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臘肉:在煙燻火燎的小屋裡,成就唇齒難忘的人間至味

2021-01-08 紅網

紅網時刻1月6日訊(記者 張皎 通訊員 印斌)湘西人製作臘肉,主要在冬至後、立春前。整個製作工藝主要分取材、醃漬、燻烘、貯藏幾道工序,前後耗時40天左右。

每逢臘月,家家戶戶殺豬宰羊,除了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餘乘鮮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醃入缸中。七到十五天後,用棕葉繩索串掛起來,滴幹水,進行加工製作。選用茶枝、各類果皮、木屑或柴草火慢慢燻烤,然後掛起來用煙火慢慢燻幹而成。或掛於燒柴火的灶頭頂上,或吊於燒柴火的烤火爐上空,利用煙火慢慢燻幹。

燻好的臘肉,煮熟切成片,透明發亮,色澤鮮豔,黃裡透紅,吃起來味道醇香,肥不膩口,瘦不塞牙,不僅風味獨特,而且具有開胃、祛寒、消食等功效。湘西臘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點,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贊語。

一塊臘肉,給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讓人垂涎欲滴的色澤,更讓我們看到一份對於傳統臘肉製作手藝的堅持。對於淳樸的湘西人而言,臘肉,是他們成長過程中所有的記憶,遠走他鄉,有臘肉的地方就有故鄉的味道。一碗腊味,裡面有著陽光的味道,大山的味道,火的味道,風的味道,也有著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總之,時代在變,人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條件都在改變。然而,無論身處何地,無論歲月如何流轉,總有一種味道,頑固而熟悉,深深地銘刻在每個湘西人記憶的最深處。對湘西人來說,這種味道或許就是臘肉的味道,是家鄉的味道,家的味道。

相關焦點

  • 人間至味是家常——豆醬炒臘肉
    人間至味是家常儘管我們已經吃過太多美食但每當舌尖寡淡無味的時候我們還是會想起那一個夾著豆醬的熱饅頭那一碗蓋著豆醬炒臘肉的白米飯或鮮辣、或鹹香、熱騰騰、氣滾滾那是小時候珍貴的美味盛宴也是關於家的味蕾記憶,揮之不去在山陽農家豆醬雖然算不上美味佳餚,但對於很多人不僅僅是食材最初的美好
  • 冬天的正確打開方式:圍著烤爐吃串串,再來一盤湘西臘肉炒飯!>福利
    開吃吃串串吧。狀元薈烤的串串每手大概15串,多半都是15元/手,滿滿的一把幸福感。 這道菜小鹿一定要重點介紹了,畢竟它是小鹿的大愛!狀元薈烤裡面有狀元酸菜炒飯、狀元臘肉炒飯、狀元臘肉酸菜炒飯,每個都好吃!
  • 在湘西恰飯,我被一塊臘肉迷了魂~
    數月的燻烘後,肉條變得油中透紅、紅中透亮,不見菸灰,顏色更加好看,於是可將臘肉貯藏起來,或藏在谷堆、穀殼中,或藏在稻草、鋸木屑裡,或掛在通風乾燥的壁板上。攝影/李鋒  圖/《地道風物·湘西》傳統臘肉一般在農曆冬至到立春這段時間加工,此時湘西地區氣溫和相對溼度較低,有利於微生物生長,也有利於臘肉的乾燥。
  • 湖南株洲:唐人神土家十八洞臘肉,舌尖上的湘西味
    每年入秋後,市面上的臘肉銷售也開始進入旺季,甚至由於加工臘肉量的增加,經常帶動豬肉的價格的上漲。做臘肉的習慣,以南方人居多,而湘西臘肉,更是一道讓人魂牽夢縈的佳餚。生活在湘西的土家族和苗族人,幾乎人人都會做臘肉。每年寒冬臘月,東村西寨都不時傳來豬的嚎叫聲,大家都把餵養一年半載的大肥豬全部殺掉,除留下一部分肉過年時吃以外,其他全部做成臘肉,以備來年之用。
  • 湘西餈粑:唇齒間的香甜軟糯,「粘粘」有餘味
    ▲湘西餈粑,唇齒間的香甜軟糯,「粘粘」有餘味。戳圖即可購買愈到冬天,愈是心心念念著「家鄉的味道」。
  • 味——人間至味 家鄉年味
    ,這個字是美食更是鄉愁《說文解字》釋味,滋味也從口未聲從口表示口中的味道未字從木本意是枝葉茂盛成熟而有滋味舌頭嘗到的鼻子聞到的是「味」的本意酸、甜、苦、辣、鹹香脆的麻花勁道的麵筋清亮的粉皮香噴噴,辣酥酥看似粗糙但卻把地道、實在、醇厚濃濃地融在鍋裡手抓羊肉羊肉在甘肅人的年味大餐裡不可缺少手抓最能彰顯豪爽說起手抓想起臨夏
  • 長沙臘肉大佬新品上線,來市中心解鎖臘肉的花式吃法~
    兒時記憶裡的魚籽魚泡火鍋搭上經典臘肉,一整個冬天的溫暖匯聚於此。臘肉好吃與否,看品相就知道。老許家的臘肉來自湘西農山,選取土豬腹部的三層五花肉,如琥珀般透亮,肥瘦相間,是正宗的鄉間好滋味。香辣細嫩的魚籽,肥厚爽滑的魚泡,在濃鬱的湯汁裡浸潤出美妙口感,讓人慾罷不能。鍋裡的臘肉更是精華,每一片都油亮發光、晶瑩剔透,令人垂涎三尺。
  • 人間至味是書香!
    感受詩人那令人心疼的哀怨,唇齒留香之間品味屬於它獨特的美味。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昂揚激奮,想到「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的慷慨豪邁。賞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由閒適,對田園生活的嚮往之情。在書香中,與王維攜酒領略那:「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寧靜甜美。
  • 牛油配酸菜臘肉炒飯,這才是湘西小串的新勢力.| 福利
    湘西燒烤以小串為主,味道上也有所同,麻、辣、香、脆、嫩,份量雖小卻韻味十足~湘西燒烤現在在長沙遍地開花,今天我們要去的這家可是湘西小串中最文藝的一家,只要一提到這裡有長沙最好吃的湘西臘肉炒飯,好吃的人都知道就是狀元薈烤了。
  • 人間煙火燻制的冬日湘味
    地處北緯30度貫穿的湖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成就了臘肉不可撼動的地位,成為湖南著名特產。在外漂泊求學和工作的湖湘子弟更是把腊味文化帶往全國各地,哪裡有湖南人哪裡就有湖南腊味。裹上椒鹽的肉條,按皮下肉上的方式整齊碼放在搪瓷盤或陶器瓦甕裡,最上一層肉下皮上,並用重物壓住,每兩天翻一次,醃約五天取出,用廚房紙巾拭乾水分,用刀尖在皮上戳個洞,用不鏽鋼鉤掛住或直接用麻繩固定,掛室外通風處晾至半乾,再移往用油桶改裝的"燻室",燻二到三天,中間翻動一次。穀殼或果枝不可見明火,只能用煙慢慢地燻制,慢慢的煙燻上色,煙燻的腊味,能殺蟲防腐,假如保管方法正確,從年頭品嘗到年尾問題都不大。
  • 鮮香最是臘八豆, 關刀臘肉名遠揚
    自入臘月後,長沙人便開始大肆燻炕臘肉。臘肉給寒冷冬日的長沙提供了最韻味的美食享受。因其具有相當悠久的傳統,漂泊異域的湖南人,對於寒冷季節裡,曾嘗過的滋滋冒油的臘肉,一見之下,往往極動 「湘」 愁。民國時期,湖南臘肉早已名聞全國。著名作家梁實秋、汪曾祺、陳子展等人筆下,無一不記錄他們念念不忘的湖南臘肉美味,記下大蒜葉炒臘肉、臘八豆蒸臘肉、臘肉臘魚臘雞腊味合蒸等佳餚在他們舌尖上的難忘。
  • 長沙最好吃的大蒜炒臘肉?首家臘肉工廠文化主題餐廳
    之前看過《風味人間》拍過的」美食紀錄片中有提到:「食物無法脫離腳下的土地,那些風物、氣息、過往的歲月與記憶共同聚成一個名字,我們稱之為「味道。」這些味道,才下舌尖,又上心間,讓我們幾乎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
  • 赤水臘肉
    沒有火鍋的重慶不是重慶,沒有羊肉泡饃的西安不是西安,而在貴州遵義,赤水臘肉,土豬生於農家,集聚了鹽,風,山,陽光的味道,同樣也是人情味和時間的沉澱。臘肉講究色、香、味,赤水臘肉皆兼得之。其色金黃,其香四溢,其味醇美。赤水臘肉取材考究,必選農家熟食料豬,以臀肉、腿肉或二刀肉為宜,肥瘦兼之。製法獨特,取肉必在臘月,柏木枝燻烤,四季不失柴煙。
  • 汪曾祺佳作《人間至味》—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人間至味》這個集子算是汪氏美食文字的薈萃,可供讀者「大快朵頤」。汪曾祺,當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戲劇家。文學家中的美食家,美食家中的生活家,生活家中的士大夫。《人間至味》精選了資深生活家汪曾祺46篇流傳數十年的美食佳作,吃八方美食,品百味人生。他生於江南,居於京城,遍歷戰亂,飽嘗榮辱。卻用一生的沉澱,寫出至淡至濃的優雅與情致。其文章樸實平淡,有空山新雨後的清新之味,深得自然之意趣,往往於不經意中滲出人性的美好與詩意的享受。讓人拿得起,放不下,久讀成癮。
  • 說說湖南土味臘肉的製作方法
    寒冬,正是湘籍食客們製作臘肉的時候,用我們的地方方言話說:臘肉好洽(好吃的意思),湖南人都饞這一口,它代表年味。
  • 湖南冬季才能吃到的菜,用臘肉一炒,香飄滿屋唇齒香,百吃不厭
    導語:湖南冬季才能吃到這菜,用臘肉一炒,香飄滿屋唇齒香,百吃不厭冬天比較冷,更適合做臘肉、醃菜以及豆豉,尤其是豆豉只有冬天才能吃到,因為其他季節做實在是不方便,很容易會變質,豆豉是湖南的特色,經過一系列的程序發酵而成,雖說我不是湖南人,但卻也很喜歡吃豆豉,每年冬天便會親手做許多,豆豉用來炒臘肉太香了,還沒出鍋便香飄滿屋
  • 歌曲《味道裡的故鄉》:品盡人間百味 難忘故鄉味道
    原標題:歌曲《味道裡的故鄉》:品盡人間百味 難忘故鄉味道   人間百味鄉情最濃,遊子把鄉思鄉愁都寄托在故鄉的酸甜苦辣之中,時時回味,不曾相忘。正如歌曲《味道裡的故鄉》所唱:「如今我在他鄉,時時不曾遺忘,遠方的家,親愛的娘,味道裡的故鄉。」
  • 平淡的日子,好玩的生活,「味無味」才是人間至味
    有一次,汪曾祺專門在信裡告訴朋友,自己新發明了一道菜:就是把油條劈開,切成一段一寸長,再把拌了榨菜、蔥絲的肉末塞進其中,炸焦,「嚼之聲動十裡人」。在汪曾祺眼中,什麼事情都抵不過平常的一菜一蔬,來得真實動人。他不僅感知到生活的趣味所在,還寫下來告訴平凡的我們,生活是很好玩的。
  • 舌尖上的湘西|湘西酸魚,神秘又勾魂
    湘西的味道,無論唇齒間的純正香辣,還是沈從文筆下的湘西古城,亦或是辣妹子的火辣,都讓濃濃的湘味飄逸。按照製作原料的不同,其酸食可分三大類:肉食酸、糧食酸、蔬菜酸。佳餚在口,湘味、湘韻、湘情層疊共聚味蕾間。肉食酸顧名思義,是以動物、家禽或水產的肉為原料的酸食,如:酸牛肉、酸雞肉、酸鴨肉、酸魚等,其中酸魚最有名氣。
  • 它在商場裡造了一個湘西古城,憑一份辣椒引來無數湖南人!
    它是深圳少有的湘西餐廳,也是第一個把湘西吊腳樓搬進商場裡的。一進門滿眼都是各種花鼓、刺繡和木質的桌椅,高度還原了古鎮的風情。臘肉、臘牛肉和臘魚並稱為湘西的「腊味三寶」,在湖南是家家都會做的寶藏。油光發亮的臘肉,過水後鹹味剛好,入口不會很硬很柴,臘肉獨特的香味很下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