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市有個小縣,人口23萬,素有「雞鳴一聲聞三省」之稱

2020-12-14 嶸城軼事

天鎮縣,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東北端,隸屬於山西省大同市。地處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東臨河北省懷安縣,南毗河北省陽原縣,西接陽高縣,北楔內蒙古興和縣,素有「雞鳴一聲聞三省」之稱。總面積1718平方公裡,轄5鎮(玉泉、谷前堡、米薪關、逯家灣、新平堡)、7鄉(卅里舖、南河堡、賈家屯、趙家溝、馬家皂、南高崖、張西河),235個行政村;總人口23萬人。

歷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生存繁衍(距今1萬年前);戰國初為代國延陵邑(公元前475年),後趙國建延陵縣(公元前457年);晉、北魏為鮮卑族封地(295年);唐設天成軍(631年);遼代始設天成縣(1044年);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天成衛,正統十四年(1449年)遷鎮虜衛至天成衛,二衛同治(鎮虜舊衛在今呼和浩特市託克託縣東南,遷至縣城西,轄26個堡寨;天成衛在縣城東,轄39個堡寨、3個軍墾、2個哨馬營、領兵5707人);清順治三年(1646年)合天成、鎮虜二衛為天鎮衛,雍正三年(1725年)改制為天鎮縣;新中國初,由察哈爾省察南專區歸入山西省雁北專區,1993年7月歸屬大同市人民政府。

交通運輸

天鎮縣距離北京300公裡,距離大同80公裡,距離張家口85公裡。有京包鐵路橫貫東西,同張、鎮馬兩條國道縱橫交錯。縣、鄉、村公路通車率達100%。天鎮縣有11個鄉鎮、95個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通車裡程477.7公裡。天鎮縣南距大同雲岡機場70公裡,高速公路全程直達。

土地資源

天鎮縣可劃分為川區、山區、丘陵區、邊山路口區,可供農、林牧用地194.75畝。現有耕地面積59.74萬畝,其中水澆地24.16萬畝。林地面積17.4萬畝,森林覆蓋率16%,天然草地面積 46.5萬畝。天鎮縣尚有荒山、荒坡、荒灘面積50萬畝。

名優特產

涼粉

天鎮涼粉,是當地一種特產,在大同一帶非常著名,成為人們到天鎮後需要品嘗的風味小吃。天鎮涼粉,放進碗裡,然後澆上鹽水、醬油、香油、醋、辣椒油、味精、芥末、蔥花,攪拌以後,便可食用。

豆腐乾

天鎮豆腐乾,有五香豆腐乾和燻豆腐乾兩種。鹹豆腐乾又有豆腐乾和豆腐筋之稱。天鎮豆腐乾,是用傳統的工藝精製而成。且選料精細,用上等的黃豆為原料,黃豆顆粒飽滿,無疵瑕,磨出的豆漿、豆汁潔白鮮嫩。

豆腐皮

豆腐皮系天鎮縣城的傳統名產。天鎮城的豆腐皮,薄如紙張,筋似皮條,色美味香,價廉物美。

風景名勝

慈雲寺

慈雲寺是天鎮縣現存邊塞歷史文化文物的典型,以其歷史久遠,規模宏大而著稱,於1957年山西省政府審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晉升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慈雲寺始建於唐代。清朝,亦屢有修葺,但一直保持元明朝時的建築風格。

漢墓群

沙梁坡漢墓群,有漢墓41冢,2006年被批准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漢墓群在縣城南8裡沙梁坡上,俗稱謊糧堆。1989年修築國防公路天(鎮)走(馬驛)路,最大一冢為東漢郡守級官職墓葬。出土劍、六博等文物,都歸入雁北文管所。現有4冢漢墓,高3.5—7米,最大直徑21米。

保平堡

保平堡是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修築,周長一裡七分。城牆高3.6丈。築有東門。東門高5米,寬3米,進深11米,磚券門洞,此堡堡址海拔1255米,佔地41畝。1990年基本無人居住,荒廢。

榮譽稱號

2020年2月27日,經山西省政府研究同意,天鎮縣退出貧困縣。

2020年6月30日,天鎮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相關焦點

  • 山西大同市的這個縣三省交界貧困縣,擁有山西縣級最大高鐵站
    在山西省大同市東北,有這樣一個縣,地處三省交界,擁有山西縣級最大高鐵站。這個縣就是山西天鎮縣,這個縣位於隸屬於山西省大同市,初聽名字以為是一個鎮,實際她是一個建制縣,地處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東臨河北省懷安縣,南毗河北省陽原縣,西接陽高縣,北楔內蒙古興和縣,素有「雞鳴一聲聞三省」之稱。天鎮縣歷史非常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清順治三年(1646年)合成天鎮衛,雍正三年(1725年)稱天鎮縣。
  • 山西大同下轄的10個行政區域一覽
    截至2020年6月,大同市下轄4區,6縣共10個行政區域。市轄區1.新榮區新榮區,是山西省大同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山西省境北部,大同市境西北部。北靠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豐鎮縣交界,東與陽高縣、東南與本市雲州區、西與左雲縣接壤,南與本市雲岡區和平城區為鄰。素有「大同後花園」之說。
  • 大巴山最後的秘境,雞鳴一聲聽三省,被稱為「自然國心」之縣
    陝西是漢文化的發源地,四周分別與內蒙古、山西、河南、湖北、重慶、四川、甘肅、寧夏等八個省市接壤,而就在陝西安康有一個三省交匯、楚漢文化交融的縣——鎮坪縣,這是一個被稱為「自然國心」的縣,也被稱為大巴山最後的秘境。鎮坪縣這個名字,估計很多人聽起來比較陌生,這是一個曾經的貧困縣,它又憑什麼稱為「自然國心」和大巴山最後的秘境呢?
  • 陝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素有「秦都漢關」之稱!
    在此基礎上,截至2018年底,陝西省下轄10個設區市,含30個市轄區、72個縣、5個縣級市。其中,就隴縣來說,人口超20萬,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古稱隴州,因地處隴山東阪而得名,也即屬於因為一座山而得名的情況。隴縣位於關中平原西部、寶雞市西北。東臨千陽,南接陳倉區,西北部與甘肅清水、張家川、華亭、崇信、靈臺五縣毗鄰。
  • 山西大同十大古村落,這裡被稱為「北方鎖鑰」是中國九大古都之一
    山西·大同,古稱雲中、平城。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境內古蹟眾多,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國九大古都之一。今天跟大家一起聊一聊山西大同的十大古村落。大同-天鎮縣1、新平堡村位於大同市天鎮縣新平堡鎮,地處晉、冀、蒙三省交界處,素有「雞鳴一聲聞三省」之稱。新平堡村地形為典型的「兩山夾一川」,平均海拔在1100米以上,自古便是兵家必爭的要地,這裡保存了較為完整的古軍事防禦體系,被稱為「活的古堡」。
  • 山西一古鎮,大同邊塞,因軍而顯,因商而盛,曾有''茶馬古道''之稱
    山西古鎮就是特別多,全國著名的也不少,平遙古城就不說了,其它那些有名氣、能拿的出手的古鎮也不下十幾個。究其原因,我想就山西古鎮的整體而言,其來由主要得益於山西曾是聞名遐邇的晉商故裡之緣故吧!可以毫不誇張地講,是強盛的晉商孕育了山西特有的晉商文化、是發達的晉商打造了它那令世人稱羨的眾多古鎮,但也有個別例外的,它們除稱雄一世的晉商影響外,還由於其它原因而發跡而成古鎮的,為此小編今天其它不講,專門給大家介紹一個有別於其它地方、且傳奇而繁華的古鎮。
  • 山西大同有個縣 人口35.6萬 GDP48.8億元,是人口最多的農業縣
    渾源縣,隸屬於山西省大同市,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地處桑乾河支流渾河中上遊。東接廣靈,西毗應縣,東南部以恆山與靈丘、繁峙縣分界,北面由六稜山與雲州區、陽高縣相連,總面積為1966平方公裡,轄6鎮12鄉301個行政村,總人口35.6萬人,其中縣城人口12萬,是大同市轄區中面積較大、人口最多的農業縣。
  • 山西撤縣設市(區)大家談系列:大同篇
    山西11市中,除陽泉外,大同是唯一沒有縣級市的地級市。陽泉沒有,是因為轄縣過少,總共才兩個。大同市是山西省第二大市,社會影響力僅次於太原,自1989年析出懷仁、右玉、應縣,2019年撤銷大同縣外還轄6個縣。可這麼多年來,卻沒有一個縣級市。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好在今年官方又傳消息:再推渾源、左雲撤縣設市。
  • 山西大同市有個小縣城,人口25萬,因一場著名的戰役而聞名天下
    西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置靈丘縣,因有趙武靈王墓而得名,屬并州代郡。1993年7月地市合併後屬大同市。截至2009年,靈丘縣境內有國、省道3條,縣道9條,鄉道43條,村道113條。 著名的平型關戰役就發生在靈丘縣,靈丘縣也因為這場享譽世界的戰役而聞名天下。
  • 山西朔州「最北」的縣,人口僅約12萬,擁有殺虎口景區
    今天走進的一個縣,它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最北端,和內蒙古接壤,它就是右玉縣,由於右玉地處晉蒙兩省區交界地帶,同時又是山西最北部的縣之一,所有有「山西省北大門」的稱號。與此同時,右玉縣與山西省內的「大城市」大同市相鄰,右玉縣城離大同市約80公裡,右玉縣城離朔州市約110公裡,右玉縣交通便利,國內大同出呼和浩特高速公路東進北出,109國道橫貫東西,241國道,準池運煤鐵路和山西縱右玉縱貫平魯高速公路南北,該煤鐵豐鐵路東出右玉連通大秦鐵路。
  • 陝西面積最大城市,雞鳴聞三省,還被稱為「中國的科威特」
    陝西古稱三秦大地,簡稱「陝」或「秦」,它位於中國內陸腹地、黃河中遊,東鄰山西、河南,西連寧夏、甘肅,南抵四川、重慶、湖北,北接內蒙古。最近描寫三秦大地故事的兩部電視劇大火,《大秦賦》與《裝臺》一左一右、一古一今,不僅讓大家記住了獨特的陝西美食也讓陝西文化和中國歷史深入人心。
  • 江西贛州的一個縣,誕生了16位共和國將軍,素有「六縣之母」之稱
    于都縣,地處江西省贛州市東部,建縣於西漢高祖六年(前201年),素有「六縣之母」和「閩、粵、湘三省往來衝」之稱。東鄰瑞金市,南連會昌縣和安遠縣,西接贛縣區,北毗興國縣和寧都縣。總面積2893平方千米,轄9個鎮、14個鄉,戶籍總人口111.5萬人。縣政府駐貢江鎮。
  • 浙江省一個市,人口超470萬,素有「魚米之鄉」之稱!
    在悠久的歷史下,其境內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截至2018年,浙江省下轄11個地級市,杭州、寧波為副省級市。其中,就嘉興市來說,人口超470萬,別稱禾城,是浙江省地級市,地處華東地區、浙江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處江河湖海交會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
  • 山西大同一個縣,與河北省交界,有高速路還沒有鐵路
    山西省大同市下轄4個區、6個縣,其中有多個與河北省交界的縣,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其中之一的廣靈縣。廣靈縣位於大同市東南部,永定河上遊,北嶽恆山東襟,東部與河北省蔚縣交界。廣靈縣區位優勢較為明顯,縣城距離北京約290公裡,距離山西省會太原約330公裡,距離石家莊市約300公裡。國道和高速公路橫貫東西,目前出縣境的「東出口」廣蔚高速還未打通,如廣蔚高速貫通後,來往京津冀將更便捷。鐵路方面,廣靈縣目前還沒有鐵路,是大同市少有的還未開通鐵路的縣。
  • 安徽省一個市,人口超800萬,素有「三國故地,包拯家鄉」之稱!
    清朝康熙年間,安徽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在地理位置上,安徽省東鄰江蘇、浙江,西連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與山東接壤。作為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安徽省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下轄16個省轄市,7個縣級市,54個縣,44個市轄區。其中,就合肥市來說,人口超800萬,簡稱「廬」或「合」,古稱廬州、廬陽、合淝,安徽省省會。
  • 中國「最具風情」的縣,走西口的發源地,素有雞鳴一聲聞三省之說
    2012年,河曲縣被評為「中國最風土旅遊名縣」,是當年山西人「西」的故鄉,西北隔黃河,分別與陝西省浮谷縣和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相望,蘇啟明聽了三省之言。河曲是中國民間美術的故鄉。到了河曲,可以細細品味黃河的莊重與寧靜,但事實上,黃河流經山西的大部分講壇,都十分寧靜,西方古都離縣城不遠,高處有一座牛廟,此外,在忻州市修建的白樸公園裡,建於西八縣的一本書裡,最大的優點就是尊重歷史,順應地形,依地形而建,處處風景秀麗,處處風景名勝,亭臺樓亭,山水塔宇,山散花樹,鳥獸遊魚,裝飾精美。
  • 廣東湛江有一個小縣城,人口90萬,素有「湛江市區後花園」之稱
    遂溪縣下轄15個鎮:遂城鎮、黃略鎮、建新鎮、嶺北鎮、城月鎮、河頭鎮、江洪鎮、樂民鎮、烏塘鎮、北坡鎮、港門鎮、草潭鎮、洋青鎮、楊柑鎮、界炮鎮15個鎮,另轄一個鄉級單位:廣前公司,縣人民政府駐遂城鎮。常住人口90萬人。唐天寶二年(743年),改鐵杷縣為遂溪縣,意取「溪水合流,民利遂之」。遂溪縣屬海康郡,縣治設今湛江市郊舊縣村,此為遂溪得名之始。
  • 浙江象山縣有一個沿海小鎮,人口10萬,素有「浙洋中路重鎮」之稱
    石浦鎮,浙江寧波市象山縣下轄鎮,地處浙江中部沿海,象山半島南端,位於東經121°48ˊ-121°57ˊ,北緯29°08ˊ-29°013ˊ,北接新橋鎮、定塘鎮等鄉鎮;西扼三門灣;南與鶴浦、高塘隔港相望;東臨大目洋、貓頭洋,素有「浙洋中路重鎮」之稱。
  • 該縣是「書法之鄉」,素有「北國江南」之稱,擁有人口160餘萬
    在河南說起人口超百萬的大縣,說起人口大縣你會想到的是哪裡?小編想估計不用猜幾猜,大家就會猜到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縣,該縣是我國的書法之鄉,也是「中原第一僑鄉」,這個縣就是有「北國江南,江南北國」之稱的固始縣。
  • 山西最北端的明代古堡,400年基本保存完好,但是卻少有人知
    山西大同的美不同於尋常,它擁有著北方古城浩氣磅礴之雄風,也蘊含塞上名都之古韻,其悠久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情懷,讓每一位遊客都能深刻地感受到這歷經千年的風霜印記,徜徉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千百年風雅沐浴,無數美好的古村鎮依舊散落其間,別有久遠故事和美好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