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會讀書嗎?這三個方法讓你四兩撥千斤

2020-12-09 蕙心愛閱讀

有個今年才開始讀書的朋友,她對我說:「我讀一本書時,覺得裡面的知識點特別的多,就想一字一句的把它讀完,但花費的時間很長,總被各種小事打斷。」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或許會經歷一會兒去喝水,一會兒看手機,甚至於一個快遞的電話都能把我們讀書的節奏打亂,我們無法集中精力去閱讀完一本書,乃至於其中的某個章節。

我們交流到最後,發現我們讀完一本書,兩天後,裡面的內容就會忘記,從記住完整書中所描述觀點的100%,到一星期後下降到大約70%,再到半個月後30%,再到把後面看完了,前面卻忘了,反而充滿了失落感。

為什麼會這樣呢?有沒有更好的讀書方法呢?這個星期我在成甲老師的《好好思考》中找到了答案,他說:「其實,掌握知識的關鍵在思考、練習有價值的解決策略,點不在多,會用則靈。」也就是說,從閱讀改變自己的角度來講:記住知識不重要,改變才重要。我們讀書不用坐在那裡認真的從頭讀到尾,而是用20%的時間閱讀,80%的時間來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型。

為什麼我們會遇到讀書上這樣的問題?仔細思考其背後的原因,很可能是思維模式的打開方式不對。為了幫助我們搭建正確的思維模式,成甲老師繼《好好學習》之後,再度出版了一本書,書名就叫《好好思考》。

成甲老師被稱為「中國最會學習的人」,一邊開公司一邊開設說書專欄,成了「得到」app的人氣講師,還能騰出時間出版《好好思考》這本書,成功將亞馬遜評選的年度新銳作家收入囊中。

成甲老師花了兩年多時間和各行業高手交流,去研究思維模型,並且閱讀並分析思維模型鼻祖查理·芒格的文章和傳記,甚至還和查理·芒格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而《好好思考》這本書,就是在這一系列學習中總結提煉出來的。

成甲老師說:為什麼讀了這麼多書,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大多數人都掉進了「低水平勤奮」的陷阱。我們讀了很多書,卻只是讀到了一個個孤立的知識點,而並沒有把新舊知識連成一張知識網,長成一棵知識樹。

那麼,從思維模型的角度如何讓我們的讀書更有效果,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法來借鑑。

一、查字典法+不讀書法——提煉有效的經驗策略和方法論。

什麼是查字典法呢?我們知道字典是拿來「用」的,而不是「讀」的,我們只需要遇到問題查找解決方案即可,不需要把所有的內容都看完。我們可以把書當成「字典」,遇到問題去查找相關的思維模型,這樣沒有閱讀壓力,效率也會很高。

以「查字典」法的方式讀書速度雖快,但可能記憶、理解掌握的不牢固,這是我們可以加上「不讀書法」。所謂「不讀書法」,是指一旦我們讀書時看到對自己有啟發的思維模型,我們就合上書,停止閱讀,花時間思考和練習,把知識點研究透徹,提煉出方法論。

在讀《好好思考》時,第一次聽到熵這個字,是說華為老總任正非的多元思維模型,論證他做商業決策的依據與眾不同,比如說,他在公司的內部會議上提出物理學中熵概念指導公司經營。

我覺得他的思維很靈活,能夠把不同領域的原理都用在經營企業當中,遷移能力很強,於是我查了任正非的資料,寫了一個微頭條也爆了100萬+。

在微頭條中的問題中,我回復了一個讀者,我寫任正非的來源,就是他的多變的思維,能夠把熵概念能夠應用到管理企業中。而另外一個讀者問,熵是熱力學,不應該是化學中的概念嗎?

於是我就查了「熵」的相關資料,熵概念可以應用到物理中也可以應用到化學中。我比較感興趣的是生活中的反熵增的應用。

生命是以負熵而生,如果一生中只學一門學科,那就是物理學。熵的思維模型是什麼呢,是從有序到無序,從高到低、從熱到冷、從強大到柔弱,熵總是增加的。

比如說,人隨著年齡增大學習能力下降,25歲的時候學習能力是1,30歲0.5,增加5歲就打對摺,到了60歲是25歲的1/128。

這是熵增的自然結果,要想對抗這種自然的本能,我們就需要自律、自控。之前經常聽說學習是反人性的,就是如此了,為什麼是反人性的呢?就是熵增的結果。

從人性的「七宗罪」來看,每個人都在與傲慢、嫉妒、暴怒、懶惰、貪婪、色慾、暴食作鬥爭。我們在反熵增的時候,就是在克服人性的弱點,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而不是受人性的本能所控制。

我們自律自控並不是有多崇高的道德感,而是生命的本質就是負熵而生。

這樣讀書,我們似乎沒讀多少頁書,但是獲得的啟發似乎比以往還多,這就是「不讀書法」的奧秘所在:以少勝多,似無實有。通過「不讀書」的機制打斷我們的「貪念」,用80%的時間思考訓練,增進認知。

二、關鍵詞法——梳理更系統的讀書思維模型。

查字典法能夠用很少的時間,快速發現一個自己想解決的理論,它比較適合「一個問題對應一個思維模型」。而如果把這些書中的觀點更系統的聯繫起來,我們可以使用關鍵詞法的讀書方法。

什麼是關鍵詞法呢?就是把閱讀的單位,從在文章中找到模型單點突破上升到全書中找分析邏輯的系統思維。這樣,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就知道作為圍繞著哪個核心點來寫的,我們把重要的概念、思維模型以關鍵詞的形式找出來,組織成解釋問題的知識結構就是關鍵詞網。

這樣,我們讀完一本書,就知道它的主要內容、邏輯結構和能夠遷移使用的地方。那麼,怎麼去做呢?書中給了三個步驟:

1,確定全書核心問題。

2,尋找相關關鍵詞。

3,把關鍵詞和問題的關係釐清。

比如我前段時間讀的一本李欣頻的《人類木馬程序》,我們可以從封皮中看到:這是寫給你的人類木馬程序的清除教程。換句話說,本書的核心問題是:幫助讀者察覺並破解木馬程序,掌握自己的生命劇本。

通常一本書的核心關鍵詞可以從書籍目錄中找到。比如,在《人類木馬程序》的目錄中,我們可以看到人類木馬程序有四大種類:自我與人際關係、感情、天賦夢想與金錢,身心疾病。這就是與核心問題相關的4個關鍵詞。

這些關鍵詞和作者要解決的核心有著直接的關係,我們人類面臨自身的木馬程序主要是這四類,我們先察覺到自身的這四類的木馬病毒,然後找到合適的方法把它清除,那麼我們就仿若新生,才能重新掌握自己的生命劇本。

一旦了解作者解決問題的核心思想,這本書就變薄了——其他內容都是對這個思路的分析和註解。那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可以專門地去解決這4個方面的問題和提出相應的對策。

當然,並不是所有書籍都可以這樣用關鍵詞法,像文學類的經典書籍就需要我們從頭到尾的看、品、悟。致用類書籍,除了帶著問題去搜索問題外,還可以在網上直接搜索別人繪製的思維導圖,也能幫我們快速找到核心關鍵詞,建立全書的關鍵詞網。

三、知人論世——讀「書籍」的言外之意

去年在得到App上聽書時,聽到了黃昱寧老師講解的國外名著,背景+人物分析+劇情特別有意思,即使是在外面吃飯候餐時也想抽空聽一會兒。

後來我分析一下自己這麼愛聽講名著原因:

1,沒有時間看大部頭的我,而幾十分鐘或者十幾分鐘就能了解這部名著的大概內容和作者的生平。

2,講的特別有意思,都是我們不知道的一些趣事,和故事發生的大背景,人物分析得很精彩,特別的容易引起共鳴。

3,能學到知識,思維導圖也很漂亮,還有文字版本,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回看回聽。

就是這樣,我覺得我已經收穫很多了。今天讀到成甲老師講的知人論世的讀書方法時,再一次提到了黃昱寧老師,我才能更深刻的了解到他講書的更深一層的邏輯:

在小說大量故事情節的背後,看到更深刻的邏輯線索,跳出文字回到作者和他所處的時代,故事人物的經歷和思維方式。

而這些都是我們最感興趣的,感覺像經典中的人物從書中走出來和我們對話一樣,體驗特別真實,他們的心理能夠很好地和我們的感情碰撞,這些大概就是我們有最大觸動的原因吧!

這就是第三種讀書方法:知人論世與思想地圖法——看到思維方式和策略的局限性。

知人論世,就是我們在讀書的時候,不僅要看到被文字記錄下來的觀點和思想,也要看到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過去的人生經歷、形成的思維方式。如果看不到這些隱形的知識,就很容易孤立地、靜態地理解作者的觀點,就很難說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甚至可能誤讀作者的思想。

了解這個人的經歷、背景,他的思想感情、他的時代大環境和他的思維方式,我們才能更全面的去了解他,才能和他有思想上真正的共鳴,才能以全局的視角來看待來客觀解讀作品。

那麼,如何加速我們形成這種全局視角呢?

1,閱讀各個領域的思想發展史。

思想發展史類圖書的寫作目的,就是總結思想脈絡的,如果能找到一個領域中傑出的思想發展史著作,就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建立全局思想。

2,研究相關領域「研究綜述」。

都說前人的知識,是我們的階梯,學者往往有精力把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問題抽象成更普遍的基本問題來研究,這對我們高效地概覽一個領域的問題和解決策略很有幫助。我們可以去百度學術和中國知網等網站上搜索相關主題的研究綜述,這裡有最一手的資料。

這種知人論世的讀書方法,會有意識地培養我們善於觀察和勤於思考的習慣。

寫在最後:

這三種讀書方法適用人群比較廣,剛開始讀書的小白可以用,常年讀書的讀者也可以用,這是一個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立體思維模型的讀書方法,讓我們讀書的時候,能夠做到心裡有數,有的放矢。

成甲老師的《好好思考》從思維模型的角度出發,除了給我們介紹了這三種實用的讀書方法外,更多的是思維模型的實戰方法,建立多元思維模型的知識體系,讓我們真正地學會思考,訓練用多元思維培養深度思考力,能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思維之美。

相關焦點

  • 你真的會讀書嗎?你知道該怎麼讀書嗎?
    讀書,是我們從幼兒就開始做的一件事,從繪本到學科課本,從天文到地理,我們從書中攝取所需的養分。上學時,我們是在老師的指導下,讀書、寫字、明理。脫離學校這個安穩的象牙塔,步入社會後的我們,在沒有引導者的鞭策下,我們真的會讀書嗎?很多人說讀書不就是把書從頭到尾看一遍,這誰不會啊?
  • 字遊人談讀書,你真的會讀書嗎?閱讀有哪些實用的技巧?
    人生的路,雖說「條條大道通羅馬」,但讀書,絕對是實現人生理想最便捷的路! 老話說:活到老,學到老。現代社會,每個人都離不開讀書,或者說閱讀,那麼,問題來了,你真的會讀書嗎?閱讀有哪些實用的技巧?
  • 成功最快的方法是讀書?怎樣讀書才叫真的會讀書?
    要想成功最快的方法就是會讀書,很多人會說我也在讀書,怎麼我沒有成功?那是因為你還沒有真正的學會怎麼去讀書,因為只有真正的掌握了讀書的方法,把書中的東西變成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才會獲得你想擁有的,正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 高效讀書,掌握這三個方法讓你跑贏90%的人
    這是若水的第101期分享作者:若水來源:若水說時間管理很多人都知道讀書的重要性,可是讀書是一件逆人性的事,如何才能高效讀書,今天若水老師為大家分享三個方法。首先我們要明白讀書的動機,動機分內在驅動和外在動機,如果沒有動機,那就是衝動。衝動只會讓我們只有3分鐘的熱度,不能堅持下去。有人讀書是為了單純的娛樂和消遣,所以不存在浪費時間的問題,但我們大多數人讀書是為了修練核心能力,提升自我,比如寫作、演講,還有的為了找到正確的做事方法等。
  • 你會讀書嗎?這裡面有的是學問
    作者:麥小麥在《你離更好的生活只差閱讀這件事》這本書裡,我將多年的閱讀經驗和方法傾囊奉上,也順帶推薦了一些我看過並有心得的書,並且在每一章的後面列出一個主題小書單,如果你是愛讀書的同道人,歡迎你來看看我們的口味是否相似。
  • 從相關條件、模式、方法三方面探究「四兩撥千斤」
    這是前些年選人小學語文教材的一篇課文,簡略的情節是:某地猛虎時常傷人,當地人毫無辦法,於是請來聲名顯赫的唐打虎。唐打虎一到,人們冷了半截腰,所說唐打虎,竟是一個瘦弱不堪的白鬍子老頭和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孩。在人們疑惑的目光中,唐打虎選擇了一個恰當時間上山,果然猛虎再現。當地人遠遠躲著偷看,擔心猛虎會吃了這一老一少。
  • 讀過很多書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可能是你的讀書方法有問題
    」如今,我們都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也開始讀各種書,但很多人都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讀了很多書,但是讀過就忘了,對自己的人生好像也沒有什麼幫助。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這些大家們都是騙人的嗎?當然不是,出現這個問題,是你的讀書方法有問題。
  • 每天忙碌的職場人該怎樣讀書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呢?這有三個方法
    這兩天我剛好看了著名自媒體人秋葉老師攜手PPT高手秦陽老師共同撰寫的新作《閱讀7堂課》,裡面詳盡地列出讀書方法、怎樣閱讀才能讓自己得到最大的提升等秘訣,正好適合分享給像我前同事那樣不擅長從讀書中找出對自己有用知識的職場中人:01| 讀書方法千萬種,找到適合自己的最重要「讀書不一定要追求有用。有人說讀無用之用的書能陶冶一個人的情懷,有道理。
  • 你真的了解肥胖嗎?你的減肥方法對嗎?
    你真的了解肥胖嗎?你的減肥方法對嗎?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減肥,你就要了解肥胖!對於肥胖有很多人有這樣兩個疑問:疑問一:你真的屬於肥胖嗎?判定是否肥胖,有兩種常用方法:一種是國際上公認的體重指數法(BMI):即體重(kg)/身高²(m²),計算結果就是你的BMI值。BMI體質指數,27.5一度肥胖,32.5二度,37.5三度的標準。
  • 讀不懂書,是因為你沒有用對方法,這3個方法助你一臂之力
    現在有個現象,大家嘴上喊著讀書讀書的,手機上買書買書,手中過書過書,唯一的缺陷是從不看書,或者說,看了幾頁放下了,隔幾天,再看。所謂,看多少,忘多少不就這麼來的嗎?從心中想看書到買書,再到拆封,再到看書,看似簡單3個步驟,其實暗含玄機。
  • 比不會讀書更可怕的是不會選書,你真的會選書嗎?
    我們的世界因為讀書而更加精彩,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書都值得閱讀。漢代有個叫顏駟的人,他是顏子的後代,從小喜歡讀書,無書不讀,讀過的書堆滿整個房間,被人戲稱為「馬四庫」。但是他讀書不加以選擇,什麼書都讀,所以他一直到老都沒有太大的成就。
  • 不知道如何讀書?讀了啥也記不住?三個方法幫你實現高效閱讀
    以前我在閱讀的時候,發現字不認識,就先停下來,查個字典,等到我想再往下讀的時候,就發現那本書讀起來沒意思了。所以這本書也就束之高閣了。閱讀間隔會打破我們閱讀的樂趣和快感。古人云「好讀書,不求甚解」。這句話的意思是先把這本書大略看看,如果你完全不懂,完全不知道在說什麼,那你就放下,這本書的知識暫時還不適合你。如果大概能理解,你就先往下看。看完以後體會一下,你可能會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麼回事啊。2.一邊看書,一邊玩手機?有人會一邊讀著書,一邊拿著手機看,看一會兒讀兩句,再看。這是一定要避免的習慣。
  • 從一看書就想睡覺,到挑燈夜讀,4個方法教你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會讀書的人,大腦學習效率高,越讀書越上癮,挑燈夜讀,怎會一看書就想睡覺呢?二、從小家庭環境沒有讓自己養成讀書的習慣,這才是問題最大的根源。父親不讀書,母親不讀書,周圍鄰居沒有幾個愛讀書的人,環境很難把你培養成一個愛讀書的孩子。孟母三遷就是這個道理。機關大院、教師家屬樓的孩子養成讀書習慣的概率,遠大於販夫走卒所住的地方。
  • 我一年讀300本書,你呢?高效讀書,推薦這三步
    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還是過不好這一生?讀書,作為最有效也最廉價的的獲取新知的方法之一,很多大佬都推崇。巴菲特的孩子笑稱巴菲特是一本行走的書,蓋茨也是出名的愛讀書,每年幾乎都會推薦長長的書單。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感覺,你不是一個人——我自己在很長一段時間,為讀書沒效果而焦慮,那種感覺,就像自己是一個在原地旋轉的陀螺。直到今年,我覺得終於把讀書的方法理清了,於是有了這篇文章。用文章中的方法,你的閱讀能力將能得到極大的提升。讀書的三大誤區,看看你中招了幾個?
  • 養生很重要,但是你真的會養生嗎?這三個時間段你要好好把握
    有些朋友會想到藥物療法,有些朋友會想到食物療法,但不管什麼療法,這三個時間段你要好好把握,快來看看你真的會養生嗎。1、早晨7-9時大家都知道,雖然我們在夜晚睡眠時機體的工作能力有所下降,但是各器官在不同時間段的工作能力也是不同的。
  • 「讀書無用論」完敗,這三個步驟可以破解讀書效率低
    而「讀書有用論」則認為:知識就是力量,有了知識就能改變命運。你支持哪一方呢?其實這兩種說法都對,又都不對。如果讀書僅停留在書本上的內容,沒有實現內化,不能很好的指導實踐,那讀書就是無用的。讀書通常有三種目的,獲得消遣、獲取信息和獲得知識。成年以後,大多數時候的閱讀都多少會帶點功利心。渴望提高能力,改善生活,就需要帶著「功利心」去閱讀。
  • 會讓男人越來越愛的「好色」女人,都有這三個共同點,有你嗎?
    文/兔先生的情感驛站(原創作品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兔先生的話:會讓男人越來越愛的「好色」女人,都有這三個共同點,有你嗎?「在男人心目中,那種既痴情又知趣的女人才是理想的情人。痴情,他得到了愛。知趣,他得到了自由。可見男人多麼自私。"這是我們偉大作家周國平說的話。其實,女人的要求也差不多。
  • 你真的努力對了嗎?堅持這四點,讓你減少無用功!
    這就是由於我們的認知所決定的。有人會告訴你,只要鍥而不捨,金石可鏤,也有人告訴你有舍才能得;有人會說,近水樓臺先得月;也有人會告訴你,兔子才不吃窩邊草。有人會告訴你,只有考研以後才會有更高的起點,更優越的人生,而也有人會告訴你社會才能讓你快速的成長。
  • 你真的會跑步嗎?你知道跑步的流程嗎?趕緊來看看
    導語:作為我們目前最受歡迎的一項運動,跑步對身體好處頗多,大多數人也非常熱衷於從事這項運動,但是你真的會跑步嗎?這還真不好說。說來你可能不信,也許你連跑步的流程都不知道!不信的話就一起來看看吧!那麼可能很多小姐姐會問了,跑步、力量訓練會不會讓大腿變粗?其實這主要是看你的訓練方法是否恰當了。
  • 你會讀書嗎,你喜歡讀書嗎,怎麼才能有效閱讀一本書
    你是否也想像那些讀書很厲害的人一樣,就算是看了很久的書,但是當在相處當中提及有關的內容就能很快想起自己似乎看過相關的書籍以及當中的部分思想內容,這就是讀書的意義所在,雖然無法給你帶來什麼,卻能讓你增加看到世界的視野和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