魅力
    《本草-菖蒲》"典術云:堯時天降精於庭為韭,感百陰之氣為菖蒲,故曰堯韭,方士隱為水劍,因葉形也"。"石上生菖蒲,一寸八九節,仙人勸我餐,令我顏色好",道家方士欲得道成仙,不僅服食菖蒲,更在煉丹時,作為藥引。
  • 香苗菖蒲究竟是何種菖蒲?
    菖蒲超凡脫俗、青蔥翠綠,亭亭玉立,飄逸俊秀,簡潔雅致,也十分契合「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文人秉性氣質。菖蒲之於文房,彰顯古樸典雅之風,古往今來文人墨客詠嘆菖蒲的詩詞不勝枚舉,俯拾皆是,筆者曾撰文點評,此處就不贅述。菖蒲的種類很多,從植物學來說我國有7個品種和兩個變種,分別是水菖蒲、石菖蒲、錢菖蒲、長苞菖蒲、茴香菖蒲、寬葉菖蒲、香葉菖蒲(?)
  • 五爺的那些菖蒲
    五爺畫的菖蒲頗有風骨,還有一些菖蒲的」仙氣「。一個石臼,或是紫砂,小巧玲瓏,別致有餘。最初看到那些畫,就明白了為什麼那些文人都喜歡菖蒲,對菖蒲情有獨鐘的原因了。和許許多多的文人一樣,雖然當今時代不用秉燭,但其燈光照的久時對眼睛也是有傷害的,當疲勞時抬頭看一看那些最是蒼翠欲滴的菖蒲,或折一段葉子聞一聞香氣,就會感覺神氣清爽,腦海清醒。也許這就是五爺畫出的蒲草為什麼那麼有神韻的原因了吧!
  • 李樹華博士關於菖蒲的論著
    朝鮮李朝世宗大王時代(1419~1450年)的名臣姜希顏所著的《養花小彔》中專門有石菖蒲一節。這些詩文的內容反映了日、朝在菖蒲類的鑑賞、風習、栽培技術方面曾深受中國的影響。但對於菖蒲類的觀賞應用史、種與品種的進化史及其傳統盆養技術因沒有學者作過專門研究,尚處於不明狀態。故作者在查閱大量文獻的基礎上,對此進行了探討和考證,旨在探明這3方面內容,填補中國此項研究方面的空白。
  • 清賞雅玩之趣——菖蒲
    朝鮮李朝世宗大王時代(1419~1450年)的名臣姜希顏所著的《養花小彔》中專門有石菖蒲一節。這些詩文的內容反映了日、朝在菖蒲類的鑑賞、風習、栽培技術方面曾深受中國的影響。但對於菖蒲類的觀賞應用史、種與品種的進化史及其傳統盆養技術因沒有學者作過專門研究,尚處於不明狀態。故作者在查閱大量文獻的基礎上,對此進行了探討和考證,旨在探明這3方面內容,填補中國此項研究方面的空白。
  • 種幾棵菖蒲當盆景,氣質獨特,文人風骨盡顯!
    花友們肯定都見過很多精美的盆景了,比如松柏盆景,金彈子盆景,多肉盆景……各種造型和風格的都有,但是你見過用菖蒲養出來的盆景嗎?沒錯,菖蒲,就是花友們腦海中浮現出來的長得像草一樣的菖蒲。這種普普通通的植物還能被種成盆景?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雖然它不像其他盆景那樣高大、挺拔、有氣勢,卻也有一種非常獨特的韻味,再搭配上一些苔蘚……花花簡直都不知道該怎麼形容它的美了,反正就是誰養誰知道唄!
  • 菖蒲,雖小卻真的很「精緻」
    菖蒲,是天南星科菖蒲屬,與蘭花、水仙、菊花並稱為「花草四雅」。菖蒲,因簡而潔,因俗而雅,有出塵之致,其俊秀卓然氣韻,也正合文人寧靜致遠的秉性,慢慢成為流行的案頭清供。對於文人士大夫來說,菖蒲不沾汙泥,僅僅憑藉淨石與清水生存,顯得有種象徵意義,仿佛是不肯與濁世同流合汙的高士的化身,是君子品行的鏡影,自然愛不釋手。一班士子文人因仕途失意,或厭居豪華,渴慕山林田園之勝,對於盆景這種縮微的自然,興趣便愈發濃厚。把盆景擺放在書房,就成了文房清供。在中國古代,文房清供,既是書房用具,亦是文人雅客賞玩之物,悠悠歷史長達千年。
  • 花草四雅之—菖蒲, 自帶香氣號稱「隨手香」, 文人雅士標配
    花草四雅(圖片來自網絡)中國古人將蘭、菊、水仙、菖蒲,並稱為「花草四雅」,這幾種植物或空谷幽香、或恬然自處、或纖塵不染、或安於淡泊,深受古代文人雅士喜愛。直到今天,蘭、菊『、水仙還是常見的家庭觀賞盆栽植物。
  • 「詩詞鑑賞」菖蒲香,端午至,端午節裡的仙草-菖蒲!
    端午已至,青青的菖蒲掛在門頭,散發著家的味道。菖蒲,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石菖蒲。菖蒲可以說是端午的仙草、仙花,普遍運用在端午節的民俗中。「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民間認為菖蒲有闢邪的作用,端午期間掛菖蒲於門上,相沿成習,遂成端午風俗,宋代時就有以「菖蒲節」代指端午節的說法。
  • 菖蒲三品 讓有佛性的菖蒲來薰染安齋裡的俗身
    明代王象晉《群芳譜》載:乃若石菖蒲之為物,不假日色,不資寸土,不計春秋,愈久則愈密,愈瘠則愈細,可以適情,可以養性,書齋左右一有此君,便覺清趣瀟灑。植石菖蒲源於去年得一古石盆,潘汶汛言可植幾叢老虎草,有點象老虎鬍子那樣的,手拂拭過會有異香,很難養,也不好找,一種挺名貴的草。讓我很想看看它的模樣。後來王柏告知學名應該叫虎須菖蒲。雖對菖蒲品種還分不清,確早有蒔養一盆的想法,清供於案頭,綠葉扶疎,清香襲人,必悅目賞心。近日得石菖蒲三種,一金錢蒲、一虎須菖蒲、一野生石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