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香港創律集團的董事長徐增平,偶然在讀報紙的時候,突然被一則消息吸引,烏克蘭正打算出售一艘尚未竣工的航母,徐增平非常激動,他是軍人出生,太知道現在祖國缺少什麼,所以他在下一刻就非常果斷的做出了決定,通過個人買賣的方式,一定要將這艘航母買到手,然後再捐給中國,因為畢竟涉及到航母專利技術,如果以國家的名義介入的話,勢必會引起國際關注,有可能買賣就做不成了。
徐增平,祖籍山東青島,17歲中學畢業後,響應國家號召參軍入伍,因身材高大,作訓成績突出,被廣州軍區體工大隊借調,成了一名籃球運動員,至1983年,徐增平31歲從未知奮戰了14年的部隊退役,但他並未選擇復原回家,等待分配上崗,而是借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下海經商,經營電器和農副等產品,因為藝高人膽大,敢拼敢闖,在商海中沉沉浮浮短短5年時間,就已經積累起了上千萬的身家,這在那個尚處於一窮二白的年代,可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了。
1988年,徐增平靠著運作資本的力量,遷居香港生活,創立創律集團,功成名就,過起了錦衣玉食的生活,但徐增平卻始終沒有忘記自己軍人的身份,始終都在力所能及的促進兩地共融發展,仗義疏財,所以名聲很好,1997年,徐增平從報紙上了解到烏克蘭官方想要出售航母的消息後,心知報效國家的時機已至,為了買到這艘航母,徐增平前期做了很多工作,還在澳門專門註冊成立了一家旅遊娛樂公司。
次年,徐增平躊躇滿志的乘專機飛往烏克蘭,也第一次見到了,即將被出售的「瓦良格號」航母,初次見面,他就被這個龐然大物驚到了,這就是他要的,這就是國家最需要的東西,徐增平激動地渾身發顫,他必須將這艘航母給家裡帶回去,但因為語言不通,所以在與造船廠交涉的過程中,徐增平另闢蹊徑的想到了喝酒言志的方法,在全廠一片叫好聲中,徐增平10分鐘連喝6斤白酒,酒品如人品,也讓後續的談判工作如期正常舉行,不過一開始,烏克蘭方面的要價條件是1800萬美元不帶圖紙,徐增平據理力爭,他堅持認為只有圖紙才是最重要的東西,如果他把沒有圖紙的航母開回去,一旦出現問題就是廢鐵,所以經過後續多次的反覆商業談判,徐增平最終以2000萬美元,買到了「瓦良格號」,並附帶航母專業圖紙,心裡懸著的大石頭終於落地。
不過在沿海路回國時,徐增平又遭遇了新的變故,美國和土耳其秘密達成協議,將徐增平的「瓦良格號」,封堵在黑海,不僅每天都要支付相關海域國家高達1.7萬美元的停泊費用,還付出了整整高達8500萬美元的違約金,最後還是國家率先得到消息,經過艱苦的交涉,才讓瓦良格號繼續前進,2002年,瓦良格號在海上走了整整4年後終於抵達遼寧大連港,多國掣肘、多次風浪、惡劣天氣,九死一生順利歸國,靠岸時,大連萬人空巷,所有國人都以此為豪,雖然,徐增平購買航母一共付出了十幾億美金的代價,但卻無怨無悔,難抵一顆堅貞如一的拳拳愛國心,剛一到岸,徐增平就立即馬不停蹄的與國家對接,完成無償捐獻的事宜,同時宣布創律集團在澳門為購買航母創建的旅遊娛樂公司破產。
不過,雖然一個空殼子公司破產,但他的創律集團還在,如今18碾過去,運營狀況依然良好,還曾經向清華大學捐助了2億善款,扶持國家教育事業,而瓦良格號經過改造,也成為了我國第一艘下水的航母遼寧艦,而徐增平也因此,受邀成為國家的政協委員,深受全國人民的尊敬愛戴,為此,徐增平曾揚言:錢賺多賺少,為國家服務才是最終目的,而這樣負責任的愛國情懷,才是民族復興的強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