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運動要當心——關於「崴腳」說道

2020-08-15 骨科魏醫生

興奮的暑假過去大半,在球場上馳騁後被攙扶來病的年輕人真的太多了,幾乎大部分,都是踝關節韌帶運動損傷,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崴腳」,那麼崴腳了,是什麼樣子,自己該怎麼辦?

今天就以半專業半通俗的角度來說道一下崴腳。

基本上,大部分人,崴腳的時候是這樣的:


這個時候,我們受傷的是踝關節外踝韌帶,外踝韌帶是我們常說的:距腓前韌帶、距腓後韌帶,以及跟腓韌帶,它們長這樣:


外踝韌帶

通常,距腓前韌帶是崴腳時最容易損傷的,比如我們崴腳後腳背腫起一塊,大部分就是距腓前韌帶撕裂出血,就像這樣:


又或是這樣,


看起來挺嚇人是吧,其實這都是輕度損傷的。一般來說,外踝韌帶損傷分為三度:

I 距腓前韌帶損傷。

II 距腓前韌帶及跟腓韌帶損傷。

III 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距腓後韌帶損傷

大部分外踝韌帶損傷都是I、II 度,也就是說,都是兩處韌帶損傷以內的。

崴腳,基本有明確外傷史,常發生於跑步、超越或跳躍著地時,常描述踝關節撕裂感覺,偶爾可聽到聲音,踝關節疼痛,失去支撐。

說了這麼多,你要問了,這個時候該怎麼辦?

可以參考RICE原則,或者是美國康復醫學會的POLICE原則,兩者大部分相同,這裡介紹下POLICE原則。

P: Protest 休息,減少活動,保護關節不再次受傷。

OL:Optimal Loading 適當的、合理的負荷刺激

I:Ice 冰敷

C:Compression 加壓包紮

E:Elevation 抬高患肢

所以你也可以看到,這裡的休息、冰敷、抬高患肢都是傷後你就可以做的,但是,你會大吼了,合理負荷刺激是啥?加壓包紮怎麼搞?

是的,這個時候就需要醫生的指導和幫忙了。也就是說,受傷後第一時間,你要做的是第一停下,休息,第二,馬上冰敷,泡冷水也可以,第三,冰敷同時抬高傷足,然後,趕緊去醫院吧。

到了醫院,醫生會對你的損傷做出評判,也許會做以下幾個體查:


前抽屜試驗,陽性預示距腓前韌帶斷裂。


應力試驗,陽性預示跟腓韌帶斷裂。

如果這兩個試驗陽性,那麼,運氣不好,這個損傷比較重了,包紮也許不管用,需要石膏制動了。

你又會問,那照X線嗎?什麼時候照X線?

這個時候我們又需要了解一下Ottawa踝關節準則(Ottawa Ankle Rule)

OAR包括踝和中足兩個解剖部位,骨壓痛和負重行走兩個檢查項目:

1) 損傷後踝關節疼痛,且伴有下面3 項之一者應行踝部X 線檢查:

a.外踝尖或腓骨遠端6cm範圍內有壓痛( A區) ;

b.內踝尖或脛骨遠端6cm範圍內有壓痛( B 區)

c.受傷後無法完全負重行走。傷後即刻至在急診室時患肢不能自行站立步行4 步以上( 不論有無跛行) 。

2) 扭傷後中足疼痛,且伴有下面3 項之一者應行足部X 線檢查:

a.第5 蹠骨基底部壓痛( C 區) ;

b.足舟骨壓痛( D 區) ;

c.受傷後無法完全負重行走。傷後即刻至在急診室時患肢不能自行站立步行4 步以上( 不論有無跛行)


OAR分區

額,上面這個有點費神,如果不是醫學專業,你可以一笑而過。

總之,有些需要照片排除踝關節或足部骨折,像這樣:


撕脫骨折以及應力位X片

當然也有更重的,那就是踝關節骨折,不在本文討論之內了。

還有必要的時候,就要查核磁共振了。

一句話,如果出現骨折,或者應力位踝關節不穩,那麼加壓包紮就不夠了,需要石膏固定,維持位置,保證韌帶癒合,而合理的負荷刺激,也就需要延後了。


把上面的總結一下,(其實嫌麻煩的可以直接跳到這一步):

1.受傷以後,休息、48小時內冰敷、抬高傷足,趕緊去醫院。

2.醫師評估傷情,I度損傷,彈力繃帶包紮,休息三天後逐步踩地及其他康復活動,注意要適量。

3.醫師評估傷情,II、III度損傷,根據踝穩定情況採用石膏或支具固定,2周後根據傷情決定是否改用彈力繃帶包紮並逐步康復活動。

又有人問,康復訓練該怎麼做啊?

感謝《中國骨科康復學》介紹的幾個康復動作,一般II、III度損傷以上的需要用到。


活動度訓練:踝關節主動背伸、蹠屈、內外翻練習


肌肉力量訓練:腓骨肌抗助力等長收縮訓練;足趾推毛巾訓練;足趾夾取物體訓練


本體感覺訓練:坐位平衡板練習,逐步過渡到站位平衡練習

當然,還有少數傷者需要手術治療,通常是運動員或競技類工作人員才需要。

那麼,崴腳了,現在你知道怎麼做了嗎?

相關焦點

  • 運動康復:崴腳怎麼辦?
    在為中考體育準備的運動訓練中,小夥伴們或者你們身邊的同學,有沒有遇到過崴腳的情況呢?那麼運動訓練過程中不小心崴腳我們又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呢?這就是體育大師課今天這一期內容涉及的問題啦。崴腳是最常見的急性損傷,學名是「踝關節扭傷」,是運動中較為常見的閉合性軟組織損傷之一。
  • 崴腳小心骨折,可能成為「習慣性崴腳」。關於崴腳的這些...
    崴腳,是非常痛苦的事,但最痛苦的是一朝崴腳,朝朝崴腳,崴腳就像老朋友一樣,成了所謂的「習慣性崴腳」。如何判斷崴腳了?如果出現了踝關節局部的紅腫,皮膚溫度的升高,局部的疼痛,尤其是站立和活動後明顯加重的疼痛,以及用手按壓也會明顯加重的疼痛,這時候就要高度懷疑崴腳了。崴腳後如何判斷是否有骨折?專業的醫生能夠通過一些方法判斷崴腳後是否發生骨折。
  • 拜登因逗狗崴腳骨折,康復師:防止崴腳應少穿軟底鞋
    如果崴腳比較嚴重,不應該扛著,要及時就診。一旦產生了踝關節不穩定,即習慣性崴腳,可能是關節周圍的結構有損傷,需要進行相應的結構重建手術。 腳崴了,怎麼辦? 康復治療師、二級公共營養師、高級按摩師譚憧告訴搜狐健康記者,急性損傷後的處理原則是PRICE原則,這個原則適用於所有運動引起的急性損傷。
  • 崴腳別忽視,當心發展為習慣性踝關節扭傷,引起慢性疼痛
    很多人在走路時,稍有不慎就會崴腳。有些女性平時喜歡穿高跟鞋,也會經常會出現崴腳的現象,導致踝關節腫脹,還伴有明顯的疼痛感。部分人平時有運動的習慣,運動之前沒有做好熱身訓練,或者熱身訓練的動作不正確,在運動時容易使踝關節扭傷。踝關節扭傷後怎麼辦?
  • 崴了腳,處理不對當心變「慢性病」!3個動作,遠離習慣性崴腳
    生活中,幾乎人人都有過「崴腳」的經歷——「下樓梯踩空、跑步時踩到小石子、打籃球踩到別人腳上……甚至沒站穩時都可能崴到腳。」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是小問題,休息兩天就好了,卻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留下了後遺症:經常崴到同一隻腳,成了「習慣性崴腳」。
  • 運動時經常崴腳,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腳踝扭傷,也就是我們口中常說的「崴腳」。崴腳是一種典型的運動型損傷,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但就是這樣一種常見的運動損傷卻始終沒能引起人們足夠多的重視。
  • 別把崴腳不當回事,做好四不要四要,遠離崴腳後遺症
    原創 掌健識 上海市醫學會健康科普基地做健康的傳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長 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運動時,崴腳(足踝扭傷)都非常常見。據相關數據統計,足踝扭傷在關節及韌帶損傷中是發病率最高的疾病。
  • 經常崴腳不當回事?變成習慣性崴腳時後悔莫及,嚴重時還需手術!
    崴腳是較為常見的骨科損傷疾病之一,在打籃球、跑步等運動中崴腳幾乎是家常便飯。運動中不小心崴到腳之後怎麼辦?很多人常常認為只要腳還能活動就沒什麼大問題,有人甚至認為崴腳是小事,根本不值一提,所以對其帶來的傷痛不甚在意。
  • 為何一朝「崴腳」,就常常「崴腳」
    崴腳了,到底要不要緊?有很多人,在運動或走路時發生了踝關節扭傷,也就是崴腳,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認為「養兩天」就好了,可是後來卻隔三差五的崴腳。有統計顯示,未經正規治療的踝關節扭傷,往往會遺留踝關節不穩定等後遺症,很容易造成「習慣性崴腳」。
  • 處理崴腳要牢記「八字訣」:休息、冰敷、加壓、抬高
    建議崴腳後最好及時去醫院的足踝專科就診   文/羊城派記者 陳輝 通訊員 遊華玲  很多人崴腳後覺得小事一樁,根本就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其實,崴腳後大約有80%-90%的病人伴隨有踝關節韌帶的損傷或撕裂。不少人因崴腳後處理不當導致踝關節不穩,最後發展成習慣性崴腳不得不手術治療。
  • 崴腳一次,為什麼就會常常崴腳?這2個說法會給你答案
    急性踝關節扭傷,可能是很多人都經歷過的一件事,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崴腳。傷者有的是在走路,更多則是發生在運動中。而發生崴腳後,傷腳通常腫脹疼痛,局部皮下會出現淤血,嚴重的崴腳者可能會有骨折的情況。不過大多數崴傷腳的人,都是韌帶損傷,輕度崴腳的傷者還可以自行走動。但是並不建議崴傷腳後,用傷腳行走或不進行正規治療,放任傷腳「自愈」這種做法更是不可取。因為這種錯誤的做法往往會導致崴傷者遺留踝關節不穩的毛病,出現「動不動就崴腳」的後遺症狀,也就是常說的「習慣性崴腳」。
  • 容易崴腳是怎麼回事?運動前後注意這4個點,可避免
    崴腳後恢復正常運動要怎樣做才能防止再次崴腳?一、對身體有足夠的了解一些人身體素質弱,抵抗力差,基本沒有進行過體育鍛鍊,而在崴腳後想運動卻沒有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來制定相應的計劃,而盲目進行運動會讓腳步再次扭傷,因此崴腳後想要運動先了解自己的腳部情況,再根據情況來制定適合的運動方案。
  • 習慣性崴腳,揮之不去的痛?醫生:出現這幾種情況,要及時治療
    醫學指導: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運動醫學科 宋斌副教授崴腳,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都經歷過,在多數人看來並不是什麼大事。但「習慣性崴腳」就沒那麼簡單了,嚴重的還可能需要手術治療。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運動醫學科宋斌副教授表示,崴腳若處置處理不當,會發展為「習慣性崴腳」,出現慢性踝關節不穩,這時就需要手術治療了。因此,崴腳可千萬不能輕視。「習慣性崴腳」不是巧合,真正原因是這個!
  • 男子接連崴腳,最後竟要動手術!醫生提醒:忽視了這些,後果很嚴重!
    醫生檢查後說小李的踝關節韌帶損傷並未癒合,導致踝關節穩定性下降,容易出現反覆崴腳,需要手術治療。為什麼會發展成需要手術治療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運動醫學科宋斌副教授表示,崴腳若處置處理不當,會發展為「習慣性崴腳」,出現慢性踝關節不穩,這時就需要手術治療了。因此,崴腳可千萬不能輕視。
  • 福州一中布置體育暑假作業 提供視頻運動菜單
    原標題:福州一中布置體育暑假作業 提供視頻運動菜單 今年暑假,福州一中的高一新生在拿到錄取通知書的同時,還有一份致家長信以及16個原創微視頻組成的運動菜單。信中要求家長督促孩子完成體育暑假作業,「至少完成一項體育技能的學習,並堅持每周至少參加兩次身體素質鍛鍊,每次選擇兩項身體素質進行鍛鍊,建議時長為30分鐘以上」。
  • 合理運動,莫把暑假變成「增重假」
    疫情下的暑假,除了必要的外出,每天呆在空調房,幾乎不出門,看電視、玩電腦、喝飲料、吃零食、睡大覺……對於不少孩子尤其是小學生來說,這種暑假的「日常」生活儼然成了增長體重的催化劑,根據往年經驗,有些孩子一個月至少增重5斤。
  • 有人崴腳受傷!有人崴腳報銷!有人崴腳,唉!跟沒事一樣
    有人崴腳受傷!有人崴腳報銷!有人崴腳,唉!跟沒事一樣!在NBA,競爭是異常激烈的!上場的每一分鐘都需要拿出全身力氣!因為能在NBA打球的,無一不是身體素質爆表!尤其是到了季後賽的拼刺刀階段,隔著屏幕都能聽到肌肉碰撞的聲音,一般人,真的頂不住!所以傷病,往往是NBA球員最大的敵人!
  • 走路崴腳、踢球崴腳,為什麼我們的腳踝這麼容易受傷?
    崴腳,專業術語叫叫做"踝關節扭傷",一般症狀就是"腳脖子腫了"。在我們日常生活、運動,或者女孩子穿高跟鞋走路時都很有可能發生崴腳的情況。但是生活中有些人很容易就把腳崴了,有些人不管怎麼跑、跳,腳腕都好好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而且崴腳雖然是個小問題,對人的影響卻很大,不僅腳脖子會腫脹、疼痛,走路也不順當。
  • 崴腳了要不要看醫生?要分情況,學會應對方法,避免耽擱病情
    走得好好的突然就崴了一下腳,應該很多人都遇到,在崴腳之後,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放任不管。除非是疼痛感比較強烈,已經不能正常行走,就不得不重視起來。一般沒有疼痛,行走還能自如,沒有受到什麼不良影響,都會選擇漠視。即便有小小的疼痛感,也會覺得緩緩就好了,覺得並不用去看醫生,都是小事情。
  • 我崴腳都不疼痛了,那之後運動還有危害嗎?[臥槽?...
    我崴腳都不疼痛了,那之後運動還有危害嗎?[臥槽?]習慣性崴腳,簡單來說就是扭傷後負責維持踝關節穩定的一條或多條主要韌帶受損、鬆弛或斷裂以致失去功能,所以踝關節表現出鬆動、不穩、可活動角度過大等現象。[我操!]