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配額有望替代「雙積分」

2021-01-19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在不遠的將來,汽車「雙積分」政策或許會被其他政策替代。從今年1月1日起,中國開始像歐盟那樣建設逐步把所有生產過程排放溫室氣體的行業收納進來的「碳市場」,從長遠看,「雙積分」有可能被「排碳配額」所替代,為了減輕車企的申報負擔,「雙積分」政策或將壽終正寢。畢竟兩套標準並存實在沒必要,我國也有必要與世界接軌。一旦汽車產品被納入碳市場,今後哪家車企手裡還有富餘的「碳配額」,就可以拿到碳市場上去賣錢;而那些配額不夠用的車企,只有掏錢買配額「續命」的份兒了。

1月5日,生態環境部公布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同時印發了第一個碳排放配額分配方案和第一批重點排放企業名單。名單上的企業都是發電行業的,數量有2225家,二氧化碳年排放量都在2.6萬噸當量以上。這批發電企業從1月1日起開領碳配額,這標誌著全國碳配額交易市場鳴鑼開張。

在有關吹風會上,生態環境部有關官員說得很清楚,將在發電行業碳市場穩定運行的基礎上,逐步擴大碳市場的覆蓋範圍,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從今年開始,生態環保工作不再只有政策手段,還有市場手段。一個全國性的囊括所有溫室氣體排放大戶的碳市場的平穩有效運行,將對中國實現「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去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向世界鄭重承諾: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這次講話中,習主席還提出了特別值得關注的「綠色復甦」的概念。兩個多月之後,12月13日,習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再次向世界重申了上述碳達峰、碳中和的發展目標並做了進一步量化性表述:「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去年12月18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到2030年,中國所有生產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降低65%。總任務已有量化數據,接下來的任務是各個行業認領多少、層層條條分解的問題了,汽車行業和汽車企業自然也不例外。雖然近20年來汽車尾氣排放標準從國一前進到了國六,「咖啡法」(即《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辦法》)也實施了7年有餘,但國產乘用車的平均油耗量並未達到「咖啡法」提出的到2020年5L/100km的要求。到去年三季度,所有在售乘用車的平均油耗距離「咖啡法」的要求還有30%的差距。環保部的官員表示,中國已經圓滿完成對外承諾的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降低45%的目標。從完成目標這一點來說,國產汽車做得不夠好。

今後10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繼續減少20%,加上2020年30%的油耗欠帳,減碳壓力可謂「壓力山大」,動力系統不做徹底變革勢必會拖國家的後腿。下一步,亦即以擴容為主的第二建設階段,歐盟碳市場將把其他5種溫室氣體納入排放權的範疇,中國的碳市場發展進程要是像國二到國三、國三到國四、國五到國六a那樣急切的話,要是只給3年準備時間,車企就更尷尬了。電動化是惟一的出路。可眼下純電動車的市場接受度還很低,製造業務的盈利還是一個大問題。

儘管汽車不可能是大氣汙染的罪魁禍首,但說是排汙大戶並不為過,減汙去碳責無旁貸。畢竟在理論上,1升汽油燃燒後會釋放出大約2.7公斤的二氧化碳,一輛家用乘用車1年行駛1萬公裡,實際油耗按百公裡8升算,就要排放2000多公斤二氧化碳。2000多公斤,數字相當驚人。用二氧化碳排放量來教育消費者,說服力理應會比區區幾升的油耗數字有力得多,感覺要強烈得多。

今年,歐盟開始執行每公裡95克二氧化碳的乘用車排放標準。達不到要求,超標1克按實際銷售量罰款95歐元。對於跨國車企來說,如果動力系統不做出巨大的革新,幾乎是不可承受之重。「95g/km×銷售量」就是歐盟給予車企排碳配額的一部分(另一部分配額當是企業本身)。

歐盟早在2005年就建立了碳市場(正式名稱為歐洲碳排放交易體系),目前,該市場所涵蓋的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佔歐盟企業的一半。眼下,歐洲車企新能源汽車技術總體進展緩慢,如果歐盟稍早一點把車企和汽車產品納入碳配額分配體系,把他們扔進碳市場,歐洲車企就得賣血求生了。當然,歐盟會照顧汽車這個支柱產業,但肯定不會顧及到每一家車企。筆者以為,中國也會是這樣;再說,技術賽場上沒有常勝將軍。

「零碳大潮」正席捲全球,世界各國開始了「零碳競爭」。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統計,目前全球2/3的國家和地區已經宣布減排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具體目標,發達國家的時間點比中國要早不少。比如說日本,把「溫室氣體零排放」的時間定在2050年並矢志保持其技術領跑優勢。有資料顯示,2010~2017年,日本脫碳技術專利申請量每年都在1.5萬件以上,美國在1萬件左右,韓國和德國多數時候為5000多件。2008年至今,日本的脫碳專利數雖然有所減少,但每年都在1萬多件,是中國的4倍。中國也該奮起直追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汽車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方案出臺
    2020年12月30日,生態環境部印發《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下稱《方案》),並在此基礎上匯總形成《納入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管理的重點排放單位名單》(下稱《名單》),標誌著全國碳市場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 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 我國電能替代進入深水區
    「為實現2030『碳達峰』和2060『碳中和』目標,落實國家能源安全戰略,提升全社會能效水平,降低碳排放強度需要大力發展清潔替代、實施電能替代,且要長抓不懈。  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是實現「碳中和」重要路徑  今年9月,我國宣布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使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目標為國家能源轉型發展摁下了快進鍵。
  • 一系列制度文件加速落地 明年全國碳市場有望正式運行_期市動態...
    一系列制度文件加速落地 明年全國碳市場有望正式運行
  • 碳中和目標帶給我們什麼?
    那麼,碳中和是什麼?以碳中和為目標又能給我們帶來什麼?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指釋放的二氧化碳(準確的說是溫室氣體)和吸收的二氧化碳相當,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不再增加。替代替代是指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以能源電力行業為例,即清潔能源發電替代化石能源發電,電能替代化石能源消費。05碳中和對能源電力行業的影響能源電力行業是碳技術最成熟、成本最低的行業,承載著最先實現碳中和甚至負排放的期望。
  • 超高速碳電極:新技術電池產品海外「上新」,碳納米管市場有望年增...
    > 法國NAWA Technologies公司日前發布了一種稱為超高速碳電極(Ultra Fast Carbon Electrode)的新產品,基於該公司超級電容器中所使用的垂直布置的碳納米管技術,大幅提高電導率、熱導率和離子導電率,可將電池功率提升10倍,儲電量提高3倍,並大大增加了電池的使用壽命,還可以將充電時間減少至數分鐘內。
  • 發電企業集團化碳交易規則應對碳市場機制的策略研究
    碳市場的出現使碳排放配額和核證減排量具備了價值儲存、流通和交易的功能,隨著全球氣候治理與節能減排工作的不斷深入,以及碳市場全球影響力不斷擴大,企業碳資產也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從全國碳市場啟動新聞發布會來看,當前全國碳市場建設堅持求穩基調,分為三個階段穩步推進碳市場建設工作,基礎建設期:完成全國統一的數據報送系統、註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建設;模擬運行期:開展發電行業配額模擬交易;深化完善期:在發電行業交易主體間開展配額現貨交易。
  • 積分價格要暴漲?2019雙積分背後秘密多
    對於車企來說,雙積分的「威力」開始慢慢釋放。近日,工信部裝備司將企業遞交的2019年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以下簡稱「雙積分」)執行情況年度報告進行公示,包含了119家境內車企以及27家進口車企的雙積分情況。消息發布後,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
  • 實現「碳中和」,消費者行為不容忽視
    因此,消費者對碳中和目標的行為反應,以及對碳減排的支付意願等,很可能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決定性因素。如何引導中國消費者的行為轉變,將是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 一般而言,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個人消費領域的碳排放會逐漸增加。消費側排放量持續增加將提高碳中和的成本和難度。由於消費行為和習慣通常具有一定的依賴性,可能會導致消費碳排放的鎖定效應。
  • 「紅頭文件」正式印發:全國碳市場真的來了2030交易額將超千億
    在30·60碳目標藍圖下,我國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還有多遠的路要走?《辦法》看點:虛報、瞞報將處罰本次生態環境部印發的《辦法》,適用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包括碳排放配額分配和清繳,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與核查等活動,以及對上述活動的監督管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的溫室氣體種類和行業範圍,由生態環境部擬訂,按程序報批後實施,並向社會公開。
  • 重磅|「紅頭文件」正式印發:全國碳市場真的來了,2030交易額將超...
    在3060碳目標藍圖下,我國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還有多遠的路要走?《辦法》看點:虛報、瞞報將處罰本次生態環境部印發的《辦法》,適用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包括碳排放配額分配和清繳,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與核查等活動,以及對上述活動的監督管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的溫室氣體種類和行業範圍,由生態環境部擬訂,按程序報批後實施,並向社會公開。
  • 專家為深圳創新碳交易市場建言 打破行業壁壘實現碳數據共享
    原標題:打破行業壁壘實現碳數據共享   12月8日,碳交易論壇在深圳舉行,專家為深圳創新碳交易、碳普惠
  • 中金公用事業新能源2021年展望:多能互補,開啟碳中和徵程
    新能源運營:相較市場,我們持樂觀看法,新能源運營在2021年有望迎來估值盈利雙提升局面。多年壓制估值的補貼拖欠問題有望獲得改善,平價項目的開啟有望使得現金流最差時刻過去,補貼佔電費收入比重逐步稀釋,且政府正加強存量補貼總量收口和清理、解決意圖增強。
  • 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
    生態環境部1月5日公布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並印發配套的配額分配方案和重點排放單位名單,這意味著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第一個履約周期從2021年1月1日到12月31日,2225家發電企業將按照分到碳排放配額進行排放。
  • 實現我國碳中和目標的關鍵路徑:新能源替代煤電
    在碳中和目標約束下,碳減排就是要不斷優化能耗結構,以低排放能源替代高排放能源。那麼,在電力行業中,基於技術進步,光伏、風電、水電等新能源替代煤電,提高新能源的滲透率,將是實現我國碳中和目標的關鍵路徑。並考慮未來將其他行業(如水泥、鋼鐵、石化、造紙、航空、化工、玻璃、冶煉等)納入全國統一碳市場中。由於發展階段的差異以及我國巨大的碳排放基數,全國統一碳市場的建立及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對我國發電行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碳中和目標意味著節能減排路徑更加陡峭,實現難度增加。
  • 中國柔道隊因疫情錯失積分賽 別急!國際柔聯正商議增加奧運參賽配額
    8日,國際柔道聯合會昨日召開了緊急會議,主席馬呂斯-維澤透露,國際柔道聯合會將要求國際奧委會增加本屆東京奧運會柔道運動員的參賽配額,以確保中國選手不會受到新型冠狀病毒危機的不利影響。
  •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公布 2225家發電企業將分到碳排放配額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兩千餘家發電企業將分到碳排放配額本報北京1月6日電 (記者孫秀豔)生態環境部日前公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並印發配套的配額分配方案和重點排放單位名單。這意味著自今年元旦起,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2225家發電企業將分到碳排放配額。據介紹,管理辦法定位於規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規定了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市場參與主體的責任、權利和義務,以及全國碳市場運行的關鍵環節和工作要求。
  • 生態環境部發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 將制定碳排放配額總量
    自中國向世界作出「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承諾以來,全國統一的碳市場建設也在加速。1月5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將於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 我國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長三角有哪些「綠色生意」
    原標題:我國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長三角有哪些「綠色生意」   「在中國,綠色能源和儲能技術的替代市場、綠色能效技術替代和能源交易(主要是電力服務交易)合計有每年接近萬億元的市場規模
  • 【復材資訊】碳/碳複合材料值得注意的問題
    【復材資訊】碳/碳複合材料值得注意的問題 2020-10-22 0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環保專題報告: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我們預計對於電能替代,特別是氫能替代和碳捕捉的技術投入將會加大,在應用 端多管齊下實現碳中和目標。碳中和目標加速中國經濟和能源轉型我們認為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中國未來能源轉型發展的方向已經確定。而之後中國將通過電力領域提升非化 石能源比例完成電力碳中和,非電領域先推動天然氣替代再推動氫能替代完成能源碳中 和,並在需求端通過碳排放權總量控制+交易的形式推動新技術在工業和交通等領域的應 用、加速碳中和進程,從高碳向低碳最後向零碳三步走,完成 2060 年對能源,工業和農 業領域的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