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於移居其他星球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了,各國不斷地向太空中發射探測裝置,衛星,也在向著月球和火星發射探測器,和探測車,除了為了更深入的了解太空以外,更是希望可以找到其他的適合人類生存的行星,同時也希望可以找到證明我們在宇宙中並不孤獨的證據。
隨著中國此次嫦娥五號從月球順利返航,太空的話題再次被引發出來,人類移居其他星球也再度被提了出來,隨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重返月球計劃,以及各國的火星探索計劃,月球和火星也變成了人們所認為最有可能進行移居的行星,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說到這就得提到我們今天的主角「紫薯精」滅霸的故鄉泰坦星,泰坦星就是土星的第六顆衛星--土衛六,英文名稱"Titan"。約翰·赫歇耳在1847年出版的《在好望角天文觀測的結果》一書中把這顆新衛星命名為泰坦。
為什麼提到這顆行星呢,因為這是太陽系中構造形態與地球最為相似的一顆行星,它直徑5800公裡左右,個頭比水星和冥王星還要大,是土星的最大衛星,也是太陽系中第二大衛星。重點是在太陽系170多顆比較大的衛星中,重它是唯一一個擁有稠密大氣層的衛星。它地表的大氣壓是地球大氣壓的1.5倍。它的大氣成分主要是由98%的氮和不到1%的氫組成。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成分,比如甲烷、乙烷、乙炔等氣體。這就說明這顆行星是可以有效的隔絕一些宇宙射線的,同時大氣的存在還為這顆行星提供一種相對安全的環境。這也就使泰坦星這顆行星進入了科學家們的視線。
近日根據, NASA(美國宇航局)1997年10月發射的衛星卡西尼號(Cassini)傳回的數據,卡西尼號用這13年,連續進行探測,100多次曾經路過泰坦星,天文學家首次利用傳回的數據組合成了其全球地質圖,像我們展示了土衛六-泰坦星的地形多樣性,其中更是有沙丘、湖泊、平原、隕石坑以及其他多種地質特徵。
而最重要的是泰坦星是,目前除了地球以外人類已知太陽系中唯一存在穩定液體的行星體,雖然之前觀測到的液態湖泊等都並非是液態水而是液態甲烷,但卡西尼號探測器對泰坦星赤道附近的沙丘火山口進行了觀測,並傳回了數據,研究人員對這些數據進行了研究,發現這些火山口可能由有機物質組成,而中緯平原的眾多隕石坑中都在有機混合物中富含水冰。而科學家也表示泰坦星很可能擁有兩種液態海洋,泰坦星海洋上層是不是液態水而是液態甲烷和乙烷構成的一種類似於油的液體,而在這層液體的下方是液態的水,這就說明了泰坦星上很可能已經孕育出了生命,或者說已經具備了孕育生命的條件。
而現在的泰坦星與地球相比,元素構成、溫度、磁場引力等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地方,但兩顆星體的表面地質特徵卻擁有諸多相似之處,如前面提到的有山有湖泊還有甲烷雨,基本可以理解為與地球的地質演變過程相似,而且科學家認為泰坦星上很可能產生與地球碳基生命相似的烷基生命,而泰坦星的特徵也更容易誕生出烷基生命,而卡西尼的探索為我們揭示了一個實事,那就是泰坦是一個地質活躍的星體,也就是說他正在經歷著地質演化的過程,也就是說就算現在沒有生命的誕生,但是在十幾億年後或幾十億年後這顆行星上還是很有可能誕生出生命的。
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國正在計劃於2026年發射蜻蜓衛星,並且讓這艘大型探索衛星於2034年登錄泰坦,圍繞泰坦上的多個不同點進行探索與研究。同時也將搭載最新式的儀器對泰坦星的海洋進行探索,但截至目 #宇宙# 前,還沒有除了美國以外更多的探測器送往泰坦星,但在未來隨著更多的探測器的到來,泰坦星是否存在生命,將會揭曉,我們靜靜地等待這方面的進展吧。
而你認為泰坦星上是否有生命呢?人類又是否能夠依據泰坦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