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讀書嗎?這裡面有的是學問

2020-12-16 北晚新視覺網

讀書於我,既是職業,又是樂趣,或者乾脆就是生活本身。

作者:麥小麥

在《你離更好的生活只差閱讀這件事》這本書裡,我將多年的閱讀經驗和方法傾囊奉上,也順帶推薦了一些我看過並有心得的書,並且在每一章的後面列出一個主題小書單,如果你是愛讀書的同道人,歡迎你來看看我們的口味是否相似。

在這本書裡,我分為六個版塊來講閱讀方法。分別是時間篇、選書篇、快讀篇、精讀篇、分享篇和運用篇,從如何找到時間讀書、如何選書一直到讀了書如何運用,基本上就是把找書讀書吸收的全過程梳理了一遍,希望能給想要多讀書,但又有點不得法的朋友們一些方法上的啟發。

時間篇講的是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屬於你的讀書時間,我認為沒時間是個偽命題,只是你覺得這件事還不夠重要罷了。每個人每天的時間都是24小時,都要面對一大堆的事,這些事如何排序就變得非常重要了,排在前面的事總是有時間做的,排在後面的事經常就沒時間了,所以,當你說一件事沒時間做的時候,只是因為你把它排在後面了。所謂沒時間,體現的只是一件事在你心中的重要程度。所以我會從讀書到底會帶給一個成年人什麼好處開始講,只有知道了這件事的重要性,我們才會有意識地將它排在前面。

認識上解決了,方法問題其實不難,我給出了十一個時間策略,比如第一個策略是立刻、馬上,就是當你想看書的時候,不要管時機對不對,馬上拿本書開始看,這是讓行動直接繞過大腦的屏障,為你省去大量糾結、焦慮、磨蹭的時間,讓你變沒時間為有時間。

第二個策略是五分鐘開始法,沒有時間每天用一個小時來看書,那就制定一個五分鐘讀書計劃好了,五分鐘誰都不好意思說沒有吧,拿起書看五分鐘,很可能會接下去看第二個五分鐘、第三個五分鐘,如果每天都保證這五分鐘,很可能就養成了看書的好習慣。

還有一個很挑戰認知慣性的時間策略是化劣勢為優勢,生活中總有一些讓人為難的事情是無法改變的,可以說是我們的劣勢,但我們只要開動腦筋,也很容易把劣勢變成優勢,比如說通勤路上太長,你可以說佔用了很多時間,也可以說多出了很多路上的時間,這些時間根據你的交通工具不同,可以用來看書、聽書,如果是自己開車,甚至可以變成一段難得的自由思考、自由寫作時間。另外的時間策略還包括如何用好你的碎片時間、如何用好整段時間、如何從其他事情上省時間、如何克服拖延等等。

在第二章「選書篇」中,我先介紹了一些通用的選書方法,比如如何在網店選書,可以通過詳情頁、讀者評論和同類書比較來進行篩選,更好地判斷一本書;也可以如何通過各種閱讀APP上的免費試讀章節來選書,如何在書店、圖書館選書,降低誤判率。另外,我還給出了四種個性化的選書方法,跟隨他人法、集齊作者法、順藤摸瓜法、課題讀書法,讓我們成為一個更高階的閱讀者。

在我收到的關於讀書的問題中,有兩個相反的問題被問得很多,一個是如何才能讀得快,一個是如何才能讀得不要那麼快。這其實是兩種閱讀的需求,時間太少、好書太多,只有讀得快,我們才有可能接觸到更多的好書,也才能在書籍這個博大精深的世界裡多取一瓢飲;但是如果一味快讀,又可能會漏掉一本好書中需要細細品味、好好思考的重要內容,所以,到底是快讀還是慢讀,面對每本書的選擇是不一樣的。

要想讀得快,最重要的還是多讀多練,並配合一些眼腦適應的方法,而不是奢望學習什麼所謂的速讀法達到幾分鐘讀一本書的境界,那都是騙人的。真正的快讀,是在專注的前提下,目光獲取的信息比較多、視線滑動速度比較快、理解速度快、抓關鍵信息的能力強,幾方面缺一不可,所以我們要讓自己讀書讀得快,就要從閱讀習慣和理解力提升兩方面入手進行,經過長時間大量的練習,閱讀速度就會越來越快。

而要將一本書讀得精、讀得深,就需要放慢速度,把心沉下來讀,可以用這樣幾種方法來加深自己的理解:反覆讀、像翻譯一樣地讀、朗讀、抄寫、背誦的方式來幫助理解,還可以做讀書筆記,書中也寫到了很多做讀書筆記的方法。

對於自己喜歡的書,我們還有分享的需要,閱讀分享可以滲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和孩子聊天的時候分享你正在讀的書,比如和朋友吃飯的時候、和陌生人尬聊的時候、社交場合,從一本書引發話題,都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如果想要在家裡建立足夠的讀書氛圍,約定一個時間,由家人各自分享自己最近讀的書,這會極大地幫助孩子愛上閱讀。

最後,有些人會疑惑讀了那麼多書,如何才能用到生活中呢?這就是我的第六章「運用篇」,在我的眼裡,讀過的每本書都是有用的,方法性、策略性的書自不必說,如果你光是讀過而用不上,那一定是讀得不夠深不夠透,還可以繼續讀;那些文學性、思想性的書,讓別人的故事成為自己的人生閱歷,用豐富的文字搭建自己語言大廈,以文學之美成就自己的眼光與品位,拿古往今來文學家的思想為自己的頭腦添磚加瓦,我簡直想不到,還有什麼比這更有用的書呢?

原標題:閱讀有方法 生活多滋味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u004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帽簷的寬窄學問大?!這帽子,你戴對了嗎?
    夏天來了,大家都紛紛戴上了草帽,關於草帽的帽簷,裡面也藏著好深的學問。總結出草帽的三小點,希望助你選到合適的。一般來說,身材較嬌小的人比較適合窄邊緣的帽子。高挑身形的則較適合寬邊的帽緣,瘦長的臉型也建議可選擇這款,像是以較短的帽冠加上較寬的帽簷,可以有效縮短臉型太細長的視覺效果。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帽子通常會在帽身中間加上裝飾,例如緞帶、珠鏈等等,這些元素也是修飾臉型的關鍵之一,通常較寬的緞帶和珠鏈會彰顯層次感,藉此分散對於臉部的注意力。
  • 這裡面學問很大
    那麼你會加入擺地攤大軍嗎?擺地攤也是大有學問的,對於之前沒有擺過地攤,而現在生活所迫需要加入擺地攤大軍的,你們不妨看看,哪些東西是可以做的,哪些又是不能做的,應該注意些什麼 ?首先聊聊哪些不要做1.算命、賣跌打藥之類的。
  • 讀書數量和寫作水平成正比嗎?
    「人的寫作水平會隨著讀書數量增加而明顯提高嗎?」我曾經也在這個問題上糾結過,直到我閱讀了大量名人傳記和相關書籍後,發現大凡偉人和著名作家,不管他們出身如何,他們都有一個共通性,那就是愛讀書,所以讀書肯定是有用的,也是可以提升寫作水平的,至於要怎麼讀才有用呢?這個才是我們大多數人要關心和探討的。
  • 你真的會讀書嗎?這三個方法讓你四兩撥千斤
    有個今年才開始讀書的朋友,她對我說:「我讀一本書時,覺得裡面的知識點特別的多,就想一字一句的把它讀完,但花費的時間很長,總被各種小事打斷。」我們交流到最後,發現我們讀完一本書,兩天後,裡面的內容就會忘記,從記住完整書中所描述觀點的100%,到一星期後下降到大約70%,再到半個月後30%,再到把後面看完了,前面卻忘了,反而充滿了失落感。為什麼會這樣呢?有沒有更好的讀書方法呢?
  • 你真的會讀書嗎?你知道該怎麼讀書嗎?
    讀書,是我們從幼兒就開始做的一件事,從繪本到學科課本,從天文到地理,我們從書中攝取所需的養分。上學時,我們是在老師的指導下,讀書、寫字、明理。脫離學校這個安穩的象牙塔,步入社會後的我們,在沒有引導者的鞭策下,我們真的會讀書嗎?很多人說讀書不就是把書從頭到尾看一遍,這誰不會啊?
  • 羽毛球拍斷線之後,該如何處理,該如何剪線,這裡面學問很大
    羽毛球拍斷線之後,該如何處理,該如何剪線,這裡面學問很大 昨天去球館打球,一下午打斷了2根拍線,他們都說我手不是手,是刀,專門割線,誰說不是呢
  • 有人讀書讀了二十六年,發現和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讀書能讀到和社會脫節,看起來似乎是讀書讓人變傻,其實這是讀書和教育的方式不對讓人變傻,上半場父母負主要責任,後半場個人負主要責任。從父母來看,父母如果從小給孩子灌輸不正確的教育理念,則很容易讓孩子變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這樣的父母,最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好好讀書,其他什麼事都不要管」。
  • 這裡面大有學問,有幾點切記
    這裡面大有學問,有幾點切記首先,一定要回復,這是必須要認識到的一點。 試想一下,不管你和同事在微信聊天還是吃飯時講話,如果對方說了一句話,其他的人都沒有任何表示,這樣做會不會讓對方覺得很尷尬?一定會的。如果沒有人搭茬,對方尷尬在座的各位也尷尬。
  • 4月23號讀書日,帶你看看讀書好處的名言名詩,你認為讀書有益處嗎
    今天,你讀書了嗎?你認為讀書對你有什麼好處?而我個人認為讀書有太多太多的好處。如:提高智慧、增長見識、使人心情愉悅。正如這兩句詩所寫:「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有你所不了解的東西的描述,書中有你所想不到的智慧和經驗記載,所以讀書對每個人有不可估量的好處。
  • 讀書破萬卷,真的會下筆如有神嗎?
    「知道嗎?你文章寫的好不好,其實和你的閱讀沒有直接關係。」01杜甫:「我沒有說過」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寫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02菜譜看多了就一定能做好菜嗎熟讀菜譜是一種能力,做菜是另一種能力。這兩者之間好比熟讀兵書紙上談兵與實際戰爭中參與作戰指導的兩種不同的能力。那麼這兩者之間是否有什麼關聯呢?肯定是有的。但是兩者之間的關聯不是必然的因果關聯,而是有增益作用的輔助關聯。
  • 考研人數達新高引討論,讀書還有用嗎?讀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老公在一個輔導機構上班,下班後經常會和我聊一些機構裡好玩的事。他們那裡有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家長省吃儉用,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在校裡校外校外學習,但孩子就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有的孩子還叫囂道:上學有什麼用?讀書有什麼用?還不是不如一個明星掙得錢多?有這時間還不如去開公司賺大錢。
  • 成功最快的方法是讀書?怎樣讀書才叫真的會讀書?
    要想成功最快的方法就是會讀書,很多人會說我也在讀書,怎麼我沒有成功?那是因為你還沒有真正的學會怎麼去讀書,因為只有真正的掌握了讀書的方法,把書中的東西變成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才會獲得你想擁有的,正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 命好不如習慣好,成功的人都有的這三個優點!
    很多人習慣了熬夜通宵把學習任務完了才睡覺,聽上去好像自己都能被自己的努力給感動到,但事實上,這完全是一種惡性循環!因為熬夜,到第二天你就會有賴床的習慣,睡過頭遲到也是常事,早上本應該是學習效率最高的時間段,而你卻白白地將它浪費掉了,這還不是熬夜壞處的最根本,因為你浪費了早上很長一段時間,導致你的學習任務又完不成只好拖到半夜來解決,長此以往,你每一天都會是以tired開始。因為你得晚起,你會對你的一天有一種失控感,因為你沒有把握好早上這段好時光,導致你的計劃全亂,讓你會有一種挫敗感。
  • 你會讀書嗎,你喜歡讀書嗎,怎麼才能有效閱讀一本書
    你是否也想像那些讀書很厲害的人一樣,就算是看了很久的書,但是當在相處當中提及有關的內容就能很快想起自己似乎看過相關的書籍以及當中的部分思想內容,這就是讀書的意義所在,雖然無法給你帶來什麼,卻能讓你增加看到世界的視野和角度。
  • 讀書越多越好嗎?莊子可不這樣認為!
    但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名言中,也有一些話被人有意無意地曲解,背離了話語者本身的意旨與初衷,迷惑了天下萬千受眾…比如,人們多用莊子名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來勸勉人多讀書,用有限的生命去學習無限的知識。其實,是對莊子原話的斷章取義,對莊子思想的曲解與誤讀。
  • 【我的文青時代】夏舒問:媳婦兒會有的,麵包也會有的……
    湖區的田野溝港縱橫,隨便選一條水溝,攔兩個水壩,把水澆幹,裡面大魚小魚、蝦子田螺、黃鱔泥鰍一大把一大把。我媽我姐賢惠能幹,能把這些魚蝦泥鰍黃鱔做出多種式樣的美味佳餚。有時候,我也會要那些女孩子和我一起去田野,看我和弟弟澆魚,水澆幹了,她們也會赤腳挽了褲子下到水溝裡捉魚。
  • 越會讀書的人,越懂這4種讀書的態度
    靜下心來,去閱讀一些研究人的思維的書籍(比如《改變》這本書),結合更多拓展閱讀和思考,你會漸漸理解到,你的很多心理和情緒問題其實不過是自己給自己設下的圈套 —— 你對自己,對生活的不滿,以及由此產生的很多情緒,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你對自我和對世界有一個烏託邦式的幻想。
  • 讀過很多書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可能是你的讀書方法有問題
    」如今,我們都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也開始讀各種書,但很多人都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讀了很多書,但是讀過就忘了,對自己的人生好像也沒有什麼幫助。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這些大家們都是騙人的嗎?當然不是,出現這個問題,是你的讀書方法有問題。
  • 奇趣小知識:為什麼有的衣服裡面,會有兩根小帶子?
    這衣服裡面怎麼還有兩根帶子呢?這個是用來幹嘛的呀?既不好看穿著也不舒服,我可以剪掉它嗎?手下留情啊姐妹們!可千萬別小看了這根帶子,這裡面可藏著冷知識哦!冷知識1:晾衣服當下很多衣服,為了好看,領口都開的比較大,而晾衣架又不夠寬,稍微不注意,或者來陣風一吹,你才掛上去,就會掉下來,其次有的衣服,面料很順滑很舒服,幹了之後風一吹,就搖搖欲墜,用這兩根帶子晾的話就可以減小被風吹下來的危險。
  • 關於富有和學問,一段有深度的古代對話
    作為古代的一個高士,嚴恢提出了一個我們現在一直探討的問題,就是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取捨,我們學了那麼多知識、學問,這些都是無形的財富。有了學問知識和智慧,自然會開創自己的事業,創造出豐富的物質生活,也就是自然的財富,知識學問最終好像就是為了物質生活的充裕,那麼如果物質生活已經很充裕了,還需要不斷學習麼?比如社會上的「讀書無用論」有錢了讀書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