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燈火裡的大唐盛世

2021-02-26 慧聰音響燈光網

鬢雲欲度香腮雪,

衣香袂影是盛唐。

除夕夜,各大衛視的春晚百花齊放,其中最精絕的要數河南衛視的國風表演——《唐宮夜宴》:參加夜宴的宮女們,手持笛、鈸、曲頸琵琶、篳篥等民族古典樂器,如在古畫中穿行一般,時而嬉笑打鬧,時而梳妝打扮,好不活潑~

果不其然,這場異常討喜的表演在播出後迅速攻佔了各平臺熱搜,節目視頻播放量超20億,微博主話題閱讀量4.9億次。

大家眾口一詞:「看不夠!再來億個!!」

也有觀眾提出建議:「可以讓小姐姐們從畫中走出來嗎?

現場版《唐宮夜宴》將作為河南衛視元宵特別節目的重頭節目,於今晚(正月十四)19:30在河南衛視再次華麗亮相!這一次,她們從畫中走了出來,走向了現實中的國家寶藏。

今晚的「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將以河南博物院中的鎮館之寶為吸睛點,以穿越時空、次元交匯為時間軸,將河南歷史文化中最耀眼的元素與精彩的歌舞、戲曲、武術等藝術表演結合起來,用「傳統文化+現代科技」的手法,為新媒體時代的觀眾呈上一場別具心裁的文化盛宴。

第一棒,賈湖骨笛、婦好鴞尊、蓮鶴方壺等鎮館之寶。這項重點拍攝內容能讓觀眾、網友通過大屏小屏近距離飽覽一大批國之重器的細節面貌。在博物院內實景錄製綜藝晚會的部分片段,這在國內也尚屬首次。

第二棒,《唐宮夜宴》的可愛小姐姐們要帶來《宮燈舞》啦!

歷史有記載,曹植途徑洛水時靈感迸發,寫下來傳世名篇《洛神賦》。而鄭州歌舞劇院以《洛神賦》《七步詩》和中原傳說為依託,用創新的藝術表達,創作了舞劇《水月洛神》,《宮燈舞》是舞劇《水月洛神》中的精華片段。

第三棒,霍尊將演唱古風歌曲《蓮鶴方壺》,此外還有眾多歌手加盟。

蓮鶴方壺是河南博物院首批鎮館之寶,1923年出土於河南新鄭,被譽為「青銅時代的絕唱」。正是因為以蓮鶴方壺為代表的一批青銅器的出土,才開啟了河南的文物保護之路,建起了後來的河南博物院。歌曲《蓮鶴方壺》正是以此為題材創作的一首古風歌曲。

第四棒,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的對決——比武對決《鬥轉星移》。

這一次,觀星臺不再以虛擬立體投影出現了,由400名左右的武術演員組成的浩瀚隊伍在觀星臺下表演傳統武術,天人合一,氣勢如虹,展現出中華兒女英姿勃發、團結一心的精神氣魄。

如果你認為「元宵奇妙夜」只有傳統文化一個亮點,那真就誤會大了!

今晚,歷史名跡和它璀璨的燈光將作為拍攝環境,為表演錦上添花!此次晚會,在拍攝地點上是歷來跨度最大的一次,分別在河南博物院、鄭州市鄭東新區、河南廣播電視臺8號演播廳、洛陽明堂、開封清明上河園、登封觀星臺等六地錄製。

應天門是隋唐天子舉行重大國事慶典與外交活動的重要場所。往年每個節日應天門都舉行過許多燈會,應天門的燈光烘託了它本身就很厚重的歷史感,賦予表演許多故事。

它利用雷射投影、立體聲、燈光等科技手段,將音樂、影片、建築、歷史融為一體,「科技+燈光」的表現力,這次都將通過攝像機將它的恢弘傳達到觀眾的視網膜。

洛陽明堂是中國建築的巔峰之作。作為著名夜遊景區,絢麗金色的燈光環繞著明堂,它的皇家貴氣在金碧輝煌的燈光中越發磅礴,和這一次復古國風晚會的光彩交相輝映。

觀星臺是我國最古老的一批歷史建築。今晚的武術對決就是在這裡拍攝的。觀星臺的燈光類似朝陽的顏色,自下向上的照明,營造了神秘又莊重的氣質;牆體歷經歲月已然凹凸不平,打上燈光竟然更加明暗有致,就像身處銀河,再與它上方的星空相映成輝,更襯華夏武術的恢弘氣魄。

清明上河園是以《清明上河圖》為藍本建造的歷史文化主題公園,作為承載了歷史文化的景點,也是歷年節日燈會的熱點打卡地,每個節日的燈會都令人拍手叫絕。

據悉,今晚的元宵奇妙夜,將有神秘嘉賓和表演《玉兔渾脫》的小演員們一起在清明上河園放燈,在如夢似幻的氛圍中為國祈福,為民祈願,共同祈禱國泰民安,家國團圓。

《唐宮夜宴》的小姐姐+歷史名跡的璀璨燈光,光是看圖就眼饞得抓耳撓腮了。

喜歡傳統文化和炫目燈光的觀眾,尤其二者中曾錯過春晚《唐宮夜宴》直播的觀眾小編更是要敲黑板提醒:這一次千萬不要再錯過啦!

相關焦點

  • 河南人,太牛逼了!
    >-每日lns新資訊之前看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時,最喜歡講唐代仕女俑的一期,以一種俏皮可愛的方式,表達了對那個浪漫時代的美好想像。窮得只能花500萬辦一場春晚的河南臺,還讓我們看到另一種誠意。「我們和1500多年前的唐樂舞俑是同行,只不過她們是舞給帝王將相看的,而我們的舞蹈是奉獻給人民群眾的」。「儘管相隔1500多年,但藝術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阻隔,當我透過博物館裡的玻璃罩看她們的時候,就像是在和前輩們對話」。
  • 燈火闌珊話元宵
    平亂之後,公元前180年,大臣周勃、陳平掃除了呂氏家族的勢力,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因而漢文帝登基的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值得紀念劉恆大赦天下,與民同樂。京城裡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 《荷靜曉語》(2787)[詩詞臆話]元宵燈火闌珊夜 明月醉人詩意飛
    《荷靜曉語》(2787)[詩詞臆話]元宵燈火闌珊夜                        明月醉人詩意飛
  • 我在家裡「挖文物」~河南博物院的這個考古盲盒火火火火火了
    近日,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火了 直接被考古迷們買到斷貨 一位網友發帖講述了「拆盲盒」的過程 在淘寶搜索「河南博物院」 進入店鋪就能直接購買
  • 盛世元宵·詩意邊城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 雜問集丨元宵節裡,話元宵
    在西漢武帝時期,「太一神」祭祀活動定於正月十五,據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經將元宵確定為重大節日。《史記•樂書》曰:「漢家祀太一,以昏時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遊觀燈是其遺事。」據說元宵節燈火之俗始於漢武帝祭祀太一神,又稱「上元節」。
  • 穿越時空夢回盛唐 2020西安城牆博物館奇妙夜啟幕
    11月28日,由西安城牆管理委員會和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聯合舉辦,中國銀行戰略攜手的2020西安城牆博物館奇妙夜活動在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璀璨啟幕。一場由「沉浸式體驗+遺址+演藝+科技」四位一體的視聽盛宴,吸引了各地市民遊客前來打卡體驗。
  • 館藏為證,元宵才是中國最好玩的節日
    元宵節主題強調一個「鬧」字,放花燈、舞獅子、踩高蹺、猜謎語、吃元宵,據說最盛時「家家走橋,人人看燈」,夜如白晝,萬人空巷。元宵節追蹤溯源到漢武帝時代對「太一」神的絕對崇拜,在漢朝人心目中,太一神是萬物源泉、萬物秩序,是高於「五帝」如同上帝般存在的大神。好戰的漢武大帝無論是出徵討伐或逢年過節都喜歡祭拜太一神,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尤為隆重,盛大的篝火一直燒到天亮。
  • 元宵的古詩大全 正月十五元宵節詩詞 2020元宵節手抄報內容
    星月當空萬燭燒,人間天上兩元宵。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逛燈會、猜燈謎、賞花燈、放煙花,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  與很多節日不同,提起元宵節,人們的內心總是湧出層層詩意。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
  • 持續刷屏的《唐宮夜宴》,讓河南博物院火出圈!開學前,一定給孩子好好講講河南文化!
    ——點選「設為星標★」其中舞蹈節目《唐宮夜宴》功不可沒,5分鐘的舞蹈,十四名舞蹈演員,將大唐風華融於少女的嬉笑怒罵,時而嚴肅,時而活潑。為觀眾呈現了一個活起來的博物館奇妙夜。《唐宮夜宴》之後河南博物院的參觀人數驟增4成河南人身邊的寶藏之地終於藏不住了!《唐宮夜宴》高熱不退開學第一課的素材有了一定給咱孩子看看!
  • 元宵食趣:《長安十二時辰》易烊千璽吃的油錘是什麼神仙食物?
    【環球網文化頻道綜合】「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正月十五元宵之夜,宮廷民間百裡燈火長明不絕,錦繡交輝,一片良辰美景,才子佳人相會。元宵節賞花燈、話燈聯、猜燈謎,遊人絡繹不絕,口感脆美的油錘、傳說中的面蠶、甘甜可口的糯米糰子,也成為古人喜愛的節令美食。
  • 「博物館奇妙夜」帶你重啟時光,遇見盛唐~
    印象中的博物館每一件藏品都蘊藏著遙遠的歷史故事嚴肅、厚重似乎成了博物館的代名詞你可曾想過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外博物館也可以變得很有趣2006年第一部《博物館奇妙夜幾經時代風雲變化讓這座城市處處充滿著歷史印記西安市共有150座博物館不知道小夥伴們打卡過多少座今天小編將帶小夥伴們走進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解鎖2020年最值得期待的文化跨界大戲以一場「博物館奇妙夜
  • 《盛世唐城之大唐倚夢》正式進入第三年!唐城夜遊究竟發生了哪些...
    10月4日當晚,《盛世唐城之大唐倚夢》遊客接待達最大承載量,成為襄陽首個因已達最大承載量而暫停售票的景區。2018年,對外開放僅3個月的《盛世唐城之大唐倚夢》夜遊項目,接待遊客超40萬人次。2019年全年,唐城景區僅夜遊客流量超110萬人次。2019年2月20日元宵佳節期間,唐城夜遊上榜央視黃金時段。
  • 正月十五鬧元宵——「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在故宮博物院舉辦
    「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作為故宮博物院「紫禁城裡過大年」系列展覽活動的延續,目的是滿足公眾的文化需求、心理需求、情感需求,更好地闡釋「傳統節慶」這一充滿團圓幸福感的話題,讓新春的故宮博物院,在深沉壯美的厚重文化之外,以更加「接地氣」的方式,讓公眾沉浸其中,感受博物館裡獨特的節慶味、人情味。
  • 夢回大唐,讀精美絕倫之詩詞佳句,看五彩絢麗萬邦來朝的大唐盛世
    夢回大唐,讀精美絕倫之詩詞佳句,看五彩絢麗萬邦來朝的大唐盛世「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這是詩人白居易眼中風流倜儻的唐明皇與傾國傾城的楊貴妃之間的美好皇家愛情;每每吟誦這些詩句,仿佛置身於那個令人嚮往的繁榮大唐盛世,無數次想要夢回唐朝。
  • 《雲香閣詩詞社》1166輯-精選同題《元宵》今宵共品湯圓美 更兆豐年國運昌
    欣逢盛世君知否?吃元宵、歡聲笑語,和諧時候。燈火闌珊團圓節,白雪紅梅娛侑。縱夢裡、甘甜依舊。況對青山同綠水,好心情,也把琵琶奏。共祝願,國家富。把酒難酬元夜短。舞裙歌扇。誰解流年換?執筆墨生香,皓腕書新卷。繾綣梅意松情,敲韻詩題遍。夢裡鴻圖展。
  • 今川印明月,元宵月醉明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 元宵|一曲笙歌春似海,萬家燈火夜如年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是元宵節慶典的重要民俗之一。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而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於中國很多地方。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
  • 用50億元打造了陝西景點,不收一分錢,網友:重現大唐盛世
    這個「城」,就是大唐不夜城,位於西安市區。在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的大雁塔腳下,「城邑」以盛唐文化為背景,依託唐代的各種元素,向人們展示了唐代的佛學文化、群英譜、開元盛世等文化。  一到大唐不夜城,就對這裡情有獨鍾。不單因為這裡是「網紅」,更主要是因為這裡的文化,布局,雕塑等等。儘管在風格上和其它地方有些相似,但在藝術表現上,卻別出心裁,別具一格,將盛唐文化展現得完美無瑕,令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