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康復:崴腳怎麼辦?

2020-12-18 體育大師課

在為中考體育準備的運動訓練中,小夥伴們或者你們身邊的同學,有沒有遇到過崴腳的情況呢?那麼運動訓練過程中不小心崴腳我們又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呢?這就是體育大師課今天這一期內容涉及的問題啦。

崴腳是最常見的急性損傷,學名是「踝關節扭傷」,是運動中較為常見的閉合性軟組織損傷之一。多在外力作用下,使關節發生超常範圍的活動,造成關節內外側副韌帶損傷,而無骨折、脫臼、皮肉破損等情況。

崴腳後的主要表現為疼痛、腫脹、皮下瘀血、關節功能障礙等症狀,其程度隨損傷程度而加重。輕者發生韌帶部分纖維斷裂;重者則韌帶纖維完全斷裂,並引起關節脫位或半脫位,同時合併關節內滑膜和軟骨損傷。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也會不小心崴腳,因為問題不嚴重,所以讓很多人對崴腳這個問題不予以重視。但是運動中,腳踝所承受的壓力能達到體重的三倍,如果腳踝疲軟無力,就使得緩衝能力和動作效率下降,並增加踝關節、膝關節、脛骨的受傷風險。一般程度的扭傷會拉傷關節囊和韌帶,嚴重點可能會導致韌帶斷裂,患處可出現紫色瘀斑。急性崴腳後如果處理不得當,很有可能留下以腳踝反覆崴傷(腳踝不穩)和慢性疼痛為典型代表的後遺症。

研究表明,扭傷過踝關節的人,再次扭傷的風險會增加兩倍,也就是說,會形成「慣性崴腳」。主要原因是:

扭傷會對關節穩定結構造成破壞,雖然這種破壞大多能自愈,但不能做到完全恢復如初,不穩定的踝關節自然容易再次扭傷;

踝關節韌帶中有感知活動速度、位置等的「本體感受器」,對運動的協調性有重要作用,扭傷會對其造成損傷,從而增加受傷機會。

功能性踝關節不穩即「慣性崴腳」時表現:

1. 肌肉力量下降

肌肉力量是人體運動的動力來源。踝關節周圍的肌肉在運動中協同收縮,起到提供動力、維持下肢穩定、緩衝震蕩的作用。當踝關節扭傷後周圍肌力不足或不平衡時,會改變踝關節運動時的力學特性和運動模式,進而引起踝關節失控並導致損傷。

2.本體感覺下降

本體感覺是指人體感受自身位置和運動狀態的能力。踝關節出現扭傷後,存在與關節結構內的感受器受損,引起神經傳導和反射功能異常,進而引起人體對踝關節所處位置和運動狀態的感知能力下降。

3. 神經肌肉控制能力下降

人體為了應對在運動中隨時可能出現的意外幹擾,神經系統必須及時發出運動指令,使相關肌肉及時收縮以應對可能發生的變化。踝關節在扭傷後,踝關節周圍肌肉的激活會出現延遲,因此當踝關節處在不穩定的位置時,肌肉無法及時收縮來起到穩定的作用,進而出現習慣性崴腳的動作並增加扭傷的風險。

4. 姿勢控制能力下降

姿勢控制能力是指人體保持平衡狀態的能力,是人體本體感覺、神經肌肉控制能力和肌肉力量的綜合表現。在人體完成站立、走、跑、跳等動作時,足部是唯一與地面接觸的部位,而踝關節則是連接足和肢體的唯一關節,也是足部運動的樞紐和支點。因此踝關節扭傷會直接影響到人體對外界狀態變化的反應能力,進而影響人體的姿勢穩定性。

所以在運動過程中,如果崴腳受傷了,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有醫療條件的時候及時就醫,如果現實條件不允許,崴腳時無法及時就醫,那我們要懂得正確的防護處理方法。而在進行第一時間處理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注意避開以下幾個誤區!注意,這裡強調的是誤區,是不當操作。

誤區一腳踝扭傷馬上脫鞋子

有些腳踝扭傷的情況,雖然看似不嚴重,但有可能是傷害到肌肉、肌腱、韌帶或骨頭,如果急著脫鞋子特別是比較緊的鞋子可能造成二次損傷。若有瘀青、腳踝嚴重腫脹、疼痛感劇烈的狀況,先不要勉強去脫鞋,最好先送醫。

誤區二多扭幾下或按摩會好得快

崴腳後,許多人常常會不由自主地轉動或者按摩,然而很多時候隨便地扭動就會使損傷的部位症狀加重。

誤區三熱敷

很多人都會在摔傷或扭傷之後,拿個熱毛巾敷在疼痛的部位,感覺這樣會舒服些。但是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因為毛細血管出血了,熱敷的話使血管進一步擴張了以後,血腫得更厲害,以後的癒合就慢了,如果是骨折的話,那更不能熱敷了。

誤區四塗抹紅花油

毛細血管破裂了以後,塗抹紅花油會促使它血液流量加快,使腫脹加重。在損傷的急性期也就是在24小時之內,如果使用紅花油塗抹揉搓,就會加重損傷部位的血液滲出,加重腫脹。

誤區五貼跌打損傷膏藥

跌打損傷膏藥可以讓藥物通過人體皮膚迅速滲透,產生活血行氣,舒筋散結的作用。可是如果扭傷處已經發生了骨折,貼上膏藥只會暫時緩解表面症狀,骨折的部位不會因此長好,還容易發生錯位,最後造成骨骼畸形。

那如何正確處理腳踝損傷呢。對於這一類運動損傷有一個「POLICE原則」希望小夥伴們要學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POLICE原則

Protection(保護):保護受傷的部位,不要讓受傷部位出現導致其受傷的相似動作,造成二次損傷。彈力繃帶保持踝關節於輕度外翻位,有條件的可以用帶氣囊護踝支具固定。

Optimal loading(適當負重):目前的研究表明,扭傷後靜養對康復來說並無益處,早期消腫及疼痛減輕後,在支具保護下適當負重有利於踝關節韌帶的康復。

Ice (冰敷):讓受傷部位溫度降低,減輕炎症反應和肌肉痙攣,緩解疼痛抑制腫脹。每次 10-20 分鐘,每天3 次以上,注意不要直接將冰塊敷在患處,可用溼毛巾包裹冰塊,以免凍傷。

Compression (加壓):使用彈性繃帶包裹受傷的踝關節,適當加壓,以減輕腫脹。注意不要過度加壓,否則會加重包裹處以遠肢體的腫脹、缺血。

Elevation(抬高):將患肢抬高,高於心臟位置,增加靜脈和淋巴回流,減輕腫脹,促進恢復

當出現扭傷後的一周內儘量減少患肢活動,包紮期間儘量穿拖鞋或寬鬆的鞋子。消腫後走動則應佩戴護踝,並儘量不要做激烈運動,保護踝關節防止再次扭傷。大概要一個月左右才能恢復到原來的行走強度,不可太過著急,防止造成再次損傷。

這一期的重點小夥伴們都記住了嗎?在為中考體育做訓練準備的同時,也好學防護知識應對突發情況哦。五大誤區要牢記,POLICE原則記心裡。下一期我們會繼續給小夥伴們科普一些腳踝損傷後的康復訓練,關注體育大師課了解更多體育中考知識!

相關焦點

  • 崴腳後,怎麼辦?抹紅花油、活絡油,甚至按摩都是坑!
    急性崴腳後如果處理不好,很有可能留下後遺症,比如說,習慣性崴腳,慢性疼痛等等。急性處理不對,後期康複流淚。崴腳後千萬不要做以下幾件事。02崴腳後應立即做什麼處理?那麼崴腳後,怎麼辦?這樣做,好一半。天蒼蒼野茫茫,為啥崴腳的總是俺研究表明,扭傷過踝關節的人,再次扭傷的風險會增加兩倍,也就是會形成「習慣性崴腳」。原因有兩個:第一,扭傷之後,韌帶鬆弛,踝關節穩定性變差。如果沒有康復好再去運動,就會有更多次的崴腳和損傷。
  • 總崴腳?韌帶撕裂怎麼辦?
    最近很多朋友都在說,我打球的時候腳踝崴了,膝蓋扭了,跑步過程中感覺膝關節在晃動,而且日常生活中會感覺關節穩定性差,核磁顯示韌帶有撕裂,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保守康復前期要注意炎症問題,需要通過冰敷,手法,超聲波等方式消除炎症腫脹,然後進行力量訓練,加強關節周圍力量,肌肉強度增加,運動時對韌帶的負荷就會減少,更好地提高關節穩定性和運動功能。
  • 暑假運動要當心——關於「崴腳」說道
    興奮的暑假過去大半,在球場上馳騁後被攙扶來病的年輕人真的太多了,幾乎大部分,都是踝關節韌帶運動損傷,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崴腳」,那麼崴腳了,是什麼樣子,自己該怎麼辦?今天就以半專業半通俗的角度來說道一下崴腳。
  • 旅遊途中,不小心崴腳了,你該怎麼辦?
    黃醫生:你這個情況應該是踝關節扭傷,俗稱「崴腳」,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運動損傷。崴腳後常會出現腳踝部位疼痛、壓痛、腫脹、踝關節活動受限及無法負重行走等症狀。不過踝關節扭傷分很多種情況,你還記不記得當時是怎麼扭傷的,是不是像這樣?(我模擬做了一個腳踝內翻的樣子)小劉:是的,當時就是朝這個方向扭的。我的腳踝主要是外側腫得比較厲害,是不是很嚴重啊?
  • 崴腳(踝關節韌帶)扭傷康復訓練方法和動作有哪些呢?
    崴腳應該是很多人都發生過的運動損傷,其實崴腳就是踝關節韌帶損傷,這種運動損傷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多發生在跑步過程中,雖然崴腳可能不會影響患者跑步,而且踝關節韌帶扭傷康復時間比其他損傷要長些,還容易復發。那崴腳(踝關節韌帶)扭傷康復訓練方法和動作有哪些呢?
  • 踝關節不穩定,走路時會很容易崴腳,如何進行康復訓練?
    而做好運動熱身、避免過度的動作,都是防止扭傷踝關節的主要手段。3d 插圖的女性腳和踝關節疼痛但也不乏有些朋友,可能並沒有什麼運動,正常行走的時候,隨便一個趔趄也會扭傷「腳脖子」。讓他們感到很納悶,別人跳高跳遠也沒事,為何自己慢慢走也能扭到呢?
  • 【體育保健康復專委會】崴腳後別再只會冰敷
    那麼在崴腳後到底應該如何處理?冰敷對足踝部損傷的好轉到底有多大作用?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裡,腳踝的損傷似乎算不上什麼大事,腳崴了歇歇不就好了嗎?躺到床上,一周以後又是運動場上的一條好漢。雖然我們足踝部的肌肉、骨骼、韌帶恢復正常,但本體感覺、骨骼排列卻未恢復到之前水平,導致關節的發力模式發生改變。
  • 【科普】崴腳了到底該怎麼辦?48小時內,儘快用「PRICE」五步法...
    近日廣州進入「龍舟水」天氣暴雨頻頻,路面溼滑門診來了很多踝關節扭傷患者很多人都經歷過崴腳 那麼,崴腳了到底應該怎麼辦?可參照急性運動損傷的PRICE處理原則進行。損傷後48小時內儘早實施以下五步措施:第一是Protection:保護。可以使用石膏或者支具保護,使踝關節不受進一步傷害。第二是Rrest:休息。建議立即停止運動,千萬不能落地行走。在崴腳後我們要求3周以內戴護踝等支具保護,拄雙拐,儘量避免負重。第三是Ice:冰敷。
  • 崴腳後的正確處理方法與康復圖鑑
    崴腳是骨科、急診最常見的損傷,佔運動損傷的第一位,可以說90%的人一生中都有過崴腳經歷。崴腳後伴隨而來就是腫脹和疼痛,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活動活動腳腕,若沒有疼痛或只是輕微疼痛,就不在意了。即使到了醫院,醫生說要制動(即禁止活動、多休息),很多人也認為是小題大做。
  • 崴腳了怎麼辦?怎麼快速消腫止痛?
    在日常生活、運動中,我們都不可避免的會發生崴腳的情況,崴腳有輕有重,輕的只是單純的軟組織損傷,重的會導致踝關節骨折、第四第五蹠骨骨折等。那麼崴腳後我們應該怎麼辦呢?軟組織的損傷快速消腫的方法如下:1、首先要做的就是馬上停止運動,不要讓受傷的腳再次活動;2、局部冷敷2天,不需要糾結於具體的冷敷物品,只要是冷的就行,冷敷可以減少局部的血液循環,減輕腫脹,從而減輕疼痛,最好持續冷敷。
  • 如果你不小心崴腳了怎麼辦呢?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不小心崴腳。有的是在運動過程中崴到腳,而有一些人倒黴起來連走路都崴腳。崴腳其實就是關節扭傷,關節扭傷分三個程度。輕度扭傷是最輕微的一種,它是關節韌帶被輕度拉扯,只有很小一部分被撕裂。
  • 崴腳怎麼辦?「五步圖」幫助大家輕鬆應對
    踝關節扭傷分情況 五步幫助你恢復「足部健康是人類站立和運動的根基,不過日常崴腳等傷害卻並不受人重視。」西南醫院關節外科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全球約有1/4的人群正在遭受足踝疾病帶來的不同程度的痛苦。踝關節是足部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病率佔整個足部疾病的60%以上。
  • 腳踝扭傷腫了怎麼辦 如何預防習慣性崴腳
    在日常的生活中腳扭傷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嚴重腫起來會影響到行走和我們平時是生活,那麼,腳踝扭傷腫了怎麼辦?扭傷腳腫了怎麼消腫?如何預防習慣性崴腳?下面就跟小編具體的來認識了解一下腳踝扭傷腫了怎麼辦吧。  腳踝扭傷腫了怎麼辦一、分清傷勢的輕重如果腳扭傷後能持重站立,勉強走路,說明扭傷為輕度,可自己處置;如果腳扭傷後足踝活動時有劇痛,不能持重站立或挪步,按著疼的地方在骨頭上,並逐漸腫起來,說明可能扭傷到骨頭,應立即去醫院攝片診治。  二、正確使用熱敷和冷敷扭傷初期,破裂的小血管在流血,此時可用冷敷,使血管收縮凝血,控制傷勢發展。
  • 拜登因逗狗崴腳骨折,康復師:防止崴腳應少穿軟底鞋
    拜登先生崴了腳,有最專業的醫生和康復團隊負責治療。如果我們自己崴了腳,忍一忍就能好嗎?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手足骨科主任陳兆軍曾在接受搜狐健康專訪時提出警告,崴腳可不是小毛病,如果不認真處理,再次崴腳的風險高達50%以上。 崴腳為何成為一種「習慣」? 陳兆軍介紹,崴腳,也就是醫生們所說的踝關節扭傷。
  • 運動損傷膝蓋疼怎麼辦?河南患者運動損傷康復訓練很關鍵
    我們都知道體育運動是能增進人健康,預防疾病發生的,但是錯誤的運動習慣和動作也會造成運動損傷,那運動損傷後膝蓋疼怎麼辦呢?鄭州運動損傷康復中心專家提醒愛運動的朋友,在平時生活中發生運動損傷後是要及時到醫院進行科學治療和康復的,不要盲目就醫。
  • 我崴腳都不疼痛了,那之後運動還有危害嗎?[臥槽?...
    我崴腳都不疼痛了,那之後運動還有危害嗎?[臥槽?]習慣性崴腳,簡單來說就是扭傷後負責維持踝關節穩定的一條或多條主要韌帶受損、鬆弛或斷裂以致失去功能,所以踝關節表現出鬆動、不穩、可活動角度過大等現象。[我操!]
  • 崴腳小心骨折,可能成為「習慣性崴腳」。關於崴腳的這些...
    崴腳,是非常痛苦的事,但最痛苦的是一朝崴腳,朝朝崴腳,崴腳就像老朋友一樣,成了所謂的「習慣性崴腳」。如何判斷崴腳了?正確及時的治療+康復鍛鍊,可以顯著降低反覆崴腳的發生率。崴腳急救,記住五個關鍵詞:休息:停止走動,靜止休息,防止二次損傷,減輕組織滲出、腫脹。
  • 別把崴腳不當回事,做好四不要四要,遠離崴腳後遺症
    跑步、下樓梯、穿高跟鞋容易崴腳;疲勞、突然變向、場地不平整、跳起落地、踩到別人腳上或球上也容易崴腳。 其實,崴腳不可怕,怕的是崴腳後處理不得當,加上缺少正確治療、康復和防護觀念。急性崴腳很有可能演變為以腳踝反覆崴傷(踝關節不穩定)和慢性疼痛為代表的後遺症,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更不要說重返運動了。
  • 崴腳——踝關節扭傷
    崴腳——踝關節扭傷 踝關節扭傷就是我們俗稱的崴腳,是指在行走或運動的過程中,踝關節因一次活動超過其正常活動度(過度內翻或外翻),引起關節周圍軟組織如韌帶、肌腱、關節囊等發生損傷,損傷後常引起局部毛細血管的斷裂和出血,出現皮下瘀斑、青紫、疼痛、行走不便等, 發生率最高的是運動損傷。
  • 經常崴腳,說明你韌帶鬆了
    一般建議選擇防滑的鞋子,這樣可以減少崴腳的機率。此外,穿高幫鞋對踝關節有保護作用,尤其在運動時建議穿這種高幫鞋。而對於高跟鞋,一般不建議穿。因為穿上高跟鞋後,踝關節不穩定性更加明顯,更容易出現崴腳。經常崴腳,走路時需要注意什麼?是否有些運動不能做?平時要避免哪些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