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問:「菜鳥」是什麼樣的企業?
一、不忘初心,定位物流協同平臺
什麼是「菜鳥」,業內爭議比較激烈,通過梳理「菜鳥」發展歷程,筆者認為它是一家平臺型物流企業(4PL),定位社會化物流協同平臺,即搭建「全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物流配送體系,構建倉、幹、配等物流生態體系,強化與合作夥伴的關係,推動物流行業效率提升。
2011年,「菜鳥」雛形顯現。阿里巴巴集團在北京發布物流戰略:一是通過「物流寶」平臺,大力推進物流信息管理系統;二是投入100億元著手興建全國性倉儲網絡平臺。這也即是此後」「菜鳥」」的雛形。
2013年,阿里牽頭銀泰集團、復星集團、富春集團、順豐、申通、圓通、中通、韻達以及資本金融機構組建了一個新物流公司——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菜鳥」定位為以數據為驅動的社會化協同平臺,實質是第四方物流公司(4PL),統籌、協調第三方平臺,提昇平臺運營和組織效率。 「菜鳥」具備電商+地產+快遞基因運營模式,即天貓出資21.5億,佔股43%;銀泰集團投16億,佔股32%;富春集團投5億,佔股10%;復星集團投5億,佔股10%;順豐、圓通、中通、韻達、申通各出資5000萬,各佔股1%。
2013年—2019年,「菜鳥」不斷獲得資本加持,阿里加持股比上升到63%。根據「菜鳥」官網披露,「菜鳥」最近一輪增資在2019年11月,阿里通過增資和購買老股的方式,投入人民幣233億元,持股從約51%增加到約63%,「菜鳥」及其他股東也參與了新一輪融資。
未來,「菜鳥」始終以行業整合者的姿態持續投資物流鏈上下遊,開始由「輕」變「重」。」「菜鳥」定位是物流協同平臺,依靠平臺力量整合社會化物流資源,通過投資參股行業上下遊,強化平臺的整合作用。「菜鳥」擁有實力雄厚資金,目前已經在快遞、倉庫園區、公路零擔運輸、O2O末端配送、物流配貨平臺、跨境物流等多個物流細分市場進行了布局。
二、不斷發展進化,發展戰略逐步清晰
(一)成立初期(2013年):打造物流基礎設施+數據應用平臺
計劃首期投資1000億元,在5-8年內打造全國開放式、社會化物流基礎設施,建立一張能支撐日均300億網絡零售額的智能物流骨幹網絡,簡稱CSN。中國任何一個地區做到24小時內送貨必達。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在全國幾百個城市運營「自建+合作」模式,打造物理層面的倉儲設施;二是利用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建立基於這些倉儲設施的數據應用平臺,並共享給電商務、物流、倉儲企業、供應鏈服務商等。
二期投資為2000億元,計劃用3000億元來撬動國家在物流基礎設施上業已投入的幾十萬億元,讓國家的基礎設施發揮出更大效應,打造物流基礎設施+數據應用平臺。
(二)成立中期(2015-2018年):目標不斷進化升級
1.搭建「天網、地網、人網」三網合一。
2015年初,「菜鳥」副總裁萬霖詳提出圍繞天網、地網、人網三個維度,將消費者、電商客戶、物流夥伴聯結。天網--數據驅動的雲供應鏈協同平臺)、地網--全國倉配物流網絡「人網」是「菜鳥」首次公布,即「最後一公裡」物流服務和基於消費者各種生活場景的便民服務(幫助各大快遞公司提高快遞員的工作效率,建設面向消費者的線下實體服務體系,包括「菜鳥驛站」、自提點等)。
2.打造快遞、倉配、跨境、農村和驛站五大戰略。
2015年5月28日,「菜鳥」在第一屆菜鳥江湖大會正式宣布,通過社會化協同,一張覆蓋全國的骨幹網絡已經形成。同時,「菜鳥」總裁董文紅表示「菜鳥」將在快遞、倉配、跨境、農村和驛站五大戰略方向發力,力爭早日實現「包裹國內24小時送達,全球72小時必達的目標」。
「作為社會化物流協同的踐行者和以數據為驅動力的平臺,這五大戰略一定要通過合作夥伴協同的方式來實現。」
3.優化升級兩大戰略:數據開放升級為全面開放,局部優化升級為全局優化。
物流行業有數十萬家企業,絕大部分規模小而分散,為了讓中小物流也能搭上智慧物流的快車,「菜鳥」決定給更多中小企業和中小物流賦能,具體來看將包括「為一萬個中小品牌提供智能供應鏈的解決方案」、「幫助線下五千萬平米的傳統倉庫變成智能倉庫」、「預計未來幾年,大數據算法將為每一輛快遞車、每一位快遞員優化路徑。」此外,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提到:「只有物流公司做好眼光、格局、組織、人才、技術各方面的準備,並且要聯合作戰,才能應對每天10億包裹的業務體量」。隱含對快遞行業提升能力、合作協同的期待。
(三)成熟期(2019-2024年):科技、智慧、全球化
(1)數位化代表著持續用科技手段賦能行業,重點發展「菜鳥裹裹」、「菜鳥驛站」「菜鳥IoT技術」等。「菜鳥」宣布啟動智能物流骨幹網數位化加速計劃,未來三年「菜鳥裹裹」將聯合快遞公司為10億人次/年提供寄件服務;「菜鳥驛站」與快遞合作夥伴共建10萬個站點提供包裹服務,「菜鳥lot技術」連接一億個智能終端設備等,為全行業創造500億元新價值。
(2)新零售智慧供應鏈,發展即時配送、落地配送。「菜鳥」將過去B2C鏈路打通,形成S2B2C的端到端的供應鏈,在這個過程中同城及時配送、落地配將發揮重要作用。
(3)全球化的供應鏈,推進全球一盤貨,實現產地港口接貨、數字通關、全球ehub快速落地。
2019年「菜鳥」物流營業收入149億元,同比增長120%(「菜鳥」收入主要來自其提供的國內及國際一站式物流服務與供應鏈解決方案,如向平臺賣家提供倉配、跨境等服務)。根據阿里巴巴財報,「菜鳥」2015/2016/2017Q1-Q3淨利潤分別為-5.2、-16.5、-19億元,「菜鳥」處於持續虧損狀態,筆者認為阿里現階段對「菜鳥」網絡仍在戰略投入期,盈利並非首要考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