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管是任何人都知道一斤等於十兩,但是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半斤八兩」這個詞不了,這句從古至今流傳的話,要知道古語絕對不是空穴來風,那麼是不是代表古代半斤等於八兩那?對的事實就是這麼讓人難以置信,在古代一斤等於十六兩,所以半斤真的等於八兩。那這都是因為什麼那,古人為何將一斤定為十六兩讓?這還要從我們的始皇帝嬴政說起了!
早在中國古代的時候,由於領土的不完整所以導致度量最開始是不統一的,春秋時代,更是由於國家眾多政權林立,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貨幣、和自己的計算方法以及作息習慣。直到秦始皇一同六國,他逐漸地意識到要想國民安定必須車同軌、書同文更是要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斤和兩被確定下來的,一直被後世所沿用,再也沒改過。其實一斤十六兩是有兩個說法的,第一個是說其實始皇帝確定這個一斤為十六兩是為了迎合天上星辰的,認為天上的星宿北鬥七星加上南鬥六星,再加上福祿壽三星,正好十六顆星宿,所以一斤正好對應這十六顆星宿,所以為十六兩。
在古代看來,天上的星宿就代表神權,認為南鬥六星就是天,北鬥七星就是地,而福祿壽都在古人看來更是吉祥的寓意,古人對於天象有著發自內心的崇拜,信奉著舉頭三尺有神明,每個人做事情,不管做什麼,天上都有神仙在記錄你的一言一行,所以如果你是缺斤少兩的不良奸商,所缺德事都會被天上的神仙看到,以後會遭報應的。所以,始皇帝考慮到這點就將一斤定為了十六兩,其實也是在警告商人,讓他們拿到稱就考慮到人在做天在看,經商要講誠信,不能坑人,否則不光人們看不起你就連神仙都會記錄下來,那個時候再後悔可就來不及了。
第二個說法就比較扯了,說的是始皇帝在一統六國後,發現百姓們沒有一個準確的計量,就將這件是交給了丞相李斯去處理,但是由於李斯只是接到命令卻沒有得到始皇的具體指示,所以他也不知道到底該如何去做了,沒辦法他只能找到了秦始皇希望能得到答案,秦始皇只是給了他四個字,天下公平。李斯一看,這說了跟你沒說一樣啊,還是沒有正確的只是要是設置的好了,那當然沒事,但是要是弄得不好,結果也不好,所以思來想去,李斯乾脆直接就把始皇帝給他的這幾個字筆畫加起來,一共是16筆,於是就將一斤定為了16兩了。
總之不管這兩個故事哪個是真的,但是這也完全可以證明古代一斤真的是十六兩,而且這件是還是秦始皇定下的,但是具體是因為什麼一斤定為十六兩,在我看來也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大家覺得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