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國寶珍瓷之南宋官窯

2021-01-08 老豬的碎碎念

【中國瓷.宋官窯】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官窯,開始於隆興十三年。是由 皇家自己投資,並由 宮廷 內務府的窯務機構主持建立的制瓷窯場。 宋朝以後的官窯,則是國家機構的官府投資建立的制瓷窯場。民窯,是百姓投資建立的窯場。 官窯與 民窯的根本區別是窯場的所有權屬性,而不是產品的 形狀和產品的歸屬對象。 官窯瓷器有兩種屬性,一種是在官窯中燒造出來的 瓷器,這是完全意義的官窯瓷器;另一種是在官窯建立以前,由官方出具設計樣式,規定質量標準和數量要求,並由宮廷 太監專門監製、督造,在民窯中燒制好後,經過挑選,上品供應御用,中品供應宮廷用瓷和 外交用瓷以及賞賜有功大臣,下品配發給地方官府作為公用。

圖一:南宋官窯青瓷葵花式洗

圖二:南宋官窯青瓷瓶

圖三:南宋官窯青瓷簋

圖四:南宋官窯青瓷貫耳壺

圖五:南宋官窯粉青菱花式盤

圖六:南宋官窯青瓷尊

相關焦點

  •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南宋官窯簋式爐高清大圖鑑賞
    首先,關於南宋官窯簋式爐和龍泉青瓷簋式爐,我在其他作文中有過簡單介紹。「簋」是中國古代用來盛放食物的青銅器皿,也可用作禮器,流行於商朝至東周。下面發幾張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南宋官窯簋式爐清晰大圖讓大家鑑賞,此爐的釉色是最典型最漂亮的南宋官窯正燒品質的粉青釉色,極為難得。此爐的口部和足部都鑲有銅扣目的是起到保護的作用,主要是怕爐的口部和底足在使用過程中磕碰了。我們中國比較貴重的宋瓷一般都是鑲嵌銅扣,日本的做法一般都是用黃金扣,朝鮮高麗青瓷沒有聽說過鑲嵌銅扣的,這就是日本和朝鮮的做法和我們中國不同之處。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最全朝代國寶珍藏大賞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臺北故宮博物院內收藏有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北京故宮、瀋陽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截至2014年底,館藏文物達69.6萬餘件文物。
  • 《五牛圖》琺瑯瓷 故宮博物院「官窯」瓷器修復人:陽士琦大師「牛」作
    為迎接2021年生肖牛年,五牛齊聚,福祿壽喜財,並慶祝2021年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故宮博物院指定官窯瓷器修復人陽士琦特選用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五牛圖》為藍本融合皇家制瓷技藝,國寶瓷畫
  • 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國寶聚焦」展
    近日,為期三個月的「國寶聚焦」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拉開序幕,宋代蔡襄《書尺牘》冊和梁楷《潑墨仙人》冊在此展出。「國寶聚焦」展每期僅展兩件書畫巨作,數量儘管不是很多,但都是美術史中聲名赫赫著作。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的書畫文物,根據藝術性的高下,分為「國寶」、「重要古物」和「一般古物」三種等級。為了呈現推動古物分級的成果,從2020年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選定正館107陳列室規劃為「國寶聚焦」專室,每次選展二組件國寶級書畫,展期以三個月為原則,定期更換展件。若屬「七十件限展書畫精華」,展期則以42天為上限。
  • 每日佳軟:穿越千年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之外,遠在寶島臺灣也設立有國立故宮博物院,一南一北一脈相承的兩館藏品豐富,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擁有1949年運入臺灣60萬餘件,體量龐大。 如今硝煙散盡,兩館均積極參與館藏電子化,我們之前對北京故宮博物院推出了多款App讚譽有加,臺北國立博物院也不甘示弱,推出了這款叫做「故宮常設展 NPM InSight」的手機客戶端,讓沒有機會實地觀賞的網友在家也能瀏覽珍寶。
  • 臺北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位於臺灣省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瓷器鑑賞
    【文物現狀】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簡介】高4.6cm 口徑30.3cm 足徑20.3cm明神宗萬曆時期,官方手工業喜愛製作五彩繽紛的作品,以寓意吉祥為要,而題材瑣碎;在同一平面上,常以各種形狀的開光框緣界隔出不同空間與主題,使觀者視線所及,紋飾滿布
  • 30幅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書畫,貫穿中國書法史!(建議收藏)
    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座落於臺北基隆河北岸士林區外雙溪,是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研究重鎮。臺北故宮博物院建造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院內收藏有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紫禁城、瀋陽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今天就來說說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前世今生。
  • 臺北故宮博物院裡國寶雲集,來看看光緒瑾妃的翠玉白菜,嘆為觀止
    臺北故宮博物院(Taipei Palace Museum),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為臺灣省規模最大的博物館。翠玉白菜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白菜上面雕刻著精美的螽斯(蟈蟈)和蝗蟲,代表多子多孫,是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陪嫁品。
  • 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它的館藏珍品
    經過一年的緊張籌備,於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門前廣場舉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禮,並通電全國,宣布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開放的第一天,人們以爭先一睹這座神秘的皇宮及其寶藏為快,北京市內萬人空巷,交通為之堵塞,此亦成為當天各大報紙的重大新聞。
  •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21件傳世汝窯瓷高清欣賞
    目前全世界記錄在冊僅存70餘件,其中21件藏於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器型為1件溫碗、4件水仙盆、5件碟、4件洗、4件盤、3件瓶。▲宋徽宗 趙佶《文會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示紅圈內為執壺與溫碗。目前傳世汝窯水仙盆共有五件,一件藏於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館,其他四件都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五件水仙盆中,只有這一件以五支釘,其他四件都是六個支釘燒成。
  • 國寶首次來南半球!天地人:國立故宮博物院珍寶展來雪梨了!
    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中國新儒家道德哲學家、宇宙論者張載,《西銘》新南威爾斯藝術博物館很榮幸地宣布天地人-國立故宮博物院珍寶展將於近期在我館展出。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觀賞中國歷史上登峰造極之藝術成就的機會。展覽將展出87組件新石器時代至十九世紀五千年間的珍貴藏品,突出展現幾個世紀以來中國藝術家的非凡創造力。
  •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木魚映畫
  • 見證故宮國寶流離山洞的往事,臺北故宮展「北溝傳奇」
    1937年「七七」事變後,故宮南遷文物加上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今南京博物院)等單位的文物又分3路運往四川,1946年3處文物先集中於重慶,於1947年運回彼時的首都南京。誰也沒有料到,這些來不及喘息的文物,東歸南京僅僅一年之後,其中部分文物又因隨之而來的當時國共內戰再次踏上遠去的旅程。
  • 見證故宮國寶流離臺中山洞的往事,臺北故宮展「北溝傳奇」
    從1930年代開始,故宮國寶在20世紀的顛沛流離,見證著百年來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個巨大傷痛。1937年「七七」事變後,故宮南遷文物加上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今南京博物院)等單位的文物又分3路運往四川,1946年3處文物先集中於重慶,於1947年運回彼時的首都南京。 誰也沒有料到,這些來不及喘息的文物,註定要與故土分離。東歸南京僅僅一年之後,其中部分文物又因隨之而來的當時國共內戰再次踏上遠去的旅程。
  • 逸筆草草間遇見《潑墨仙人》,臺北故宮「國寶聚焦」梁楷蔡襄
    澎湃新聞獲悉,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推出的「國寶聚焦」展呈現了宋代蔡襄《書尺牘》冊和梁楷《潑墨仙人》冊。展期為三個月。「國寶聚焦」展每期僅展兩件書畫巨作,雖然數量不多,但均為美術史中聲名赫赫的一時之選。
  • 徵集令臺北故宮博物院首場拍賣面向全球徵集精品
    臺北故宮博物院(中國綜合性大型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的重鎮,也是臺灣省規模最大的博物館。建築主體仿造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建造,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莊重典雅,富有中華民族特色。
  • 輿論壓力大 臺北故宮博物院 「叫停 」改名
    迫於壓力,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昨天緊急出面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爭議緣起:傳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臺媒日前爆料,為配合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組織改造」,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降級為「文化部」的下屬三級機構。消息傳出後,有人認為這會「矮化」臺北故宮博物院。
  •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館藏欣賞!(高清圖)
    南宋丨官窯青瓷貫耳壺南宋丨建窯醬釉兔毫紋盞汝窯獨特的天青色釉,自北宋末以來即被看成是青瓷之魁,到了南宋,已稀珍罕見;至晚明,又演變成僅次於五代柴窯的宋朝第一名品。此碗呈十瓣蓮花式,碗腹壁稍呈圓弧,直口稍斂,口緣花瓣流暢貫連,圈足稍高。整件器物由底至口厚度均勻,釉薄不透明,釉色呈青藍,有細開片。全器滿釉,圈足內底以五支釘墊燒,支釘點極細,支釘痕胎土呈灰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