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為證,元宵才是中國最好玩的節日

2021-02-28 聯拍在線

自古以來,元宵節就是中國人的「狂歡節」,是中國年的「壓軸戲」。元宵節主題強調一個「鬧」字,放花燈、舞獅子、踩高蹺、猜謎語、吃元宵,據說最盛時「家家走橋,人人看燈」,夜如白晝,萬人空巷。

元宵節追蹤溯源到漢武帝時代對「太一」神的絕對崇拜,在漢朝人心目中,太一神是萬物源泉、萬物秩序,是高於「五帝」如同上帝般存在的大神。好戰的漢武大帝無論是出徵討伐或逢年過節都喜歡祭拜太一神,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尤為隆重,盛大的篝火一直燒到天亮。

直到漢文帝時,他將正月十五命名為「元宵節」。自此,元宵節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就這麼一直沿襲下來了。

馬王堆漢墓帛畫《太一將行圖》  湖南省博物館

司馬遷編撰《太初曆》裡已經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從隋初開始到唐宋,元宵節更是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記載: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裡,列戲為戲場。

從唐代開始,元宵節加入了花燈遊街、戲曲歌舞、雜技等,元宵節逐漸演變成了一個從宮廷到市井全民參與的節日。

元宵節時期的長安城,不僅取消宵禁,還有國家規定的法定三天假期,就連平時不能拋頭露面的女子們也能出門遊街賞燈,被稱之為「放夜」。

唐代賞燈活動

「唐睿宗,先天二年正月望,初弛門禁;玄宗 天寶六年正月十八日詔重門夜開,以達陽氣;朱梁 開平中,詔開坊門三夜……太平興囯六年,敕然燈放夜為著令。」——宋·高承《事物紀原.歲時風俗》

「放夜」有多熱鬧呢?當時的詩人一首《上元夜》將老百姓貪戀燈火,流連忘歸的情形描繪得淋漓盡致。

唐·崔液·《上元夜》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到了宋代,元宵節前後會舉辦大型的燈市,會有各種奇形怪狀的花燈展示和售賣。在擅長精細寫實的南宋畫院待詔李嵩的《觀燈圖》中,一個漂亮小姐姐牽著一隻大象花燈,後面的小朋友們非常好奇地跟著,遠處還有大型花燈,其他小姐姐們忙著吹拉彈唱,場面不亦樂乎。

宋  李嵩《觀燈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

北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裡花了很大篇幅講了開封城怎麼過元宵節的:萬街千巷,盡皆繁盛浩鬧。每一坊巷口,無樂棚去處,多設小影觀棚子,以防本坊遊人小兒相失,以引聚之。殿前班在禁中右掖門裡,則相對右掖門設一樂棚,放本班家口,登皇城觀看。官中有宣賜茶酒妝粉錢之類。諸營班院於法不得夜遊,各以竹竿出燈球於半空,遠近高低,若飛星然。阡陌縱橫,城礫不禁。

書中對花燈的記載也事無巨細:燈球、燈槊、絹燈、鏡燈、字燈、水燈、龍燈、鳳燈、走馬燈、巨型花燈……簡直是爭奇鬥豔。

當然,草原民族的統治,對於盛起於中原的節日實行了壓制政策,金元時期元宵節的活動略有停擺。

將元宵節過成了一項浩大工程的要屬明朝了。明朝時期,每逢元宵節,百官便可放假十日。《明會典》記載:永樂七年詔令,元宵節自正月十一日起給百官賜假十日,以度佳節。

 明  上元燈彩圖  

這十天是什麼樣的景況?到處張燈結彩、耍獅子、放煙火、鼓吹彈唱,擠擠雜雜,大街小巷,通宵達旦。那麼,皇室也不例外,元宵節的宮廷,更是別有一番熱鬧風景——

長達6米多的巨幅畫作《明憲宗元宵行樂圖》 呈現了當時的盛況,場面之大令人瞠目結舌。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卷縱36.7cm,橫624cm

明朝元宵節都玩些什麼呢?


 明憲宗皇帝正在看太監、童子們燃放煙花


憲宗換上了金龍黃袍


貨郎車上掛滿彩燈,車上擺滿玩具和零食

元宵戰利品,買到一盞象徵太平有象的象形燈


各種買彩燈

街頭演出

《三英戰呂布》的戲文演出

外國使臣組成的獻寶隊伍

各種雜技表演

大清康乾盛世,傳統佳節自然要熱鬧一番,清朝康熙時期,每年的元宵節都在太和殿舉辦盛大國宴招待王公貴族和外國使節,以此慶賀節日顯示國運昌盛。乾隆帝即位後在許多方面都承襲前朝典制,每遇漢民族歷代相承的傳統節日如元旦、上元、清明、七夕、中秋、重陽等,他都要求在皇宮中舉行相關的慶祝活動。

大清的元宵節,花燈永遠是主角,展現宮廷生活的《乾隆帝元宵行樂圖》、《十二月月令圖》都出現了一個超級震撼的大花燈,體現市井氣息的《蘇州市景商業》 ,也是人手一個燈。

《乾隆帝元宵行樂圖》軸,故宮博物院藏

絹本,設色,縱302釐米,橫204.3釐米

乾隆元宵行樂圖局部    清

清·畫院畫師《十二月月令圖》之元宵節  臺北故宮博物院

清·佚名畫師《昇平樂事圖》組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

清·佚名畫師《蘇州市景商業》  法國國家圖書館

相比皇宮裡的奢華鋪張,民間的元宵節無疑更接地氣,一盞花燈,就能讓一群小朋友玩得熱火朝天。

 清·閔貞《八子觀燈圖》  揚州市博物館

古人可比我們會玩多了。

雲鬧元宵結束了,

作為元宵節不放假的現代人,

該放下手機,好好工作了。

版權聲明:本文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由聯拍在線整理編輯,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400-608-1178。

相關焦點

  • 元宵姑娘的故事—思維導圖說節日
    東方朔假意地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並且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令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 聽後,就把東方朔說的解災辦法傳令下去。
  • 【我們的節日·元宵】正月十五月圓,歡歡喜喜鬧元宵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猜燈謎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
  • 2018元宵節北京燈會廟會匯總 北京7場元宵活動哪裡好玩
    元宵燈會是一種中國傳統民俗活動,早在十多年前已被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今年2018年在北京,元宵節去哪裡賞燈呢?小編在這裡盤點了2018年元宵節北京燈會廟會活動。[北京最熱鬧的3場燈會推薦]  龍慶峽冰冬季氣候寒冷,結冰期較長,龍慶峽利用這獨特的自然條件,自1987年開始舉辦冰燈藝術節,迄今為止已成功舉辦32屆,龍慶峽冰燈藝術展已經成為首都冬季旅遊的傳統項目,為豐富首都人民節日文化生活做出了貢獻,並在國際上產生了一定影響。  龍慶峽冰燈是立體的圖畫,彩色的詩篇,藝術的奇觀,是冬季龍慶峽為中外遊人奉獻出的美輪美奐的冰雪盛宴。
  • 洪仁忠:元宵民俗面面觀
    二是做法不同,元宵大多是用籮滾手搖的方法滾出來的,表皮乾燥鬆軟;湯圓是用手心揉搓包出來的,表面光滑黏糯。三是吃法不同,元宵可以煮、蒸、油炸;湯圓一般是煮或炒吃。人們給元宵和湯圓賦予了吉祥喜慶的意義,元宵被稱為「元寶」, 湯圓諧音「團圓」,蒸煮油炸寓意生活熱熱火火。賞。如果要問元宵節最好玩的事,最多的回答一定是賞花燈。
  • 濛陽街道元勝村舉辦網絡「我們的節日·元宵」活動
    如何讓宅在家中的群眾過一個歡樂的元宵佳節?元勝村兩委決定通過網絡微信群的方式開展一次別開生面的「我們的節日·元宵」活動。活動開始時間定在2月8日(正月十五)晚上7:00開始,當天上午開始接受村民加入為此次活動專門建立的「元勝嬉鬧元宵群」,入群群眾達到499人。
  • 今天元宵佳節!除了吃湯圓,還有哪些節日民俗?
    東風夜放花千樹,元宵佳節,觀燈賞月。今年的元宵月是「十五月亮十六圓」,月亮最圓是2月27日的16 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晚,你想和誰一起賞月?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是相同的,都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要和家人在一起吃「元宵」。元宵節吃湯圓這一風俗,是從宋代開始的。「圓子」「糰子」「元之」「水團」「湯糰」等名稱,是宋人對湯圓的稱呼。
  • 生肖元宵迎福而至,節日奇珍你還知道哪些?
    大家心心念念的生肖元宵已經上線啦~ 除了元宵,寶寶們還知道哪些節日奇珍呢? 今天靈兒就為寶寶們帶來 關於鼠年元宵的一手信息 以及其他節日奇珍的大盤點 一、生肖元宵 上線時間: 2020年2月7
  • 元宵——中國的情人節
    在此宵夜,人們出門賞月,喜猜燈謎、燃燈放焰、共吃元宵。此情此景,讀之便知為正月十五元宵佳節的節俗活動。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漢文帝已下詔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於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神」的活動(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使得元宵節愈發成為一年中的重大節日。
  • 元宵佳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在國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為人所知。
  • 中國傳統節日之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 你真的了解元宵嗎?
    該節日被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元宵,原意為「 上元節的晚上」,因 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關於元宵的起源民間也有多種說法。一起來看看吧!
  • 吃在元宵 鬧在元宵 愛在元宵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漢文化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
  • #網絡中國節 元宵#元宵節的來歷及習俗
    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戡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司馬遷創建《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
  • 元宵節佳節
    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司馬遷創建《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
  • 元宵節:中國最浪漫的節日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始於2000多年前的西漢,司馬遷創建《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自唐朝以後,元宵節更加絢麗多姿,充滿了詩情畫意和浪漫色彩。「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身閒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唐朝詩人李商隱的《觀燈樂行》描寫的是元宵夜觀燈的情景。京城長安月光如水,花燈如山,公子小姐乘坐的香車堵塞了寬敞的大道。
  • 正月十五——慶元宵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
  • 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祝福語大全,正月十五祝福語集錦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祝福語大全,正月十五祝福語集錦 1元宵祝福,我最有料.健康和面,適宜老少.快樂擀皮,闔家歡笑.真誠作餡,友誼味道.熱情為火,吉星高照.團圓為鍋,快樂開道.彩鈴為樂,心意送到!
  • 【我們的節日】多樣民俗 魅力元宵 泉州不同地區獨特的鬧元宵習俗
    元宵節前趕製花燈  春光結勝百花芳,元夕分華盛泉唐。元宵佳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泉州元宵節豐富的民俗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散發出獨特魅力。唐武則天久視元年(公元700年),泉州開始建城就有上元花燈活動記載。古代泉州元宵節或迎神賽會活動,必有化妝文藝遊玩習俗,所謂「迎神賽會,莫盛於泉」,說的便是古代泉州元宵節的盛況。
  • 吃湯圓,猜燈謎,元宵佳節樂逍遙!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也是中國的情人節。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燈、猜燈謎、放孔明燈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金域人也不例外,夥伴們會在元宵節這天吃湯圓、猜燈謎,盡情享受元宵節的快樂!小域也在此為大家送上元宵節的祝福,快來抽取吧!
  •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知多少
    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適用地區: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但是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加蘊味無窮。習俗:守歲放鞭炮 貼春聯 拜年 吃餃子 吃香腸,臘肉 看春晚(近年來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