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壕裡的「生命線」:淮海戰役中的連隊政治工作

2020-12-27 中國軍網

淮海戰役中,我軍對被圍之敵進行喊話宣傳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人民解放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內發起淮海戰役,這是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三大戰役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數量最多、影響最深遠的一場戰役。此次戰役的勝利,大大加速了全國解放進程。在這場規模空前的戰略決戰中,我軍政治工作尤其是連隊政治工作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戰壕政工,激發鬥志。淮海戰役中,由於戰鬥頻繁,我軍官兵長時間蹲守塹壕,土工作業量極大,生活艱苦。在這種情況下,各連隊喊出「把戰壕變成戰士的家」「把工作做到戰壕裡去」的口號,開動腦筋,發揮黨支部、士兵委員會和互助組作用,創造了適應戰壕特殊環境的政治工作。中原野戰軍第1縱隊1旅7團3連的戰壕黨支部工作,重視發揮黨小組作用。該連6班黨小組,黨員與非黨員戰士談心,解釋戰法,帶頭開好軍事民主會。他們還在班裡發起「與敵人比困難」的討論,組織「吃苦耐勞比賽」,想辦法在工事中多鋪草防寒。此外,1旅各連還在戰壕中開展挑應戰、革命競賽、文化生活、小型座談會、火線記功和火線入黨等活動,把戰壕政治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極大激發官兵戰鬥熱情。

發揚民主,助力作戰。軍事民主是我軍三大民主(政治民主、經濟民主、軍事民主)之一,在淮海戰役中被各連隊廣泛運用。各連普遍召開座談會、骨幹協商會、小組會和諸葛亮會等民主會議,發揚軍事民主,提高官兵戰鬥積極性。華東野戰軍(以下簡稱「華野」)第3縱隊8師24團1連在第三階段攻擊豆凹戰鬥前,指導員劉星金召開火力隊、爆破隊、突擊一隊「三結合」協商戰術座談會。會上,突擊班長劉振江提出:「火力隊能否把敵人碉堡火力封鎖住,保證突擊班衝上去?爆破隊能否將突破口炸開缺口,將敵堡炸飛?」火力隊和爆破隊一致表示堅決完成各自任務。這次會議消除了大家的顧慮,增強了戰鬥信心。戰鬥中,三者協同配合十分巧妙,作戰取得圓滿成功。此外,只要情況允許,戰鬥中就由連指揮員向官兵介紹敵我情況,發動官兵出主意、想辦法。通過軍事民主,使連隊官兵感到有打勝仗的辦法,也就能夠增強勇氣與信心。戰鬥後,各連還進行檢討,評指揮、評技術、評傷亡等,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作戰本領。

政治攻勢,瓦解敵軍。瓦解敵軍是我軍政治工作三大原則(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瓦解敵軍)之一。淮海戰役中,我軍廣泛開展政治攻勢,取得了瓦解敵軍的輝煌成就。各連隊均成立政攻小組或攻心組、喊話組,進行喊話和其他政攻工作。各連火線政攻的方式有喊話、勸降、釋俘、宣傳彈、宣傳牌、送禮物等。當時,國民黨軍物資補給不足,士兵沒有食物可吃時,我軍戰士就把肉包子、香油餅挑在刺刀上,挑出戰壕,喊話道:「蔣軍兄弟們想吃包子的就過來,我們保證不殺俘虜,還送你回去。」這對飢餓的國民黨軍極具誘惑力。有的吃完回去成了我軍的義務宣傳員;有的今天吃過,明天又帶同伴一起來;有的還帶著傳單和勸降信回去,在國民黨軍中秘密傳遞。華野第9縱隊27師81團3營9連還將崗哨和喊話小組結合起來,隨時隨地向敵開展政治攻勢,7天就收容105名敵軍。華野代司令員、代政委粟裕在總結淮海戰役第三階段勝利的主要原因時曾說:「敵人最後被解決得這樣快,應該歸功於政治攻勢的成功。」

加強紀律,革命必勝。加強組織紀律教育,使官兵自覺執行政策、遵守紀律,是我軍戰時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環。在淮海戰役第一階段,華野第1縱隊在江蘇鄭縣以南的窯灣追擊戰中,有名戰士挖槍眼時不慎打碎房東的鏡子。他留下賠款並寫下一張字條:「房主人,對不起,我因打牆洞射擊敵人心急,機槍腳碰破了你們梳妝檯上的鏡子,現特賠償。請原諒。2團8連戰士朱勝明,48年11月10日中午。」房東回來發現後,連錢帶字條一起送回部隊。

淮海戰役中,各連隊認真貫徹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提出的「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的方針,教育官兵在大規模戰爭中,克服一切無紀律狀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唱遍軍營、深入人心。

淮海戰役中,我軍政治工作充分發揮「生命線」作用,有力保證了作戰勝利。參戰的各個連隊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廣泛開展政治工作,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效果顯著,很多方法至今仍頗具借鑑意義。

相關焦點

  • 阿蒙:上下同欲者勝——淮海戰役支前民工政治思想工作之預則立
    淮海戰役膠東萊西在集合民工時,即發生數村民工集體逃亡,行軍至臨沂一路即逃亡六百五十九人,精減一百二十二人,有的中隊逃亡過半,有的分隊僅剩分隊長等數人。必須對民工進行戰爭教育否則是無法達成支援戰爭任務的。共產黨人從不諱言自己犯過的錯誤,1948年春華東局開始整黨,總結以往支前工作中發生問題,「堅持真理,改正錯誤」。濟南戰役的支前還是較為成功的。
  • 一組淮海戰役前線國民黨軍士兵的寫真
    本組照片是美國生活雜誌記者Mark Kauffman所拍攝,記錄了淮海戰役(徐蚌會戰)前線國民黨軍士兵的真實面貌。圖為正在喝粥吃窩頭的國軍士兵。 圖為兩個壯丁正在和國軍士兵挖戰壕,看起來他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幹。
  • 兇狠的國民黨軍連長哀嘆淮海戰役:天亡國軍,天亡國軍呀!
    按說,淮海戰役,解放軍無論從士兵數量、武器裝備,還是從後勤保障、軍隊作戰技能等戰爭元素都無法和國軍比肩,是作戰中的劣勢一方。然而戰役中,解放軍竟能化劣為優,贏得完勝。稱奇之餘,頓生探究根底之念。 於是,我帶著不解,詢問父親。 父親是淮海戰役的親歷者。
  • 淮海戰役國共軍力的真實對比 80萬國軍系謠傳
    然而國民黨方面卻認為自己是以40萬兵力惜敗於淮海戰役,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解放軍有多少兵力淮海戰役前夕,為確保戰爭順利進行,中央軍委特地成立了總前委這一機構,對參戰部隊實施統一指揮。當時,主要的參戰兵力由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軍區和中原軍區的部隊組成。
  •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為何說淮海戰役最為重要?
    淮海戰役的勝利解放了長江以北廣大地區,平津戰役的勝利與其密不可分。在淮海戰役中,我軍以少勝多,取得了巨大勝利,導致了國民黨的極大挫敗,這也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最具有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解放戰爭中的淮海戰役,是決定直接決定中國未來命運的一次決戰。
  • 「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重要論述歷史回顧
    開展「政治工作發揮生命線作用」大討論,就必須深刻理解把握這一重要論述的歷史脈絡,重溫政治工作「生命線」的輝煌歷程,從中汲取加強和改進政治工作的寶貴經驗,在改革強軍實踐中充分發揮「生命線」的巨大威力。   幾十年來,無論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改革開放時期,黨和軍隊領導人一再強調「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這個科學結論,並結合新的形勢任務,不斷豐富拓展其深刻內涵。
  • 淮海戰役如何動員出幾十萬小推車
    劉瑞龍在淮海戰役時的日記中說:「民工的供給是最大問題。糧食部署只是提一下,沒有固定來源及一定供給計劃。」正因為沒重視民工的吃飯問題,因此造成了「民夫吃不飽飯,且不及時。甚至喝不到開水,睡不妥」的現象,甚至有的地方連民工的糧秣站都未建好,致民工食宿發生困難,有的只能睡草堆。
  • 淮海戰役中的王牌對王牌:國軍二二三團全軍覆沒,中野七十六團慘勝
    1948年10月,淮海戰役的大幕在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緩緩拉開,事關中國命運的國共大決戰由此開始。作為蔣介石最具戰鬥力的部隊,二二三團在黃維兵團的編成內殺入戰場。但是,由於國民黨軍在指揮上連出昏招,黃維兵團很快在11月25日被中原野戰軍主力包圍於宿縣西南的雙堆集,固守待援。其中,二二三團作為軍隊最具戰鬥力的主力團,負責扼守雙堆集東北方重要的據點——張圍子。
  • 【紅色徐州】戰場政治工作——發揮支部戰鬥堡壘作用
    人民解放軍重視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模範帶頭作用的發揮,支部工作在戰役中不僅考驗和鑑定了黨的領導威力和頑強性,還樹立和執行了核心領導作用。 淮海戰役中各部隊黨組織結合戰鬥中對發展對象的考察,吸收了一大批符合黨員條件的優秀分子加入中國共產黨,時稱火線入黨。黨組織發展也呈現了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在衡量標準上,把作戰勇敢作為第一個條件;二是在形式上,比較普遍地開展了群眾推薦黨員活動。
  • 為什麼這個連隊被稱為「英雄連隊」
    用雙肘奮力砸開堅冰,打通了一條40米長的水上生命線,救出5名落水群眾,被首都群眾譽為「公字號破冰船」。2014年8月,小買在執勤期間,一位瓜農看他每天執勤汗流浹背感到心疼,便將2個西瓜悄悄放在門後讓他們解渴,小買連續尋找瓜農3天,並將西瓜放在空調房內保鮮,直到物歸原主,小買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兩個西瓜精神」,在當地群眾中傳為佳話。
  • 三大戰役中,為何淮海戰役最難大?參軍的國軍將領都有誰?
    其中三大戰役,包括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在這場戰爭中起了決定性作用。但是,為什麼淮海戰役是最難打的呢?讓我們來看一下參戰的國軍將領都有誰。在抗日戰爭時期,憑藉他的這股強硬不服輸的態度和滿腔的熱血之情,邱清泉在戰爭中屢立奇功,在崑崙山大戰中一戰成名。後來,又參加了滇緬龍陵戰役,給日本人帶去了很大的打擊。站在客觀角度來看,邱清泉對民族做出了很大貢獻。在淮海戰役的徐東阻擊戰中,邱清泉帶領的軍隊陷入了不利地位,敗局已定。但是,他卻堅決不肯投降,拼死抵抗。
  • 淮海戰役中的國民黨王牌團有多麼難打?中野3個主力團血灑張圍子。
    1948年10月,淮海戰役的大幕在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緩緩拉開,事關中國命運的國共大決戰由此開始。作為蔣介石最具戰鬥力的部隊,二二三團在黃維兵團的編成內殺入戰場。但是由於國民黨軍在指揮上連出昏招,黃維兵團很快在11月25日被中原野戰軍主力包圍於宿縣西南的雙堆集,固守待援。
  • 為何淮海戰役是「最偉大的戰役」?敵軍最多、耗時最長和意義最大
    說到具體的軍級部隊,在蔣軍所謂的「五大主力」中,第5軍、第18軍和重建的第74軍等三個參加了淮海戰役,李彌的主力第8軍和第9軍、黃百韜的主力第25軍和第100軍、黃維的主力第10軍和第14軍、李延年的主力第54軍等等,上述十個軍都是中央軍的老牌精銳。同時黃維兵團和邱清泉兵團還各配屬了一個快速縱隊,戰役最後階段連小蔣的戰車團都開上來了,在裝甲部隊上也擁有絕對優勢。
  • 跨省駐防|「三步走」讓政治工作「生命線」在駐防中煥發新生機
    自11月30日入駐以來,甘肅森林消防總隊張掖支隊駐陝西黃陵分隊全體指戰員緊跟森林消防局「就近常態駐防、動中形成能力、打破地域限制、延伸輻射周邊、相互策應支援、靈活機動作戰」的戰略思路,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跨省駐防任務中,但同時也有個別指戰員因離家較遠、條件艱苦等種種原因產生了「負能量」。
  • 【紅色徐州】黃維被俘,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勝利!
    1948年12月12日以後,在淮海戰役雙堆集戰場,我軍對黃維兵團發起最後的總攻擊。徐州市史志辦宣傳教育處副處長蔣鋒說:「此時的黃維兵團由於受到我軍的連續攻擊,所佔地域越來越小,而且糧彈俱缺,僅僅靠空投補給是完全不夠維繫部隊所需的,特別是在我軍政治攻勢面前,廖運周師起義和黃子華部投誠,引起國民黨軍很大震動,國民黨軍整連、整營、整團地向我軍投降。」
  • 共和國將帥成名戰,粟裕將軍與淮海戰役
    從履歷看,可以說粟裕參加了我黨各個時期幾乎所有重要戰役,但粟裕真正的成名戰應該是在解放戰爭時期,其中,淮海戰役應該是其巔峰軍事代表作。淮海戰役的大背景及戰前準備淮海戰役從1948年11月6日開始,但要講清楚淮海戰役,至少需要從1947年初開始說起。
  • 《亮劍》中的終極對決,原型是歷史上著名的淮海戰役
    大家好,我是滄海君,《亮劍》原型戰役解析系列已經做了6期了,本期會是最後一期,感謝大家長久以來對我的支持。今天我們來還原一下解放戰爭之中,李雲龍和他摯友兼宿敵楚雲飛的終極對決-趙莊戰役。趙莊戰役發生在淮海戰役期間,李雲龍的二師和楚雲飛帶領的國軍王牌美械師在趙莊遭遇,雙方展開了慘烈的戰鬥。
  • 美國記者拍的淮海戰役國軍照片:士兵看軍官吃肉,女兵蹲地抽菸
    在歲月叢生的雜草裡,我只看到戰士們一張張疲倦的臉。 並不寬裕的日子裡,在美國記者的客觀記錄下,淮海戰役中國軍的真實模樣就呈現世人眼前——士兵看軍官吃肉,女兵蹲地抽菸。而其中最為著名的戰爭之一,便是淮海戰役。 這是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大戰役中的第二個戰役。這場戰爭發生於1948年的11月6日,直到1949年的1月10日才結束,大概兩個月左右。 當時的中國雖然尚且羸弱,但必要的戰時記錄還是有的。
  • 真實的淮海戰役震驚史達林:60萬滅80萬的奇蹟
    絕望之中,蔣介石眼中的「常勝將軍」黃百韜,把腰間那支冰冷的小手槍對準了自己的腦門……至此,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結束,人民解放軍已經取得兵力優勢,牢牢掌握了戰役主動權。蔣介石五虎上將之一、國民黨徐州「剿共總司令部」總司令劉峙承認:「黃(伯韜)兵團覆沒,所謂徐蚌會戰的命運已經決定了。」
  • 【知史奮進·四史學堂】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遼瀋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突擊部隊衝向錦州遼瀋戰役歷時52天,殲敵47.2萬人。中國人民革命的軍事形勢達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遼瀋戰役示意圖淮海戰役遼瀋戰役剛結束,華北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以及部分地方武裝共60萬人,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南達淮河的地區,發起了規模空前的淮海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