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安順兩地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成果雙向交流活動

2020-12-11 大眾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袁睿 黃煜婷 青島報導
  12月1日-12月9日,開放美麗的濱海帆都青島與神秘雋秀的福地瀑鄉安順再次攜手,共同開展青島·安順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成果交流活動。

  活動期間,安順非遺傳承人觀摩了青島即發發製品製作技藝、即墨花邊製作技藝、周氏流亭豬蹄製作技藝、漁網編織技藝、木質漁船製作技藝等非遺項目,深度感受了青島的海洋文化與歷史傳承。同時,安順蠟染技師們先後走進市北區洛陽路第一小學、青島實驗初中,為同學們詳細地講述了獨具特色的安順蠟染,從面料處理、蠟畫繪製、浸染、脫蠟、漂洗的全過程,並指導孩子們親手製作了蠟染作品。同學們在體驗蠟染妙趣的同時,也學習到了安順豐富的地方民族文化。

  青島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優秀項目受邀到安順傳經授道,在參觀了安順蠟染、安順地戲、亞魯王史詩、苗族服飾等國家級非遺項目,併到部分非遺文創企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非遺傳習基地進行了實地考察後,青島的非遺專家對如何利用安順豐富的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深入推進非遺產業化、市場化和商品化進行分析探討,對如何利用非遺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助力旅遊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提出了建設性意見,為安順非遺的傳承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次活動由青安兩市文旅、教育主管部門主辦,兩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兩地就非遺項目和發展現狀,非遺產業化、文旅融合等方面進行深入細緻的交流,為加強兩地非遺保護工作交流,挖掘合作潛在空間,探索非遺保護事業協同發展新路徑、新思路提供了契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交流中互鑑,在互鑑中發展,山與海的擁抱,定將讓兩地非遺文化迸發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相關焦點

  • 青島攜手貴州安順交流非遺優秀實踐成果
    原標題:青島攜手貴州安順交流非遺優秀實踐成果   12月1日-9日,青島與貴州安順攜手開展了非物質
  •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實踐案例發布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時總結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寶貴經驗,充分發揮優秀保護實踐的示範引領作用,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振興水平。
  • 第三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寶安區系列文化活動開幕
    10月31日,第三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寶安區系列文化活動在新橋街道曾氏大宗祠開幕。「老村老祠堂.新作新風尚」——歷屆「群藝杯」全國攝影藝術非遺影像優秀作品展、「媽媽的味道」之國泰民安憶美食活動、「非遺會客廳」之專家論壇暨傳承人培訓三大主題活動紛紛亮相,傳承與弘揚非遺文化,助力「雙區」建設。
  • 21世紀前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理念、實踐與經驗
    (二)非遺保護的中國實踐與成就  21世紀前20年,中國秉承有史以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保護的思想與方法,秉持《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理念與精神,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文化遺產保護要求,結合實際探索創新,積極開展非遺傳承保護實踐,創造了諸多保護工作在世界範圍具有開創性意義和整體保護取得重大成就的卓著成績,改變了以前重視不夠
  • 回顧2019:21個熱點事件 「數」說安順文化旅遊一年收穫
    分時預約前售票大廳分時預約後售票大廳06我市9個項目入選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6月8日,我市苗族阿碼任、普定高臺地戲、紫雲龍場地戲、布依族抵槓、波波糖製作工藝、屯堡銀飾製作技藝、布依族蠟染技藝、藍靛製作技藝、鐵器製作技藝,共9個項目入選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活化傳承嶺南文化遺產的「廣東實踐」
    會議強調,要加大力度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切實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為建設文化強省、增強文化軟實力提供有力支撐。廣東生活著廣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居民,形成了歷史積澱深厚、革命遺存豐富、民系特色鮮明、國際交流互鑑的嶺南文化。
  •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弘揚優秀民族文化 ----甘肅省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電視紀錄片《絲路拾遺》在阿克塞拍攝
    為了加強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民族文化,增進民族團結,1月22日,由甘肅省民委、酒泉市民宗委、甘肅千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甘肅省廣播電視總臺電視都市頻道《財富天下》欄目組)組成的甘肅省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電視紀錄片《絲路拾遺》拍攝製作組在阿克塞拍攝。
  • 交流 互鑑 傳承 發展丨山東省第四屆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開展在即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錢玉明 通訊員 張雅娜 淄博報導為進一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全面落實國家、省關於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要求,深入挖掘非遺文化內涵,全面展示山東省非遺的獨特魅力,擴大非遺影響力,促進全省各地市文化交流和文化繁榮
  •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卡魯斯儀式舞蹈亞美尼亞杏木雙簧管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或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1992年12月,在美國聖菲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6屆會議將文化景觀作為文化遺產的類型,從而進一步豐富了歷史文化遺產的內涵。1997年11月,非物質文化遺產——「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得到國際的認可。
  • 衡水桃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全面推進
    長城網衡水12月12日電(任建雙 呂明會 王永宏 扈煒)今日獲悉,衡水市桃城區緊緊圍繞全面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深入推進非遺進校園活動,滏陽小學建成了全區首個法帖拓印傳承基地,積極傳承和保護衡水法帖拓印工藝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為整體推進非遺進校園活動起到了示範帶頭作用。
  • 2020年桂臺(南寧•花蓮)兩地民俗文化交流活動在我縣炮龍廣場成功錄製
    8月16日,由南寧市臺辦組織開展的「貝儂手牽手,兩岸心連心」2020年桂臺(南寧•花蓮)兩地民俗文化交流活動在我縣炮龍廣場成功錄製。據了解,桂臺(南寧•花蓮)兩地民俗文化交流活動作為廣西與臺灣的民俗文化樞紐,近年來,為桂臺兩地文藝團體打造了多個交流平臺,多姿多彩的民族民俗傳統文化在兩岸的交流中大放光彩。
  • 非物質文化遺產「李德修三字經派小兒推拿」的發展
    李氏小兒推拿從診斷、辨證到取穴、手法,都體現了傳統中醫特色,是祖國醫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體現了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中醫文化、膠東地域文化等,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奠基人李德修簡介李德修(1893~1972年),又名慎之,男,山東威海市北竹島村人,被譽為小兒推拿三字經流派的奠基人,全國知名的小兒推拿專家,山東省繼承搶救的名老中醫之一。
  • 探尋中華黑陶文化 兩地校本課程交流
    它上襲仰韶、下啟殷商、左挽彩陶、右攜青銅,是原始社會後期龍山文化的代表,是中華民族先祖們勤勞和智慧的傑作。早在6000年前,在沁陽這片文化沃土上已經孕育了制陶工藝,優秀的工匠們用精湛的技藝、精細的原料造出了許多精美絕倫的黑陶器物,使原本普通的泥土演變為無價之寶,令人心醉。盆窯村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山王莊鎮。顧名思義,盆窯村因世代燒制陶盆而得名,是以製作黑陶為業而形成的村落。
  • 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2016年三出國門對外交流
    荊楚網消息(記者吳堅 通訊員胡高普)2月17日,記者從湖北省非遺保護中心獲悉,2016年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三次走出國門,參加對外交流活動,分別是「荊楚文化走韓國」、「楚漢神韻」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和「感知中國·哈薩克斯坦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 江西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
    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現場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暨首屆會員大會在景德鎮市非遺中心會議廳召開。景德鎮市文旅局負責人要求廣大陶瓷非遺保護協會會員緊扣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發展試驗區建設和景德鎮發展要求,將景德鎮優秀的制瓷技藝傳承下去。大會宣讀了《關於成立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的批覆》;審議通過《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章程》,選舉產生第一屆理事會,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文躍為協會會長。
  • 喜訊| 甘肅省5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項目...
    近日,在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公布的關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2017年支持項目驗收結果中,由西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民間美術研究所所長牛樂教授擔任學術專員、負責訪談工作的「希熱布(甘南藏族唐卡)」獲評優秀項目。
  • 北京扶貧支援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活動第七站|十堰鄖陽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關於扶貧支援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進一步促進北京扶貧支援地區非遺文化發展,加強地區間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於 9 月至 11 月組織開展北京扶貧支援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活動。
  •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落地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5日訊 (通訊員 張淼) 2021年新年第一天,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傳承工作再結碩果。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擒拿)項目在長清校區周永傳統文化(藝術)名師工作室揭牌,這也是落戶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的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落地項目。
  • 訓練中心iCenter「中華工匠」課堂以工程思維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華工匠」課程線上項目評審會 「中華工匠」是基礎工業訓練中心開設的本科生文化素質課,以跨學科協作模式為特色,吸引來自文理工不同領域、不同專業背景的同學們齊聚一堂,深入研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本學期前半段,各小組圍繞選題開展了深入詳細的桌面調研,分工查閱大量資料,並結合各自家鄉的非遺項目進行了調研。根據前期調研結果,同學們結合當代廣受歡迎的形式,探索了傳統非遺碰撞現代生活方式的可能性,提出各具創意的想法,並利用基礎工業訓練中心資源和家中動手實踐的條件,製作了產品原型,並在本次項目會上進行了多元化展示。
  • 共建文化交流平臺,青島杭州優秀短片交流展映活動在新區成功舉辦
    12月2日-12月4日,由青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青島市影視藝術家協會、杭州市電影電視家協會、青島靈山灣影視局、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承辦的青島·杭州優秀短片交流展映培訓活動在影視產業園百人審片室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