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神退場的末日,站在懸崖邊的人類如何創造一個新世界?

2020-12-22 RollingStone大水花

本文體驗約10分鐘

#末日旅行

宋佩芬@倫敦

歌劇

《尼伯龍根指環》

Der Ring des Nibelungen

裡查德·華格納

Richard Wagner

「當諸神的世界被烈火燒盡之後,

人類,也就是你與我,依舊存活下來。」

3月13日,末日降臨

你一定暗自說過無數次:哪天有時間我一定要讀完《戰爭與和平》、空時我一定要好好學法語……春去秋來,學習的熱度不減,但時間總是找不到。

我也是這樣。過去10年,一直到處奔跑,除了工作和調整時差之外,空餘的時間就像段譽的武功一樣,可遇不可求。

2020年3月13號禮拜五那天,一切都改變了。

休伯特·凡·艾克、揚·凡·艾克, 《根特祭壇畫》(外), 1415-1432

前一天晚上,我剛從比利時根特市看了揚·凡·艾克(Jan Van Eyck)的展覽回到倫敦,一早醒來發覺自己生病了,而且所有的症狀指向冠狀肺炎。

當時,英國既不測試也不診療,我只能呆在家裡等候病毒的安排。還好在一個多禮拜之後,我奇蹟般地康復了。同時,英國政府宣布全面封鎖,雖然錯失恐懼症(FOMO)的折磨可能比生病還難受,但想到所有藝術文化活動也停止了,什麼地方也去不了,我便開始在家「修行「生活,補償數年累積的時間債。

突然間發現自己又忙得不可開交,學俄文,跳印度舞,練爵士鋼琴,背唐詩三百首……如果這些還不夠的話,那就聽華格納的歌劇!

華格納,德國人的靈魂

理察·華格納(1813 - 1883),19世紀德國最重要的歌劇作曲家。

華格納的名氣雖然和巴哈、貝多芬、莫扎特相當,然而,他不但沒留下《致愛麗絲》、《小星星變奏曲》讓人朗朗上口的音樂小品,而且絕大多數的創作都需要馬拉松體能才聽得完。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聽華格納不是嗜好,而是奉獻。

理察·華格納(1813 - 1883)

我雖然擁有音樂學位,還是古典音樂狂熱粉,但對華格納的認識依然只知道框架,不懂細節。

但稍微知曉音樂史的人都知道,華格納對音樂的革新是獨一無二的。19世紀中期後,浪漫派音樂的發展得益於他的努力,西方音樂史也以華格納為分水嶺,把這一時期分為「華格納前」和「華格納後」。

浪漫主義藝術代表作:卡斯帕·大衛·弗裡德裡希:《霧海中的旅人》,1818

華格納把浪漫主義藝術的理想付諸實踐,使音樂與戲劇這兩種不同表現方式的藝術結合,他甚至不把自己的歌劇叫做歌劇,而稱之為「音樂劇」。

應該說,巴洛克音樂經巴赫、亨德爾達到巔峰;浪漫主義在德國則以貝多芬為開端,以孟德爾頌、舒曼為中段,到華格納、勃拉姆斯達到最高峰。

華格納的音樂表現出更極端的光彩。他稱自己代表著「德國人的靈魂」,是「最能體會德意志精神的德國人」;他的音樂同時捕捉到了德國最崇高的精神與最黑暗的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 圖片來源網絡

在對意志的思考中,華格納強調的是欲望,欲望的升華是莊嚴,這莊嚴也常以毀滅為代價,以此構成崇高的悲劇性。他對音樂的塑造,也確實抵及了社會與倫理的最大限度。

這一次,我有的是時間,為什麼不直接從他長達16小時馬拉松歌劇《尼伯龍根指環》入手?

序章:16小時的《尼伯龍根指環》

華格納的歌劇是從遠古神話始尋找、遐想德意志精神的一個過程,以宏大音響支持恢弘史詩,創造一種詩性與詩靈之美。這其中,更重要的作品就是四聯劇《尼伯龍根指環》。

長達16個小時,用德文演唱的歌劇?!不僅僅是一般人,連音樂科班畢業的我都會感到一股無形的沉重感。

漢斯·馬克特(Hans Makart) 尼伯龍根的指環

但我決定,進入這次「末日旅程」。

根據北歐史詩改編的《尼伯龍根指環》,講的是神、妖與凡人之間的愛恨情仇。

故事是華格納自己編的,不過絕大多數角色來自北歐神話。故事雖長,但情節和《封神演義》中既分派別,又分人、妖、神、仙的結構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這個讓華格納花25年才完成的歌劇影響了《魔戒》作者託爾金(JR Tolkin),《現代啟示錄》導演科波拉,甚至連卡通人物兔八哥(Bunny Rabbit)都受到啟發。

第一部:《萊茵的黃金》,指環的詛咒

我們先進入《萊茵的黃金》(Das Rheingold),講述眾神領袖沃坦(Wotan),為了說服巨人兄弟幫忙建瓦哈拉天宮,承諾將小姨子許配給他們。由於小姨子掌管了具有青春抗老功能的金蘋果,她一旦被送人,眾神們開始長出黑斑長皺紋變衰老。

沃坦奉老婆之令,急忙去求巨人歸還小姨子。巨人自然不肯,除非沃坦用可以主宰宇宙的指環來交換。當時,指環在侏儒阿布(Albrecht)手上。阿布因調戲萊茵河水妖未遂,惱羞成怒之下發重誓棄絕愛情,偷走水妖守護的金塊,將之鑄成指環。

沃坦找到阿布之後,用奸計將指環騙到手中,氣急敗壞的阿布於是在指環上許毒咒,戴上它的都會不得好死。沃坦將指環交給巨人兄弟,兄弟兩馬上為爭奪指環,自相殘殺,最後弟弟慘死於哥哥之手,阿布的詛咒生驗。

第二部:《女武神》,為愛而歌

《女武神》(Die Walküre)講的是沃坦的兒女們的故事。沃坦到處風流,與大地之母阿達(Erda)生了9個女兒,她們就是女武神。

其中最受寵的是首領布倫希德(Brünnhilde)。女武神們身穿盔甲,騎著飛馬,唱著嗓音洪亮的歌曲,飛到戰場尋覓陣亡的英雄,將他們帶到天宮復生後,成為神殿的守衛。

除了9位女武神,沃坦還與一位凡人生下一對雙胞胎,齊格蒙(Siegmund)與齊格琳(Sieglinde)。奈何兄妹自出生就被分散,妹妹齊格琳被擄,成了一個叫胡丁(Hunding)的老婆。

有一天,哥哥齊格蒙因逃避追殺,無意間躲進胡丁的森林小屋,撞見齊格琳,兄妹兩人立刻一見鍾情。手無寸鐵的齊格蒙,突然看到屋外一棵槐樹上,插了一支誰也拔不動的神劍(Nothung),齊格蒙卻能輕易拔出,便與齊格琳連夜私奔。

兩人途中被胡丁追殺,沃坦的老婆是主宰婚姻的女神,她一來氣憤沃坦偷情生下雙胞胎,更生氣他們亂倫,要沃坦處置兄妹。

沃坦和女武神布倫希德商量,讓她將齊格蒙帶回天宮,留齊格琳一人在世間。但齊格蒙寧死也不願離開齊格琳,此舉雖感動了女武神,卻惹怒了沃坦,在齊格蒙幾乎戰勝胡丁的當口,沃坦弄斷神劍讓胡丁乘機殺掉齊格蒙。

齊格蒙一死,女武神立刻拾起折斷的神劍,抱起昏厥的齊格琳騎飛馬,逃離現場。女武神告訴齊格琳,無論如何悲痛都要好好的活下去,因為那時她已經懷了齊格蒙的孩子,交代她要想辦法將斷劍修好,傳給孩子。

憤怒的沃坦追過來時,女武神不肯透露齊格琳的去向,即使讓沃坦取消她女武神的資格都不怕。無可奈何的沃坦決定將她放逐到山崖頂,並且用烈火包圍,只有不怕危險的英雄才能夠喚醒她。

第三部:《齊格弗裡德》,真愛至上《齊格弗裡德》(Siegfried)講述了齊格蒙與齊格琳雙胞胎所生的兒子齊格弗裡德的故事。

齊格琳逃離了沃坦的追殺,昏迷在森林內被侏儒阿布的鐵匠兄弟米梅所救,在生下兒子齊格弗裡德不久後去世,米梅於是成了齊格弗裡德的養父。

有一天,米梅將神劍交給齊格弗裡德,齊格弗裡德要米梅幫他重鑄斷劍,但是米梅一直鑄不好,齊格弗裡德決定自己動手,還原神劍。

米梅知道,齊格弗裡德命中注定能用神劍殺死已經變成巨龍的巨人,搶回指環。於是慫恿齊格弗裡德去殺巨龍,心中盤算齊格弗裡德取回指環後,下毒害死齊格弗裡德,將指環佔為己有。

齊格弗裡德進入巨龍住的洞窟,一劍刺死巨龍時,龍血濺到他的手,他於是用舌頭將血舔乾淨,沒想到這一來,忽然聽懂小鳥對他說,要留意米梅!

這時米梅正端了毒湯過來,齊格弗裡德看穿他的詭計,一劍刺死他的養父。

之後,小鳥又告訴齊格弗裡德,有人被烈火包圍,熟睡在山崖頂。於是,齊格弗裡德要小鳥帶路。途中遇到偽裝成流浪漢的沃坦,沃坦揮舞長槍要阻止齊格弗裡德的去路,沒想到長槍竟然被神劍砍斷。

齊格弗裡德到達山崖頂,踏進熊熊的火焰。喚醒了沉睡中的女武神布倫希德。兩人一見鍾情,齊格弗裡德決定將指環送給她作為愛的誓言,她以飛馬相贈,幫助他行走江湖。

第四部:《諸神的黃昏》,指環重歸萊茵的黃金

《諸神的黃昏》(Gtterdmmerung)講述齊格弗裡德到了萊茵河畔的季比宏(Gibichungs)城堡。城堡主人和胞妹兩人都未婚。兄妹兩還有一位同母異父的兄弟哈根。

哈根的爸爸就是侏儒阿布,受到父親的教誨,哈根對指環的真相一清二楚。為了幫他父親奪回指環,詭計多謀的哈根決定要拆散齊格弗裡德與布倫希德,騙齊格弗裡德喝下忘情水,讓他將布倫希德忘得一乾二淨之後,迷戀上季比宏妹妹,並向她求婚。

受到哈根先前的蠱惑,季比宏哥哥要齊格弗裡德幫他贏得布倫希德,才能將妹妹許配給他。

喝了忘情水的齊格弗裡德根本不記得布倫希德到底是誰,順了季比宏哥哥的指示,先將自己偽裝成季比宏哥哥,回到火焰山找布倫希德,用武力制服她,從她手中搶走指環之後,將她強行押回季比宏城堡,要她嫁給季比宏哥哥。

被押回城堡的布倫希德驚訝,綁架她的原來是幾天前才和她定終身的齊格弗裡德。不過齊格弗裡德完全不記得她,布倫希德憤怒之下,向哈根透露了齊格弗裡德的致命要害。

狡猾的哈根立刻建議齊格弗裡德隔天一起去狩獵,計劃趁機攻擊他的致命要害。

隔天在森林狩獵時,哈根先讓齊格弗裡德喝下忘情水的解藥,齊格弗裡德立刻想起他已是布倫希德丈夫,讓在場的季比宏哥哥不知所措。哈根趁這個混亂,用槍直刺齊格弗裡德的要害。

布倫希德看到丈夫遺體時,已經知道他被騙喝忘情水的真相,決定殉情。當火葬齊格弗裡德的烈火升起時,布倫希德騎上飛馬縱入火堆。火勢很快往上蔓延到沃坦的天宮,將天宮焚燒殆盡。

同時,萊茵河開始泛濫,哈根試圖從火堆中取得指環,卻被萊茵女妖拖入洪流淹死。最後指環重歸萊茵河,但是諸神的天宮已經被大火焚毀,一大群凡人,男女老幼慢慢圍攏,觀看諸神的末日。

尾聲:神已經失敗了,我們能做得更好嗎?

以上,就是這部16個小時歌劇的情節,故事雖然很長,卻有一個貫穿頭尾的核心,這個核心就是愛情。

從故事第一段,侏儒阿布放棄愛情而獲取代表權力的指環;第二段中齊格蒙捨棄進入天宮永生的機會,讓女武神布倫希德認識何謂自我犧牲的愛;最後一段,布倫希德跳進火堆,和愛人齊格弗裡德同歸於盡,就是用自我犧牲的愛情抹去指環的詛咒。

當諸神的世界被烈火燒盡之後,人類,也就是你與我,依舊存活下來。

1976年,在貝魯特歌劇院百年慶的演出時,奔上舞臺觀看天宮烈火及萊茵泛濫的演員在結尾時轉向觀眾,似乎在提問,神已經消滅,現在世界都屬於我們了。

神已經失敗了,我們能做得更好嗎?

揚·凡·艾克,《工匠Jan de Leeuw肖像》, 1436

揚·凡·艾克,《工匠Jan de Leeuw肖像》(局部)

不像諸神壯觀的末日,人類所面對溫室效應、人口流離失所、疾病、戰爭,是緩慢且無法逆轉的危機。如何在懸崖邊上創造一個新的世界?

布倫希德以愛救贖了沃坦的罪惡、阿布和哈根的貪婪,以及齊格弗裡德的背叛。但愛不僅僅可以救贖歌劇中角色,還可以救贖你與我,全世界的人類!

你也許還想看,點擊圖片查閱

大水花 獨家「感官指南」

帶你用幾分鐘看完一部優質紀錄片

90後爸爸生存壓力實錄

欲望樂園:抽一隻籤,講一個故事,喝一杯酒

出品 | @寧大大編輯 | @宋佩芬、陳凌希;設計 | @剛叔dashuihua@ytmedia.com

感官覺醒,愛力新生Coming to Our Senses

相關焦點

  • 人類為什麼喜歡意淫世界末日?
    文丨(苦笑)眾所周知,人類有一個奇怪的癖好:意淫世界末日,以及末日後的世界。在眾多的末日世界裡,有隻剩人類苟延殘喘的,有人類和機器人一起苟延殘喘的,以及機器人代替人類苟延殘喘的。「世界末日」這事兒歷史上還真發生過,且不止一次。人類歷史上的「末日時刻」比如,大家都經歷過的2012。瑪雅文明預言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
  • 奧林匹克,諸神黃昏
    末日的預兆;諸神的黃昏的預兆,先是人類面臨芬布爾之冬的三個漫長嚴冬,四面八方刮來強勁的風雪冰封大地,沒有陽光,世界從此沒有了溫暖。在刺骨的嚴寒中,充滿了猜忌和衝突,戰爭和惡意支配了世界,全世界的人用予或劍互相砍殺,血染紅了大地,連盾都裂開來。
  • 末日時鐘再次調整:人類距離世界末日僅有100秒
    【ALENG 自媒體】1月24日午間自媒體專稿,人類距離世界末日僅有100秒了,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由一個由科學家和相關人士組成的科學團體對於人類文明即將毀滅的一個判斷。這個被稱為末日時鐘的組織剛剛更新了時鐘的指針,數據顯示,人類距離世界末日僅剩下100秒時間,這是自1947年該時鐘設置以來,其顯示值最小的一次。
  • 諸神的傳說(北歐篇·下)
    世界樹的頂端有一隻鷹,在它的兩眼之間蹲著一隻叫維德佛爾尼爾的蒼鷹,注視著天上地下。四匹大鹿奔馳於樹枝之間,無饜地嚼吃著新發的嫩芽。一隻松鼠拉塔託斯克跳上跳下,挑撥蒼鷹和毒龍。這些舉動都在傷害世界樹,直到有一天世界樹倒塌,宇宙就會崩潰,諸神的黃昏就會來臨。
  • 瑪雅人曾預言2012年是世界末日,但並未成真,是誰拯救了人類
    而在通過瑪雅文明曾經留下來的一些手稿中發現,瑪雅文明曾經達到的科學科技力量,是完全不亞於現代文明的,而且在這些手稿中,還有著許多瑪雅預言,並且這些預言還在時間的推移中,一步步應驗,但唯一一個沒有應驗的預言,就是2012年的世界末日了。
  • 盤點6個宗教的世界末日 這天你怎麼玩完?
    經歷過世界末日活下來的人能得到永生,屆時整個地球只講一種語言,全人類和諧共處,酷。印度教認為世界分為四個周期(金銀銅鐵),有意思的是我們現在就在最後一個周期。全世界人民道德淪喪是這個周期的特點,《毗溼奴往世書》裡非常明確地闡述了這個事實。
  • 世界末日時鐘和黑暗之夜:金屬如何影響新的桑德曼宇宙
    世界末日時鐘和黑暗之夜:金屬如何影響新的桑德曼宇宙「夢想」中出現了一些錯誤,夢想自己也不見了。在黑暗之夜:金屬結束時戲弄,夢已經從他的家鄉消失了,他的缺席導致漣漪和破裂遠遠超出了他的夢想王國。SandmanUniverse#1在這些活動中創造了四個新的標題-夢想,故事之屋,路西法和魔法書籍-但讓我們對夢想本身有著誘人的懸念。為什麼失去夢想之王,他在「黑暗之夜:金屬」中的角色與它有什麼關係?世界末日時鐘如何影響夢想在DC宇宙中的位置?考慮到Sandman和附屬頭銜一直存在於主線連續性的外圍,答案可能只是DC宇宙的核心。
  • 文旅探訪報告|「神往·末日博物館」,智能生命建造的人類博物館
    新旅網探訪員:姚堯【前言】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曾幻想過末日的模樣,以及末日之後的世界。但有誰想過末日之後,新生的智慧生命如何看待人類文明?神往·末日博物館的概念很新穎,並非是簡單的對末日之後的世界進行遐想,而是將背景設定在"人類消失以後"的未來,新生的未來智能生命體佔領世界之後,運用"衍生技術"修復人類遺蹟,打造出一座"人類博物館"。換而言之,這是一座人類博物館,但設計者與參觀者都是未來的智能生命體。神往·末日博物館開幕之後,很快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勝地。
  • 瑪雅人曾預言的「2012世界末日」,但並未成真,是誰拯救了人類嗎?
    人類文明經由多個不同的文明演變而來,至今基本已經是一個文明、開放且先進的世界。人類文明有諸多分支,而從古至今各種文明此消彼長。瑪雅文明便是其中獨特具有吸引力的存在。古老又神秘,在我們還未深入了解時便迅速消失。目前最出名的瑪雅預言便是世界末日預言了。
  • 《北歐神話》:為什麼北歐諸神走向死亡是一種必然?
    在北歐創世神話裡,諸神與巨人的矛盾、冰與火交織的外部環境,註定了這個新創的世界必將永遠處於動蕩、不安的狀態中。即便一場戰爭過後,神取得了構建世界的主動權,也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世界。最能印證這一點的,就是著手打造世界的諸神們,預見了世界末日的到來——諸神滅亡、世界走向毀滅。
  • 瑪雅人預言「2012世界末日」,人們紛紛陷入恐慌,誰拯救了人類?
    神秘瑪雅人預言「2102世界末日」,人們紛紛陷入恐慌,誰拯救了人類?隨著人類文明發展以來,地球也發生了無數次的變化莫測。因為世間萬物都是一種生生息息的奇妙物體存在,不僅擁有春暖花開的奇妙景象,還有生老病死的悲歡離合,但是人類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努力,努力創建一個充滿愛的世界。
  • 人類的未來與諸神的重生 《光明王》讀後感
    作為一個讀者,你是否能夠想像這樣書寫的句子,背後所對應的竟然是科學和技術的內核?是的,書中所描寫的場景並不是過去的印度,並不是架空的某個世界,而是在很久很久之後的未來,人類進入太空時代之後的故事。在很多書中,尤其是之前介紹的《天淵》系列中,都有行星文明技術衰退的設定,很多文明中的人類過著中世紀的生活。
  • 令人著迷的「世界末日」
    當然,今天距離2012年的「世界末日」已經過去了整整8年,地球依然照常運轉,我們的種族依然延續,人類對於所謂「末日」的過分焦慮真的只是杞人憂天嗎?當然,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嚴峻,資源匱乏迫在眉睫,再加上今年突發的新冠病毒疫情,都在時刻提醒我們人類生命的脆弱,與自然之力的不可抗拒。
  • 世界末日對人類最大的考驗是什麼?公元前2800年的預言說的很到位
    導語:人類對於世界末日,總有一種欲罷還休的感覺人類對於世界末日總有一種特殊的癖好,一邊十分抗拒世界末日的到來,一邊卻總是去幻想世界末日到來的場景,對於世界末日的到來,人類到底是抱有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呢?你別說,人類還真近距離接觸過所謂的「世界末日」,但是並沒有出現影視劇中,人類苟延殘喘,只能龜縮在偏遠小鎮等等的情節。2012,太陽照常升起在2012年12月21日,是瑪雅文明預言的世界末日,但是事實證明,這不過就是一個笑話。
  • 光州世錦賽項目介紹丨水上極限運動之懸崖跳水
    10米應當是一個分水嶺,大約90%的孩子難以通過10米大關。經過淘汰之後的孩子們可以繼續從新的高度往下跳,15米、25米到30米。到了30米,對於人類身體的挑戰將會更大,世界上真正能夠從40米的高臺上跳水的人數量有限,大約不超過50人。高空跳水對於人的身體造成的危險很大,因此任何參賽者一天最多只能夠進行15次左右的跳水活動,再多就會傷害身體。
  • 謠言揭秘2032年世界末日被證實?世界末日言論被推翻
    在很早以前就有關於瑪雅的第五大預言2012年是世界末日,等2012年世界末日過去之後,地球上反而平安無事,又有很多傳言說2032年是世界末日
  • 重溫《懸崖上的金魚公主》:如果人類不懸崖勒馬 大自然如何回報
    作為宮崎駿第一部以大海為依託的電影,以手繪的方式給我們展現了絢爛多彩的海底世界中,可愛的水母在其中遊蕩,小魚兒愉快地翱翔……但當鏡頭從斑斕的海底轉向陸地時,充斥在人們眼前的是廢棄的垃圾、骯髒的尾氣……與海底的美麗形成強烈的對比。強烈的視覺衝擊感帶來的震撼,讓我看到不由自主地思考當前人類現代化高速進程下,所帶來的生態危機如何化解,我們怎麼做才是真正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呢?
  • 動漫:末日世界唯一倖存的人類和精靈戀愛,結局卻催人淚下
    末日時在做什麼?有沒有空?可以來拯救嗎?是一部末日題材的動漫。在這部動漫裡,人類唯一的倖存者威廉·克梅修和黃金妖精族少女珂朵莉演繹了一段催人淚下的愛情故事。500多年前,怪物「十七獸」席捲大地,地面世界被摧毀。倖存者移居到由極星大術師史旺和黑燭公創造的浮空島。
  • 英媒探討:人類如何應對末日並重建文明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新媒體專電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月5日發表題為《如何應對世界末日並重建文明?》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讓我們做一個思想實驗。一次猛烈的病毒災害侵襲了人類。它以驚人的速度在城市密集、國際航班來來往往的現代世界傳播。幾周後,這場災難便擊垮了我們。文明崩潰,大部分人相繼死去。但是你活了下來。
  • 這才不是世界末日,這只是我們人類的末日 | 一周新書推薦
    [英]內維爾·舒特 著  陳婉容 譯拜德雅丨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9-12「這才不是世界末日,這只是我們人類的末日。世界的一切都會按常持續,只是我們已不在其中罷了。我敢說少了我們,世界會相當美好。」《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核能武器在短短一個月摧毀了世界,北半球歸於沉寂,輻射塵如同死神一般,慢慢飄向位於南方的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