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科普:洪水一般什麼季節發生?最多發生在幾月

2020-12-14 觀察家網

氣象科普:洪水一般什麼季節發生?最多發生在幾月

鎮遠氣象 | 2020-07-06 08:46:09

導語:我國一些地區,每年都會有那麼一段時間降水特別豐富,導致發生洪澇災害。那麼,我國洪水主要發生在每年的什麼季節呢?我國洪澇災害多集中在南方,尤其長江中下遊一帶,更是受災頻繁。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通常洪水最多發生在幾月吧。

我國洪水主要發生在每年的什麼季節 洪水最多發生在幾月

我國東部季風區夏秋多雨,冬春少雨,洪水期也相應會出現在夏秋季節。一般多發在6~8月。

洪水期是指在一年內,江河、湖泊中的水位,因受流域上融雪、暴雨等影響而高出洪水位以上的時期。在一年內洪水期的遲早及歷時久暫,隨地理及氣象條件而不同。

河流洪水:河流洪水根據形成的直接成因,可分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冰川洪水、潰壩洪水與土體坍滑洪水等。其特點主要表現於具有明顯的洪水產流與匯流過程、洪水傳播、洪水調蓄與洪水遭遇的問題、洪水挾帶泥沙以及洪水周期性與隨機性等問題。

海岸洪水:主要成因是由大氣擾動、天文潮、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發等因素形成的暴潮所造成,大致可分為天文潮、風暴潮、颱風(颶風)、海嘯等。

湖泊洪水:在中國通江的大型湖泊,長江的洞庭湖、鄱陽湖等兼有河流與海岸洪水的一部分特性。由於河湖水量交換或湖面氣象因素作用或兩者同時作用,可發生湖泊洪水。中國大型湖泊多與河流通連,湖面氣象因素的影響也明顯,湖泊洪水比較強烈。按類型可分為吞吐流與風生流。

洪水來了如何自救?

1、洪水到來時,來不及轉移的人員,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樓房、避洪臺等地轉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層、大樹、高牆等高的地方暫避。

2、如洪水繼續上漲,暫避的地方已難自保,則要充分利用準備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門板、桌椅、木床、大塊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紮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圍,要設法儘快與當地政府防汛部門取得聯繫,報告自己的方位和險情,積極尋求救援。

注意:千萬不要遊泳逃生,不可攀爬帶電的電線桿、鐵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頂。

4、如已被捲入洪水中,一定要儘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東西,尋找機會逃生。

5、發現高壓線鐵塔傾斜或者電線斷頭下垂時,一定要迅速遠避,防止直接觸電或因地面「跨步電壓」觸電。

6、洪水過後,要做好各項衛生防疫工作,預防疫病的流行。

  • 標籤:洪水,發生,季節

相關焦點

  • 洪水為什麼會發生 百年一遇的洪水是指什麼意思
    洪水為什麼會發生 百年一遇的洪水是指什麼意思  7月以來,我國南方多地遭遇因強降雨引發的洪澇災害。在洪澇災害的新聞中,你經常會看到這樣一些詞,比如洪峰,比如多少年一遇的洪水。這些詞雖然常見,但是你真的清楚什麼是洪峰,「百年一遇」的洪水又為何會時不時就出現呢?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 強對流天氣有哪些包括什麼現象?一般發生在幾月
    而且,強對流天氣發生於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空間尺度小,一般水平範圍大約在十幾公裡至二三百公裡,有的水平範圍只有幾十米至十幾公裡。其生命史短暫並帶有明顯突發性,約一小時至十幾小時,較短的僅有幾分鐘至一小時。  強對流天氣指伴隨雷暴現象的對流性大風(≥17.2m/s)、冰雹、短時強降水。
  • 2020汛期是幾月到幾月
    現在又到了多雨的季節,降雨量的增多就是導致汛期的主要原因,還有河水結冰、河道堵塞也會導致水位上漲,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會有一段時間的汛期,但是地理位置不同汛期的時間也就不同,那麼2020年的汛期是什麼時候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氣象科普講堂」第一期完美落幕!看看院士都講了什麼?
    8月27日下午,在全國科技活動周期間,第一期「氣象科普講堂」活動在北京舉行。活動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健民做專題講座,以線上線下的方式同時進行。許健民院士講座現場許健民院士以「衛星雲圖上看到的2020年長江流域洪水」和「從對流雲的外觀表現理解對流-輻射平衡理論」為題,分析了今年汛期雨帶在長江流域滯留的基本原因,並將衛星雲圖與他在飛機上拍攝到的雲圖結合起來對比分析,解釋了對流雲的發生發展過程。
  • 降雨持續,近三天六盤水這個河段可能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
    據省氣象臺預測,12日夜間到14日夜間,貴州還是持續性強降雨,近三天我省20多條河段可能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目前,我省已將氣象災害(暴雨)IV級應急響應調整為III級。一天內貴州7縣暴雨!特大暴雨在正安縣!
  • 世界氣象組織:拉尼娜現象9月至11月發生機率達60%
    瑞士當地時間8月27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新版《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補充了有關厄爾尼諾與拉尼娜最新情況。數據顯示,今年9月至11月,拉尼娜現象發生概率為60%。儘管該現象總體上會對全球產生降溫作用,但預計仍高於平均溫度。預計在此期間,全球大部分地區海面溫度將高於平均水平,這將影響陸地表面溫度。
  • 甲秀廣場 氣象科普宣傳活動讓人「大開眼界」
    等不到雲開霧散、等不到3月23日世界氣象日,昨天,貴州省氣象局在貴陽市著名的景點甲秀廣場,為廣大公眾準備了一場盛大的氣象科普「大餐
  • 一個公式讓你理解為什麼百年一遇的洪水幾乎年年發生
    人類活動和氣候變遷也在影響著「百年一遇」事件 「百年一遇」的判定標準更依賴於歷史的氣象統計數據,持續觀測時間越長,統計的數據會越準確。 因此「百年一遇」的判定條件和發生頻率也會因為自然狀況的變動而變動。
  • 北京本月預計有5次明顯降雨,發生洪水概率增高
    氣象預測7月份預計全市降水總量比常年同期偏多,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略偏高。預計有五次明顯降雨過程,四次高溫天氣過程。今年水文氣象年景總體偏差,預計全市降水量普遍較常年偏多1到2成。本市地處海河流域,海河流域已有57年未發生較大洪水,發生洪水概率較高。綜合多種因素,7月份需持續關注城市內澇積水、山區局地山洪、中小河道洪水等洪澇災害。
  • 水利部:松花江發生2020年第2號洪水
    看看新聞Knews記者今天(9月22日)從水利部獲悉,13時5分,受降雨及上遊來水影響,松花江上遊幹流哈爾濱水文站水位漲至警戒水位(118.30米),依據水利部《全國主要江河洪水編號規定》,編號為「松花江2020年第2號洪水」。
  • ...濟南氣象科普館開展《泉城科普》氣象科普研學行公益活動
    8月22日,由濟南市科協、濟南廣播電視臺主辦,山東濟南氣象科普館與濟南電視臺電視少兒頻道承辦的《泉城科普》氣象科普研學行公益活動,在濟南氣象科普館舉辦。《泉城科普》氣象科普研學行招募的隊員,懷著好奇而又興奮的心情,在家長的帶領下來到濟南氣象科普館,開啟他們的探究「氣象萬千的寒暑秋冬」之旅。
  • ...江發生2號洪水!水利部:今年全國833條河流超警,共發生21次編號...
    中國網9月22日訊(記者 張豔玲)記者從水利部獲悉,松花江今日發生2020年第2號洪水。水利部召開會商會,分析研判松花江洪水和西南地區雨情水情汛情,安排部署各項防禦措施。今年以來,全國平均降水量616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3%,為1961年以來第二多;全國共有833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較常年同期偏多80%,其中267條河流超保,77條河流超歷史。長江、黃河、淮河、珠江、松遼、太湖等六大流域共發生21次編號洪水,為1998年有統計以來最多,較常年偏多1.6倍。
  • 多地拉響防汛警報,今年是否會再現類似1998年特大洪水?專家回應
    很多人擔心,今年是否會再現1998年那樣的特大洪水?主雨帶7月向北移動從6月2日至7月2日,中央氣象臺連續發布暴雨預警,持續時間長達31天,為2010年有預警記錄以來同期最多。暴雨預警僅僅暫停了一天,7月4日和5日,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預警。
  • 岷江大渡河流域發生超警超保洪水 四川啟動Ⅲ級防汛應急響應
    本報訊(記者 王成棟)6月15日20時,記者從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獲悉,10日開始的連續強降雨導致大渡河、岷江上遊發生超警戒超保證洪水。而據氣象預報,15日晚上到16日白天,岷江上遊陰間多雲有陣雨或雷雨(3-8毫米),大渡河上遊陰間多雲有中雨(5-15毫米),局部有大雨。
  • 地質證據表明,40億年前的火星上,曾發生過特大洪水!
    作者:文/星球科普當我們對火星表面研究得越多,我們揭開它秘密的可能性就越大。隨著研究人員持續不斷對我們這顆「鄰居」行星做出深入的分析後驚訝地發現,在這顆紅色星球冰冷的表面下居然存在著三個被埋藏的湖泊遺蹟,這個發現進一步強化了最初科學家對於這顆星球上存在液態水的判斷。
  • 上海:氣象服務和防疫科普宣傳及時有效
    中國氣象報記者謝麗萍報導 2月18日,在上海市政府舉行的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肯定氣象部門工作,及時提醒全市各應急聯動部門做好大風降溫防禦工作,並在天氣預報節目中進行防疫科普宣傳。
  • 【氣象科普】觀雲識雨!讓我們讀懂天氣「表情包」
    【氣象科普】觀雲識雨!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什麼樣的雲會下雨,你知道嗎?今天小編教你觀雲識雨。但雨是不是能下「三天」,要看系統移動快慢,同時從出現鉤捲雲到降水發生還會有大概半天以上的時間,中間還會經歷雲的種類不斷變化、雲的高度逐漸降低的過程。
  • 為什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帶又發生了大規模山火?
    那麼為什麼這個季節美國西海岸會發生這場森林大火呢? 通過對森林氣象火災的研究,氣象學家總結出火險天氣出現的氣象條件主要為:氣溫高,降水少,相對溼度小,風速大等。我國川西南地區的兩次森林火災和澳大利亞的大火,無一不符合這個氣象條件。那麼美國加州屬於什麼氣候呢?我們看下圖:
  • 開平市氣象科普園獲「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稱號
    開平市氣象科普園獲「廣東省青少年 科技教育基地」稱號 近日,開平市氣象科普園榮獲「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稱號,是今年江門市唯一申報成功的科普基地,也是江門市歷史首個獲得此稱號的氣象成員單位。 近年,在江門、開平科協、國省市氣象局及氣象學會、中國氣象科技產業園北京雷特防雷檢測中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開平市氣象局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強防災減災和推進全域旅遊的工作部署,依託開平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中心與氣象現代化建設的豐碩成果,以防災減災科普和氣象業務、科技文化體驗為導向,建成了氣象科普園(一期)。 科普園佔地29.73畝,綠化面積1.8萬平方米。
  • 1983年蛇災前因後果:特大洪水讓蛇無家可歸,居民以為有天災發生
    因此當年安康地區到底發生了什麼,蛇災為何突然形成,這一災難是天災還是人禍。 一九八三年蛇災的發生原因也埋藏在層層迷霧之下,因為當時的線索稀缺,沒有如何細節展示,甚至連圖片也是少之又少。但當人們查詢到在一九八三年發生過一起特大洪水時,事件似乎有了一些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