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人民解放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內發起淮海戰役,這是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三大戰役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數量最多、影響最深遠的一場戰役。此次戰役的勝利,大大加速了全國解放進程。在這場規模空前的戰略決戰中,我軍政治工作尤其是連隊政治工作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戰壕政工,激發鬥志。淮海戰役中,由於戰鬥頻繁,我軍官兵長時間蹲守塹壕,土工作業量極大,生活艱苦。在這種情況下,各連隊喊出「把戰壕變成戰士的家」「把工作做到戰壕裡去」的口號,開動腦筋,發揮黨支部、士兵委員會和互助組作用,創造了適應戰壕特殊環境的政治工作。中原野戰軍第1縱隊1旅7團3連的戰壕黨支部工作,重視發揮黨小組作用。該連6班黨小組,黨員與非黨員戰士談心,解釋戰法,帶頭開好軍事民主會。他們還在班裡發起「與敵人比困難」的討論,組織「吃苦耐勞比賽」,想辦法在工事中多鋪草防寒。此外,1旅各連還在戰壕中開展挑應戰、革命競賽、文化生活、小型座談會、火線記功和火線入黨等活動,把戰壕政治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極大激發官兵戰鬥熱情。
發揚民主,助力作戰。軍事民主是我軍三大民主(政治民主、經濟民主、軍事民主)之一,在淮海戰役中被各連隊廣泛運用。各連普遍召開座談會、骨幹協商會、小組會和諸葛亮會等民主會議,發揚軍事民主,提高官兵戰鬥積極性。華東野戰軍(以下簡稱「華野」)第3縱隊8師24團1連在第三階段攻擊豆凹戰鬥前,指導員劉星金召開火力隊、爆破隊、突擊一隊「三結合」協商戰術座談會。會上,突擊班長劉振江提出:「火力隊能否把敵人碉堡火力封鎖住,保證突擊班衝上去?爆破隊能否將突破口炸開缺口,將敵堡炸飛?」火力隊和爆破隊一致表示堅決完成各自任務。這次會議消除了大家的顧慮,增強了戰鬥信心。戰鬥中,三者協同配合十分巧妙,作戰取得圓滿成功。此外,只要情況允許,戰鬥中就由連指揮員向官兵介紹敵我情況,發動官兵出主意、想辦法。通過軍事民主,使連隊官兵感到有打勝仗的辦法,也就能夠增強勇氣與信心。戰鬥後,各連還進行檢討,評指揮、評技術、評傷亡等,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作戰本領。
政治攻勢,瓦解敵軍。瓦解敵軍是我軍政治工作三大原則(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瓦解敵軍)之一。淮海戰役中,我軍廣泛開展政治攻勢,取得了瓦解敵軍的輝煌成就。各連隊均成立政攻小組或攻心組、喊話組,進行喊話和其他政攻工作。各連火線政攻的方式有喊話、勸降、釋俘、宣傳彈、宣傳牌、送禮物等。當時,國民黨軍物資補給不足,士兵沒有食物可吃時,我軍戰士就把肉包子、香油餅挑在刺刀上,挑出戰壕,喊話道:「蔣軍兄弟們想吃包子的就過來,我們保證不殺俘虜,還送你回去。」這對飢餓的國民黨軍極具誘惑力。有的吃完回去成了我軍的義務宣傳員;有的今天吃過,明天又帶同伴一起來;有的還帶著傳單和勸降信回去,在國民黨軍中秘密傳遞。華野第9縱隊27師81團3營9連還將崗哨和喊話小組結合起來,隨時隨地向敵開展政治攻勢,7天就收容105名敵軍。華野代司令員、代政委粟裕在總結淮海戰役第三階段勝利的主要原因時曾說:「敵人最後被解決得這樣快,應該歸功於政治攻勢的成功。」
加強紀律,革命必勝。加強組織紀律教育,使官兵自覺執行政策、遵守紀律,是我軍戰時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環。在淮海戰役第一階段,華野第1縱隊在江蘇鄭縣以南的窯灣追擊戰中,有名戰士挖槍眼時不慎打碎房東的鏡子。他留下賠款並寫下一張字條:「房主人,對不起,我因打牆洞射擊敵人心急,機槍腳碰破了你們梳妝檯上的鏡子,現特賠償。請原諒。2團8連戰士朱勝明,48年11月10日中午。」房東回來發現後,連錢帶字條一起送回部隊。
淮海戰役中,各連隊認真貫徹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提出的「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的方針,教育官兵在大規模戰爭中,克服一切無紀律狀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唱遍軍營、深入人心。
淮海戰役中,我軍政治工作充分發揮「生命線」作用,有力保證了作戰勝利。參戰的各個連隊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廣泛開展政治工作,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效果顯著,很多方法至今仍頗具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