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炮轟馮雲山的湘軍悍將後來如何了?被叛徒出賣後自盡,賜諡忠烈

2021-01-08 Hei白歷史

公平的來說,曾國藩的兵法韜略並沒有什麼出奇之處,甚至可以說,曾國藩根本就不懂得帶兵打仗,但曾國藩所率領的湘軍為何有如此強大的戰鬥力呢?最主要的原因有兩點,第一點是曾國藩有強大的後援,當時清王朝雖無可戰之兵,但作為正統王朝,後勤方面還是能給曾國藩提供保障的。而第二點,就是曾國藩有自知之明,不在帶兵打仗上指手畫腳,著重於軍隊的思想建設,一直有信念、有信仰的軍隊,戰鬥時自然更有韌性。

也正是由於曾國藩不對具體作戰指手畫腳,而且著重軍隊的思想建設,故而在他所建設的湘軍中,湧現出了一大批驍勇善戰的悍將,而且這些悍將對曾國藩的忠誠度極高,不僅在戰場上寧死不降,身處在高位後仍對曾國藩極為忠誠。而這裡要說的,就是湘軍中的一位悍將,他名叫江忠源,或許很多人根本沒有聽說過他,但他在當時,卻是一代風雲人物,為何?因為他炮轟了太平軍的南王馮雲山。

這江忠源是湖南新寧人,曾中舉人,但在會試時落榜,後被任命為教職官員,回鄉教書。但這江忠源與其他的文人士子不一樣,他本身長得極為雄壯,而且熟讀兵書,在回鄉後,他除了教正常的四書五經外,還以兵法訓練鄉裡子弟。當時世道不太平,常有匪患,但新寧在江忠源所組織的團練保護下,得享太平,而且還因擒殺 聚眾作亂的雷再浩,被升為知縣。

當時官員之間,最親密的關係無非就是同窗或同鄉,曾國藩作為湖南人,對於江忠源也是有一定了解的,在鹹豐皇帝詔令部院九卿舉薦賢才時,時任禮部左侍郎曾國藩就推薦了江忠源,雖然後來江忠源因父親去世,斷了這份機緣,但與曾國藩的恩情卻是結交了下來。在太平天國起義時,大學士尚阿赴廣西鎮壓太平軍。江忠源也被徵調到軍中,深受副都統烏蘭泰的器重。後來,江忠源回鄉召集鄉兵五百人,組建楚勇,並由弟弟江忠濬統領,奔赴廣西。

江忠源也算是文武雙全了,雖然兵少,但戰鬥力卻不弱,屢挫太平軍,官職也如同坐火箭一樣,在烏蘭泰戰死後,江忠源得以獨領一軍。他並扼守鸕鷀洲,三敗太平軍,解桂林之圍,被擢升為知府。而後江忠源追擊太平軍至全州。當時,太平軍佔據全州,打算沿著湘江水陸並進,北攻長沙。江忠源在蓑衣渡設下伏兵,又砍伐樹木,堵塞河道,並與太平軍鏖戰兩晝夜。南王馮雲山中炮而死,太平軍潰逃,輜重盡被繳獲。

馮雲山是太平天國起事之初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不僅是拜上帝會的始創人之一,而且自幼喜讀經史、天文、地理,在用兵上更是以狡黠著稱;烏蘭泰曾在上中說,南王是「兇悍詭詐,久歷戎行中不獨未見並所未聞也」;而且學家們還評馮雲山為「其忠勇才德與智謀器度實為太平天國之第一人」;太平天國的天王洪秀全得知馮雲山被大炮轟殺後大哭道「天不欲我定天下耶,何奪我良輔之速也」。

後來太平軍攻略湖南,江忠源自然是火速回湘保衛家鄉了,雖然深受湖南巡撫張亮基的器重,但由於長沙城內巡撫、提督、總兵有十幾人,互不統屬,張亮基難以調度,故而江忠源的主張沒被採納。後張亮基升任湖廣總督,在張亮基的極力推薦下,江忠源升為湖北按察使,可見張亮基對江忠源有多倚重。可能會有人疑惑,這和曾國藩似乎沒什麼關係啊?要知道,其實湘軍是曾國藩和張亮基一起創辦的,如果非要說,那就是江忠源屬張亮基一派,但本質上,仍是湘軍。

之後江忠源又因剿平通城、崇陽、嘉魚、蒲圻的叛軍,生擒叛軍首領劉立簡、陳百鬥、熊開宇等人。鹹豐皇帝認為江忠源忠勇可恃,便讓他到向榮的江南大營幫辦軍務。江南大營是什麼地方?江南大營是清朝為鎮壓太平天國集結起的最後兩支直接聽命於鹹豐皇帝的野戰軍之一(另一支為科爾沁部僧格林沁野戰騎兵)。全國各地素質較好的綠營官兵集結太平天國天京孝陵衛駐紮屏蔽蘇杭財賦區成為江南大營。

但江忠源行至九江時,聞聽南昌被圍,便上疏朝廷,請求先援江西,並率一千三百人奔赴南昌。江西巡撫張芾將王命旗牌授予江忠源,讓他指揮所有戰事。江忠源燒毀城外民宅,斬殺逃兵,又親自駐守章江門,日夜督戰。江忠源堅守南昌九十餘日,多次擊破太平軍營壘、擊沉敵軍船隻。後太平軍見攻不破南昌,無奈之下撤軍而去。鹹豐皇帝為了表彰江忠源的功勞,特賜他二品頂戴。

當時統領太平軍攻略江西的是太平軍的頭號名將石達開,石達開見攻不下南昌,於是又去攻打其他地方,多地陷落,告急的文書如同雪花一樣發往鹹豐皇帝處;其中最為危急的是廬州(今安徽合肥),當時,江忠源冒雨行軍,將士盡皆疲憊,自己也染病不起。行至六安時,太平軍已攻陷桐城、舒城。廬州知府胡元煒遣使告急,並謊稱城中兵力、軍餉充足。江忠源便不顧六安軍民挽留,留下一千兵馬守衛六安,帶病前往廬州。

江忠源抵達廬州,方知城內總共不過三千人馬,而且糧草、軍火短缺,但已被太平軍重重圍困。江忠源雖知自己被胡元煒所騙,而且廬州難以保全,但仍不肯棄城退守。他認為胡元煒不能布置防務,謊言貽誤戰機,多次斥責,並親自駐守水西門,擊退太平軍的進攻。朝廷為了嘉獎江忠源,賜他霍隆武巴圖魯勇號。當時,陝甘總督舒興阿畏懼太平軍兵威,不敢前進。江忠源之弟江忠濬與劉長佑也被阻攔在廬州城外五裡處,難以救援;廬州形勢極為危險。

但這還不是最危險的,湘軍最善打苦戰,但部隊作戰,最怕有內奸,很不幸,江忠源就遇到了;廬州知府胡元煒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及榮華富貴,竟私通太平軍。太平軍獲知城中虛實,更加猛烈地攻城。太平軍炸毀水西門,攻入廬州城中。江忠源拔刀欲自刎,被左右親兵阻止,都司馬良勳背著他逃走。江忠源猛咬馬良勳的耳朵,奮力掙脫,繼續與太平軍交戰。到達水閘橋時,江忠源已身中七處創傷,只得投入古塘,跳水自殺,時年四十二歲。

此戰,布政使劉裕珍、池州知府陳源兗、同知鄒漢勳、鬍子雝等人一同戰死,唯有胡元煒因投降而保存;後江忠源的屍體被部卒周昌跡背出,仍是面色如生。朝廷得知後,追贈江忠源為總督、騎都尉兼雲騎尉世職,賜諡忠烈,並將他的靈位安放在昭忠祠中。太平天國被滅後,朝廷念及江忠源的功勞,又追贈他為三等輕車都尉世職,並在湖南、江西為他建造專祠。

其實關於江忠源,看人極準的曾國藩早年就曾斷言:「吾生平未見如此人,當立名天下,然終以節烈死。」而在江忠源成為湘軍的一員後,曾國藩雖然對江忠源頗有照顧,想避免江忠源的悲劇,但怎奈一切冥冥中早已註定;在鎮守廬州時,江忠源有過多次逃生的機會,或者說他完全可以不去廬州,但他毅然而然的選擇了前往,選擇了堅守,戰至最後一刻,而這也是湘軍一貫的傳統——不畏艱險。

相關焦點

  • 湘軍第一悍將:曾國荃,「曾剃頭」寵愛有加,結局卻有一絲落寞
    眾所周知,曾國藩一手創建的湘軍,歷經無數慘烈戰役,最終一舉攻下天京,為搖搖欲墜的腐朽清朝又續命了幾十年。而在湘軍眾多悍將中,曾國藩其弟曾國荃的地位可以說是舉重輕足,這可並不是因為他是曾國藩弟弟這一特殊身份,而就是論戰功,曾國荃也是讓眾人所信服的湘軍第一悍將。
  • 抗日戰爭勝利後,當初出賣楊靖宇將軍的四個叛徒,最終結局如何?
    抗日戰爭勝利後,當初出賣楊靖宇將軍的四個叛徒,最終結局如何? 1940年2月23日,東北抗日將領楊靖宇被數百敵人圍困住。此時的他已經很多天沒有吃到一粒米飯了,一直靠著山林裡的野草和樹皮充飢,全身都長滿凍瘡,腳上的棉鞋早因長時間的奔逃爛成一團,就連雙腳都凍到潰爛。
  • 出賣「民族英雄」楊靖宇的叛徒有哪些?他們最終的結局如何?
    1940年2月23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因為叛徒出賣而壯烈犧牲,年僅35歲。他犧牲後,吉林省的濛江縣為了紀念他,特意把縣名改成了靖宇縣。楊靖宇將軍於九一八事變後在東北掀起了武裝反抗日本侵略的戰鬥,為中國人民的抗日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的死重於泰山,是值得我們銘記的。
  • 太平天國悍將魯王:一戰擊斃淮軍4千餘人,後被叛徒開槍打死
    任化邦,安徽蒙城人,彪悍無敵,尤其善長使用騎兵,被中興名臣李鴻章譽為晚清駕馭騎兵第一名將,是楚霸王項羽再世,他曾一戰擊斃淮軍4000餘人,將淮軍首席大將劉銘傳逼進絕境。後來,任化邦主動加入太平天國,受封為魯王,與遵王賴文光一起支撐起反清大業。可惜,如此之悍將,卻被叛徒潘貴升從背後開槍打死,殞命沙場。1864年7月,湘軍攻破天京,太平天國滅亡。
  • 歷史回眸‖太平天國教父馮雲山:一個政治家意外之死
    馮雲山對太平天國最大的貢獻在於創立了天王+軍師的政體:天王是最高元首,臨朝不理政,政務由軍師負責。巧妙的把西方君主制和中國農民民主主義相結合起來。馮雲山可以說是太平天國真正的軍師,楊秀清的一切行動也只不過是在馮雲山制定的框架下進行。雖然讓馮雲山裁製楊秀清是不現實的,但卻會使楊秀清不至於目中無人,以致於後來想陰謀顛覆天王洪秀全的統治,引發內亂,嚴重削弱太平天國的實力。
  • 瞿秋白被叛徒出賣,犧牲後有兩個無辜的婦女被冤枉,她們是誰?
    前面我們說了,國民黨反對派一開始並沒有發現瞿秋白的真實身份,後來在叛徒的指認下,瞿秋白的身份才被暴露。那麼出賣瞿秋白的叛徒是誰呢?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都以為出賣瞿秋白的叛徒就是與瞿秋白一起被捕的兩位婦女。當時瞿秋白正由江西瑞金前往大城市治療肺病,在前往大城市的途中,瞿秋白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與他一起被捕的還有兩位婦女,這兩位婦女分別是張亮與周月林。
  • 追隨石達開外出創業的悍將,結局如何?一位被木頭砸死
    那麼,這些追隨翼王石達開外出創業的悍將,其結局如何呢?有沒有「一統太平日,各邀天恩榮。」呢?其實,大夥結局都很慘,基本都死於清軍之手,其中一位還是被木頭砸死,可惜了。 汪海洋——因叛徒出賣,被十幾桿槍爆頭而亡 汪海洋,安徽全椒人,早年不務正業,落草為寇。1853年2月,太平軍60餘萬人馬從武昌浩浩蕩蕩殺向南京,汪海洋率幾百名「盜匪」前來投靠,隸屬翼王石達開部,充當護衛親兵。1857年5月,追隨石達開從南京外出,來到安慶,後則一路轉戰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廣西等地。
  • 湘軍「金口譁變」,8000精銳投奔太平軍,對清朝反戈一擊
    但是,1865年3月,湘軍最精銳軍團,也是野戰能力最強的軍團——「霆軍」在湖北金口譁變,投奔太平軍,讓曾國藩陷入尷尬境地;曾氏湘軍最終被徹底解散,與此關係重大。 剿滅太平軍,清朝依靠曾國藩湘軍主力,其餘則八旗、綠營承擔,尤其是中原、西北,清朝不想讓湘軍染指,八旗是絕對主力。 1864年初,八旗悍將多隆阿在西北陣亡沙場,被起義軍槍炮打死,陝甘局勢更加混亂。1865年3月,清朝決定派遣野戰能力最強的湘軍勁旅——「霆軍」8000餘人前往鎮壓。
  • 太平天國起義真相:馮雲山的私怨和私慾產物
    湘軍和太平天國全史:第1章太平天國的前身拜上帝會最初只是一個宗教團體,馮雲山和洪秀全在最初傳教時並沒有提到過反清。洪秀全寫了很多教義方面的書,也只是強調人人平等,桂平縣知縣還誇馮雲山「教人敬天」,是在行善。
  • 《勝算》福源出損招,唐飛被迫供出成田,成田自盡,唐飛被當叛徒
    成田是日本關東軍內部的高級將領,本來成田是要配合遠東局內部秘密完成計劃之後,撤離到遠東局的,但是唐飛為了保住老百姓,不得已出賣了「成田」。成田在得知秘密計劃洩露之後,自知已經無力回天,最終自盡身亡。在成田自盡之後,遠東局內部很快得到了消息,唐飛不僅沒有死,而且還成為了叛徒,出賣了「成田」,因此唐飛瞬間成了「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 湘軍悍將彭毓橘:曾國藩表弟,外出巡邏時被「捻軍」打死
    1864年7月,湘軍攻破天京,九帥曾國藩縱容士兵劫掠,激起輿論風波,只好辭職回家「養病」,避避風頭。曾國荃離職後,所部6萬「吉字營」勁旅也基本被裁撤完畢,湘軍陸師主力尚存鮑超「霆軍」,這是曾國藩最後的政治資本。「吉子營」被裁撤,許多悍將也回家「養老」,拿著豐厚的戰利品過上幸福日子,遠離戰火。
  • 李續賓號稱湘軍第一悍將,為何三河之戰時只能堅持1天?
    前線主將李續賓自盡而亡,湘軍6000精銳老兵全軍覆沒。 王闓運《湘軍志》對李續賓評價是:「湘軍第一悍將」,勇猛無敵;清朝則給予他武將最高諡號「忠武」。要知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武將巨擘,抗金名將嶽飛後裔嶽鍾琪,也只得個「襄勤」諡號。可知,李續賓在清朝之地位有多高。
  • 湘軍悍將曾國荃,滅太平天國首功,勝利後辭職回家
    在太平天國運動中,為了維護清朝統治,中央派出有能力的漢人官員,很多漢人官員藉此崛起,其中最著名的便有左宗棠和曾氏兄弟(曾國藩、曾國荃)等人,而我們今天要講的便是——曾國荃。曾國荃(1824年—1890年),字沅甫,曾國藩的九弟,晚清著名將領,也是著名的湘軍主將之一,曾因挖壕圍城大敗敵軍,而有「曾鐵桶」之稱,一生官至兩江總督、太子太保等,位高權重。
  • 出賣抗日英雄楊靖宇的叛徒,1945年後成為解放軍指揮員,是怎麼一回事
    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被叛徒出賣,然而這個叛徒在抗日戰爭結束後竟然成為了解放軍指揮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抗日戰爭時期,有很多愛國人士,他們在前線保家衛國,但也有這樣一些人以出賣同胞為生,甚至有些還以此為榮。提起楊靖宇,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著名的抗日英雄,更是紅軍創始人之一。
  • 1951年,解放軍中一指揮員被逮捕,經審問居然是出賣楊靖宇的叛徒
    在我們的小學課本裡有一篇文章,名叫抗日英雄楊靖宇,楊靖宇將軍確實是一個抗戰時期的革命將領,他在深山老林中,多次對抗日本侵略者,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給了日本侵略者極其深刻的教訓,可惜楊靖宇最後卻沒有得到好報,他因為叛徒的出賣被敵人抓捕,最後丟掉了性命。
  • 湘軍悍將李光久:兩千兵馬血戰萬餘日軍,雖敗猶榮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李續賓驍勇善戰,被譽為湘軍第一悍將,他兒子自然也不差。1858年11月,李續賓陣亡沙場,其兒子李光久才13歲,卻已參加團練武裝,在湖南與天地會戰鬥。1865年,20歲的李光久率兵追隨曾國藩北上,剿滅「捻軍」,憑藉赫赫戰功,升任道員。
  • 湘軍悍將蕭孚泗:活捉忠王李秀成,然後回湘鄉老家建房子
    日子過得比較滋潤的,應該是悍將蕭孚泗。「吉字營」被裁撤後,蕭孚泗憑藉活捉忠王李秀成之功勞,拿著朝廷豐厚賞銀以及從天京搜刮而來的財富,回到湘鄉老家修築胡故塘大屋,不再出山廝殺,過著好日子。要知道,同為「吉字營」悍將的彭毓橘(曾國藩表弟),再次出山時,被「捻軍」打死,陣亡沙場。
  • 志願軍中最可惡的叛徒,讓6700名戰士喪命,後來結局如何?
    古往今來都少不了戰爭的發生,在戰爭中最怕的不是敵強我弱,而是出現叛徒。叛徒就是那些為了個人私慾而出賣國家與民族的漢奸之流,他們往往都是人人喊打的不恥對象。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方面就出了這麼一個叛徒,因為他一個人的出賣,導致志願軍王牌軍隊38軍,一戰損失了6700餘位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