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最快的方法是讀書?怎樣讀書才叫真的會讀書?

2020-12-16 楊子心悟

要想成功最快的方法就是會讀書,很多人會說我也在讀書,怎麼我沒有成功?那是因為你還沒有真正的學會怎麼去讀書,因為只有真正的掌握了讀書的方法,把書中的東西變成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才會獲得你想擁有的,正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會讀書不是你看過一本書就完了,很多人讀書,往往給自己一個局限,比如我一定要在兩個小時內讀完這本書。你為什麼要設定兩個小時?如果這本書裡面內容很精彩了?比如說你要去和女孩約會,你先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約會時你碰到這個女孩很漂亮,特別的漂亮,讓你怦然心動的那種,你就想跟她在一起聊,然後你一開始就說,我只有10分鐘約會時間哈,對不起。你會不會說?你不會說吧!這個過程就是人生,就已經在真享受了,讀一本書的時候,你就慢慢去品,只要有共鳴,就不能先給自己設定時間。

市面上九成的書是不值得一讀的,也許我們快速看過之後就再也不會去碰它了,但真正碰到好的書一定要學會以下幾個方法去讀。要學會讀好書,必須要有三個境界。

第一個境界,你要明白作者在說什麼。他寫出來的文字是一個方面,還有很多需要通過他所說的去領悟,作者還有一些沒有表達出來的東西,其實語言有的時候是很蒼白無力的,語言表達出來的東西不一定是對的,你必須能夠讀出它真正要表白的東西,寫書的人是把自己的體驗和感悟變成語言傳達給你。需要你再回到他那個時候去體驗這個過程。就像愛因斯坦的一次著名演講,當他演講完以後,全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然後他說以上我講的都是錯的,我沒講的才是正確的,你們自己仔細去體會吧。這是一個過程,為什麼很多人讀書都讀錯了,不知道作者在說什麼,因為很多的是快速閱讀,然後把這麼多書放在書架上,看我的藏書這麼多。

讀書第二境界,就是讀書要有系統性。每個書都是系統性的,作者在安排,先說什麼後說什麼,然後什麼要去掉,都是有點矛盾的,因為作者寫一本書,可能心中得有十本書,所以他要做取捨,你要能看出他是一個系統,很多時候通過說的地方讓你看到他沒說的地方,她書中沒說的東西是什麼,然後從系統上去理解她想要表達的。

讀書第三個境界,所有的讀書人都應該帶著自己的世界觀和自己的理論體系去讀書。作者他可能書中講幾十上百個想法,但你只要其中有一個想法可以為己所用,就可以了。就像我們吃營養的東西,不是越多越好,自己所需要的才是最好的,吃東西是為了豐富我們自己的身體,當我們都有一套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理論體系的時候,我們讀別人的書就能夠成長我們自己。當你沒有這套思維體系的時候,你讀所有的一切都很精彩,這是在我們人生比較低級的階段,我們讀一本書讀得很興奮,但是沒有幾個能夠成為我們吸收的。要改變我們的思維,讓別人有用的,融入我們自己的思維體系,這樣才能成為真正的大成者。

相關焦點

  • 你真的會讀書嗎?你知道該怎麼讀書嗎?
    讀書,是我們從幼兒就開始做的一件事,從繪本到學科課本,從天文到地理,我們從書中攝取所需的養分。上學時,我們是在老師的指導下,讀書、寫字、明理。脫離學校這個安穩的象牙塔,步入社會後的我們,在沒有引導者的鞭策下,我們真的會讀書嗎?很多人說讀書不就是把書從頭到尾看一遍,這誰不會啊?
  • 字遊人談讀書,你真的會讀書嗎?閱讀有哪些實用的技巧?
    人生的路,雖說「條條大道通羅馬」,但讀書,絕對是實現人生理想最便捷的路! 老話說:活到老,學到老。現代社會,每個人都離不開讀書,或者說閱讀,那麼,問題來了,你真的會讀書嗎?閱讀有哪些實用的技巧?
  • 社會大學生「過剩」,讀書真的還有用嗎?容易通往成功的路是讀書
    可是那個時候的自己,在找工作的時候四處碰壁真的是非常的懷疑自己考大學的意義是什麼了,直到當自己被企業錄取的那一刻,我才知道自己的那樣的懷疑其實真的是很可笑。
  • 多讀書,讀好書,讀書是開啟知識的源泉
    讀書和學習就是人生之旅的開始!它是一個人不斷完善和發展自我的必由之路。人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獲得知識,才能在未來的生活中過得幸福快樂。然而,大多數孩子都抱怨讀書苦、讀書累,甚至常常感到迷茫。其實,孩子有這種想法,主要原因在於不明白為什麼要讀書,或者說認識不到讀書的重要性。
  • 讓讀書像刷牙洗臉一樣簡單,確保最基本的讀書時間
    有朋友問我,怎樣才能堅持讀書,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快速閱讀的,我總是給他推薦《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這本書,建議所有喜歡閱讀的朋友都讀一遍,你會在書中找到答案。經常聽到有人說,每天都忙得要命,哪有時間讀書呢?
  • 你真的會讀書嗎?這三個方法讓你四兩撥千斤
    為什麼會這樣呢?有沒有更好的讀書方法呢?這個星期我在成甲老師的《好好思考》中找到了答案,他說:「其實,掌握知識的關鍵在思考、練習有價值的解決策略,點不在多,會用則靈。」也就是說,從閱讀改變自己的角度來講:記住知識不重要,改變才重要。我們讀書不用坐在那裡認真的從頭讀到尾,而是用20%的時間閱讀,80%的時間來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型。
  • 快樂讀書吧,真的讓孩子快樂讀書了嗎?
    說起現在小學最流行的提升語文的方法,很多家長都能夠脫口而出,那就是多讀書。多讀書,提升孩子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談吐優雅,知書達禮。多讀書,提高孩子文學積累,寫作文如有泉眼一般,下筆如有神。可能不止一個家長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那麼,為什麼孩子會選擇地點去看書,或者有的孩子原本愛看書,家長給孩子買了很多書之後,孩子反而不願意看了呢?其實原因很多,首先,當興趣變成了一種壓力,那麼愛好就變成了任務。
  • 關於讀書
    然而現在我因沒那麼多時間讀書,很多書都只能用手機聽,利用做家務、坐公車的時間聽我想讀的書,然而聽書最遺憾的就是不能隨手圈畫和記筆記,尤其是聽一本我非常喜歡的書,尤其是聽到特別欣賞的句子。如果是做家務還好,我會立馬停下手中的活,去書中翻到剛聽的那句話,趕緊在旁邊做上標記,有感觸的地方要寫上自己的靈感與感悟,生怕這靈感會因不能及時記錄而消失了。
  • 讀書是最好走最公平的一條路,你怎麼看?
    一位名人說過:正是讀書,讓大多數孩子擁有了公平競爭的機會,不管你出身如何,長得怎樣,父母是誰,只要你讀書成績足夠好,你就有機會上好的大學,長更多的見識,認識更多的人,過上相對好的生活。 在成績面前,人人平等,這是很多孩子改變命運的重要一環。
  • 教孩子怎樣讀書:儲蓄讀書法
    每個人都渴望自己具有非凡的記憶力,用頭腦儲存更多的知識,這就是內儲有許多人,讀的書確實很多,當時憑腦子也記得一些東西,但忘的也不少,等到要用的時候,又捕捉不到了,就像竹籃打水,結果是一場空,還有一種方法是外儲,就是利用筆、本、卡片、錄音磁帶等來儲存必要的知識。內儲和外儲兩者要兼顧。忽視知識內儲的人,不是記憶負擔過重,就是知識儲蓄得太少,供不應求;忽視知識外儲的人,會導致頭腦反映遲鈍。
  • 那時候,楓橋人是怎樣讀書的
    楓橋,這一方水土,特別重視讀書。我們說「楓橋文化底蘊深厚」,歸根結底是因為楓橋歷來重視讀書。在楓橋人看來,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最有效途徑,讀書好不好代表著一個人有沒有出息。所以在楓橋,讀書不僅是個人的大事,也是家庭的大事,又是家族的大事,還是村莊的大事。楓橋形成了濃厚的讀書氛圍,形成了健康的讀書風尚,形成了人才輩出的良性循環。
  • 熱愛讀書充實自我
    唯有書香最醉人。無論古人手捧卷帙,還是今人手持書本,一提起讀書,人們也許會想到這個詞:書香。時代在變,書籍不僅有香氣,還有聲有色。張文宏醫生說:「我們說話少了,思想就出來了。」更多人,把讀書當成了與吃飯、睡覺一樣的生活日常。這令人欣慰。如果有時間就慢慢品書,如古人所稱的「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如果工作繁忙,時間緊張,隨便翻翻也無妨。魯迅先生認為:「書在手頭,不管它是什麼,總要拿來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讀幾頁內容。」換言之,不一定非要正襟危坐地讀才叫讀書,也不一定像大學者那樣窮經皓首地研讀才叫讀書。
  • 《讀書》詩帶給的讀書啟示
    因此,人們因勢而動,順勢而為,就重視起讀書來。讀書也就自然成了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作為教師,教學生讀書,熟識的人也經常請教這方面的問題。筆者也因此更加關注讀書,研究如何讀書才會更有成效?讀書,於我們有悠久的優良傳統,古今湧現了許許多多學富五車、才高八鬥的文人學者。他們總結了許多讀書之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 聖經智慧:你該怎樣讀書?
    雖然現在有了網絡,人們使用電子產品也日益普遍,可是,讀書仍然是明理的重要手段,然而,又該怎樣讀書呢?《以弗所書》第三章第19節對此有了詳細的解釋,只不過,就像聖經中的其它文字都表達婉轉、晦澀一樣,想要直接從中找到方法是不太可能的。那該怎麼辦呢?
  •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讀書還可以這樣讀?3個方法提升讀書效率
    01、為什麼要讀書作者認為無法讀書是心態的問題,我們需要重新認識讀書的重要性,不應該將讀書視為消磨時間的手段,也不能當作工作中的障礙,要學會主動去讀書來豐富工作和個人生活。那麼,讀書到底有什麼好處呢?為什麼工作繁忙的成功人士會經常讀書呢?
  • 成功人士的讀書方法,我建議你看看,說不定可以借鑑
    因此我們要真正理解讀書的好處優點,才能從心底裡認可讀書這一行為,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破解了大家對讀書的收益困惑後,大家是不是現在就想開始讀書,但是卻很忙,根本沒有時間看書,是的話請打1到公屏上。大家先別急,因為我們還有第二個觀點,為什麼成功人士很忙也能夠讀書;學習一下成功人士,說不定我們也能變得成功。
  • 曾國藩:讀書自省,讀書養性
    同時他也是一個好讀書、善讀書的人,一生堅持讀書,樂此不疲。他讀書的特點除勤勉外,還偏好深湛之思,將讀書的心得用於實踐,學以致用,這對他事業的成功有極大幫助。《清史稿》對他有個評價,稱「國藩事功,本於學問」,學問來自讀書,這就是說他的功業主要歸之於他有良好的讀書習慣。
  • 丨《讀書讀書》
    這對於致力於終身讀書的人興許並不構成問題,他們終將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對於兒童和青少年而言也算不得什麼問題,他們讀書多半靠別人引導;老年人則可能還有那麼大的好奇心和讀書興趣的怕也不太多,讀書能力,至少是目力和記憶力,到老年也會大不如前了。所以,金克木總結道:「書讀不過來的問題只怕主要是從二十幾歲到五六十歲以知識為職業的人的煩惱。
  • 「讀書無用論」完敗,這三個步驟可以破解讀書效率低
    成年以後,大多數時候的閱讀都多少會帶點功利心。渴望提高能力,改善生活,就需要帶著「功利心」去閱讀。那麼怎麼才能真正將知識轉換成能力,讓讀書真正有用呢?《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告訴我們答案。作者大巖俊之是日本著名的講師。他在學生時期是一個不讀書的人,直到在創業時發現,大多數成功人士都是善於閱讀的人,才開始嘗試一年內閱讀300本以上書籍。
  • 讀書方法論:你是怎樣選擇讀書的類別呢?
    5要學習各種工具書方法書,比如成功學,讀書方法論,記憶思維讀書學習方法論,各種字典詞典都應放在案頭反覆閱讀。6要翻閱各種生活技術圖書,比如美食圖書,養生書籍,醫學書籍,都可以提高生活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