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人阿超:行走黔山村寨 傳承苗族文化

2020-12-26 多彩貴州網

  務冒席是苗民心目中的女英雄形象,關於她的故事有很多版本。有一首苗歌就是專門歌唱務冒席的:「龍塘務冒席,提裙子騎馬,裙重9斤半,子彈打不穿,一躍9道坎,背起孩子去,行走如疾飛,殺敵如割菜……」這片繡片圖案表達的就是務冒席提刀上戰場的情景。

  核心提示

  在安順平壩人阿超的心裡,苗族文化如一座幽深而美麗的大山,藏於深山中的文化魅力與民俗風情,總也探究不完。1981年出生的阿超,原本是一位教師,但一次旅行改變了他的職業方向。身為苗族人的他,走進了苗族文化這座「大山」,開啟了探索之旅。

  十餘年只做一件事,貴州安順人阿超——

  清晚期黔中苗族地區的上衣

  一次旅遊改變人生

  阿超是苗族人,住在安順平壩。他的媽媽和大姨是當地很出名的歌師。阿超說,小時候常看媽媽和姐姐繡花,覺得那些東西很漂亮。長大後,阿超遵從父輩的意願,就讀於安順學院的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畢業後成了一名老師。

  2008年,阿超到凱裡三棵樹鎮旅遊,這成為他真正扎進苗族文化的一個契機。「當時,我住在村寨裡,天還沒亮就聽到當地人唱歌,循聲而去,看到他們正一邊擺攤一邊唱歌——原來他們是在趕場,賣自己家的刺繡。」在集市上看到各種精緻的苗繡,阿超頗感震撼。「這些原生態的刺繡都是當地的老繡娘繡出來的,裡面有歷史印記,有苗家故事……」阿超還看見一些老外在集市上挑選繡片,「老外都如此看重我們的民族文化,為什麼我們自己不好好地研究呢?」阿超突然冒出來的這個念頭,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他決心要研究和傳承苗族的文化。

  走村訪寨學苗族文化

  拿定主意的阿超,開始瘋狂地收集苗繡。「當時在三棵樹旅遊時,身上帶的4000多元錢全部買了繡片。」開始繡片收藏後,阿超還認識了很多刺繡大師,「從他們身上我學到許多貴州苗繡知識,比如,苗繡分破線繡、雙邊繡、打籽繡……種類較多,繡片內容有反映苗族的遷徙歷史、生產環境、神話故事。你看這個『苗族兵馬俑』,這是城池,外圈這裡是馬匹,像不像人牽著馬?」阿超拿起繡片,津津有味地解讀起來。

  阿超說,一塊看似普通的繡片,要細品才能體驗其中蘊藏的故事。「四瓣花是苗族的一個符號,它象徵父、母、子、女,四人組成的家庭才是完美幸福的。要想真正了解苗繡,了解繡片內容,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看實物,還要走進村寨,向老人家們請教,才能真正明白這些繡片的精髓。」

   探究路上腳步未停

  扎進苗繡世界十餘年之久,阿超算得上行家了,只要看一下繡片,就能判別出繡品大致的年代、工藝、布料材質。2014年10月7日,在央視一臺的《尋寶》節目裡,就有阿超的藏品。「當時貴州3萬多件藏品,我收藏的那件清晚期黔中苗族地區的上衣脫穎而出,衣服是2008年我在臺江一個村寨花4000多元收的。針腳、針線、緞子,精緻秀美,堪稱佳品。」節目播出後,雲南、上海、江蘇等地的多位收藏家找到阿超,想高價收購這件藏品,阿超捨不得,一一婉拒,現在這件藏品租借到蘇州一家私人博物館展出。

  2016年4月,阿超在青巖古鎮開了間貴州非遺元素館。三進的展館,放滿了他的藏品,琳琅滿目。有苗繡,苗銀、蠟染、木雕和石雕。「我的微信頭像是一件蠟染衣服,是在老家棺材洞發現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現在這件衣服(收藏)在貴州省博物館。」

  飛鳥圖案苗繡

  精細的蠟染圖案,也被稱為刀尖上的舞蹈。阿超帶著記者參觀自己的藏品,他拿起一對蠟染說:「這是鳥銜魚的圖案,清代蠟染,是一對綁腿。還有那件織金蠟染的圖案,象徵著生殖繁衍。」阿超聊起藏品,總是一臉興奮。

  平時,阿超不忘充電,常常報名參加一些「大師班」的學習,「我曾經跟隨凱裡學院的一位學者,學了一個月的蠟染。那個班不僅有設計者、學者,還有清華美院的教授,大家都陶醉在蠟染的研究與製作中。」

  如今,阿超常與摯友疊貴探討如何將苗族文化傳承得更深更遠。疊貴曾在北京求學,畢業後回到故鄉,他不僅從事將當地苗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神話故事視覺化的工作,還搜集整理民歌。「我們覺得苗族醫學、文學,都是值得通過影視文本再現傳播的。」

  阿超和它的藏品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杜立 文/圖

相關焦點

  • 亞魯王,苗族的圖騰,安順旅遊發展大會
    9月21日,是第五屆安順旅遊發展大會召開的日子,紫雲自治縣作為承辦地全力以赴,盛裝待客。我們吃過早飯後,跟隨組委會安排的中巴前往亞魯王城參加安順旅發大會的開幕式。旅發大會邀請了中外賓客近千人,加上當地人士,估計有5000人參加了此次旅發大會。
  • 貴州安順鎮寧官寨白骨塔
    貴州安順鎮寧官寨白骨塔官寨白骨塔位於貴州省安順市鎮寧縣丁旗鎮官寨村。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石塔內,斂有上千具屍骨。石塔為二屯八角形,屬攢尖封頂石塔。塔前立有一塊石碑,正面刻有「白骨塔」三個字。1983年12月,「白骨塔」被鎮寧自治縣人民政府立為縣級文化保護單位。2009年12月23被安順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據藝術家們分析,「官寨」應該是「關寨」,應該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架勢。我不想說這裡是怎樣的從商道變成集聚地,再怎樣地繁華,怎樣人傑地靈,因為白骨塔畢竟是個沉重的話題,它要呈現在別的話題之上。
  • 回顧2019:21個熱點事件 「數」說安順文化旅遊一年收穫
    ● 點擊藍字關注●  安順一座讓人流連忘返的城市安順文化廣電旅遊20192019年,安順文化旅遊度過了忙碌又精彩的一年。這一年來我們默默耕耘、不辭辛勞;這一年末我們眾志成城、收穫滿滿。推介會籤約儀式04安順入選「中國油菜花旅遊推廣聯盟」3月15日至17日,安順作為貴州唯一受邀地參加了江西婺源舉辦的「2019年首屆婺源油菜花旅遊文化節」,併入選「中國油菜花旅遊推廣聯盟」,對於我市進一步推動油菜花文化傳承與彰顯,帶動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推進農旅深度融合、產品創新、營銷聯合、對外交流互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 安順介紹
    安順,寓意「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擁有「中國瀑鄉」「屯堡文化之鄉」「西部之秀」的美譽,現轄西秀區、平壩區、普定縣、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和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黃果樹旅遊區8個縣區,總面積9267平方公裡,總人口300萬人,少數民族人口佔戶籍人口的39%。  安順區位優越、交通便捷。
  • 安順這些村入選!轎子山鎮龍興村、張官村、虹龍村、木頭寨村?
    圖片來源於網絡今天早上,安順市人民政府網站發布了一則公示。根據省農業農村廳《關於2019年農田建設任務的通知》(黔財農〔2019〕44號)《安順市農業農村局關於開展2019年農田建設任務工作的通知》(安市農發〔2019〕49號)的文件精神以及安順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要求,現根據項目建設選址的條件和要求,結合我市農業發展相關規劃及兩區劃定初步成果,經與發改、國土、水利、財政等相關部門及時溝通,會同項目申報單位對項目區實地考察,在充分徵求項目區幹部群眾意見的基礎上
  • 「安順冬季旅遊」住布依族民宿 遊三國藤甲特文化 安順阿歪寨打造...
    「我們阿歪寨村立足特有的布依民族文化和三國藤甲文化資源,以『鄉愁阿歪寨,神秘藤甲谷』為形象定位,突出『傳統村落、藤甲部落、全域遊樂』三個重點發展特色鄉村旅遊……」初冬時節,聽著安順經開區阿歪寨村村支書韋俊的介紹,記者開啟了一段住布依族民宿、遊三國藤甲文化的旅行。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花卉、植物圖案在服飾上的運用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苗族由水鄉之地向西南。中南等地不斷地遷徒,苗歌中唱著:「日月向西走,江河往東行。我們的祖先啊!順著日落的方向走,跋山涉水來西方。西方萬重山,山峰頂著天,好地方就在山那邊。
  • 品嘗特色美食 領略安順文化
    初冬的安順,寒意漸濃。但餐飲產業發展大會舉辦的熱潮,卻為這個冬天注入了陣陣「暖流」。「這次真的是來對了,一路下來感覺安順真的是山清水秀風光好,人傑地靈氣象新,而安順的美食更是深深打動了我。」來自貴州省酒店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王崗提到安順頻頻點讚,他說,安順是一個讓人來一次還想再來的地方。
  • 記載歷史 傳承文化——記綦江苗族蘆笙、苗族刺繡
    正在吹奏蘆笙的苗族男孩    記者 劉琦 攝苗族蘆笙和苗族刺繡作為苗族世代相傳的歷史文化瑰寶,在苗族發展史起到了無與倫比的重要作用。在聊天中,記者了解到這位綦江苗族蘆笙的傳承人今年年僅27歲。蘆笙是苗族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婚喪嫁娶皆不可少,且每支苗族因信仰不同,製作的蘆笙也各不相同。然而,因為綦江苗族沒有文字傳承,本族內製作苗族蘆笙的人少之又有,買蘆笙最近都要前往萬盛經開區,費時費力,這讓年輕的馬帝庭產生了自己製作蘆笙的想法。製作苗族蘆笙,除了要懂得一定的樂理知識外,還要具備物理知識,了解力學原理。
  • 安順經開區苗學會成立
    7月18日,經開區苗學會成立大會在安順城市服務學校舉行。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省苗學會老會長楊光林,貴州民族大學校長王林,安順學院黨委書記羅榮彬,市苗學會會長楊志鳳,區黨工委副書記雷珺茗出席大會。各鎮(辦)、區社事局、區民政局等部門負責人及安順市各縣區苗學會代表參加會議。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腰帶等文化工藝品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腰帶苗族挑花工藝品,也是苗族婦女的扎腰用品。流行於廣西南丹等地。腰帶苗族挑花工藝品披帶黔中南型花溪式苗族服飾上的重要配飾,披帶上的紋飾為挑花工藝,使用反面挑正面看的技法,多在青色底布上用黃、綠、蘭、日、玫瑰紅等色線挑繡成。
  • 青島·安順兩地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成果雙向交流活動
    ·安順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成果交流活動。  活動期間,安順非遺傳承人觀摩了青島即發發製品製作技藝、即墨花邊製作技藝、周氏流亭豬蹄製作技藝、漁網編織技藝、木質漁船製作技藝等非遺項目,深度感受了青島的海洋文化與歷史傳承。
  • 品鑑苗家美食·傳承苗族美食文化,速看,松桃苗家八大碗火了!
    銅仁、松桃部分資深苗學專家、資深美食專家、知名作家詩人近50人應邀出席論壇,市縣兩級部分媒體參加了論壇活動。她說, 自2013年貴州苗家八大碗餐飲文化有限責任公司創立來,秉承「打造最具苗族特色美食」服務理念,以苗家特色菜為基礎,積極探索苗族美食文化內涵,不斷優化服務理念與優良品質,形成獨具特色的苗族餐飲風格,深受廣大顧客朋友青睞。
  • 安順市內A級景區門票全免,「五一」假期玩起來!
    安順 一座讓人流連忘返的城市 五一勞動節 「五一」節的第一天!,與黃果樹風景名勝區、石頭寨景區緊緊相連,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集中的溶洞群景區,也是一個水旱相結合的溶洞。
  • 跟著這些石頭遊安順 滿足你的好奇心
    這就是安順!安順素有「中國瀑鄉」、「屯堡文化之鄉」、「蠟染之鄉」、「西部之秀」的美譽,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這裡還有聞名世界的黃果樹大瀑布。安順不止有這些,還有三國文化、夜郎文化、屯堡文化……不過今天我們來說說「石頭文化」,看看這個到處充滿石頭印記和石頭建築的城市。
  • 傳承苗族非遺文化 阿苗千千迎新年音樂會在長沙舉行
    一曲悠揚婉轉的《苗家迎客歌》拉開音樂會序幕, 濃鬱的苗族風情撲面而來,令現場觀眾耳目一新。接著,阿苗千千演唱了飽含苗族民間音樂元素的原創歌曲《苗家歡歌》《阿苗千千》《幸福苗寨》《苗家美》等,一展新創苗歌的魅力與央視《星光大道》冠軍歌手歌唱的實力。
  • 貴州寧靜古樸的山村,感受少數民族的文化,體驗悠然的慢生活
    我國有三千多年的村落史,向人們展示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尤其是我國的古村落,生動地展現著民族文化的多種多樣,更加能反映出我國的歷史,民族文化的起源和發展。古村落集人文、歷史、建築、民俗等多種文化於一身,具有極高的文化藝術、歷史科學和旅遊價值,成為了所有人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 仁者見仁,可以探討:​苗族在黔的歷史身份
    我們也無法知曉其中緣由,在此我們只能用語言辨別西部方言苗族進入黔西北、黔西南、黔西的時間段。西部方言苗族入黔說是苦難的、是悲慘的、是落魄之時才入的黔,入黔之時是奴隸、是佃戶、是土司的農奴、是無處藏身的難民,這對於樹立民族自信和維護民族尊嚴是及為不利的。
  • 上刀山下火海撈油鍋,松桃苗族絕技震撼世人!
    在湘、渝、黔二省一市結合部的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苗族絕技文化獨樹一幟,近年來,紛紛亮相全國各大城市及旅遊景區,並多次出國演出,備受中外遊客青睞
  • 中國苗族支系大全
    其中,貴州最多,共有3686900人,遍布全省各地,而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內為最多,其餘分布在畢節地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順地區、銅仁地區、六盤水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陽市、遵義市。苗族在湖南有1557073人,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懷化市麻陽苗族自治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以及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和綏寧縣,湘西北和湘西南其它各縣也有部分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