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梢蛇的簡介
【名稱】:烏梢蛇
【別名】:烏蛇、劍脊烏梢、黑花蛇、烏峰蛇、青蛇、烏風蛇、黃風蛇、青大將、劍脊蛇、黑烏梢、三稜子
【藥材類別】:動物類
【性味】:甘,平。
【歸經】:歸肝經。
【入藥部分】:遊蛇科動物烏梢蛇的乾燥體。
【產地和分布】:主產於我國南方的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其次安徽、河南的南部也有分布,但產量很少。
【形態特徵】:本品呈圓盤狀,盤徑約16cm。表面黑褐色或綠黑色,密被菱形鱗片;背鱗行數成雙,背中央2~4行鱗片強烈起稜,形成兩條縱貫全體的黑線。頭盤在中間,扁圓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澤。上唇鱗8枚,第4、5枚入眶,頰鱗1枚,眼前下鱗1枚,較小,眼後鱗2枚。脊部高聳成屋脊狀。腹部剖開邊緣向內捲曲,脊肌肉厚,黃白色或淡棕色,可見排列整齊的肋骨。尾部漸細而長。尾下鱗雙行。剝皮者僅留頭尾之皮鱗,中段較光滑。氣腥,味淡。
烏梢蛇的用法用量
9~12g。或者研粉吞服1錢,入煎劑用3錢。也可泡酒。
烏梢蛇的功效與作用
祛風,通絡,止痙。用於風溼頑痺,麻木拘攣,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破傷風,麻風疥癬,瘰癧惡瘡。
烏梢蛇的附方
1、主治白癜風,及身體頑麻。功效:祛風止癢,燥溼消痰,溫通血脈。烏蛇90克(酒浸去皮骨,炙令黃),白僵蠶60克(微炒),肉桂15克,獨活60克,天麻60克,川烏15克(炮裂,去皮臍),細辛15克,防風15克(去蘆頭),胡麻子60克,枳實15克(炒微黃),蟬殼15克,白附子15克(炮裂),天南星0.3克(炮裂)。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7.6克。(《醫方類聚》烏蛇散)
2、主治一切乾濕癬。功效:祛風除溼,清熱散瘀,理氣通絡。烏蛇(酒浸,去皮骨,炙)30克,幹荷葉15克,枳殼(去瓤,麩炒)1克上3味,搗為散。每服7~10克,空心蜜酒調下,日、晚再服。(《聖濟總錄》三味烏蛇散)
3、治牛皮癬。烏蛇、白蘚皮、丹參、銀花、地膚子各30克,荊芥、防風、蟬衣、苦參、赤芍、連翹各20克,浮萍、紫草各15克,甘草10克。共為末,日服2次,每次9克,開水送服。(《浙江中醫雜誌》1986;(2)烏梢蛇散)
4、治乾疥瘙癢久不差。黃芪60克(銼),烏蛇120克(酒浸、去皮骨、炙令黃),川烏頭90克(炮裂去皮臍),附子60克(去苗),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克,食後以荊芥湯下,以差為度。(《聖濟總錄》黃芪丸)
1.馬齒莧功效與作用
2.雪蓮花功效與作用
3.茴香根功效與作用
4.黃精功效與作用
5.茉莉花功效與作用
傳播中藥知識,弘揚中醫文化,從小受母親影響,長大後也從事了中醫研究,喜歡各種中草藥搭配,就可以治療一些疾病,真的很神奇,帶著這種好奇心進入了中醫世界,也找到了自己一生追求的樂趣!
需要各種野生草藥、中藥材、可加百草中醫微信:bczys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