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這些街巷名折射出古時「民生產業」

2020-12-15 閩南網

豆生巷、米鋪巷、米倉巷、帽巷、鞋巷、米粉巷、糕包巷、碗糕巷、小菜巷、布房巷、牛皮巷……你知道泉州老城內,還有這些巷子嗎?

這些以手藝、行業、生活物品命名的街巷,不僅充滿了市井煙火氣,還曾是古城一個個產業聚集點,彼時,人們買錫去打錫街,買豆芽去豆生巷,買花去花巷……從這些老街巷名中,還可一窺泉州民生產業發展變遷之路。

豆生巷

打錫街和打鐵巷 見證古代手工業

泉州錫雕具有悠久的歷史,始於唐宋時期,盛於明清朝代,是泉州重要的非遺。打錫街在莊府巷東與現在的南俊路西南之間,自明朝至今,幾百年間,因阿拉伯人到泉州做生意、定居者日多,這條街道兩旁陸續聚集了為數眾多的做錫生意的杭浦,產生了不少錫雕大師及名匠一人,他們世代相承雕藝。打錫街見證了古代泉州與阿拉伯人、中東、非洲、歐洲人貿易往來的歷史盛況。如今,泉州打錫街錫鋪僅存的一家,是位於西街門鋪的「連發錫鋪」,始於1853年,是有據可查的泉州最為古老的一家錫鋪。

西街打鐵巷

泉州舊城區有兩條「打鐵巷」,一條在西街裴巷的東向,另一條在南門聚寶街的東向。這兩條打鐵巷,是因為古時候巷中開設過打鐵鋪而得名。在西街裴巷東向,西起裴巷,寬僅1米多,相傳宋時,有張氏打鐵人家在此開埔,因為他技藝高明,待人和善生意很好,打鐵鋪所在的巷就被人們稱為打鐵巷。隨著泉州對外貿易的日益昌盛,泉州的造船業日益興盛。由於張鐵匠手藝又高,人緣好,因此造船廠諸如鍛打鐵釘、船錨這類活計,都找他來做。為了方便顧客,張鐵匠到南門造船廠附近開了一個新鋪。不出幾年,張鐵匠的業務越來越多,他漸漸地買下左屋右舍,最後竟使整條小巷都成為打鐵的店鋪。為了跟西街的打鐵巷有所區別,這條巷子也被稱為「南門打鐵巷」。

這些與民生行業有關的街巷名,儘管很多原來的產業已湮滅在歷史的煙塵裡,一個個古地名,卻能讓我們跨越時空,去追尋曾經的煙火味。

米倉巷

大米豆芽和綢花 祖輩生活留街巷

民生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破柴巷我們上期有介紹,位於北門街,與抗倭英雄俞大猷有關。與米有關的街巷,泉州也有多處。縣后街東邊、東北接廣平倉巷的米倉巷,因巷內古代曾設立糧倉,並建有發放官員祿米的倉庫而得名。在中山南路末尾、靠近防洪堤的地方,有條舊米鋪巷,以前有大商人在此開米鋪,遂稱舊米鋪巷。也有人說,在防洪堤未建造之前,舊米鋪巷徑直通往碼頭,在這條巷子的終端處有個「米渡頭」,上了岸的米麵有的就直接進了這巷子裡的倉庫,故名。

而帽巷的得名,跟帽子無關,卻跟米有關。因從前在該巷內有座碾米、碾面的作坊(泉州俗稱為磨房)。泉州方言的「磨」與「帽」同音,故稱為帽巷。

花巷,顧名思義,與花有關。位於鯉城區中山中路中斷至許厝埕東側一代,這裡舊時稱為蒙古巷,因元代人蒙古族聚居於此而得名。泉州人年節等許多節慶、重要的場合,需要用到紙花、綢花,因此,泉州傳統的扎花手工長盛不衰。據傳,古時這裡臨街住戶大多以糊製紙花、綢花為業,所以被叫作花巷。據史料記載,自清朝末年至今,這裡開設的花店大幾十間,主營瓶花、盆花、過年花及婦女頭飾假花。小巷歷史積澱深厚,如今,巷口還有紙紮店在經營,還有多棟有近百年歷史的南洋小洋樓、有百年歷史的羅克照相館、華僑獻出家宅成立的女子學校啟明女校及粉紅色的泉州天主教堂等史跡。

豆生井今猶在

豆生巷,是中南路僑光電影院旁邊的一條短短的小巷子,以前該巷居民以育制豆芽為業(豆芽泉州方言叫「豆生」),故稱為豆生巷。巷口有兩口古井,巷裡人常在井邊洗豆子、「悶豆生」、洗豆芽,由於這裡悶出的「豆生」很可口,許多人慕名而來,因而得名。如今古井還在,巷中早已沒人在發豆芽了。豆生巷與厚德巷相連,厚德巷以前的居民有以削「厚底」(古代女子纏足的高跟鞋底)為業故名,後雅化為厚德巷。(記者 黃寶陽 文/圖)

相關焦點

  • 2020超越拼圖——泉州這一年
    1996年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啟動,24年來,泉州11批46名幹部接力援寧,11個縣(市、區)先後參與對口援建,在塞上江南建起扶貧車間、引進閩籍企業、做大特色產業、改善民生工程等,於閩寧牽手協作奔小康的徵程中,寫下一個個用心用情用力幫扶的泉州故事。
  • 戴冠青:悠悠街巷古韻長
    泉州城南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留下了許多刺桐古城的遺蹟,如天后宮、德濟門遺址、李贄故居、黃帝宮、明來遠驛、車橋頭等等,也造就了許多人文底蘊豐厚的古街巷,如聚寶街、青龍巷、道才巷、舊米鋪巷、水巷、萬壽路等等。光聽這些街巷的名稱,就讓人對宋元時期的刺桐古城充滿了令人興奮的想像!
  • 2018年,泉州將有這些重大變化,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報告回顧了2017年政府工作,定下2018年奮鬥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主動融入新福建建設大局,突出轉型攻堅、聚力跨越主線,深入實施「十三五」規劃,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推進產業升級、城市建設、改革開放、民生補短,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打造「創新、智造、海絲、美麗、幸福」的現代化泉州。
  • 泉州將對29條古城背街小巷分期分批綜合提升
    千年古城,街巷深深。背街小巷保留著泉州古城的風貌格局,也延續千年歷史文脈。為了實現泉州古城活態保護、改善人居和旅遊環境,增強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泉州市將分期、分批對29條古城背街小巷進行綜合提升,目前各項前期工作正有序推進。
  • 泉州產業直播基地走向專業化
    事實上,類似這樣的直播基地在泉州已逐漸形成集聚之勢。從去年落地的泉州幸福電商城產業帶供應鏈直播基地、石獅青創城淘寶直播基地、晉江產業直播基地等,到今年落地南安、石獅、德化、晉江的拼多多產業直播基地,以及近期落地於晉江的淘寶C2M超級工廠計劃」 等,越來越多直播基地的落成,在促進本土電商直播氛圍集聚的同時,更強化、穩定了泉州電商直播產業生態系統。
  • 老包頭街巷的變遷
    現存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5月4日的一地契就寫著「立出佃地鋪人捌,包頭西街南有荒地一段,情願出佃與苗計。」包頭村逐步形成東、西街時商戶比比皆是,確切記載的商戶有63戶。包頭村時,居民住在東、西街以北的臺地上俗稱"梁上"。"梁上"唯一的道路稱後梁路,包頭村的另一條路稱為"河槽"(今東、西長勝街)。每當下雨,水順瓦窯溝、榆樹溝、後水溝坡流下而形成河槽,河槽無水時則成路。
  • 泉州古街巷之登仙橋
    當登仙橋正在大事顯靈的當口,恰巧有個姓裴的仙人,雲遊到泉州。他早已耳聞泉州登仙橋的盛名,一路就很細心地觀察著,不久,他已完全明白了。原來是一條在清源山中,修行已有千年的蟒蛇,藉名引人登仙,其實是在愚弄善男信女,以飽其口腹之慾。
  • 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學員向外國友人宣傳推介泉州
    近二十名外國友人體驗閩南民俗感受古城文化包粽子、聽南音、看木偶戲……25日,來自美國、俄羅斯、菲律賓、埃及、葉門、義大利、約旦等國家的近20名外國友人在泉州走街串巷,體驗閩南文化與端午民俗。昨日,泉州市古城辦、泉州市文旅局組織開展了「海絲泉州 粽情古城」泉州古城文化旅遊資源宣傳推介活動,由第五屆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學員帶領外國友人遊覽古城,全程英文講解,並體驗泉州傳統美食製作技藝。本次活動主要遊覽線路:關帝廟—清淨寺—厚誠祖師宮—明倫堂—崇聖祠—大成殿—莊際昌祠—蔡清祠—泮宮—金魚巷—中山路—玉犀巷—新府口—元妙觀。
  • 泉州與京都,平行世界裡的孿生姐妹
    伊斯蘭教、佛教、摩尼教(明教)、景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儒家還有媽祖的民間信仰,它們的氣息氤氳交融在泉州城的上空,薰陶哺育著世世代代的泉州人,在超脫的價值觀和世界「外部」中審視自己的心靈。多種不同宗教文明在泉州共融。更不要說鄰裡街巷的氏族閩南宗祠。
  • 泉州古城:顏值氣質 活韻生香
    按照最新的《泉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統計,泉州古城173條街巷,其中包括西街、裴巷、金魚巷等36條一類歷史街巷,臺魁巷、通政巷、米倉巷等104條二類歷史街巷,以及東街、塗門街、講武巷等33條與歷史格局相似的街巷。縱橫交錯的老街巷,就像從歷史延伸至今的脈絡,較完好地保留泉州古城的格局風貌,見證了「刺桐城」的繁忙與富庶,也在煙火氣中傳承著千年歷史文脈。
  • 泉州:奔跑70年 追夢新時代
    當初小作坊裡的敲敲打打,沿著產業鏈上下遊迅速延伸,以產業鏈分工、專業化配套、產供銷合作等形式擴散,形成了「一縣為主、多縣分布、成龍配套」的產業集群。40年間,紡織服裝、鞋業、石油化工、機械裝備、建材家居、食品飲料、工藝製品七大千億產業集群在泉州成形成勢。2018年,全市製造業總產值達1.7萬億元,佔GDP比重的「半壁江山」。
  • 他竟然把泉州做成了3D遊戲CS地圖——丁睿迦
    「小時候常常和小夥伴們在鯉城的一些小街巷、騎樓玩捉迷藏等街頭遊戲,對泉州的街巷無比熟悉親切,長大後接觸到經典網路遊戲CS,他發現這款遊戲的地圖各具特色,比如玩「義大利」地圖,在進行網絡搏殺時還能領略義大利風情。」
  • 泉州:產業動漫,打造多業共贏新生態
    11月29日,2019中國卡通形象營銷大會泉州論壇召開。這是中國卡通形象營銷大會第二次在泉州舉辦。泉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黃國富認為,大會能夠兩次落戶泉州,得益於近年來當地大力推進動漫產業與傳統產業相結合,通過動漫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構築了全新的產業生態。功夫動漫笨笨鼠主題店內的菜品被打造成卡通形象。
  • 福建泉州:帶貨直播 體育產業煥發生機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給泉州體育產業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體育場館、體育賽事、健身休閒業、體育培訓、體育旅遊等因疫情影響被迫陷入「停擺」狀態。為助力泉州體育產業企業復工復產,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泉州市體育局聯合福建省電視臺TV8體育頻道組織開展直播帶貨活動,直播產品涵蓋鞋服、器材、體育健身休閒和體育場館等,共計完成1場泉州專場直播及卡爾美、匹克、特步等3場企業專場直播。泉州市體育局汪國慶副局長在泉州專場中通過直播帶網友打卡舒華體育器材田安店和多肉健身房,體驗了跑步機、拳擊等運動項目。
  • 5家企業入駐泉州時空產業基地
    16日,來自上海、廣州、深圳、無錫等地的5家企業分別與福建省海上絲路時間中心運營有限公司達成籤約,入駐泉州時空產業基地。這5家企業都是各自細分領域實力較強的高新技術企業:廣州邦正電力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發展北鬥衛星系統終端產品,是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定位協會理事單位、廣東省北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發起者;上海榮陽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不乾膠標籤專業製造商,正積極尋求時空科技賦能,將帶有法定時間與位置的標籤應用在各行各業;深圳儒科電子有限公司是中國第一代時間頻率行業從業者,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包括器件
  • 改造提升 泉州八大千億產業集群華麗轉身!
    作為泉州八大千億產業集群改造提升項目之一,九牧集團有限公司重科技、強創新,在最新出爐的2020福建民企100強中又榜上有名。當然,九牧集團的亮麗表現,只是泉州產業集群成績單的代表之一。據介紹,紡織服裝、鞋業、石油化工、裝備製造、建材家居、食品飲料、工藝製品、紙業印刷等「八大千億產業集群」,是泉州全市經濟發展最為重要的支撐,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九成以上,在全國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 東石鎮赴泉州招商推介動員在外鄉親回鄉創業
    本次招商推介,東石鎮黨委書記洪建立、鎮長李德銘均赴現場,積極聯絡鄉親、暢敘鄉情,為東石產業發展、城鎮建設等推介招商、壯大聲勢,增強鄉賢回鄉投資興業的決心、信心。  現場,招商推介工作組從經濟發展回暖、城鄉面貌改善、鄉村全面振興、民生福祉提質等方面,向在泉州工作、經商的鄉親介紹了東石鎮2020年上半年工作情況,加深在外鄉親對家鄉新成效、新面貌、新機遇的了解。  此行,東石鎮既主動求生存,更注重謀發展。
  • 科技興國唯新不破 民生加銀新興產業基金11日發行
    資本市場風雲變幻,卻在近年來逐漸顯現出「唯新不破」的新氣象,以新技術、新消費、新能源等代表的新興產業,政策頻吹暖風,常常成為市場領跑者。在此背景下,長期業績優秀、秉持成長風格的民生加銀基金孫偉,將在9月11日再出新品——民生加銀新興產業混合基金。
  • 「群眾出卷、我們答卷」 合肥市蜀山區打造民生工作新模式
    深入走,推進民生調研走訪全覆蓋機制。蜀山區各級領導幹部深入基層、行走一線,走街串巷,既關注大型企業、重點產業、重大項目等「大碼頭」,也深入背街小巷、居民小區、自然郢、農貿市場、敬老院等「小街巷」開展實地走訪、調查研究。
  • 江西老街巷長324米,在贛州城區中略偏北部,無人居住已成空巷
    當高樓大廈割裂了無垠的天空,燈紅酒綠迷醉了寧寂的夜晚,你是否還記得那些失落在繁華背後的老街巷?儘管一座城市能夠裝點得富麗堂皇、霓虹閃爍,但唯有那些古老質樸的白牆青磚、飛簷灰瓦,方才保留著這座城市深邃的歷史印記,見證著時代變幻歲月滄桑。小巷又彎又長,沒有門,沒有窗,我拿把舊鑰匙,敲著厚厚的牆。——顧城。顧城的《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